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导学案.docx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涉江采芙蓉导学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一语文 yw-G1-B2 (语文-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第七课)涉江采芙蓉导学案编写人:敖杰 审核人:高一备课组 编写时间:2016.11.30班级:_ 组别:_ 组名:_ 姓名:_【学习目标】、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目标重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学法指导】诗歌吟诵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课时】1课时一、知识链接1、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氏作品。原非一时一人所作,梁代萧统因各篇风格相近,把它们合在一起,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它是东汉
2、末年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古诗十九首内容上大多表现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与人生苦短,彷徨失意的消极情绪和及时行乐等思想,充满感伤低沉的情调。艺术上将抒情,议论,叙事,写景融为一体,达到高度的自然和谐。刘勰推崇它为“五言诗之冠冕”。钟嵘诗品称之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2、背景介绍东汉末年,宦官外戚勾结篡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中下层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长时间远离家乡,过着坎坷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沉重的乡愁 。因此,古诗十九首中有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游子思乡的痛苦。 涉江采芙蓉就是反映这一内容的作品,感情真挚,语言清新。3、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
3、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链接故事:萧统为后人所敬佩的原因,一是因为他身居太子高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却勤政爱民,政绩突出,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二是因为他不但外貌出众、风流倜傥,而且还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所主编的文选,对后世影响较大,是后人研究魏晋的重要资料,是个难得的全才“官二代”。他为后人所铭记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的男主角。有同学能背诵王维的红豆对吧。红豆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传说有一次他去江阴顾山,一为
4、躲避宫廷的斗争,二为安心编著文选。一日,太子下山来到当时的集市古塘视察民情。偶见一个长相十分秀丽的尼姑,法号叫慧如。二人便谈起了佛家的经义。太子见慧如才思敏慧,顿生爱慕之情,便跟踪到了草庵。二人又就佛家经义深谈而不舍。从此以后,萧统便多次去草庵找慧如。但可惜,两人身份太过悬殊,一个是皇太子,一个是出家人,根本没有可能结成连理。后来文选编著完成,萧统受皇帝的诏命回宫。可是慧如却因此相思成疾,忧郁而亡。当萧统听说之后,日夜兼程的赶来,面对的只有一抔黄土。他含泪地种下了一颗红豆,并把慧如住过的草庵题名为“红豆庵”,以为纪念。萧统回去之后过了几个月,便也病死了。后来,他种下的这颗红豆长成了树,红豆树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涉江采 芙蓉 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