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M脉宽调制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及MATLAB仿真验证(共1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WM脉宽调制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及MATLAB仿真验证(共15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PWM脉宽调制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及MATLAB仿真验证第一章 系统概述1.1 设计目的1. 掌握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的双极式PWM直流调速原理。2. 掌握并熟练运用MATLAB对系统进行仿真。1.2 设计题目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的H型双极式PWM直流调速系统,已知:直流电动机:允许过载倍数=2;时间常数:=0.015s,=0.2s;PWM环节的放大倍数:=4.8,;电枢回路总电阻:R=3;电枢电阻Ra=2。调节器输入输出电压=10V.采用MATLAB对双闭环系统进行仿真,绘制直流调速系统(Id=const)稳定运行时转速环突然断线(1、有ACR限幅值;2、无ACR限幅值
2、)仿真框图,仿真得出启动转速,起动电流,直流电压Ud,ASR,ACR输出电压的波形。并对结果进行分析。1.3 设计内容1 简述设计题目及对题目的分析;2 简述双极式PWM直流调速系统原理;3 简述电流环,转速环的控制原理;4 对电流环、转速环的参数进行计算选取; 5 根据电流环、转速换的参数进行MATLAB仿真;第二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式的双极式PWM直流调速系统2.1 双极式PWM调速原理可逆PWM变换器主电路有多种形式,最常用的是桥式(亦称H形)电路,如图2-1所示,电动机M两端电压的极性随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关状态而改变。图2-1 桥式可逆PWM变换电路双极式控制可逆PWM变换器的四个
3、驱动电压的关系是:。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当0t时 ,电枢电流id沿回路1流通;当tT时,驱动电压反号,id沿回路2经二极管续流,。因此,在一个周期内具有正负相间的脉冲波形,这是双极式名称的由来。2.2 双极式PWM调速系统的优缺点1 双极式控制的桥式可逆PWM变换器有下列优点:(1)电流一定连续;(2)可使电动机在四象限运行;(3)电动机停止时有微振电流,能消除静磨擦死区;(4)低速平稳性好,系统的调速范围大;(5)低速时,每个开关器件的驱动脉冲仍较宽,有利于保证器件的可靠导通。2 双极式控制方式的不足之处是: 在工作过程中,4个开关器件可能都处于开关状态,开关损耗大,而且在切换时可能发生上、下
4、桥臂直通的事故,为了防止直通,在上、下桥臂的驱动脉冲之间,应设置逻辑延时。2.3 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原理2.3.1 双闭环调速系统结构图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2所示。图2-2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结构图图中,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在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UPE,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环在里面,称作电流内环;速度换在外边,称作转速外环。这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2.3.2 双闭环调速系统稳态结构图双闭环调速系统稳态结构图如图2-3所示。图2-3 双闭环调速系统稳态结构图分析静特性的关键是掌握PI调节器的稳态特征,一般使存
5、在两种状况:饱和输出达到限幅值,不饱和输出未到达限幅值。当调节器饱和时,输出为恒值,输入量的变化不再影响输出,除非有反向的输入信号使调节器退出饱和,换句话说,饱和的调节器暂时隔断了输入和输出的关系,相当于使该调节环开环。当调节器不饱和时,PI的作用使输入偏差电压在稳态时总为零。 实际上,在正常运行时,电流调节器是不会达到饱和状态的。因此,对于静特性来说,只有转速调节器饱和与不饱和的两种情况。2.3.3 双闭环调速系统动态结构图系统动态结构图如图2-4所示。图2-4 系统动态结构图 图中和分别表示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了引出电流反馈,在电动机的动态结构框图中必须把电流显露出来。电机
6、的启动过程中转速调节器经历了饱和、退饱和、不饱和三种状态。2.4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作用1. 转速调节器的作用转速调节器是调速系统的主导调节器,它使转速很快地跟随给定电压变化, 如果采用PI调节器,则可实现无静差。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其输出限幅值决定电动机允许的最大电流2. 电流调节器的作用在转速外环的调节过程中,使电流紧紧跟随其给定电压(即外环调节器的输出;量的变化。对电网电压的波动起及时抗扰的作用。在转速动态过程中,保证获得电机允许的最大电流。当电动机过载甚至堵转时,限制电枢电流的最大值,起快速的自动保护作用。一旦故障消失,系统立即自动恢复正常。第三章 系统参数的确定3.1 整流电路失控时
7、间及滤波时间的确定3.1.1 整流电路平均失控时间常数失控时间是随机的,它的大小随电源电压发生变化的时刻而变化,最大可能失控时间是两个相邻自然换相点之间的时间,与交流电源和整流电路形式有关,由下式确定:式中f-交流电源频率;m-一周内整流电压脉冲数。相对于整个系统的响应时间来说,一般情况下取统计平均值,认为是常数。对于双极式PWM直流调速系统,其晶闸管的开关频率一般在10K赫兹以上,在此取3.1.2 电流滤波时间常数和转速滤波时间常数双极式PWM电路每个波头的时间为为了基本滤平波头,应该选择,根据所用测速发电机的纹波情况,取 3.2 反馈系数的确定转速反馈系数 电流反馈系数 3.3 电流调节器
8、参数的确定3.3.1 电流环小时间常数的计算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3.3.2 电流调节器结构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并保证稳态电流无静差,可以按典型I型系统设计电流调节器。电流环控制对象是双惯性的,因此可以用PI调节器,其传递函数如下:检查对电源电压的抗扰性能: 各项指标可以接受3.3.3 计算电流调节器的参数 电流调节器超前时间常数: 电源开环增益: 取=0.5 ,因此于是,ACR的比例系数为3.3.4 校验近似条件 电流环截止频率: 1. 校验晶闸管整流装置传递函数近似条件 满足近似条件2. 校验忽略反电动势变化对电流环动态影响的条件 满足近似条件3. 校验电流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 满足近
9、似条件3.3.5 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电流调节器原理图如图3-1所示,按所用运算放大器取,各电阻和电容值计算如下: 取23 取0.65uF 取0.1uF按照上述参数,电流环可达到的动态跟随性能指标为:=4.3%5% 满足设计要求图3-1 含给定滤波和反馈滤波的PI型电流调节器3.4 转速调节器参数的确定3.4.1 确定时间常数电流环等效时间常数,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转速环小时间常数3.4.2 转速调节器结构选择为了实现转速无静差,在负载扰动作用点前必须有一个积分环节,它应该包含在转速调节器ASR中。选择扰动作用点后面已经有了一个积分环节,因此转速开环调节器应共有两个积分环节,所以应该设计成典
10、II型系统,这样的系统同时也能满足动态性能好的要求。由此可见,ASR也应该采用PI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电动机的电动势系数为 3.4.3 计算转速节器的参数按跟随和抗扰性能都比较好的原则,取h=5,则ASR的超前时间常数为:转速开环增益为: ASR的比例系数为3.4.4 检验近似条件转速环截止频率 1. 电流环传递函数简化条件 满足简化条件2.转速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 满足近似条件3.4.5 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转速调节器的原理图如图3-2所示,取,则 取1774 取0.1 取13.4.6 核定转速超调量当h=5时,=81.2%,代入上式得 满足设计要求图3-2 含给定滤波和反馈滤波的PI
11、型转速调节器第四章 MATLAB仿真设计4.1 双闭环调速系统仿真框图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框图如图4-1所示:图4-1 双闭环调速系统仿真框图其中,限幅值的计算为:4.2 仿真结果4.2.1 有ACR限幅值1.启动电流,启动转速如图4-2图4-2 启动电流,启动转速图2. ASR、ACR输出电压波形如图4-34图4-3 ASR、ACR输出电压波形3.直流电压Ud 波形如图4-4图4-4 直流电压Ud 波形4.2.2 无ACR限幅值1.启动电流,启动转速如图4-5图4-5 启动电流,启动转速2. ASR、ACR输出电压波形如图4-6图4-6 ASR、ACR输出电压波形3.直流电压Ud 波形如图
12、4-7图4-7 直流电压Ud 波形4.3 结果分析 由于系统在2秒前就稳定了,设置参数时,在两秒时加入负载,因此两秒前为空载启动,由此可以观测到空载启动启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在4秒时设置转速环断线,由此可以观测到断线前与断线后的输出波形对比。对比ACR有限幅与无限幅的波形后,可以得到ACR无限幅时,各项输出幅值都有所提高,与实际相符合,运行结果正确。第五章 小结本次课程设计历时1.5周,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到的知识,更学到了许多课外的知识。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也发现了很多平时学习中的不足,可谓是收获颇多。 通过这次课设,我不仅在知识上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在求学和
13、研究的心态上也有不小的进步。我想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只有自己有心去学习和参与才可能有收获,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前一直觉得理论知识离我们很远,经过课程设计,才发现理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大大激发我学习书本的兴趣。再者我们学习的是工科,不单纯只是理论方面的工作,还应该考虑到实际情况。理论计算的的结果可能与实际稍有差别,要以实际情况为准。 作为一名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学生,我们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电气工程师,所以我觉得能做类似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在成为一名合格的电气工程师之前我们必须经历硬件的制作、软件的调试、系统的设计这三个步骤。课程设计中我既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了Matlab在自动化应用中的基本使用方法。总之,在设计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而且学会了独立的去发现,面对,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不仅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使我受益匪浅。第六章 参考文献1院毅 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邹伯敏 自动控制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徐月华 汪仁煌.Matlab在直流调速设计中的应用.广东工业大学,20014马葆庆 孙庆光.直流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电工技术,1997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