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两点阈的测量实验报告(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两点阈的测量实验报告(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XXXX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姓名 XXX 区队 XXXXXX 学号 XXXXXX 日期 实验日期合作者 实验名称 皮肤觉两点阈测量 摘要:本实验采用恒定刺激法来测量七位被试的手臂的ABC三个区域的皮肤觉阈值。先对某区域皮肤觉两点阈值进行预测,然后选定预测值为中点间距为1mm的五个恒定的值对其刺激,每个间距做20次,要求被试报告一个或两个点。将被试的报告记录下来,用直线插入法算出皮肤差别阈限。目的在于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两点阈的差别以及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本次实验基本达到实验目的,学会了用两点阈圆规和直线插入法测量计算皮肤两点阈,结果为
2、不同区域的皮肤两点阈不同,表现为运动运动能力高的部位两点阈低。1 引言 恒定刺激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它的特点是测定时只用少数几个刺激,通常为5-7个,并且它们在测定阈限的整个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选定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刺激呈现的次序事先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恒定刺激法中所用的刺激要事先选定,粗略的预测一下被试的有关阈限值,然后选定以预测值为中点间距为1mm的五个恒定刺激值。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达到90%-95%,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在5%-10%,各刺激的强度之间最好是等差关系。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呈现的顺序要随机排列。恒定刺激法既可以
3、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又可以用于测量差别阈限。两点阈便是我们可以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的感觉绝对阈限之一。两点阈是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点时,被试刚刚能分出其为两点时的最小距离。恒定刺激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有三种:直线内插法,平均Z分数法,最小二乘法。本实验采用直线插入法。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1)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2)探索身体不同部位两点阈的差别;(3)探索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2 方法2.1 被试 七名学生,男生4名,女生3名,平均年龄212.2 仪器两点阈圆规,遮光眼罩,记录纸2.3 程序 (1)主试选定被试的左手背和前臂为测量区,手背、前臂前区、前臂后区三个区域依次为A、B、C (2)
4、在实验之前,用遮光眼罩遮住被试的眼睛。主试发出指导语:“注意,当你感觉到两点时报告说2,感觉到一点报告1。” 主试记下频数,主试不管被试作何回答都要按原定计划将一系列实验做完,估计出测量区的范围。 (3)使用两点阈圆规时必须垂直落下,并使两点同时重力均匀的接触皮肤,接触时间不超过两秒。 (4)实验时采用恒定刺激法测皮肤觉两点阈。实验刺激序列一预测值为中点,没间距为1mm,分五个等距间距。每种间距做20次,5个间距随时出现。 (5)主试在实验时随机插入一点刺激检验两点后像,如果出现两点后像请被试休息以恢复精确感觉,被试每做完100次休息5分钟以上。 (6)按照上述步骤依次对A、B、C三个区域进行
5、实验。3 结果3.1 不同区域皮肤两点阈的实验记录表如下:由于被试过多,此处只呈现其中一个被试的记录表 表1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A区两点阈的实验记录刺激/mm1213141516报告两点的次数88111411报告两点的百分数40%40%55%65%75% 表2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B区两点阈的实验记录刺激/mm1617181920报告两点的次数88131417报告两点的百分数40%40%65%70%85%表3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C区两点阈的实验记录刺激/mm1213141516报告两点的次数89101616报告两点的百分数40%45%50%80%80%3.2制作在不同区域皮肤觉两点阈的曲线图。 横坐标
6、为刺激,纵坐标为被试报告两点时的百分数 图一 A区两点阈曲线图 图二 B区两点阈曲线图 图三 C区两点阈曲线图 3.3用直线插入法计算各区域的皮肤两点阈限 由上图可以看出,本组实验有4名被试在实验初皮肤两点阈的预测值时偏差较大,报告两点的百分数几乎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无法用直线插入法计算其两点阈,因此以下只分析另外3名被试,下面是其中一人的阈限值计算 (1)设A区两点阈限为Xa则(Xa-13)/(50-40)=(14-Xa)/(55-50)Xa=13.67mm (2)设B区两点阈限为Xb则(Xb-17)/(50-40)=(18-Xb)/(65-50)Xb=17.4mm (3)设C区两点阈限为X
7、c则(Xc-13)/(50-40)=(15-Xc)/(80-50)Xc=13.5mm 表4 三名被试各个区域的阈限值ABC2号16.5021.25244号18.2522.2027.336号13.6717.4013.50平均数19.4720.2821.613.4 进行不同区域的差异性检验 总离差平方和 SSt=*(ij t)2 =187.655 组间离差平方和 SSb=n*(jt)2=6.915 组内离差平方和 SSw=SSt SSb =180.74 组间均方 MSb=MSA=3.457 组内均方 MSw=MSE=30.126 F=0.11514讨论4.1 对实验进行方差分析可以看出,组间均方与
8、组内均方的比值小于1,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实验误差而不是对实验材料的不同处理。ABC三个区的两点阈基本呈逐渐增大的趋势。4.2产生误差的因素 客观因素 (1)预备试验的准备情况。本次实验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预备实验,通过预备测试验测被试有关的阈限值,如果没有对被试的阈限值进行比较准确的测量,那么在正式实验中,测试的结果就会不准确。其中4名被试就没有把握好这一环节。我们求不出被试1、3、5、7的两点阈,我们可以看到,这四名被试感觉到两点的次数都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因此无法用直线插入法算出其两点阈。这主要原因可能有四名被试实验之初对各区域两点阈的预测值偏差大,导致了数据对于实验无用。可能是由于被试的两点
9、阈确实很低,也可能是被试产生了很大的练习效应。总之我们无法算出这4名被试的两点阈,也就无法比较两个被试两点阈的差异。 (2)本次实验有五个刺激,每个刺激呈现20次,总共实验次数为100次,实验次数还是有些偏少,可能会对结果的反应会有影响。 (3) 实验环境,实验过程中实验室内人员走动,环境嘈杂,影响被试4.3 主观因素 (1)主试的影响,主试在操作方面,主试将游标卡尺刺激被试的刺激区,如果没有垂直放下,那么被试就会明显感觉到是一个点先落下,另一个点再落下,那么被试就会直接明白此时的刺激是两点。其次,主试在给被试施加刺激的间隔时间也要间隔相同;最后,对于施加刺激时,选择区域在手臂,手臂部位凹凸起
10、伏,施加刺激就有难度,对刺激的感受性就会有影响,从而产生误差。 (2)被试的因素,被试经过多次的实验,虽然中途为避免产生持久的两点后象。每隔一定时间会给被试休息的时间,但是由于实验总时间的限制,而被试依然会产生疲劳效应,影响实验结果。 (3)实验人员不够严谨、态度不严肃。5 结论本实验采用恒定刺激法测定两点阈,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懂得了用恒定刺激法测量两点阈,也学会了用直线内插法求两点阈,基本达到了实验目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两点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并且运动强度高的区域两点阈较低。我们从中学到以后实验应注意科学精神的培养,严谨、认真、耐心。建议以后实验室要保持安静,避免被试受环境干扰,提高主
11、试的熟练程度及实验操作时准确度。参考文献【1】郭秀艳,杨治良. 实验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张敏强.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附录以下为本次实验的原始数据 A区报告两点次数统计表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0mm21mm22mm1号138413132号991113173号13151811154号991312125号13141315126号881113157号91061312B区报告两点次数统计表 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0mm21mm22mm23mm24mm1号15141011172号991312163号59510104号771012115号17141415136号881314177号1510111311C区两点报告次数统计表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0mm21mm22mm23mm24mm25mm26mm27mm28mm29mm30mm1号811713102号8101010123号109101194号691212155号12141314166号891016167号1211131412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