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社会学重点书本范文(共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口社会学重点书本范文(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社会学重点书本范文(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人口社会学简介1.论述人口的双重性 P4 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生长,繁衍,死亡和衰老的生命历程受到生物规律的支配。社会属性:人是社会行动者,他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社区,家庭等一系列社会组织,社会文化和他人,这表明人类的生物属性深受社会属性的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为三个方面:(1)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 (2)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产生的 (3)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中产生的2.简述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P6 (1)认识和分析人口过程(
2、2)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3)认识和分析人口变迁内容较多较杂,具体需要大家到书中寻找了解3.简述中国的五次人口普查 P21 (是五次都要,不是只要第五次) 本重点需要同学们结合书本理解第二章 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1.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P29 注意其背景,内容,以及正反面的评价 背景:马尔萨斯的时代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期,是资本主义上升的时期,人口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日益贫困,阶级冲突越来越激烈。 内容:(1)建构人口理论的两个前提: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必须的。二是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 (2)两个级数的理论,马尔萨斯认为人口的增值力与土地的生产力之间是不平衡的。 (3)较少人口的
3、途径,一是积极性抑制,二是预防性抑制 (4)人口波动理论与三个命题 评价:积极方面:(1)首次揭示了稀缺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首次建立人口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关系模型(3)提出人口增长制约与生活资料的增长(4)人口增长与生存资料的关系的调节机制(5)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极限(6)首次区分了人口增长抑制因素的不同作用机制和环境,最早将现代西方社会与非西方社会进行比较并将富余程度的差距与特定人口过程联系起来负面评价:(1)完全从生物学角度看待生育行为而现代社会的性爱,婚姻与生育不存在必然联系(2)没有看到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之间关系复杂性 具体阐述见书本2.马寅初的新人口论P37 基本思想:中国人口繁殖
4、太快,人口多、资金少,影响工业化的进程,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控制人口。明确的把中国的人口增长与工业化进程联系在一起,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思想。 主要观点: 1掌握人口的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 2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3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建议 具体阐述见书本第三章 生育制度1.生育测量的指标及其优缺点 P50 可能有计算题2生育模式 P52-P56包括传统农业社会生育模式,工业社会模式,发展中国家模式传统社会生育模式:(1)传统社会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紧密,生育行为直接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2)农业社会的各种经济影响着生育方式(3)农业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男性
5、劳动力的需求偏大,因此有男性生育率高于女性的情况(4)由于农业社会的政治制度普遍是具有封建专制特征的,导致不同阶级间的生育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工业社会的生育模式:(1)死亡率导向下的生育模式消失,在低死亡率的情况下,生育率也下降(2)工业社会实现了以机械替代人力的工业化过程。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模式:(1)在死亡率降低时,生育率缺扔居高不下(2)近段时间虽然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稳定了下来,但总体上仍然是高于生育率的(3)传统文化中高生育率相关的文化,经济政治因素仍然存在(4)在控制出生率的手段中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行政力量3.生育意愿 P63第四章 死亡制度1.死亡统计的指标 P72 可能有计算题2.死亡模
6、式 P76 (传统农业社会死亡模式,工业社会模式,中国人口死亡模式) 传统农业社会死亡模式: (1)新生儿和婴儿的死亡率极高 (2)过高的婴幼儿死亡率导致了极低的预期寿命 (3)死亡率的变化很大 工业社会的死亡模式 总体上下降,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情况不同 P78 中国人口的死亡模式: 1949年前(1)中国是个高死亡率的国家 (2)人口的预期寿命低 (3)死亡率的高低与社会动荡相关 (4)死亡率深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1949年后 死亡率大幅度降低,平均预期寿命持续上升,同时也导致了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第五章 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概念 P99 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的永久性改变(半年或一年以上
7、),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2.人口迁移指标 P100 可能有计算题第六章 人口转变1.人口再生产模式 P123 (传统社会型,过渡型,现代型) 传统社会型:按时间顺序作答(1)狩猎和原始农业时期(2)第一次农业革命(3)第二次农业革命 过渡型人口再生产模式过渡型人口再生产模式表现为人口出生率的提高以及人口死亡率的下降从而带来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激增。这种人口模式主要出现在两个时期(1)工业革命后和资本主义前期的欧洲(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中国家 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的模式 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由此导致的地自然增长率,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人口零增长和负增长。目前这种模式发生在欧洲,亚洲
8、的部分发达国家中具体阐述见书本2.中国人口转变模式 按时间顺序解答 P141(1)20世纪50年代初(2)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3)20世纪80年代至80年代(4)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上是书上表达方式,在这也提供老师的笔记中的解答方式,以供参考(1)加速增长阶段 1949-1959(2)负增长阶段 1959-1961(3)告诉增长阶段 1961-1973(4)减速增长阶段 1973-1980(5)波动增长阶段 1980-1991(6)低速增长阶段 1991至今 具体阐述见书本第七章 人口年龄结构1.人口年龄结构指标 P151 可能有计算题2.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其特点 P164(1)中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口 社会学 重点 书本 范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