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pdf





《2022年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拔罐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凝血现象的一种技术操作。具有温通经络、 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注:拔罐包括火罐、水罐、药罐3 种疗法。罐的种类有竹罐、陶罐、玻璃罐、负压吸引罐等。拔罐的方法有坐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和刺血拔罐法。投火的方法有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一、目标: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3、调节机体功能起到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二、适应症:治疗风寒湿痹、外感风寒、咳嗽、喘逆、跌打损伤、胃肠功能失调及神经、血液、妇科等
2、疾病。如肩胛上背痛、腰痛、腿痛、头痛、感冒、发烧、腹泻、腹胀、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腹痛、咳嗽、哮喘、脐部疾病、毒蛇咬伤等。三、禁忌症 :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缺陷障碍患者;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四、注意事项:1、拔罐时患者体位应舒适持久。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隆突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勿强拉。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5、起罐时,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洗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五
3、、告知:1、个别患者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1、接到医嘱双人核对 2、到患者床前核对姓名、诊断,告知患者并解释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过敏史2、实施拔罐出的皮肤情况3、凝血机制是否正常4、女性患者是否处于妊娠期5、年龄、体质及心理情况核对评估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
4、备治疗盘、火罐(根据病情选择大、中、小型火罐,罐口平滑)95% 酒精棉球、火柴或打火机、止血钳、纱布、污杯、弯盘、屏风、小口瓶、执行单、快速手消毒液。3、环境准备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屏风遮挡1、核对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姓名、诊断2、体位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松解衣着,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隔帘遮挡3、选穴 准确选穴,清洁皮肤,用棉球或棉签仔细检查罐口有无残缺和破损,是否光滑4、拔罐 操作者一手拿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 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12 周后迅速抽出,立即将罐口按扣在选定穴位上不动,待吸牢后撒手,点燃的明火稳妥迅速的投入小瓶口。一般留罐10-15 分钟。5、
5、起罐 留罐时间到,操作者一手持罐体,另一手用纱布按压罐口周围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利起罐,用纱布擦拭罐处皮肤。6、观察 留罐过程中,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以红紫为度,同时询问患者感觉,如患者感觉疼痛、过紧、应及时起罐。7、整理 协助患者着装,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洗手。1、嘱患者拔火罐后三小时内不宜洗澡2、嘱患者把关后注意保暖不要感受风寒3、将呼叫装置于患者床旁,嘱患者如有不适及时按呼叫器1、推车回治疗室2、处理用物,洗手、记录并签名1、拔罐部位准确,操作熟练。2、局部皮肤保护良好、皮肤吸附力度适当准备拔罐患者教育整理评价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6、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3、把关后达到预期的目标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定义: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腾、淋洗或浸浴,已达到疏通腠理,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二、评估: 1、核对医嘱,了解患者当前的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2、妇科患者评估胎、产、经、带等情况。3、了解患者体质及熏洗处皮肤情况。4、患者的年龄,当前的心理状态。三、目标: 1、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2、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
7、痛,糜烂等症状。促进肛肠疾病的伤口愈合。缓解妇科会阴部瘙痒等症状。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四、告知:注意药液的温度是否适宜,避免烫伤。五、禁忌症: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对熏洗药物过敏者禁用。六、物品准备: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毛巾(根据熏洗部位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的木盖浴盆及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七、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再次核对医嘱。2、根据熏洗部位安排患者合适的体位,暴露
8、熏洗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冬季注意保暖。3、眼部熏洗时,将煎好的药液趁热倒入治疗碗,眼部对准碗口进行熏腾,温度适宜时并用纱布蘸洗眼部,稍凉既换, 每次 15-30分钟。4、皮肤熏洗时,将药物趁热倒入盆内,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或布单圈盖后熏腾,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泡于药液中泡洗。每次 20-30 分钟。5、坐浴时将药液趁热倒入盆内,上置带孔木盖,协助患者脱去内裤,坐在木盖上熏腾, 待药液不烫时, 拿掉木盖坐人盆中泡洗,药液偏凉时应更换药液,每次熏洗15-20 分钟。6、熏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其心理、生理感受。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7、 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
9、协助患者整理衣物, 安置舒适的卧位。8、清理用物,洗手记录并签字。八、效果评价: 1、患者体位,局部皮肤情况及药液的温度。2、患者对此项操作的满意度,心理、生理感受。3、预期目标取得的效果。九、护理及注意事项:1、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2、熏洗药温不易过热一般为50-70摄氏度,以防烫伤。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4、根据熏洗的部位选用合适的物品。如:眼部用治疗碗内盛药液,上盖有孔的纱布,患眼对准小孔进行熏洗。外阴部取坐浴盆,椅,上盖有孔木盖,坐在木盖上进行熏腾,必要时可在浴室内进行。5、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6、所用物品需清洁消
10、毒,每人一份,避免交叉感染。7、熏腾一般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视病情需要也可每日二次。8、颜面部熏腾者,操作后半小时才能外出,以防感冒。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艾灸法一、定义:艾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条,点燃后在人体的穴位或患处熏灸的一种技术操作。此法利用药物温灸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预防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二、评估: 1
11、核对医嘱并评估患者的体质及灸处皮肤情况。2 患者既往史,当前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3 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当前心理状态和对疾病的信心。三、目标: 1、遵医嘱进行治疗,解除或缓解各种寒性病症。如胃脘痛、泄泻、风寒痹痛,疮疡久溃不敛,月经不调等临床症状。2、预防疾病,保健强身, 。四、告知 : 灸处皮肤有灼热感,微红。五、禁忌症:凡属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六、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七、操作程序 :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再次核对医嘱。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3、根据病情
12、或医嘱实施相应的灸法。(1) 温和灸: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 厘米左右处进行熏灸, 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 5-7 分钟,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2) 雀啄法: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距施灸部位2-5 厘米之间如同鸟雀啄食般,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反复重灸。每处5 分钟左右。(3) 回旋灸: 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施灸部位约3 厘米左右来回旋转移动,进行反复熏灸,一般可灸20-30 分钟。4、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热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因体位不适引起的机体痛苦,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感受。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及烧坏衣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中 医院 中医 护理 技术 操作规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