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885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笔记(共73页).doc
《东北师范大学885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笔记(共7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师范大学885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笔记(共73页).doc(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第一编 语文课程论第一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功能1.语文课程的性质 2.语文课程的功能 3.语文课程的地位第二章 语文课程的理念与目标1.语文课程的理念 2.确立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与依据 3.初、高中语文课程目标 4.语文课程目标及其特性第三章 语文课程资源1.语文课程资源及其分类 2.语文课程资料筛选机制 3.语文课程资源利用的原则和策略 4.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领域、策略、途径第四章 语文课程的测试与评价1语文课程测试的性质与类型 2语文课程测试的方法和题型3.语文试卷的编制 4.语文课程评价及其作用5.语文课程评价的问题、要求、方法第二编
2、 语文教材论第一章 语文教材总论1.语文教材及其价值 2语文教材的类型 3.语文教材编写的特点4.地方(乡土)教材的编写 5.语文教材的使用第三编 语文教学论第一章 语文教学论与语文学习论1.语文教学论和语文教学论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 2.语文学习的性质、类型、内容 3.语文学习过程的意义和特点 4.语文学习的方式第二章 语文教学原则语文教学原则的内容、确定原则的依据和贯彻原则的途径第三章 阅读教学1.阅读理念和阅读教学理念 2.体验和感悟的性质和意义 3体验和感悟的目标、方法、原则 4.阅读教学的层次和角度 5.阅读教学模式 6.阅读教学基本方式 7.阅读教学基本方法 8.分类文
3、体的阅读教学第四章 作文教学1.作文理念和作文教学理念 2.中学生作文习惯的意义和方法 3.作文教学的原则、要求 4.作文教学过程5.分类文体的作文教学第五章 口语交际教学1.口语、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的特征2.口语交际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的特征、内容、策略3.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话教学和说话教学4.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基本形式第六章 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目标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评价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第七章 现代语文教学媒体1.现代语文教学媒体及其特点、作用2.现代语文教学媒体选用原则和要求3.语文多媒体教学和语文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的要求第四编 语文教师论第一章
4、 语文教师的使命和素养1.语文教师的时代使命 2.语文教师的素养、语文教师素养的提高第二章 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1.语文教师教学实践的内容:备课、说课、上课、评课2.备课的内容和方法 3.说课的特点和内容4.好课的标准和要求 5.评课的原则和内容第三章语文教师的科学研究1.语文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 2.语文教师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程序第四章 语文教师的教材编写校本教材编写的原则、体例、类型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编 语文课程论第一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功能1.模块(10-1):是基于明确的目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形成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在普通高中新课标中,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与传统课程中的单
5、元结构方式相比,模块具有更强的综合性。模块课程的教育价值: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沟通;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2.大语文教育(11-1):是指语文教学领域的最大化,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包括课外语文教育、社会语文教育、生活语文教育,是全方位、多角度、终身的、大众的、普及的教育而非选拨少数人为主的精英教育。链接:“大语文”是“大语文教育”的简称。“大语文教育”是已故的特级教师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
6、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爱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3.语文大阅读观:是指以阅读为本,改革旧的闲散性讲析模式,注重阅读教学的整体感悟,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突出全方位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指导与训练,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带动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熏陶。4.语文(10-1):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5.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特点。表现在:1)语
7、文课程的工具性(11-1):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表情达意、交流沟通的思想工具;是人脑的思维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是传承文明的工具。2)语文课程的人文性(13-1):所谓人文性,是指以人性、人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它处处在展示人性,形成人化的情境,体现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之中;在语文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关注人的成长,培养人健全的人格,体现人的最终关怀。6.谈谈你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句话的理解。(10-3)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表情达意、交流沟通的思想工具;是人脑的思维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是传承文明的工具。语文课程
8、的人文性:所谓人文性,是指以人性、人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它处处在展示人性,形成人化的情境,体现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之中;在语文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关注人的成长,培养人健全的人格,体现人的最终关怀。2)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也是其基本特点。就一般情况而言,语文在作为工具使用的过程中,已渗入了人文内容,语文课程在发挥工具的功能时,也在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功能。由于语文表达的含蓄和注重内涵及整体把握,注重物我合一,体现了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的特质。3)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互统一不可分离的。工具性不能脱离人文性,要做到对语文文字的准确理解是不可能脱离具体的语境的,同样要正
9、确把握其内容也不能脱离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人文性不能脱离工具性,即不能脱离文本来抽象地、鼓励地进行人文性教育。因此语文教学不应走工具性或人文性的极端,两者是共存的,相辅相成的,工具性孕育人文性,人文性促进工具性,两者是统一的。7.语文课程的功能(12-1):(一)知识传递功能。 1).文字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 2).社会知识 (二)能力培养功能。 1).读、写、口语交际能力 2).综合性活动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功能。 1)情感教育功能 2)态度教育功能 3)价值观教育功能 (四)文化教育功能。 1)文化知识教育 2)文化熏陶 (五)启迪心智、健全人格功能。 (六)各课程学习的
10、奠基功能。 这些功能反映综合性、复杂性、丰富性。8. 语文课程的地位: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又是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阶段的重要地位。9.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11-3)1)语文课程的三个维度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知识与能力是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而过程与方法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立足于让学生乐学。2)语文课程的三维目
11、标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经过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它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其中知识与能力的学习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是知情意的统一,如果割裂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放在三个不同的层面就会顾此失彼,应当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能充分地体现在过程与方法当中,这样才可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能够在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
12、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能够健全发展,形成健全人格。10.语感:是对言语的感受、认识、把握的能力,是言语能力的核心,也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语感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品悟感受言语的能力,积累语言经验,提高学生感受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提升语文素质。语感训练要以阅读教学为主要阵地,树立大语文观、大阅读观,从阅读的狭窄圈子中跳出来,做到在生活中感受,在阅读中体悟,在表达中升华。11.美国教育家克勒斯涅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1)首先,任何一个人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活动,都不是从学校教育开始的。儿童在入学之前就已经进行了长期的语文实践活动
13、。语文教学一开始,就是在课外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2)其次,学校教育时期的语文学习,远不限于课内,还广泛存在于课外、家庭、社会生活中。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语文活动的范围和水平也不断的扩大和提高,对课堂教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课堂上学到的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要在课外活动中应用、检验和强化,并得到扩展和延伸。所以任何一个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在课外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3)最后,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学校教育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语文教育的结束,而是进入了在更广阔的领域里独立进行语文活动和语文学习的时期。就这个意义来说,语文教育对任何一个人都是终身教育,而学习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非课堂形式。第二章 语文课程的理念与
14、目标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13-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语文素养(11-1、13-1):即在语文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语文标准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1)语文素养的培养:1)以整体推进语文素养 知识和
15、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推进;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整体推进2)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素养 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通过熏陶感染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2)语文素养的特征:整体性。语文素养是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的融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素养的外显行为,语文素养的三个维度必然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交融整合。3)为什么说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体现?在阅读活动中,学生要通过阅读获取生活各个方面的知识和信息。高效率的阅读、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阅读活动是一个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相结合的过程。学
16、生在阅读活动中,不仅要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理解文章的表面意义,更要调动各种情感体验体悟文章深层的思想内涵。语文素养各方面的协调作用,使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成为与读者交流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习得了正确的语言知识,提高了阅读能力,更净化了心灵,提升了品格,同时也在对阅读过程和阅读方法的反思和体验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4)为什么说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体现?在写作活动中,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生活体验,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笔抒写内心的真实情感,表达自身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悟,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的文章。学生的文
17、章是其语言功底、文字素养以及价值观等综合素养的表现。写作过程不仅是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综合和重组,且融进了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是语文素养各方面协调作用的结果。5)为什么说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体现?学生口语交际的过程,是丰富语言积累,实现信息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在了解字面意义的同时,体会说话者的引申意义;学生需要使用内在的语言积累,准确表述自身观点和情感;学生需要调动各种情感体验与说话者进行情感的交流。成功的口语交际活动在积累语言、交流信息的同时也实现了情感的交流,这是语文素养各方面协调作用的结果。3.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一)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1.重视语
18、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主要通过优秀作品的鉴赏和体悟,移人性情,提升人格。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有时也是隐性的、长期的,短期内无法立刻看出。因此,语文课程的学习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2.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开卷可能有益,开卷也可能有害。即便是有益的内容,其“含金量”也可能有差异。因此,语文课程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选取问题。科学而经典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益匪浅,而且能够实现精神的成长和人格的健全。语文教育必须从对人的发展负责、对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选择教
19、学内容,给予学生丰富的精神养料,把社会主流的价值观贯穿到语文教育的全过程。3.尊重个人的独特体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理解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由于个体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角度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学生对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和富有创造性的理解。(二)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课程重在实践,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当然,语文教育也是有理论支撑的,语文课程“实践性很强”,不是只要求实践操作,也会涉及到语言、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文
20、学的知识,也可能接触到有关人生、社会、自然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思想观念。但语文课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更不应该设计成这样一个系统: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原理,再加上一些例子和供操作练习用的习题。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意在强调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意在更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情境性、过程性、综合性及合作性。(三)学生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学习的是母语,而不是外语。学习母语和学习外语在方法上是应该有所不同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母语,是有在学前生活中就已获得的母语口语语感作为基础的。从小学到中学,母语学习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到书面语,是要在原有的口语语感基础上,通过识字写字和阅读写作的
21、学习,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培养起书面的语感,与此同时,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语言心理机制为基础,具有对本过国本民族文化背景熟悉的有利条件,身处在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环境之中,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因此,不需要像学习外语一样,从学习语音语法知识和规则入手,围绕这些知识和规则反复操练,通过带有一定机械性质的操练来强化对知识和规则的记忆,从而再形成口语和书面语的语感。(四)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语文教育应考虑汉字的特点、汉语语法的特点,考虑这些特点对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4.自主学习 即自觉主动
22、,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学习 即探索研究,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特征: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三者关系: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和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和归依,三者有机统一,相互促进。这是培养学习语文学习技能、形成语文学习习惯的必由之路和科学捷径。5.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校语文教育向社会语文教育和家庭语文教育的开放.语文课程向其他课程的开放.构成语文课程诸因素的
23、开放教师是语文课程的研究者、建设者、开发者。学生也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课程内容的丰富、多元与开放,教材选文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6.六大关键词:课程标准、素养、自主合作探究、课程资源、对话、发展性评价7.发展性评价: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特点:(一)时代性:语文新课程的时代性,体现在课程目标上,就是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体现在课程内容上,就是要选择具有时代精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北师范大学 885 课程 教学 专业 笔记 7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