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共7页).docx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共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共7页).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装 订 线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大学化学实验P 指导老师: 成绩:_实验名称: 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类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八、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乌氏黏度计测定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原理和方法。2、测定聚合物聚乙二醇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二、实验原理聚合物溶液的特点是黏度特别大,原因在于其分子链长度远大于溶剂分子,加上溶剂化作用,使其在流动时受到较大的内摩擦阻力。黏性液体在流动过
2、程中,必须克服内摩擦阻力而做功。黏性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所受阻力的大小可用黏度系数(简称黏度)来表示(kgm-1s-1)。纯溶剂黏度反映了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力,记作0,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则是聚合物分子间的内摩擦、聚合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以及0三者之和。在相同温度下,通常0,相对于溶剂,溶液黏度增加的分数称为增比黏度,记作sp,即 sp=(-0)/0 溶液黏度与纯溶剂黏度的比值称作相对黏度,记作r,即r=/0r反映的也是溶液的黏度行为;而sp则意味着已扣除了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效应,仅反映了聚合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和聚合物分子间的内摩擦效应。聚合物溶液的增比黏度sp往往随质量浓度C的增加而增加。为了
3、便于比较,将单位浓度下所显示的增比黏度sp /C称为比浓黏度,而1nr/C则称为比浓黏度。当溶液无限稀释时,聚合物分子彼此相隔甚远,它们的相互作用可忽略,此时有关系式 称为特性黏度,它反映的是无限稀释溶液中聚合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其值取决于溶剂的性质及聚合物分子的大小和形态。由于r和sp均是无因次量,所以的单位是质量浓度C单位的倒数。在足够稀的聚合物溶液里,sp/C与C和r/C与C之间分别符合下述经验关系式: sp/C=+2C lnr/C=-2C上两式中和分别称为Huggins和Kramer常数。这是两直线方程,通过sp/C对C或lnr/C对C作图,外推至C=0时所得截距即为。显然,对
4、于同一聚合物,由两线性方程作图外推所得截距交于同一点,如下图所示。sp/Clnr/Csp/C或lnr/C聚合物溶液的特性黏度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带有两个参数的Mark-Houwink经验方程式来表示:式中是黏均相对分子质量,K、分别是与温度、聚合物及溶剂的性质有关的常数,只能通过一些绝对实验方法(如膜渗透压法、光散射法等)确定。聚乙二醇水溶液在30时K=12.5106m3kg-1,=0.78。本实验采用毛细管法测定黏度,通过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流经一定长度和半径的毛细管所需时间而获得。本实验使用的乌氏黏度计如下图所示。当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经毛细管时,其遵守Poiseuille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粘度 测定 高聚物 相对 分子 质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