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年龄称谓(共12页).docx





《古人年龄称谓(共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人年龄称谓(共12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古 代 对 年 龄 的 雅 称不满周岁襁褓(qing bo);襁指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现在以此借指未满的婴儿。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张守节:“襁,长尺二寸,阔八寸,以约小儿于背;褓,小儿被也。”衣部:“襁,襁褓,负儿衣也。织缕为之,广八寸,长二尺,以负儿于背上也。”昔年幼,越在襁保(褓)。传。霍光以结发内侍,起于阶闼之间,确然秉志,谊形于主。受襁褓之托.23岁孩提(hi t); 孩提之童。尽心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中。注:“婴儿,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如婴儿之未孩。”也作“孩抱”和“”。唐:“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本词中“提”的本义是“抓住小
2、孩两腋将其向上抱起”这个动作。“提携”等为其衍生词。孩,不是后来孩子之意,而是“咳”的:“孩,古文咳从子。”小儿笑貌,即小儿笑的咳咳之声。提,是指可以小儿可以提抱,指其小。山外一水 补注女孩7岁髫(tio)年; 髫,幼童时期。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称作“垂发”。晋陶渊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8岁又称“”。清 汤之旭皇清州同知尹思袁公(袁可立曾孙)墓志铭:“忆旭髫年时,常往来外家,见外文学公,陈设先代,凡图书鼎,盎皆前人赏鉴,遗风流韵,手泽犹存。”第一回:“光阴迅速,襁褓婴儿,竟作髫年童子,只是无夫而孕,未免惹人议论,幸而穷荒草昧,人迹稀少,始得
3、抚育成人。男孩8岁龆(tio)年;龆是中国汉字,拼音是tio,部首是齿部,总笔画是20画,意思是儿童换牙;指小儿垂发;儿童;幼童稚嫩可爱的面容。幼年泛称总角(zng jio); 总角,古时汉族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代称儿童时代。诗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笺:“总角,聚两髦也。”疏:“总角聚两髦,言总聚其髦以为两角也。”陈书韩子高传:“ 子高 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 宋被酒独行诗之二:“总角 黎 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红楼梦第三回:“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都。”皇中宪大夫侯官陈君墓志铭:“君孝思纯穆,神情渊静,总角之年,研精
4、六艺。”借指童年。晋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南朝 宋世说新语识鉴:“ 夷甫 时总角,姿才。” 唐史通自叙:“故始在总角,读 班 谢 两汉,便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后书宜为立纪。” 清祭族长嗣宗先生文:“我始总角,翁犹壮年。”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黄口,典故名,典出卷十三氾论训。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12岁(女); 金,妇女插于的一种金制由两股簪子合成。另有女子12岁称。寄将去。唐13岁(女)豆蔻年华; 该词语出自的诗:“十三余,梢头二月初。15岁(女)
5、及笄j之年; 笄:拼音j,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出处: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女子许嫁,笄而醴(l)之,称字。士昏礼男1315岁; 据的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孔颖达疏:舞勺者熊氏云:勺钥也。言十三之时学此舞勺之文舞也。后以指幼年。又以舞勺代指十三岁。如孙科革命逸史序(冯自由著):“年逾舞勺,即加入兴中会,亲
6、炙总理,从事革命。”当时冯自由年十四岁,称“年逾舞勺”,是舞勺指十三岁矣。男1520岁; “舞象”又是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 15岁(男);年龄的代称,为15岁。语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二八年华; 古时女子。女子十六岁称为碧玉年华,即年华,又可称,风信之年,所谓二八年纪,。如日本十二首之一“碧玉年华足怨思,珠喉解唱净琉璃。瓣香我为临川爇,
7、掩面倾听幼妇词。”破瓜年华(碧玉年华),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瓜在隶书及南北朝中可拆成两个八字)。出处: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小。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20岁(女);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24岁(女)花信年华; ,按自至,一百二十日,八个节气,我国古代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人们在每一候内开花的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应一种,称之为“”。按自小寒至谷雨,一百二十日,八个节气,我国古代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人们在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应一种花信,称之为“二十四番花信”。整个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人 年龄 称谓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