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共51页).doc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共5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共51页).doc(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引言一、奇妙的物理现象【课前预习】1课本图0-2的实验中,你猜想一下小金鱼会_,请你就你的猜想提出一个问题_。2动手做一做课本图0-3的实验,你能看到_,你想到的问题是_。3动手做一做:将一个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加食盐并使其溶解,你观察的现象是_,由此你提出一个问题_。【课堂重点】学习过程出示一张照片,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点燃蜡烛,问有什么办法可以熄灭火焰。由此引入新课。(一) 物理研究对象力、声、热、光、电等现象。(二) 有趣的物理现象实验1:点燃的蜡烛如何熄灭?学生回答:吹、搧、罩如用容器罩起来,可能会有什么现象?问:蜡烛有燃烧到熄灭的条件是什么?
2、此实验研究什么问题?(三) 研究方法 1提出问题 2提出猜想 3设计实验 4实验验证 5得出结论 6交流合作 7提出新猜想能否提出一个与容器有关的更深一部的问题?如:容器的长短和粗细对蜡烛的燃烧是否有影响?用实验验证:将蜡烛放入直筒与量筒内燃烧,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实验2:两支蜡烛燃烧,罩上后,哪支蜡烛先灭?实验3: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手会感觉烫吗?结论:当实验条件改变时,实验结果会发生变化。实验4:用磁铁吸引回形针,分别将一些物体放入磁铁与回形针之间,观察回形针的下落情况。实验5:学生自行实验,用一装水的被子对着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有哪些变化。要点归纳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勤于
3、观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联系实际。当堂反馈1P3 W. W. W. 第1题2评价手册P1巩固练习【课后巩固】1学生回家做:用纸条快、慢抽动,观察纸条上面瓶的运动情况。P3第2题(2)。二、体验科学探究【课前预习】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有_、_、_、_、_、_等。2取一只杯子,在杯中倒满水后将一只回形针轻轻放入水中,水_(会/不会)溢出。由此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_。【课堂重点】学习过程一、提问上节课布置完成的实验 1检查学生做惯性实验的结果。 2蜡烛在水与油的混合液中,会处于什么状况?葡萄呢?二、教学内容 1学生阅读P3-5,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 发现的现象 实验过程 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
4、 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伏打等从偶然发现到找出其本质联系的艰辛探究的历程。在这以过程中所渗透的科学(献身)精神。 2活动: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 提出问题: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 提出猜想:能装10 100根等等(水是否会溢出) 设计实验:杯子、水、回形针 实验验证:向装满水的杯内放回形针 结论:放入的回形针的根数与容器有关 新的猜想:玻璃与纸杯对放入的针的多少有影响吗?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一定会感到有趣。同时也会感到吃惊猜想和实验的结果竟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实验进行探究的一个重要原因。要点归纳 科学探究经历的环节。当堂反馈 评价手册P3当堂评价【课后巩固】1评
5、价手册P3巩固练习2课本P6WWW第一章 声现象一、声音是什么【课前预习】1、用手摸一摸家里正在发声的电视机的喇叭或音箱,你可以感觉到喇叭在_。2、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 3、通过课本活动1.2,你可以得出,声音可以在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中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是以波动的形态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_。声音还具有能量,叫做_。5、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在水中传播要比空气中要_,在钢铁中传播比水中还要_。【课堂重点】学习过程一、活动1.1探究声音的产生: 通过使一张报纸、一根橡皮筋、一杯水、一个笔帽发出声音,归纳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的不同,物体发
6、声时的共同特征。二、活动1.2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吗1平时人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传播的。2通过实验探究声音是否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3实验探究真空是否能够传播声音。 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正在抽出空气的玻璃瓶内, 声音会_。 通过推理,我们可知,声音_(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三、声音是一种波 通过演示实验及观察水波知道声音也是波,叫声波。四、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速)阅读课本P10内容知道,通常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_m/s,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_m/s,声音在钢铁中传播速度_m/s。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了解声能。要点归纳1、 声音是由于物体_产生的。2、我们把_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
7、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3、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但不能在_传播4、声音也是一种波,叫做_,是一种疏、密相间的波。5、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石头,这表明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_。当堂反馈1、由实验可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通常我们称发声的物体为 。2、吹笛子时能发出优美的乐曲,其中声音来自( )A. 手指的振动 B. 嘴唇的振动 C.笛子的振动 D笛子内空气柱的振动3.金鱼缸边的小明与小红发现每当他们击掌时,缸中的鱼就游开了,此现象表明空气、 、 能传声。4.如图所示,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空气抽出,铃声变弱最后消失,这说明声音要依靠 来传播。 第3题
8、 第4题 第5题 5、如右上图所示,当敲击右边音叉时,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 ,靠在左边音叉的小球能弹起,说明 ,这是由于 将右边音叉的震动传给了左边音叉的缘故。6、在一根正在输水的长水管的一端用力敲一下,在远处的另一端会听到 次声音,最先听到的声音从 中传来,最后听到声音从 传来。【课后巩固】1、“雨打芭蕉”发出声音,这里主要发声振动的物体是( )A.雨点 B.空气 C.芭蕉 D以上都是2、声音在空气中以 的方式传播,当它传入人耳,使鼓膜振动,就产生声音的感觉,所以我们把它叫 。3、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蜡烛在晃动,这说明 和 。4、下列说法中正确
9、的是( )A物体不振动,仍然可能发声 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声音要靠介质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D以上说法都不对5、 玻璃鱼缸中盛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课桌时,金鱼立即受惊,其中传播声音迅速,使金鱼立即作出反应的传声途径是( )A、桌子空气水金鱼 B、细棍空气水金鱼C、桌子鱼缸水金鱼 D、细棍鱼缸水金鱼 6、小明和小刚找2 个一次性纸杯,在杯底穿一个小孔,将细线固定在火柴棒上,然后绷紧细线,这样就制成了“土电话”,如下图: 他们用“土电话”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相距同样远,讲话的人用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制成“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10、,这一实验表明_。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能/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二、声音的特性【课前预习】1、声音的_叫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叫做_,声音的响度与_有关,_越大,响度越大。2、声音的_叫音调,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_有关, _越高,音调越高。通常女子说话的声音的音调比男子要_。3、听熟人讲话,即使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相同,我们也能区分开来,是因为他们发声的_不同的缘故。4、声音的三要素是指_、_和_。【课堂重点】学习过程活动1.3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
11、素有关 问题:要使鼓声更响些,你会怎样做?猜想:响度可能与振动幅度有关设计:想出一种能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检验:试一试,你的猜想对吗?结论:通过分析探究过程可知,_.活动1.4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问题:硬卡片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猜想: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 检验:第一次把钢尺伸出桌外10cm,用一定的力去拨动它,听声音的高低;第二次把钢尺伸出桌外5cm,用同样的力去拨动它,听声音的高低。结论:通过分析探究过程可知,_.活动1.5辨别声音 通过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知道声音的另一个特性音色。要点归纳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_越大,响度
12、越大。2、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_(高/低),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_(高/低),声音的音调低。3、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4、响度、音调和音色是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人们常将它们称做为声音的三要素。当堂反馈1.小李在学了有关声音的特性以后,对知识点进行了归纳,请把下列现象与有关的知识用连线连接起来。音调 频率响度 分辨出不同乐器演奏声音色 振幅2、牛的叫声与小鸟是不同的, 的叫声音调高,说明它的声带振动的_比较高; 的叫声响度大,说明它的声带振动的 比较大。另外两者的_也不相同。3、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根琴弦,发出声音的 不同,用大
13、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琴弦,发出声音的 不同;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首歌,我们也可以根据_不同辨别出乐器的种类。4、小红在探究声音的特征时,进行如下实验:(1)把一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10cm,用一定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使一钢尺一端伸出桌边15cm,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时发出的声音。(3)使钢尺一端伸出桌边15cm,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请将实验有关现象及感受填入下表中:钢尺伸出桌边长度振动幅度(大/小)振动频率(高/低)响度(大/小)音调(高/低)10cm15cm15cm5、下面装置中用来加大声音的响度的是( )A.录音机 B.电话机 C
14、.扩音机 D隔音罩【课后巩固】1、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 )A.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以上说法都不对2、用硬纸片刮自行车轮子上的辐条,当轮子由慢到快转动时,硬纸片振动变 ;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变 。3、要提高胡琴的音调,应将( )A. 琴弦调紧一些 B. 琴弦长一些 C. 琴弦松紧不用调,只要用力拉弦 D琴弦松紧不用调,加快拉弦的速度5.观察下图可知,各种发声体,由于它们的 、 不同,即使发出_与 都相同的声音,借助仪器可能观察到 不同的声音,它们声波的 是不同的。 6、百米赛跑场上,记时员是从听到枪声开始记时,他所测到的运动员成绩比实际成
15、绩要 ( )A.完全一些 B.好一些 C.差一些 D无法判断三、令人厌烦的噪声【课前预习】1、乐音通常是指那些 _、 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 。2、噪声是指那些 _、 _令人烦躁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 。3、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 _ _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4、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在_处控制、在_中控制和在_减弱噪声。【课堂重点】学习过程1区分乐音和噪声。(1)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体验乐音与噪声的区别(正常播放、过响播放)(2)用塑料泡沫摩擦干燥的玻璃板。提出问题:你分别有什么感受?2了解生活中的噪声的主要来源。3认识噪声的危害实验探究a.二人一组,用时间表测一测,在安静的情况下,脉搏每分钟
16、跳动的次数:_次/分。b.用单放机播放强度较大的噪声,再测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_次/分。从物理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认识噪声的危害(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教材P17表格内容)4噪声的控制设问:人能听到各种声音的条件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追问:声音传到人耳经历了哪些过程?学生讨论回答:(声源、传声介质、人耳)师:通过上面问题回答,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哪些途径寻找控制噪声的方法。减小噪声的主要途径有 、 、 。各举一些事例说明。5做一做:比较几种材料(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沐塑料)的隔声性能。 需要的器材:闹钟一只、鞋盒一只、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沐塑料若干,还需要的器材为_。要点归纳1、乐音是指那些动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科版 年级 物理 上册 导学案全 5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