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骨干专业建设方案(共26页).docx
《建筑工程技术骨干专业建设方案(共2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技术骨干专业建设方案(共26页).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项目2-7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责任单位:建筑工程系;建设经费:678万;建设周期:三年 一、建设背景(一)区域行业产业背景建筑业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其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目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已成为建筑业发展航向的引领,这就对生产、管理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能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方法进行工程建设与管理,还要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近年来,贵州省高度重视新型建筑业的发展,明确将新型建筑建材业作为贵州省“五大新兴产业”推动发展。2015年以来陆续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
2、快推进新型建筑建材业发展的意见、召开了“全省加快新型建筑建材业发展推进大会”、“全省加快新型建筑建材业发展推进建筑工业化大会”、“第四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促进100个城市综合体健康发展推进大会”等会议。在各项促进建筑业发展政策措施的有效推动下,2017年上半年全省建筑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其中:全省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以下简称资质以上总专包企业)个数为1004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7家;贵州省建筑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4.5%,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增速比2016年同期提升5.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增速13.6个百分点。截止到目前,贵州省建筑业资质以上
3、总专包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总计65629人,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1.6%,占比比上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与建筑业发达省份相比仍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人才的不足造成技术力量薄弱,将制约全省建筑业的后续发展。随着城镇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建筑市场的需求将向绿色环保方面转变。相关部门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或引进各大科研机构节能低碳的新工艺、新技术,推动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为绿色环保的现代新型建筑业企业。针对目前建筑市场需求的变化,培养一批掌握新型环保建材施工技术和节能低碳施工技术的专业人才,增加贵州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特别为贵安新区的公路、安居工程、城镇建设等建设任务服务,为贵州建工集团、贵州建工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4、、贵州化兴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等建设企业培养大批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已经是一项十分迫切和艰巨的任务。(二)人才需求状况根据2017年内上半年贵州建筑市场人才需求调研情况分析,截止到目前,贵州省建筑业资质以上总专包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总计65629人,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1.6%,占比比上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而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约为90万人,而按平均水平20%计算,目前需要约18万人,缺口约11万人,与建筑业发达省份相比仍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同时,根据对贵州建工集团、贵州建工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贵州化兴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等建设企业的人才岗位需求调研结果,全省对建造师、项目负责人等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更
5、为急切。二、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发展势头良好 我院于2012年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经过四年的重点建设,教学实践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6年被作为“院级骨干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双师结构逐步优化,其教学团队在2016年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实训室建设资金投入力度较大,可充分满足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需求与需要。(二)专业人才培养条件较优1.师资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本专业校内专兼职教师由17人组成,其中专职教师12名,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5名;职称结构中有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3名,副教授3名,研究生4名,讲师1名,助教6名;双师结构中有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2名,二级建造师3名,国家注册测绘工程师1
6、名,已形成由企业兼职教师和中、青年专职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2016年建筑工程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2.校内及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持续完善本专业从开设到至今,持续夯实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条件较为完备,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现有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工程制图实训室实训室等6个校内实训室;实训室运行良好,保障有力,可满足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需求。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设备总值达700余万元。详见表1。表1 校企校内实训基地一览表序号实训基地名称合作企业面积建成时间1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校内自建12020132工程制图实训室校内自建12020143建筑设计实训
7、室校内自建12020144手工算量实训室校内自建12020155预决算实训室校内自建12020156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仿真实训室校内自建1202016本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总数已达5家,可为本专业提供建筑类实习岗位近200个。与贵州建工集团第五公司、贵州建工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贵州化兴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等等4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相关工作效果明显。详见表2。表2 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序号实训基地名称合作企业主要功能建成时间1贵州建工监理咨询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基地贵州建工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认知实训、顶岗实习、教师实践2014年2贵州建工集团第五公司顶岗实习基地贵州建工集团第五公司认知实训、顶岗实习、教师实
8、践2014年3贵州化兴建设监理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基地贵州化兴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认知实训、顶岗实习、教师实践2014年4广联达软件公司贵阳分公司顶岗实习基地广联达软件公司贵阳分公司双岗互聘、教师实践2015年5校企共育人才培养基地上海唯启科技有限公司双岗互聘、专业建设、教师实践2016年3.人才培养规格具有国际化特征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怀卡托国际学院的批复(黔府函2016216号),合作双方共同成立“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怀卡托国际学院联合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际学院)。本专业作为校级入选的三个专业之一,将依托校际合作采用国际化标准培养专业人才,毕业生具有国际化视野,进
9、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课程体系改革持续稳步推进为持续推进院级骨干专业建设工作,学院继续聘请国内知名职教专家专门指导,与省内高职院校合作,稳步推进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深度的校-政-企合作、国际学院等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辅以推行“以赛促训、以赛促学”的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夯实专业技能,深植职业素养,提升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本专业有30余人次在2015年、2016年、2017年全省、全国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详见表3。表3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大赛获奖情况表序号获奖
10、名称等级获奖时间学生数1建筑工程测绘项目团体三等奖国家级201542建筑工程测绘项目团体一等奖省级201543建筑工程测绘项目团体三等奖国家级201644建筑工程预决算广联达项目一等奖省级201635建筑工程测绘项目团体一等奖省级201646建筑工程预决算斯维尔项目三等奖省级20163三、标杆专业分析1.选择标杆专业的理由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浙江省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央财政支持技能型紧缺人才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建设部建设类高职师资华东片区培训中心和浙江省建造师注册资格培训机构、建设部高职高专城镇规划与园林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浙江省高职高
11、专建设水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浙江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的理事长和秘书长单位,在浙江省同类高职院校中办学实力居于前列。该院下设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城市建设工程系、建筑与艺术系、人文与信息系5个系,社会科学部、军事体育部和实验实训部3个部。该学院开设25个专业,其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01年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003年被列入浙江省首批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2009年列为浙江省省级示范专业,2012年列为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同时列为浙江省优势专业;该专业采用全国认可的“411”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水平居于浙江省前列,值得学习借鉴。2.
12、与标杆专业的差异比较表4 标杆专业对比分析内容比较标杆专业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比较差异办学理念“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素质养成为根本”。“融入贵安,服务贵州”,培养“能吃苦、精施工、深敬业、勤服务”,爱岗敬业,严谨求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建筑工程技术人才。角度不同,各有优势。人才培养模式“411”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政-企合作、校际合作、现代学徒制等需逐步实施深度校企合作、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团队结构现有专任教师77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9位,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34位,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7%。校内专兼职教师由15人组成,其中
13、专职教师12名,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3名;职称结构中有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3名,副教授3名,讲师1名,助教7名;双师结构中有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2名,二级建造师3名,国家注册测绘工程师1名。教师总数相对不足,需进一步通过内培外引增加数量,特别是高水平、高职称专业教师数,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现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本,省级重点教材3本;校企合作开发的建筑工程识图能力评价系统更是在全国影响巨大;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其他论文50余篇。发表论文8篇,编写教材5部。科研能力差距巨大;社会服务能力有待突破。学生就业竞争力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以上。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
14、业典型经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差异较小。其他教学硬件设施保障能力强势。校内实训室建设投入力度较大。正在按计划建设中。对比标杆专业,选择主要指向的指标逐步缩小差距: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急需深化,课程整合和教学模式改革需要深入推进。2.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教师数量较少,师资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3.科研创新工作明显不足,科研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有待突破。四、建设目标与思路(一)总体目标本专业通过三年建设,建成理念领先,人才初具国际化视野,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验实训基地条件优良,办学特色鲜明,课程体系理-虚-实项目一体,科研创新体系逐步完善,社会服务能力较强的院级骨干专业,使本专
15、业成为面向贵州省特别是贵安新区建筑企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二)具体目标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国际化标准、学院素养、职业素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推进课程改革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建设2门专业课程资源库,搭建“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专业课程平台体系。以典型项目工作任务为引领,开发1门“理-虚-实”项目课程教材。3.夯实实训保障条件以典型建筑工程任务为引领,逐步夯实人才培养实训条件基础,建设期内,建设完成3个校内实训室,拓展4个新的深度融合校外实训基地。4.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选拔5名骨干教师,完善专业兼职教师库;培养1名贵州省职教名师,
16、2名院级职教名师;通过培养、引进、外聘等方式,分阶段、按计划引进4名研究生、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按照院级优秀教学团队标准对建筑工程技术团队进行重点建设。5.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通过校政企深度合作,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实现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横向、纵向科研项目2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为贵安新区、合作企业人员开展岗前职后培训1000人次。 (三)建设思路本专业全面贯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理念,全力丰富“实境育人”的专业人才培养资源,通过搭建BIM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突破科研壁垒,试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立足服务于区域经济,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建设
17、人才为核心,逐步优化院级骨干专业建设平台,不断加快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继续完善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持续宽口径拓展社会技术服务体系等,从多层面对专业按规划进行持续建设,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五、主要建设内容(一)深化“双主体”人才培育模式改革1.成立校企政行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政、行四方共同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该专业建设委员会由贵安新区相关部门、建筑行业企业专家、教学院系领导、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等相关方共同组成。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协调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训及兼职教师聘任、学生实训实习与就业、社会服务培训等工作,合作培养专业人才。2. 深化“校企
18、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校企双方对区域人才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分析,构建以专业核心岗位施工员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辅以真实项目的实施过程为导向,按照“任务承接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竣工验收”的工作流程,对原有的课程进行解构与重构,融入建筑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按照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安排学习:首先是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完成建筑施工过程各施工工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其次是岗位综合技能训练,将技能按照岗位工作程序进行串联;最后是工程现场技术管理沟通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实现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形成利益共享、责任
19、共担、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良好合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图1 “校企共育”人才培育模式3.推进专业质量文化与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切实贯彻教育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思路,建立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师发展标准、学生发展标准,构建专业完整的目标链和标准链。依托学院质量监控平台,将学生入学、在校学生、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就业与毕业生质量跟踪等数据录入数据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和校本人才培育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建立适应建筑行业发展趋势要求的质量保证机制,持续提升专业人才培育质量。根据行业人才素养要求,结合职业文化深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专业质量文化活动,塑造专业质量意识,培育“工匠精神”。加强质
20、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深入不同规模、不同资质等级、不同地区的建筑施工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形成岗位知识与职业能力分析调研报告,分解知识与能力的考核要素,结合企业考核标准确定能力考核要素,突出岗位能力的权重,创建以能力考核为核心、以过程考核为重点的学习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二)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改革1课程体系建设(1)基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组建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课程体系开发团队。采取调查、研究、讨论
21、多种方式,确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分析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对象及任务,凝练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为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学习情境,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 图2 专业课程开发流程图(2)完善优质核心课程,强化专业核心能力培育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带领本专业教师,加大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力度,搭建骨干专业优质课程资源平台,做到教学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核心优质课程实行“1+1”校企双带头人共同建设制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案,实施专业核心课程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到2019年陆续建成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
22、工程测量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6门院级专业优质核心课程。表5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表序号课程名称建设等级负责人课程组成员建设经费完成时间备注1建筑工程测量院级陈兰兰李扬杰、林涛5万2017年2建筑构造院级李世海罗永毅、周前兵5万2018年3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院级杨青松叶娇娇、徐文雯5万2018年4地基与基础 工程施工院级赵屹峰叶娇娇、林 涛5万2019年5砌体结构工程施工院级陆 端龙俊树、王洪明5万2019年6混凝土结构 工程施工院级杨青松李世海、陆 端5万2019年合计30万(3)加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 技术 骨干 专业 建设 方案 2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