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案(共13页).doc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案(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案(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朗读文言文,提高诵读古文的能力。2、继续积累常见文言词汇。3、理解重点篇目的主要内容。复习重点:1、 学会分类整理常见文言现象。2、理解重点篇目的主要内容。复习课时:4课时复习过程:第 一 课 时伤仲永一、有关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谥号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二、有关文章主旨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五岁到十二岁间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三、文言现象归纳1、朗读停顿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余闻之也/久2、一词多义自 并自为其名(自己
2、) 闻 余闻之也久(听说)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于 贤于材人远也(比) 贤 贤于材人远也 胜过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 如此其贤也 有才能为 并自为其名 题写 或 或以钱币乞之 用且为众人 成为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把3、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同“攀” 拉、引)贤于材人远矣 (“材”同“才” 才能)4、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 今义:判断词)或以钱币乞之(古义:有的 今义:或者)稍稍宾客其父其(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今义:稍微)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和道理 今义:文章的条理)泯然众人矣(古义:普通而平常的人 今义:许多人,大家)5、词类活
3、用忽啼求之(动词作状语 哭着)父异焉(形容词意动 以.为异)稍稍宾客其父(名作动 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父利其然也(名作动 以.为利,认为.有利可图)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作状 每天)邑人奇之(形容词意动 以.为奇,对.感到惊奇)6、文言句式令(之)作诗(省略句) 受之(于)天(省略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判断句) (余)还自扬州(省略句)7、其他重点字词未尝识书具( 曾经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聚,团结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或以钱币乞之 (求取)义利其然也 (这样)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世隶耕(属于)即书诗四句(写)8、重点译句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
4、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五、内容理解,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1、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又过七年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3、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从个人情况看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不使学”。从道理上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4、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
5、,意在突出什么?.表明其家庭绝无诗礼5、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如忽啼求之 即书诗四句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6、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7、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才是十分重要的。8、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因为仲永原本天才,没有得到后天良好的教育,而变的平庸。9、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愚昧无知。10、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
6、天资?为了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人的才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让读者领悟到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11、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 “受之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之人”指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12、作为家长,在发现孩子天资聪慧时应该怎样做?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因材施教,及时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使学”;父利其然也、世隶耕、“邑人”的“捧杀”。13、 “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方仲永“泯然众人”感到哀伤、惋惜。14、本文中仲永由天资过人到平庸无七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7、?)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新知识,也很难取的成就。 15、你认为资质聪明的人怎样才能成才?不骄傲,勤努力,发扬自己的长处,继续发展。16、你认为人的天资和 后天教育培养是什么关系?哪方面更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后天教育更为重要。中考真题秀: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第 二 课 时木兰诗一、作品介绍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
8、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文学史上的“乐府双璧”。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二、人物形象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木兰是一个闺中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巾帼英雄,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代父从军,女扮男装,驰骋沙场十多年,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之后,又谢绝官职,返回家园,表现了淳朴与高洁的情操。她爱亲人,也爱祖国,把对亲人和对祖国的爱融合到了一起。木兰是个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敏活泼、热爱亲人、报效国家、不慕
9、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奇女子。三、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机杼(zh) 军帖(ti) 可汗(k hn) 鞍鞯(n jin) 辔(pi)头溅溅(jin) 燕(yn)山胡骑(j) 啾啾(ji) 戎(rng)机朔(shu)气 金柝(tu) 红妆(zhung) 霍(hu) 著(zhu) 云鬓(bn) 傍(bng)四、文言知识1、通假字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2、词类活用愿为市鞍马 市 名作动 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骑 动作名 战马策勋十二转 策 动作名 记下3、一词多义愿为市鞍马 名作动 买 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东市买骏马 集市 衣食所安 养古今异义卷卷有爷名 (古义:父亲 今义:爷爷)
10、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古义:只 今义:但是,转折连词)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5、其它字词木兰当户织 门 旦辞爷娘去 早晨策勋十二转 记功 赏赐百千强 有余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动弹 眯着眼五、内容理解1、概述木兰的人物形象。(见上)2、请例举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3、找出文中运用修辞的句子,并说明作用。例举:、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写到了东西南北市, 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偶、夸张、互文)(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
11、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排比,突出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中考真题秀: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的诗句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2、描写木兰不畏征途遥远,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诗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3、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4、概述木兰征战十年,终于凯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文言文 复习 教案 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