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讲义(共25页).doc
《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讲义(共2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讲义(共25页).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1讲讲义总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总述 同学们好,欢迎光临“环球职业教育在线”,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这门课,我们既是师生又是同行和朋友,通过网络这个平台,一起学习和探讨,帮助大家顺利通过考试,获得执业资格。从2005年开始,环评师的执业资格考试已经进行了四年,今年是第五年,相应的教材在不断完善,考点也越来越细,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看教材,不放过每一个考点。我们的学习是针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的应试复习。我将用20讲的时间,根据大纲关于了解、熟悉、掌握的原则,一方面对所有知识点进行讲解,使大家能
2、够正确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合理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标准;另一方面,我将结合教材每节的内容,和大家一起做一些练习,最后我将结合模拟试题给大家讲一下答题方法。本科考试题全部采用客观题,分两类: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第一讲 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大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是:1、熟悉国家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2、熟悉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3、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4、了解主要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5、了解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6、了解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一、环境标准概述
3、1. 环境标准的定义: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2. 环境标准的分类:我国的环境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按其内容和性质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和基础标准。3.环境标准的作用(六点)3.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环境标准具有法规约束性,是我国环境保护法规赋予的。环境标准是执法必不可少的依据和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环境标准本身所具有的法规特征是:国家环境标准绝大多数是法律规定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的强制性标准。国家环境标准又是国家有关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
4、具体表现。3.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我国环境质量标准是将环境规划总目标依据环境组成要素和控制项目在规定时间和空间内予以分解并定量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区域性,是环境规划的定量描述。环境规划:指在什么地方到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措施达到什么标准,也就是通过环境规划来实现环境标准。3.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环境标准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核心,环境质量标准提供了衡量环境质量状况的尺度,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判别污染源是否违法提供了依据。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和基础标准统一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的技术要求,为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正确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3.4
5、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动力。3.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3.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环境标准中指标值高低是确定污染源治理资金投入的技术依据。4.环境标准的特性:环境标准具有法规属性,具有强制性,必须执行。与产品质量标准在内涵、外延和制定标准的目的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只有形式相同。4.1在标准体系方面:环境保护标准中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有国家和地方两级,而产品质量标准还有行业级标准和企业级标准。4.2在各级标准的优先执行关系上:环境质量标准以国家级标准为主,地方环境质量标准补充,同时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地方标准补充国家标准中没有的,若有相同项目时,地方标准要严于
6、国家标准,在执行中优先于国家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则以国家级标准的效力最高。4.3环境保护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内涵不同:产品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所做的统一规定,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环境因素既有高度的特异性,不存在通用性和互换性。 环境标准体系二.环境标准体系1.相关概念:1.1体系:在一定系统范围内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1.2环境标准体系:各种不同环境标准依其性质功能及其间客观的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2.环境标准体系结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2.1国家标准(
7、五项) 国家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其他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强制性以外的环境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2.1.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为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2.1.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2.1.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检测环境质量
8、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作的统一规定。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2.1.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制定的标准物质。2.1.5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对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作的统一规定。2.2地方标准2.2.1地方环境质量标准。2.2.2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2.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6讲讲义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四.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大纲的要求是:1.熟悉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则;2.掌握二级评价项目
9、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3.熟悉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资料调查的主要内容;1.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则 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包括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包括年平均风速和风向玫瑰图,最大风速与月平均风速,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降水量极限,日照等。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还应调查逐日、逐次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其他气象观测资料。2.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对于一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基本要求分两种情况:评价范围小于50km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并按选取的模式要求,
10、调查必须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评价范围大于50km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3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高空气象探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3年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基本要求同一级评价项目。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年限要求为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气象探测资料。3.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主要内容 根据所调查地面气象观测站的类别,遵循先基准站,次基本站,后一般站的原则,收集每日实际逐次观测资料。观测资料
11、的常规调查项目包括:时间(年月日时)、风向(以角度或按16个方位表示)、风速、干球温度、低云量、总云量。4.常规高空气象资料调查的主要内容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常规调查项目包括:时间(年月日时)、探空数据层数、每层的气压、高度、气温、风速、风向(以角度或按16个方位表示)。一般应至少调查每日1次的距地面1500米高度以下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课堂练习:1.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C)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A.5年 B.10年 C.20年 D.30年2.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是: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A)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A.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 B
12、.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二年C.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二年 D.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3.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如果高空气象探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高空气象资料可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的(B)内的格点气象资料。A.30km B.50km C.80km D.100km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五.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大纲的要求是:1.掌握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一般步骤;(共十步).确定预测因子;.确定预测范围;.确定计算点;.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确定气象条件;确定地形数据;.确定预测内容和设定预测情景;.选择预测模式;确定模式中的相关参数;.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熟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因子和预
13、测范围确定的原则;预测因子的确定:预测因子根据评价因子确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预测范围的确定:预测范围以项目为中心,同时考虑污染源的排放高度、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地形和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等进行适当调整,应覆盖评价范围。3.掌握各类污染源计算清单的内容; 点源、面源、体源、线源的计算清单同它们各自的调查清单。见教材表3-2至表3-5、表3-8、表3-9。4.熟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点的分类;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点分三类:环境空气敏感区;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5.熟悉各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内容及要求;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一般包括:全年逐时或
14、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非正常排放工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对于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二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为其中的项内容。三级评价项目可不进行预测。6.掌握常规预测情景组合;预测情景有五方面内容:污染源类别、排放方案、预
15、测因子、气象条件、计算点。常规预测情景组合见下表序号污染源类别排放方案预测因子计算点常规预测内容1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现有方案推荐方案所有预测因子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小时浓度、日均浓度、年均浓度2新增污染源(非正常排放)现有方案推荐方案主要预测因子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小时浓度3消减污染源(若有)现有方案推荐方案主要预测因子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日均浓度、年均浓度4被替代污染源(若有)现有方案推荐方案主要预测因子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日均浓度、年均浓度5其它在建、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现有方案推荐方案主要预测因子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日均浓度、年均浓度7.熟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
16、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共有七点,见教材P51-52.8.掌握推荐模式的适用条件;推荐模式包括: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估算模式适用于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进一步预测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小于等于50km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课堂练习:1.大气环境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C)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A.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B.国家环境空气排放标准C.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D.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大气环境预测时,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B),项目位于预测范围的中心区域。
17、A.主导风向为X坐标轴,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为Y坐标轴。B.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C.南北向为X坐标轴,东西向为Y坐标轴D.可以任意设置X、Y坐标轴3.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中,非正常排放情况,需预测全年(A)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A.逐时或逐次 B.逐日或逐次 C.逐日或逐时 D.长期气象条件下4.下列污染类别,需预测所有因子的是(A)。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C.消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5.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B)的叠加影响。A.最小值 B.
18、平均值 C.最大值 D.加权平均值6.AERMOD适用于评价范围(A)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A.小于等于50km B.大于等于50km C.小于等于30km D.大于等于30km7.大气环境线源预测,可选择(C)进行预测。A.估算模式 B.AERMOD模式 C.ADMS模式 D.CALPUFF模式8.下列步骤属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的是(ABCDE)。A.确定预测范围 B.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 C.确定计算点 D.选择预测模式 E.确定模式中的相关参数9.下列属于点源参数调查清单的内容的是(ABCD)。A.X坐标、Y坐标 B.烟气出口温度 C.排放工况D.评价因子源强 E.毒性较大物质的属性1
19、0.在矩形面源、多边形面源、近圆形面源参数调查清单中,矩形面源所特有的内容有(ADE)。A.面源起始点坐标 B.顶点数或边数 C.面源中心坐标D.面源的宽度 E.与正北方向逆时针的夹角1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点可分(BCD)。A.区域地面下风向轴线浓度点 B.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C.环境空气敏感区 D.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12.需预测小时浓度的污染源类别有(AB)。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C.消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 E.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六.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大纲的要求是:熟悉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与要求;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采用推荐
20、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得出。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再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分别计算,按计算结果的最大值确定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课堂练习:1.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算出的距离是以(B)为起点的控制距离。A.厂界 B.污染源中心点 C.污染源边界 D.厂区中心点2.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是指以(A)为起点的控制范围。A.厂界 B.污染源中心点 C.污染源边界 D.厂区中心点 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9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 标准 精讲班 讲义 2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