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共4页).doc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1. 数学的特点: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应用性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答: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数学素养。包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而且对他们今后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具体概括如下:(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3 简述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和特点。答案: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及特点:(1)34岁3岁半以前的幼儿面对实物,却不知道
2、用它来帮助进行加减运算。他们要依靠成人将实物分开、合拢给他看,才能说出一共有几个或还剩下几个。他们不理解加减的含义,不认识加减运算符号,数的运算对这个年龄的幼儿来说是困难的。(2)45岁4岁幼儿一般会自己运用实物进行加减运算了,但在进行运算时,需要将表示加数和被加数的两堆实物合并,再从第1个一个一个地逐一点数后说出总数(即得数)。减法与此一样。这时幼儿完全依靠动作思维,是在最低的思维水平上学习数的运算。但4岁以后的幼儿已经表现出有初步的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了。(3)56岁5岁以后,幼儿学习了顺接数和倒着数,他们能够将顺接数和倒着数的经验运用到加减运算中去。此时,多数幼儿可以不用摆弄实物,
3、而是用眼睛注视物体,心中默默地进行逐一加减运算。 5岁半以后,随着幼儿数群概念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了数的组成以后,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开始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这样就从逐一加减向按群加减的水平发展。4 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指导要点有哪些?答案: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指导要点有:(1)明确各种分类活动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活动。(2)引导幼儿认识分类标记,让幼儿按标记进行分类。(3)在分类活动中,教师应重视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帮助幼儿积累经验。(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教师应结合各种情景,引导幼儿学习分类。5 . 为什么说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主动性、独立性、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发展?答案:通过数
4、学教育可以形成儿童积极主动、独立的个性品质。首先,通过数学活动为儿童提供主动参与活动的机会。儿童在活动中可以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自己独立完成各种数学操作活动,这对培养儿童积极、主动、独立、自主的个性非常有益。其次,由于规则在数学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通过数学活动要求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使儿童形成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最后,通过数学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任务意识。儿童起初并没有明确的任务意识,有时在操作中会忘记自己正在进行的操作任务。在数学活动中,儿童会根据老师的要求逐渐形成初步的任务意识。总之,通过数学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6 . 教师口述应用题时有哪几种形式
5、?答案:教师口述应用题有两种形式:(1)是在口述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运用教具等直观材料进行示范,以帮助幼儿理解应用题的含义和结构。(2)是教师口述应用题,幼儿进行解答,此时幼儿理解应用题,完全凭借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考,这不仅提高了幼儿智力活动的水平,同时也促使幼儿的加减运算由动作水平的加减向表象水平的加减过渡。 7、 数学教育为何能帮助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答案:首先,数学能帮助儿童精确地认事物的数量属性。儿童接触的各种事物都和数、量、形有关,要解决各种问题就需要运用数学来加以解决。其次,数学能帮助儿童概括地认识事物。儿童学习的数学内容中包含着许多诸如对应、等量、可逆等数学关系,而数学教育可
6、以帮助儿童体验并注意到蕴涵在具体事物中的抽象关系,获得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最后,数学教育能培养儿童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用数学方法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总之,通过数学教育,儿童能掌握 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发展基本的数学能力,并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8、试述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教师的“教”和儿童的“学”之间的关系?答案: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知识。这种知识不是通过简单的“教”传递给儿童的,而是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起来的。儿童建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如果教师过于注重让儿童获得某种结,而“教”给儿童很多知识,或者希望儿童能“记住”什么数学知识,实际上就剥夺了他们自己
7、主动地获得发展的机会。事实上,无论是数学知识,还是思维能力,都不可能通过单方面的“教”得到发展,还必须依赖儿童自己的活动,也就是自己的学,通过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获得。儿童的学习活动过程就是和环境之间主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既包括和物(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也包括和人(教师、同伴等)的相互作用;既包括外在的摆弄、操作学习材料的过程,也包括内在的思考和反思的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儿童不断吸收、同化新的经验,同时也不断改变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过程。教师“教”的作用,其实并不在于给儿童一个结果,而在于为他们提供学习环境:和材料相互作用的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环境。当然,教师自己也
8、是环境的一部分,也可以和儿童交往,但必须是在儿童的水平上和他们进行平等的相互作用。也只有在这样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儿童才能获得主动的发展。 9、试述幼儿数概念形成、发展的过程与特点。答案: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发展包括计数能力的发展,对数序的认识、数的守恒及对数的组成的掌握等几个方面。(1)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 计数(数数)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活动。计数的结果与计数的顺序无关。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物,按数取物。幼儿早期的计数能力尚不稳定,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研究表明: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在物体空间分布相同的情况下,点数物体的大小对幼
9、儿计数活动会产生影响。因此,提供幼儿点数的物体大小要合适。计数物体的空间分布对计数活动也有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方式也会影响其计数活动的成绩;同时呈现并继续保持不变的计数对象对幼儿的计数活动有利,而相继呈现并先后更替的计数对象对幼儿的计数活动则较难。(2)幼儿对数序的认识 数序,即自然数的顺序,指的是每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为幼儿学习数序,形成数列概念做了最初的准备。幼儿的计数活动,为幼儿数序的学习积累了最初的感性经验。认识数序,即要能按序的观念排列10以内的自然数列。因此,幼儿要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理解10以内数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幼儿对数
10、的序列的认识,还包括对序数的认识。(3)幼儿对数的守恒的掌握 数的守恒指幼儿对数的认识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数的守恒标志着儿童概念发展水平,也是儿童思维过程结果的一种表现。除空间排列形式变化的影响外,客观刺激物的不同,数目大小的不同,以及异数比较中的两数差别的大小不同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守恒能否达到。(4)幼儿对数的组成的认识 数的组成包括数的分解与组合。47岁儿童掌握数的组成、分解的发展水平和特点:4岁半以前的儿童完全不能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儿童从5岁开始有可能理解,有10%30%的幼儿会完成部分数的分解和组成。6岁幼儿接近基本完成,完全会分解、组成的人
11、数达到40%。6岁半组和7岁半组的幼儿大部分已能掌握8的分解、组成,完全掌握的人数达到65%85%。此时,幼儿能够完全地说出或用实物摆出8的各组分解或组成的形式,不需要任何提示,有的幼儿表现出相当熟练和有顺序。10、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要注意生活性答案: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要注意生活性,就是指数学教育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这些内容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学反映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中,任何物体、任何现象都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与数学有关
12、的问题也是时时、处处都存在着。例如,这是一朵红花,那是二朵黄花;今天班上有3位小朋友没有来;水碗放在桌子上面,手帕是正方形的,车轱辘是圆形的,桌子是长方形的幼儿在与环境的接触中获得了许多数学感性经验。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有好多内容可以很好地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例如幼儿对数学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哪些物体上有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像房子上的门牌号码、书上的页码、汽车车牌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日期、钟表上的数字等等,它们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又如学习倒着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情景和场合都需要倒着数,如从电梯上下来、马路上的红绿灯、微波炉等都是倒着计数的。通过幼儿自己去观
13、察生活中众多的倒着计数的现象,使他们感受到倒着计数可以让人们了解到某一件事离发生或完成还有多长时间。同时在此过程中,幼儿还会发现,数字可以顺着排列,也可以倒着排列,数目倒着排列时,其中任意一个数都比前面一个数小1,比后面一个数大1。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如能注意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会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是熟悉的,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数学是很有用的,使他们更会注意、发现周围环境中的许多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我们的教育应该增进幼儿对他所处世界的了解,并要引起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愿望。11、学前儿童数学教学的常见方法有哪些?答:(1)操作法(2)
14、演示、讲解法(3)游戏法(4)观察、比较法12、简述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教育要点?答:(1)提供幼儿学习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和比较物体量的特征。(2)引导幼儿学习排序的方法。(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比较物体量的差异和学习排序。(4)引导幼儿感知和体验量的守恒。(5)引导幼儿学习自然测量的方法。13、简述评价方案设计阶段需要的解决的具体问题?答:(1)明确评价所依据的目标;(2)设计评价指标体系;(3)确定收集资料的方法和步骤;(4)准备评价记录表格与文件。14、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答:一是从具体到抽象,二是从个体到一般,三是从外部的动作到内化的动作,四是从同化到顺应,五是从
15、不自觉到自觉,六是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15、学前儿童学习数学教育的原则?答:一是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二是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三是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四是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五是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16、试述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教师的“教”和儿童的“学”之间的关系?答: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知识,这种知识不是通过简单的“教”传递给儿童的,而是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起来的。正如儿童的逻辑思维要通过对自己的动作加以协调、反省和内化而获得一样,数学知识也是来源于儿童自己的活动: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协调自己的动作,同时也努力在头脑中协调它们的关系。这些关系最终建构成儿童头脑中的数学概念。儿
16、童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儿童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在对具体的事物进行抽象的同时,也锻炼了抽象思维的能力。如果教师过于注重让儿童获得某种结果,而“教”给儿童很多知识,或者希望儿童能“记住”什么数学知识,实际是就剥夺了他们自己主动获得发展的机会。事实上,无论是数学知识,还是思维能力,都不可能通过单方面的“教”得到发展,而必须依赖儿童自己的活动,也就是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获得。儿童的活动过程就是和环境之间的主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既包括和物(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也包括和人(教师、同伴等)的相互作用;既包括外在的摆弄、操作学习材料的过程,也包括内在的思考和反思的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儿童不断吸收、同
17、化新的经验,同时也不断改变自己已有的经验,以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过程。17、麦克多纳尔德指出的教育目标有哪些功能?答:教育目标可明示教育进展的方向,教育目标可以用选择理想的学习经验,教育目标可用以界定教育计划的范围,教育目标能指示教育计划的要点,教育目标可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基础。1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制定的依据?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是根据学前教育的总目标来制定的,同时也是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依据:一是儿童,二是社会,三是学科。在考虑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以下三方面依据时,我们还需要正确处理可能性目标和适宜性目标的关系问题,即某些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提出,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儿童 数学 教育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