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考题)(共8页).doc





《自然辩证法(考题)(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考题)(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自然辩证法1.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主要形式有哪些?答:创造性思维是指那些能产生新颖成果、有创见的思维活动,新颖性程度越高,创造性就越强。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也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实质和核心。 创造性思维有别于一般思维的基本特点是:(1)思维成果的创新性:是创新思维的直接体现,创造性思维最根木的特征是创新,创造是确立性的、革新性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破旧立新中进行的,而“破旧”又是为了“立新”。(2)思维形式的反常性:创新思维主要不是对现有概念、知识的循环渐进的逻辑推理的结果和过程,而是依靠灵感、直觉或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这是指它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和已有的权威理
2、论始终保持一种怀疑的、分析的、批判的态度,而从不盲从和轻信,并用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它主要表现为:选题的标新立异,方法的独辟蹊径,对异常的敏感性和思维的独立性。 (3)思维过程的辩证性:主要是指它既包含有抽象思维,又包含有非逻辑思维;既包含有发散思维,又包含有收敛思维;既有求同思维,又有求异思维等等。由此形成创新思维的矛盾运动,从而推动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思维实际上是各种思维的形式的综合体。(4)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主要是指创新思维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宽领域地考察问题,而不再局限于逻辑的、单一的、线性的思维,形成开放式思维。(5)思维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思维是主体的一种能动的过
3、程,而不是客观世界在人脑内简单、被动的直映,它需要创造主体积极调动自身的情感、意志以及全部的心理和生理功能,只有把全部的心理和生理功能调节到最佳状态,才能取得创造性成果。 (6)思维结果的现实性:创造性思维必须有客观性的根基,它并不是与客观现实毫无关系的胡思乱想;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具有很强的建设性和效用性,它在实践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超越于传统思维成果的效用。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1)想象:想象就是在头脑中已有形象的基础上,经过加工重组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幻想性等特点。创造性想象力是科技工作者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2)直觉:是指主体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对事物本
4、质的直接领悟和判断。直觉具有非逻辑性、自动性和信念坚定性的特征。(3)灵感:灵感是指创造者对于反复思考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某种偶然因素或潜意识信息的启发而得到突然顿悟的心理状态。2. 什么是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论述科学研究道德。答:科学共同体:是遵守同一科学规范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群体;在同一科学规范的约束和自我认同下,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掌握大体相同的文献和接受大体相同的理论,有着共同的探索目标。是科学社会的基础与核心。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1) 普遍主义:即科学是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一种科学知识成立与否不依其发现者的个人特征为转移,与他们的民族、国籍、宗教、阶级和个人品质毫不相干。科学是世界主义
5、的,它无国界也无阶级性。(2) 公有性:即知识公有原则或知识共产主义,科学发现在本质上是社会合作的产物,属于整体科学共同体以至社会,科学家无权独占他的科学发现,科学发现奉行公开原则。(3) 无私利性:即无私利或“为科学而科学”的原则,科学家进行研究和提供成果,是为了人类知识增长这个本身利益,不应有其他私人利益或动机妨碍这个目的的实现,影响对真理的忠诚,因此奉献、客观与诚实、谦虚与无私,是科学家基本的行为准则。主张:1)不因个人的利害关系影响对真理的提出、接受与辩别;2)不应因个人利益影响对真理的追求。(4) 有组织的怀疑态度:研究者有有责任对他人的研究成果提出批评,也要允许别人对自己的研究成果
6、提出怀疑,只要这种怀疑是合理的、有条理的,而不是毫无道理的妄加揣测。科学家对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不加评价的盲目接受,而要用理想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评价一切,在评价和选择科学理论时,要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严格的试验验证,而不是简单的怀疑一切。科学共同体的科学道德责任主要体现在:(1)科学开展学术评价。科学共同体对科学研究具有独立于社会的评价标准,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首先是在科学共同体内得到评判,科学家的声望、地位主要由科学共同体决定。科学评价要公平公正。面对科学家们长期而又艰辛的科学活动,科学共同体要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承认他人的贡献,发自内心地尊重竞争者的努力,坦诚直率地进行学术争论,勇于承
7、认研究成果中的错误和失误,明智地回避利益冲突。(2)实现自我净化。科学共同体应以其特有的行为方式维护科学的良好形象,其成员尊崇的道德准则是与科学发现、发明相适应的,是自我净化所不可缺少的。自律和他律的结合是杜绝一切假冒伪劣的有效机制。在科学共同体内,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总是不断地受到同行的检验、批判和监督,正是这样一种科学共同体的自我纠错机制,使许多专业性较强,不易被外行所识别,难以界定的不端行为被科学家同行作出了正确判断,保证了错误、偏见能够得到有效克服。(3)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在团结和引领科学家在不断探索人类未知奥秘的同时,科学共同体应倡导开展负责任的科学研究,避免和防止科学技术的不当使用
8、,抵制一切违反科学道德与伦理的科研行为,反对利用科研活动及成果谋取不正当利益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要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抵制利字当头、不讲奉献的错误倾向,坚持在科研活动中自觉遵守科学家的基本行为准则。 科学共同体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共同体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科学共同体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承载者,服务公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类福祉的倡导者,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就必须不断加强科学道德的制度建设,形成被全体科学共同体成员认同的道德准则。要广泛开展科学道德教育,从学生时期就要树立崇高的科学理念,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道德操守。要加强科学不端行为防治,坚
9、持教育与惩治相结合。要重视从根源上对科学不端行为进行防范,采取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方式,使广大科学共同体成员始终保持探索激情,增强创新意识,传播科学思想,维护科学形象,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谱写出科学家无愧于时代的华彩乐章。3. 为什么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答: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农业文明称为“黄色文明”,是指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生产形态而逐步形成的人类文明。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对大自然进行开发与改造,但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并不高,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还比较简单,使用的能
10、源也仅仅是人力、畜力、风力以及水力等可再生资源,还并没有从根本上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自然处于主导地位,人类处于从属地位,人与自然基本和谐。人类的一切行为都要依赖于自然界,但人类也在积极地利用自然为自身服务、改善自身生活水平。工业文明称为“黑色文明”,是指近代以来,以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为标志的工业生产所带来的人类文明。工业文明时期,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人类利用先进的工业技术给自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享受,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破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自然灾害。人与自然的关系:征服与被征服、掠夺与被掠夺、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自然的一切都是为人类这一物种服务的,人类成为自然界的
11、中心。从本质看,工业文明是一种资源型经济,它的生产和增长依赖于大量的自然资源投入,能源和原材料的耗费十分巨大,所以在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的同时,地球的环境和生态不但被破坏而且日益恶化。生态文明称为“绿色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态文明是对传统的工业文明进行批判性反思的结果,是通过人类重塑自然权威,以尊重自然、维护自然、顺应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
12、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与之适应的经济增长方式、消费方式为基础,以引导人们走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为着眼点的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是在人类与自然力量对比处于不平衡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们具有物质、理性与进攻性的特征。与之不同,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具有强大改造自然的能力之后,合理运用自己能力的文明,强调感性、平衡、协调与稳定;反对工业文明以来形成的物质享乐主义和对自然的掠夺。生态文明继承和发扬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长处,把自然界放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地位上,实现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共同进化,是人类世界继续下去所必须选择的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是一种实现人口、
13、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的新的社会结构模式。在生态文明时代,人们将超越工业文明时代那种认为保护环境只是一种权宜之计的肤浅的环保观点,把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视为实现人的价值和主体性的重要方式。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完善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对推动人类生活质量提升、社会科技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工业文明、农业文明失去了生态友好的约束力,导致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生态环境恶化的恶果。与此同时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限制了人类生存,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克服了传统农业和工业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和缺陷,把人类的发展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生态文明不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 辩证法 考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