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六经辨证治疗(共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病六经辨证治疗(共9页).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常见病六经辨证治疗(从说起)中医认为致病原因有二:一内因,二外因。1 内因:疾病从内而生。内伤七情五脏伤。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喜则伤心,怒则伤肝,忧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忧思气结,喜则气消,怒则气上。2 外感:百病皆因风而起,风就是水火是寒热而引起的外感的病,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热六气太过不及。气候的变化而人体正气不足(水火盈亏)不能适应所产生的疾病。风寒暑湿燥火进入人体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经过六经传变。3 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3.1 太阳病:太阳病首先是体表肌肤上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和太阳经所过的地方所现出来的证
2、状,包括太阳,太阳,及太阳温病等。太阳伤风:所谓太阳伤风,是伤于风,因为吹到风而感冒,风为阳邪,其性开泄,症状是汗出、项强、发烧。这时候就用汤剂来治疗。桂枝10生6生9生3片3枚(掰开)。小儿分三次服用。大人分一至两次服用。素体虚弱再值伤风就会出现汗多如雨,全身乏力,头昏、心慌、肢节疼痛等症,这时就要用汤来治疗。桂枝加附子汤桂枝10 生白芍6 生甘草9 3片 大枣3枚(掰开) 川淡附子(或黑附子)9小儿分三至四次服用,每三小时服一次。大人分一至两次服用。太阳伤寒:太阳伤寒,伤于寒症,冬春之际,天气太冷,或者空调风扇下工作,得到感冒是因为伤于寒,病人会全身恶寒,怕冷,全身没有汗,高热,身痛,骨节
3、痛,这时用汤剂来治疗。麻黄10桂枝106生甘草9小儿分三次服用,大人分一至两次服用。太阳伤寒少阴虚寒病人会全身恶寒重,怕冷,全身没有汗,低热或无热、咳嗽、身痛、小便清长,甚至大便稀溏或大结,这时用麻附辛合加生姜来治疗。麻附辛合四逆汤加生姜麻黄6川淡附子(或黑附子)739生甘草9生姜3片六付水煎服,小儿分三次服用。大人加倍量 分两次服用。太阳温病、夏天、咽喉炎(喉咙痛)太阳温病是出汗后伤于寒,本身体内的热气通过皮肤排出体外,但是出汗后被寒所伤,汗毛孔闭塞,热气循经直攻喉咙,出现喉咙疼痛,咳嗽、全身疼痛,或陷于阳明胃肠出现泄泻,这时就用汤来治疗。 葛根6 麻黄9 桂枝12 白芍6 生甘草7 生姜2
4、片 大枣3枚,小儿分四次服用,大人分两次服用。如果此时再出现的就在上方加姜6葛根汤加半夏葛根6 麻黄9 桂枝12 白芍6 生甘草7 生姜2片 大枣3枚,姜半夏6,小儿分三至四次服用,大人分两次服用。3.2 少阳病:太阳表症一般在身体上停留一个周。如果表症超过一个周。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自己的正气(免疫系统)把感冒解掉了,一种是感冒向里传了。疾病传变里传有两种,一是入少阳,一是入阳明。太阳病进入少阳,也就胆经和三焦经,西医就是淋巴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症状是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甚至目眩。在太阳的时候,病人只会觉得寒,怕冷怕风。但进入少阳,病人会忽冷忽热,两个太阳穴会间有疼痛,间有恶心呕吐,有这些症状就
5、知道病人得了少阳病。有两种汤剂可以治疗,小汤及。应用指征:如果是往来寒热、头痛、恶心呕吐、但是大便很好很正常, 则说明疾病没有传到阳明就则服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柴胡 6 (或)6 半夏6 甘草7 4 生姜3片 大枣3枚,小儿分三至四次服用,大人分两次服用。大柴胡汤应用指征:除具有小柴胡汤证外,如果便秘,说明热如阳明,也就是少阳阳明合病则服用大柴胡汤。 少阳症再往里传就可能传阳明或者到阴经了。大柴胡汤柴胡6 黄芩5 半夏7 生姜3片 生5 大枣3枚 6 白芍4,小儿分三至四次服用,大人分一至二次服用。3.3 阳明病:阳明病就是进入胃及大肠系统,病人会产生燥热,所以身体强壮的人阳明无寒症,全部是热
6、症,而且会饥饿,能吃全身冒冷汗,全身热,且便秘,大便排不出来。表症如果传入阳明的话,病毒就不会再往里走,到此为止。分两种情况:一虽然出汗,面目通红但是大便不干结,这时就用。白 虎 汤6 25 甘草15 一撮,小儿分四次服用,大人分一至两次服用。胃内停积在胃的下方有东西堵着的时候、便秘、肚子痛、病人呈现的症状是朝食暮吐,说明这个东西堵在胃里面, 这时用。大黄甘草汤6 生甘草7十二指肠停积如果有东西堵在十二指肠的时候,病人会便秘、恶心、排气很多、肚子中间的地方会痛,用。调胃承气汤6大黄6 6小肠停积小肠为相火之腑。饮食堵在小肠,病人小便都是黄的,因为堵在小肠,大肠里面没有东西,所以不断的放屁,没有
7、大便出来,就用把小肠清干净。小承气汤大黄 6 枳实 6 6宿便出现阳明病,是宿便积在大肠里面,此时连屁都不放出一个,因为大肠里面都是燥粪,大便干结难下,这时就用。大承气汤生大黄6芒硝6厚朴9枳实6,小儿分三次服用,大人分一至两次服用。3.4 太阴病:有的人表症进入少阳,少阳如果没有治好,就进入阴经。阳是指是外面,属于腑,阴是里面指脏,阴经就是进入肝心脾肺肾,进入内脏了。细说太阴病先进入的就是足太阴,足太阴就是进入脾脏,其实脾脏包含了西医所讲的胰脏,胰脏调节血醣,影响体重。 脾主少腹,大腹翩翩,就是太阴寒湿太重,脾主肌肉,营养骨节,四肢;脾脏饮食,胰脏管味觉。吃东西有没有味道是胰脏在管,脾脏管饥
8、饿。如果脾弱不能治水,身体就会沉重,肚子胀,四肢胀,胃口不好。平时不贪凉饮冷就会有一个好的太阴系统(营养系统),人就不容易生病。心的人胃阳脾阳不足,寒邪直中太阴如骑摩托车或吃冰块雪糕,会出现,这时用附子理中汤加生姜,或生姜红糖汤来治疗。附子理中汤党参12生1212生甘草12干姜25川附子10生姜7片,大人分一至两次服用,小儿分四次服用。生姜红糖汤生姜100克 切成碎末加水适量烧开然后兑入红糖50克,频频当水喝。3.5 少阴病:太阴病病没有治好,则进入少阴。少阴是指心脏和肾脏。 少阴病的症状是嗜眠,但欲寐或者病邪自经进入心脏,必定是晚上,睡不好。或者二便失常,有时下痢,有时便秘。胸闷,手麻,四肢
9、麻。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用四逆汤汁治疗。四逆汤附子12干姜12炙甘草15。少阴病烦躁失眠用汤来治疗。 黄连6阿胶 6(烊化) 黄芩6 白芍7黄一个3.6厥阴病:到了少阴还没治好, 就进入最后一个阶段, 叫做厥阴病。 厥阴症就进入肝脏, 还有心包经。表现的症状似四肢逆冷,寒热错杂,下热上寒,里热外寒等。倪海厦医师说过太阳病直中厥阴就会出现丙肝,西医至今对这种病无能为力,其实就是寒毒由表直接入肝脏,用麻附辛之类的药驱邪外出的过程病人在恢复之前所出现的症状都是感冒症状。因为从厥阴,一路治疗回去,到了太阳症,也就是出现发热,尤其是高热 病就好了。 临床上很多都是这样治好的,从厥阴到少阴,少阴到太阴,太阴
10、到少阳,少阳到太阳, 症状是往回走的。寒咳热咳热咳感冒以后咳了好多黄痰出来,胃口很好, 用麻杏甘石汤。麻杏甘石汤麻黄6,杏仁6,石膏15,炙甘草6里热表寒:如果是咳嗽黄痰,胃口不好,外面发冷,代表肺也得到了,表症还有,黄痰代表肺里面是热的,叫做里热表寒,病人发冷,发烧,头痛,咳嗽,这时用龙汤。麻黄6 杏仁6 石膏15 炙甘草6 桂枝12 生姜3片,大枣3枚,小儿分三次服用,大人分一至两次服用。大青龙汤治表寒里热。里寒表寒:感冒的时候咳嗽,但咳的是清痰,不口渴,全身痛,痰是白的,清的, 这时候要服龙汤。桂枝12 生白芍6 麻黄6 干姜7 细辛3 半夏6 生甘草9 5,小儿分三次服用,大人分一至两
11、次服用。“上火”与消炎概论气有余是火,不足是寒,火旺者阴必亏而气有余,寒胜者阳必衰而气不足。“气”阴(水,也就是能流动的物质)阳(火,也就是能量)化一而成。易有太极,太极就是气,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阴和阳。阴阳何物? 阴(水性)在人体生理上就是五脏六腑四肢百窍中所藏的精、血、津、液;阳(火性)就是能使阴运动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能量。病理上的阴就是湿、痰、饮、水、淤血,这些一气而同类,凡具备这些物质的证就叫阴证,阴证小便清长或者大便稀溏不成形;病理上的阳就是真热,真热之人小便黄而必烧灼,这是最直观的检验方法,这叫阳证。凡是酸寒咸味药属阴性,辛甘淡发散热类药属于阳性。苦味要有寒有热。参合阴阳证应用
12、。阴证就用阳性药,阳证就用阴性药。中医的目的就是合阴阳,阴阳合一化气百病不生。用阳性药化阴邪就会出现呕吐、腹泻、出汗等排病反应。体实之人病则容易从阳化热,出现真热,其在上者或汗之、或吐之,其在中者中满而消之,在下者下之。体虚者身体瘦弱,气血两虚,容易从阴化寒,宜首先从饮食调养,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生姜丝汤,生姜白面油饼煎,生姜油饼煎是妙方,此几方尤其适用于胃脘冷痛,腰背寒凉的患者。下面具体说一说“上火”,这是现代人最爱说的口头禅,也是现代化医学的通病。这“上火”一说,用中文最直观的解释法就是,火在上,寒在下(观察其小便一定是清的,小便清就属寒),实际上这就是中医学说的“虚阳外越
13、”,什么意思呢? 就是坎阳(肾阳)不足,坎阳被寒水逼上上焦,头耳眼目口鼻喉,易经未济上九叫“有孚失是”,也就是坎阳失位,治疗之法,回阳化气,四逆汤之属;西医消炎(药性苦寒)清火,结果是闭门留寇。一 实火 真正的上火小便灼热,口渴饮冷,6g生甘草15g一两副药就会好。二 虚火 前几天一个朋友说他弟媳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咳嗽,要买点药治一治,我说电话问一问小便清、黄、有无灼热,反馈说小便清,我说开个中药泡服方,三天就好,并且好了不容易复发。处方如下:生甘草20 干姜20 淡附子10 5 细辛3 生姜3片 三付开水泡服,当水喝。朋友反馈药还没喝完病就好了。虚火通用方:凡口腔溃疡,牙痛 ,咽喉疼痛等上
14、火的病只要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就可以用如下的方子。生甘草20干姜20淡附子1010桂枝汤象数与临床桂枝汤象数与临床桂枝45 生白45 生姜30 生甘草30 大枣(十二枚)36 上方,以水1400ml,煮取600ml,温服200ml服已,即啜热粥饭一器,以助药力。稍稍令汗出,不可大汗流漓,大汗之则病不除也。若不汗出,可随服之,取瘥止。日三服。若加饴一升,为正阳旦汤。桂枝汤中桂枝甘草辛甘化阳组成一个离卦,芍药甘草苦甘化阴组成一个坎卦,坎离水火既济化气藏在土(生姜、大枣)中而不散,生姜、大枣开太阴,助中焦土运。如此一来,桂枝汤上达心肺使太阳不寒,下达至阴使水脏得温,中运脾胃使化源不竭,乃协和一身之妙方
15、,如水脏(肾)至寒之时加川附子则水湿上出于皮毛,中出于呼吸,下出于二阴(大小便)。因此桂枝汤能调和阴阳,彻上彻下,能内能外,非仅治仲景原文所论病条而已。凡属太阳所过之病,皆可应用。整合古今经验与我临证如下:1 治胸腹疼痛,背痛拘急 盖太阳之气,由膀胱而上至小肠经脾散精排出体外为卫气,行于脉中为营气,寒邪邪伤于太阳,则气机不畅,故胸而或彻背,太阳行身之背,因腹中之气不畅,而背亦受之,故桂枝汤治之而愈,但胸腹疼痛则用桂枝汤,彻背则加川附子。2 治通身寒冷寒为太阳之本气,今见通体恶寒,是邪犯太阳之本气也。桂枝汤能扶太阳之气,故治之而愈。3 治周身皮肤作痒,时而恶风周身毛窍,乃太阳寒水气化出路。风寒之
16、邪外干而不得入,逆于皮肤,抑郁生热,故周身作痒,桂枝汤能宣太阳抑郁之气,故治之而愈4 治发热、恶风、下痢,日数十次风邪犯于太阳,则表气不通,表气不通,则里气不顺,邪陷于下,故见下痢。桂枝汤宣风外出,表气顺,则太阳之气升而不陷,故痢可愈。我在临床中再加葛根麻黄效果显著。5咽喉肿痛汗出之后咽喉肿痛属于太阳伤风(太阳温病)用葛根汤应治疗。汗出伤寒太阳病,毛窍闭塞气不升,热气循经上攻咽,咽喉红肿沙哑痛 ,或者大便稀溏情,桂枝汤加麻葛定。六经气化如釜中煮水釜中之水为太阴(湿聚成),釜下之材厥阴属,少阳相火来点燃,木火相生卦象离,此是君火属少阴,少阴君火阳明生,上蒸釜水坎蓄阳,蓄足坎阳气化生成,气在釜顶绕
17、而萦,此属太阳卫气秉,营是锅中之沸水,血是厥阴材质生。六气本身合一气,此离太阳莫能属,气本寒水火热成,无火寒水气化停,加滋再多寒水药,也是无用之作功。水火化气要木材,还要火源来引种,材湿相火难点燃;原有火源炽而烈,上烤湿材顷刻燥,釜水太少旋即空。注释:(1) 釜:煮水,烧饭用的锅。(2) 太阴:手太阴喜润,足太阴喜燥。在此太阴属湿。(3) 釜下之材厥阴属:厥阴属木。(4) 少阳相火: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在此指手少阳三焦。(5) 木火相生卦象离,此是君火属少阴,少阴君火阳明生:少阳相火点燃厥阴风木,化成燥烈之火;少阴君火为离,离火生阳明之燥金。(6) 少阴君火阳明生,上蒸釜水坎蓄阳,蓄足坎阳气
18、化生成:釜底之火煎煮釜中之水,釜中寒水蓄积热量,此热量就是坎阳 。(7) 沸水化气:相当于太阳之“气”。(8) 营是锅中之沸水:气是沸水化成,沸水犹如营血。(9) 血是厥阴材质生:沸水犹如营血,没有厥阴木之火源,难以化成。附子生姜山药藕丝汤附子3-7片(泡透)生姜50g切碎 生山药100g(切碎) 藕100g(切碎),先用油煎炒,然后加入水熬,出锅时加入适量。附子交通心肾,生姜去湿暖胃,山药、藕补肾精。四药配伍滋而不腻,助阳而不伤阴,水火既济,属于食疗佳方。适应证:四肢逆冷,腰酸背痛,四肢乏力,心慌气短,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男子房劳伤精,女子失血。姜的作用 姜作为中药因炮制不同作用悬殊,同时又
19、是一种食品,调料。生姜中的嫩姜发汗解表,生津止渴,祛湿开胃。老姜发汗解表,温寒。干姜温中散寒,温中通脉。老姜切片炮制后就是,只能温中散寒。姜制成炭后,具有温中止血的作用,用于胃脘冷痛的出血效果显著。跌打损伤 多伤在肌肉筋腱,伤处充血,西医就知道消炎,输液输进去的还是水,结果一个跌打损伤需要很多钱治疗,还要留下后遗症,多数不能完全治愈。而中医药治疗有很大的优势,有科学的理论根据,能够瞻前顾后,在近处看瘀血水肿是新生的就不需要很厉害的活血化瘀药,生姜一味就可治疗,生姜辛辣多津,活血化瘀而不伤津液,又能利小便,一般三两生姜浓煎一付就可治愈,如果疼痛剧烈可加、再加点。老子的道德经说:“天下万物生于有,
20、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宇宙生于无,无中生有,有为一,一生二为两议阴阳,阴阳衍生为三阴三阳六气(太阳寒水、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在天为六气,在人体为六经,在地为五行(金、木、水、火、土)。两仪生四象:太阴为冬,少阴为秋,太阳为夏,少阳为春。四相生八卦。八卦类万物。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存诸内必形于外,中医就是靠其外在的表现来揣摩其内在的病变。四诊首先就是望神,神就是阴阳化气的征兆。望而知之谓之神,是说其望神的能力很高。望色就是看其面部表现的五色:青为寒痛厥阴病,兼黑四逆汤,但青肢冷四逆汤再加柴
21、胡引入经。赤为少阴病,面赤溲清虚阳越,四逆汤加肉桂引火归元,面赤溲黄短少阴热化证,黄连阿胶汤煎嚐。黄为太阴病,面黄鲜明溲短黄,此为太阴阳黄病,汤方就可行。面色暗黄溲清长,此为阴黄莫商量,茵陈术附汤或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再加四逆汤、白术饮,化裁。面白或黑少阴病,衰面色白,畏风恶寒出,桂枝汤中加附子,水饮停,苓桂术甘加附子。面色黧黑溲清长就用四逆汤。脉象就看水和火水阴属寒脉沉迟,火阳脉数,水多脉沉,阳虚之极脉浮数。火多脉数,脉有力有根此为实证(热)断无错。 问诊为诊病之捷法,二便反应先后天之功能,小便清长坎阳虚,少阴虚寒辨仔细。大便稀溏伤脾阳,太阴寒湿莫商量。大便干结分阴阳,小便短赤津液伤,增液承气泄
22、燥粪,小便清长或短黄口不渴,此是太阴少阴病,再加四逆效果强,甘草改炙为生用,再加生姜润肠行。百病皆因伤寒起,寒邪外伤毛窍闭,清阳不升郁而热,心肾阳足发高热,方用麻黄汤来治;心阳不足病伤风,自汗畏风桂枝汤。心肾阳虚外伤寒低热之病治不难,开太阳助少阴,麻黄附子配细辛,再配四逆汤,改炙甘草为生甘草,滋阴生津效果好。内伤生冷伤后天,理中汤方救中阳,精气亏,先天失充但欲寐,心肾阳虚之原委,四逆汤来可复阳。心肾阳虚木失温,肝阳不足四肢冷,行动蹒跚手足蹇,当归四逆柴胡添。心劳,心阴心阳虚,此病心痨,病属枯,温润之药来救助,方不误。 中医本身就阴阳,水为阴,内藏相火,火为阳热,内藏君火,阴寒象水,阳热象火,水
23、火化气藏于形中,形气合一身体健,形气分离失安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无,无就是0,就是宇宙万有,fo家叫空,生一就是太极,太极生两仪(一生而为阴阳),动而生阳,乾为纯阳,静而生阴,坤为纯阴,先天为乾坤,后天为坎离(水火),阴阳生三阴三阳,三阴三阳在天为六气,在人为六经(六经通经络把人体五脏六腑,筋脉肉皮骨等联系成一个完整的经络系统),在地合五行(金、木、 水、火、土)。五行中金木土为形,水火化气藏于形中。金,木象筋、肝。土肤和肌肉和血管。 人体通过十二经皮部,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将脏腑经络,筋脉肉皮骨(脑)髓内属外络构成一个密闭的经络系统,这个系统通过水火
24、化气而周流不休,水为阴,在人体生理上凡精血津液俱属阴,能使这些因化气的物质就是阳(火、能量)。病理上:湿痰饮淤血俱属阴,也属病理产物和致病原因,祛除这些致病原因的方法就是用阳性药(辛甘淡温热药)把其化成浊气排出体外,由此产生的病理反应就是排病反应。凡精血津液亏虚属阴虚阳证,属火,用酸甘咸寒药补虚,实热阳证用苦咸寒药泻火。六经阴阳两两相合,六经各自对应 相应的病证,莫非阴证阳证,疾病复杂,每每两经或三经同病,中医治病想用简单方法莫过于把六经排列和组合,分出相应的证,每个证都有对应的药,药物的组合就是方剂,组合方子的原理 就是医理,医理明,处方就如巧妇有米,得心应手。中药应天地之正气而生,各有象数
25、,疾病感天地之戾气而生,各有乖异。察人体六气之偏颇,克之以中药六气之功用,此为六经阴阳辨证用药。辨证无误,用药简而精,详而确,俗人为之瞠目。中药有四气五味,气味各有阴阳,四气者,寒、热、温、凉是也;五味者,酸、苦、甘(淡)、辛、咸是也。气味之辨,则诸气属阳,诸味属阴。气本乎天,有四,寒、热、温、凉(冷)是也;温热属阳,寒凉(冷)属阴;味本乎地,有六,酸、苦、甘、辛、咸、淡是也。辛甘淡热属阳,酸(涩)苦咸寒属阴;温热者得之于天气,天之阳;寒凉者地之阴也;辛甘淡者,生于地,地之阳;酸苦咸者,地之阴也。阳主升而浮,阴主沉而降。辛主散,其行也横走窍道,故能解表,甘主缓,其性也和,故能补中,苦主泻,其行
26、也下,故可去实(中满);酸主收,其性也敛,可以治泄,淡主渗,其性也利,可以渗湿分消,咸主软,其性也沉,可以导滞。用纯气者,取其动而能行,用纯味者,取其静而能守。气味兼用,合和之妙,尤当知忌,先避其害,后用其利,一味不投,众善俱弃。欲开太阳(表散、发汗)者,须远酸寒;欲降下者,勿兼升散(辛甘淡)。阳旺者(气盛,阳证阴虚),当知忌热;阳衰者(气虚,气不足,阴证),沉寒勿犯。假使烛此阴阳,则药理虽玄,心中了了。用药之机,阳证酸苦咸寒,阴证辛甘淡热。中药秉天之六气而生,阴阳各有多少,春秉少阳之气,夏秉太阳之气,秋秉少阴之气,冬秉太阴之气。柴胡秉少阳春气而生,太阳夏气而成,升极而降,所以气香味苦,香主升
27、清,苦主降浊,因此本身具有升降之功,正象门之转轴,可出可入,因此柴胡为枢药。川附子冬至至阴之时入土,夏至成熟,秉二至之气,交通阴阳无与伦比,凡阴证坎阳虚衰用之得效,川附子其用全在碱之含量,炮制之后,含量大减,作用很少,古人配伍中药是以其象数而配,此物之副作用正好被另一物化解,其中奥秘非现代科学可以解释。生川附子、生半夏配伍生姜、生甘草各等量或倍量就不会中毒。六经病证脉症凡伤于寒,传经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若两感于寒而病者,急急回阳可不免于死。一、太阳病寸关尺三部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 二、阳明病寸关尺三部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汗出、目疼、鼻干、不得卧。 三、少阳病寸关尺三部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而。此三经受病,未入于腑者,皆可汗而已。 四、太阴病寸关尺三部俱沉濡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少阴病寸关尺三部 俱沉细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六、厥阴病寸关尺三部俱弦微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此三经受病,己入于腑者,皆可下而已。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