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共89页).doc





《四川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共8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共89页).doc(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四川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2018年3月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前言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长江和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的生态环境保护必须站在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把土壤污染防治放到压倒性的位置,全面构建土壤污染防治监管体系,深入推进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障人居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本规划是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任务之一,规划编制以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部署为指导,以解决土壤环境突出问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为根本任务,明确了土壤污染
2、治理与修复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与国家“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四川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进行了有效衔接,是“十三五”时期全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行动指南。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四川土壤环境状况据2006年8月至2013年12月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情况看,四川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全省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28.7%,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22.6%、3.41%、1.59%和1.07%。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93.9%,镉为主要污染因子,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
3、超标率分别为20.8%、0.76%、1.98%、3.77%、1.44%、1.79%、0.61%、9.52%,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04%、1.22%、0.57%。(一)不同利用类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1)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从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情况看,全省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34.3%,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27.8%、3.95%、1.37%和1.20%,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铬、滴滴涕和多环芳烃。从国土部门19992016年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2015年统一改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情况看,共调查点位39128个,
4、涉及面积约15万km2。结果显示:农业区重金属中重度污染面积约占调查区土地总面积3.26%,面积为4731km2,轻微、轻度污染土地比例分别占19.07%、3.82%,面积分别为27670km2、5547km2。污染因子以镉为主,点位超标率为13.49%,其次是镍、铜、砷、铬、锌、汞、铅,点位超标率分别为9.18%、4.15%、2.99%、2.81%、0.44%、0.38%、0.08%。污染区域主要分布于龙门山地区、雅安乐山以南、自贡内江、宜宾及安宁河等区域。图1 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区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分布图(2)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从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情况看,重污染企
5、业及周边土壤超标点比例为75.3%,主要污染物为镉和镍。工业园区土壤超标点比例为68.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和汞。油气田、采矿区及周边土壤超标点比例为43.8%,主要污染物为镉。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土壤超标点比例为37.5%,污染物为镉,无有机污染。工业废弃地土壤超标点比例为6.25%,主要污染物为镉,无有机污染。从2016年全省排查的4298个风险源点位看,具有污染风险的点位2389个,比例达到55.6%,其中,属于土壤高风险源的工业企业有192家、场地有386个、工业园区有11个。从土壤风险源企业行业分布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在全省重点企业中分布最多,约占22.3%,其次为金属制
6、品业,约占21.8%,排名第三的为金属矿采选业,约占9.2%。(3)林地及其它类型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从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情况看,全省林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7%,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6.73%、1.99%、1.83%和0.15%,主要污染物为镉、砷和滴滴涕。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38.3%,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27.5%、4.90%、1.96%和3.92%,主要污染物为镉。未利用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32.0%,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25.4%、1.64%、3.28%和1.64%,主要污染物为镉和铜。(二)主要污染源分布图2 区
7、域主要污染源分布图图3 区域污染地块空间分布图(1)土壤风险源企业现状与分布据2016年土壤风险源排查结果显示,全省排查的1960个企业风险源点位中,37家重点企业污染风险不详,无潜在污染风险的重点企业点位有832个,存在污染风险的企业1091个,其中重金属污染风险企业点位有335个,占污染风险企业的30.7%;有机物污染风险企业点位有523个,占污染风险企业的47.9%;重金属与有机物复合污染风险企业点位有158个,占14.5%;其它污染风险企业点位有75个,占6.9%。以重金属污染为主的335个土壤风险企业点位中,除巴中市无重金属污染风险企业外,其余市州均有涉及。其中,成都市的占比最大,有
8、54个;其次是绵阳市、德阳市、雅安市、凉山州、自贡市和攀枝花市;其余市州的重金属污染风险企业较少。全省涉及一类重金属污染物风险企业中,主要涉及铬污染的风险源企业主要集中于成都市、攀枝花市、自贡市和绵阳市等;涉及铅污染的风险源企业主要集中于攀枝花市、雅安市、凉山州和自贡市等;涉及镉污染的风险源企业主要集中于攀枝花市和自贡市等。在以有机物污染风险为主的523个风险源企业中,除甘孜州无有机物污染风险企业外,其余市州均有涉及。其中,成都市的占比最大,有101个,其次是德阳市、绵阳市、攀枝花市、乐山市、自贡市、泸州市和宜宾市。全省涉及的有机物污染物风险企业中,涉及石油类污染的风险源企业主要集中于攀枝花市
9、、成都市、绵阳市和德阳市等;涉及苯系物污染的风险源企业主要集中于自贡市、成都市和绵阳市等;涉及VOC和二恶英污染的风险源企业较少且分布较均匀;其余涉及到的有机污染物包括芳烃类、醛类、酚类等。在以其他污染风险为主的75个风险源企业中,除巴中市、内江市、资阳市、眉山市、阿坝州和甘孜州外,其余市州均有分布。其中,德阳市、绵阳市和成都市的风险源企业较多,分别有16、12和8个;其余市州约2到6左右。其他污染风险企业涉及到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氰化物、氟化物、粉尘、酸类等。(2)土壤风险源场地现状与分布在全省排查的1766个土壤风险场地中,关停企业场地有780个,正规垃圾填埋场有43家,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有65
10、5个,尾矿库有48个,采矿场有147个,其他类型场地93个。其中,涉及有机物污染风险的场地最多,有856个,占调查总数的48.5%;涉及重金属污染风险的场地有224个,占调查总数的12.7%;同时涉及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风险的场地有72个,占调查总数的4.1%,涉及其他污染风险的场地有37个,占调查总数的2.1%。全省除巴中市和遂宁市不存在涉及重金属污染风险的场地外,凉山州、成都市、德阳市和泸州市分布较多,分别有45个、42个、32个和26个;其余各市州分布较少,但不均匀。涉及有机物污染风险的场地中,广元市、达州市、绵阳市和巴中市分布较多,分别有186个、163个、118个和114个;遂宁市、成
11、都市和广安市分别有52个、45个和44个;其余各市州分布较少,但不均匀。同时存在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风险的场地中,成都市最多,有42个;其余各市州分布较少,平均在10个以下。存在其他污染风险的场地中,成都市最多,有18个;其余各市州分布较少,平均在15个。(3)土壤风险源工业园区现状与分布全省排查21个市(州)工业园区共143个,排查结果显示有121个点位存在污染风险,其中重金属污染风险工业园区点位有38个,占调查工业园区总数的26.8%;有机物污染风险工业园区点位有30个,占调查工业园区总数的21.1%;重金属与有机物复合污染风险工业园区点位有49个,占34.5%;其他污染风险工业园区点位有4
12、个,占2.8%;无潜在污染风险的重点工业园区点位有20个,占调查工业园区总数的14.1%;2个工业园区污染风险不详。图4 四川省排查工业园区污染风险类型统计图在调查出涉及重金属污染的87个(包含重金属与有机物复合污染风险工业园区)土壤风险工业园区点位中,除自贡市、阿坝州和甘孜州外,其余市州均有涉及。其中,成都市17个,占比最大;其次是南充市、宜宾市、乐山市、攀枝花市和广元市;内江市1个,其余市州平均2到4个。在涉及有机物污染风险的79个工业园区中,除达州市、雅安市、眉山市、凉山州和甘孜州外,其余市州均有涉及。其中,成都市14个,占比最大,其次是南充市、广元市和宜宾市。从各市州风险点位涉及到的污
13、染风险类型来看,成都市、南充市、广元市和宜宾市的污染风险类型较多。第二节 主要工作基础四川土壤污染防治相比大气、水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工作基础薄弱。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着力建机制、强措施、抓保障,各项工作稳步开展,为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组织领导机制逐步加强省政府成立由省长任组长,副省长任副组长,29个成员单位参与的四川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一领导和协调具体工作,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实施。按照“国家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原则,各市(州)成立了相应的
14、组织领导机构,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属地责任,强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二)土壤污染现状逐步明晰通过2006年8月至2013年12月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16年8月环保部门组织开展的全省土壤污染风险源排查、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组织开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等专项调查,四川已形成一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初步掌握了全省土壤污染的总体情况和基本特征,为识别土壤污染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以及治理与修复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撑。(三)污染源监管逐步规范根据工矿企业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2017年确定和公布了一批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其中省控重点企业39
15、7家,省控以下企业1367家。启动了土壤风险隐患排查和综合整治,要求从2018年起有关企业每年要自行对其用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地方环保部门要强化对有关企业的环境监管,定期对重点监管企业和工业园区周边开展监测。同时,对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四)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日趋完善近年来,我省整合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企业等科研资源,加大了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力度,在省环科院成立了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所,建立了四川省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和四川省环境保护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中心;在四川大学建立了四川省环境保护土壤环境保
16、护工程技术中心和四川省环境保护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在省地勘院建立了四川省污染场地环境修复工程技术中心;在四川农业大学建立了四川省环境保护土壤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在西南石油大学建立了四川省环境保护油气田污染防治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领域包括土壤污染防治);在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成立了土壤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70多家从事土壤治理修复的企事业单位和20多位专家学者入会,在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完善从业单位资信与业绩评估、筛选我省适用技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五)项目库建设逐步充实,试点示范工作有序开展制定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入库申报指南,积极开展“十三五”中央和省级土壤污
17、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储备库建设,完成首批11个和第二批12个项目入库工作,并逐年充实。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启动德阳、泸州、凉山等3个市(州)土壤环境风险管控试点区和崇州、绵竹、古蔺、江安、船山、犍为、安州、蓬安等8个县(市、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以点带面,为推动全省土壤污染管控与治理修复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第三节 形势分析(一)有利条件和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为环境保护工作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国务院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加快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新环境保护法以及与之配套的4个办法等,为土壤环境执法监管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和
18、理论依据;各级政府把环境保护目标纳入党政目标考核,且分值比重较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作创新、执法监管、监督监测、目标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机制,为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和内生动力;环保督察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已成为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建设生态文明的党和国家意志更加坚定,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二)主要问题和挑战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印发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努力,做了大量
19、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客观分析形势,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1全省土壤污染问题依然严重,区域隐患较大。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全省近三分之一的监测点位超标。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28.7%。攀西地区、成都平原区、川南地区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城镇工况企业场地历史遗留污染存在较大风险,特别是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高污染行业遗留场地,目前尚未进行系统调查评估,“毒土地”事件偶有发生。2土壤污染风险点位多,分布范围广。从今年全省开展的4298个土壤风险源排查结果看,目前具有污染风险的点位有2389个,比例达到55.6%,其中,重点工业企业污染风险源
20、点位1062个,属于土壤高风险源的工业企业有192家;场地污染风险源点位1163个,属于高风险源场地有386个,工业园区污染风险源点位70个,属于高风险工业园区有11个。在调查出的以重金属污染为主的335个土壤风险企业点位中,除巴中市无重金属污染风险企业外,其余市(州)均有涉及。3经济发展速度快,减排压力大。按照国家要求,到2020年,我省重金属总量在2013年基础上要削减9.5%,按目前形势分析,压力较大。一是减排空间较小,由于重金属排放总量基数是2007年污普数据,当年我省涉重金属企业,特别是重金属排放量大的铅锌冶炼企业由于市场不景气,大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普查数据普遍较小。二是涉重金
21、属产能增量大,我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攀西部分地区,有色金属采选、冶炼为当地的主要产业,在“十二五”期间新增了大量产能,部分行业产能成倍增加。三是随着经济发展,涉重行业市场复苏,产能释放,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将出现增长,重金属减排压力将进一步增加。4污染治理与修复任务艰巨,资金投入不足。国家要求,到2020年,我省要全面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268万亩,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面积为83万亩,治理修复面积为67万亩,任务艰巨。据估算,约需资金418亿元。这两年仅靠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每年5亿元左右的支持,缺口较大。5土壤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滞后,治理技术尚未成熟。相比大气、水污染治
22、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础薄弱,土壤环境管理人员、科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土壤环境监管执法装备和监测仪器、设备、方法还不足,土壤环境科研能力和土壤环保产业还不强,在川的本土环保公司中,能够独立承担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治理修复的企业较少。全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完全形成适合我省实际的成熟治理技术,还需不断探索和尝试。第二章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基本思路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为指引,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
23、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紧紧围绕“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核心理念,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土壤污染类型,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按照“风险可接受、技术可操作、经济可承受”的原则,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土壤环境问题,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第二节 基本原则试点先行,加强指导。科学开展土壤污染环境风险评估,提出合理的修复目标和管控措施,通过试点先行,加强指导,全面构建科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 土壤污染 治理 修复 规划 8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