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绪 论(一)识记 1、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学科2、社会化个人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就叫做社会化3、年龄特征:(两个部分,四个方面)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大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的联系,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形成年龄特征发展心理学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两个部分:人的认知过程 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
2、教育条件;生理因素的发展;动作和活动;言语的发展4、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时间、标志及创始人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是实验心理学普莱尔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儿童心理学著作5、世界上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思,1927年发展心理学概论6、从儿童发展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演变过程中做出贡献的心理学家是那些人?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莱格率先作出研究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思世界上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二)领会1、研究年龄特征范围包括的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方面两个部分:人的认知过程 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发展的社
3、会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生理因素的发展;动作和活动;言语的发展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一)识记 1、弗洛伊德人格及其发展理论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2、观察学习、同化、顺应观察学习,实际上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观察学习,表现为一定的过程,班杜拉认为,这个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同化:刺激之加于同化的结构而引起反应。顺应: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
4、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4、中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家 陈鹤琴(二)领会1、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1口唇期(0-1)吮吸2肛门期(1-3)排泄3前生殖器期(3-6)亲子依恋(恋母)4潜伏期(6-11)平静时期5青春期(11-13)摆脱父母2、华生关于心理发展的核心观点(行为主义)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观察到的行为2否认遗传的作用3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3、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及各阶段特点分别是什么?1感知运动阶段(0-2)2前运算思维阶段(2-7)3具体运算思
5、维阶段(7-12)4形式运算阶段(12-15)4、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关系的思想。三个问题:1最近发展区思想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三)应用1. 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及启示。(作为知识点掌握)1婴儿期(0-2)信任感和不信任感的矛盾,满足生理需要。 2儿童早期(2-4)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 3学前期(4-7)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4学龄期(7-12)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5青年期(12-18)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 6成年早期(18-25)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7成年中期(25-50)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 8成年晚期(50-死亡)获
6、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厌倦感。2.试述斯金纳的行为强化控制原理及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等原则。首先,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其次,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使行为不至于消退最后,斯金纳强调及时强化,认为强化不及时不利于人的行为发展。强化分为积极强化作用和消极强化作用,其作用的效果都是增加反应的概率。建议以消退取代惩罚,提倡强化的积极作用。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识记 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发展状况是发展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目的。解释是对发展心理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
7、作出说明。预测是根据研究形成的某一科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变化发展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作出推断。控制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目标。2、纵向研究、横断研究及优缺点横断研究优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群体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发展的年龄特征,而且由于能够同时对几个年龄群体进行调查测量,获得的信息量大,经济且费时短。缺点:横断研究设计所关注的年龄效应可能会与代群效应相混淆;由于在横断研究设计中,每个人只在某个时间点上接受测查,因而无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或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纵向研究优点: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缺点:一是样本的
8、流失,随着研究时间的延续,部分被试可能会因各种原因退出研究,从而造成样本的丢失;二是反复测查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影响被试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三是花费大而且耗时,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这通常会造成变量的增多。(二)领会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年龄是一特殊的自变量研究对象年龄跨度大研究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可能造成事先不能预测的无关变量的产生研究对象是有思想情感和个性的人,使结果的科学性及客观性难以把握。第四章 胎儿的发展(一)识记 1、胎儿期的界定胎儿的定义是“从受孕到从子宫娩出前的小儿”。2、胎儿形成过程经历的三个阶段,整个孕期发展的关键期是哪一阶段胚芽
9、期(0-2周)、胚胎期(3-8周)、胎儿期(8-40周)。胚胎期阶段(最关键、最敏感期)(二)领会1、影响胎儿正常发展的诸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地理因素母体因素:情绪、营养、患病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一)识记 1、大脑单侧化、习惯化大脑单侧化:是在其大脑某个半球建立特定功能的过程。习惯化:由于刺激重复发生而无任何有意思的结果致使个体对这种刺激(例如警报、防御、攻击)的自发反应减弱或消失的现象。改变刺激的形式或结果,可能使习惯化了的反应重新发生。习惯化是指婴儿对于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2、婴儿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发展速
10、度最快的是哪部分感知觉是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在婴儿认知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3、(母婴)依恋的含义及婴儿依恋的类型、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母婴)依恋的含义:最密切的感情交流中,婴儿与母亲之间逐渐建立起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情感联结,即对母亲产生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到2岁)第四阶段: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4、吉布森的视崖装置实验 把婴儿或小动物放在视崖上,观察他们是否能知觉这种悬崖并进行躲避。5、婴儿自我意识产生的标志婴儿
11、已具有了用语言标示自我的能力,已经能意识到自己的独特特征,能从客体中认识自己,用语言标示自己,表明婴儿已具有明确的客体我。(二)领会1、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1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2-8个月 毛巾实验)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头-肩-腰-腿-脚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头-躯体-手2、婴儿笑的发展阶段(三)应用1、言语获得理论主要有哪几种学说,各学说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强化说:巴甫洛夫和斯金纳。言语的获得就是条件反射(无论是操作性还是经典性)的建立,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转换生成说:乔姆斯基。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语法是生成的;每个句子都有其
12、深层和表层结构。模仿说:奥尔波特,哈里斯和哈塞默。婴儿的语言只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班杜拉认为,婴儿主要是通过对各种社会言语模式的观察学习(即模仿学习)而获得言语能力的。怀特赫斯特提出“选择性模仿”,认为婴儿对成人言语的模仿是有所创造、有所选择的。认知学说:皮亚杰。强调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言语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认知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于动作的发展与协调才产生了逻辑,因此才导致了语言的产生。相互作用论:强调内部经验和环境输入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语言学习的社会语境。第六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一)识记 1、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游戏2、大脑各区域成熟的
13、顺序枕叶-颞叶-顶叶-额叶3、游戏理论有哪几种?各自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1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 埃里克森: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 2认知动力说 皮亚杰: 游戏是认识新事物的方法。3学习理论 桑代克: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4、幼儿掌握词的顺序实词(动词名词形容词)虚词5、积极词汇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6、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研究的三个经典实验1三座山测验 2守恒 3类包含7、性别化 儿童获得性别认同和关于他所生活的社会认为适合于男人或女人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的过程就是性别化。包括性
14、别认同和性别标准。8、什么是性别认同、包括哪几个方面? 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征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包括:1正确使用性别标签。 2理解性别的稳定性。 3理解性别的坚定性。 4理解性别的发生学基础。9. 亲社会行为含义:任何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及趋向。(又称利他行为)分类:自主的利他行为和规范的利他行为。(二)领会1. 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量:记忆容量增加(短时记忆)质:无意识记忆占优势;直观形象性记忆占比大,形象记忆站主要地位;(有意识记忆)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展;自传式记忆发展2. 幼儿自我评价开始发生的转折年龄以及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转
15、折点:(3.5-4)大多数儿童能进行自我评价。特点:1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评价。 2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4从带有极大主观情绪性的自我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5开始以道德行为的准则进行评价。 3、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三阶段,幼儿处于哪一阶段?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 对偶故事法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一)识记 1、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学习。 2、角色采择(技能) 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泽,是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分为五个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
16、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2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3相互角色采择(10-12)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12-15)3、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随着小学儿童的独立性与批判性的不断增长,小学儿童与父母、教师的关系从依赖开始走向自主,对成人权威从完全信服到开始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2具有更加平等关系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3随着儿童交往的发展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小学儿童对维持交往能够提出最有效而恰当的策略,言语沟通、提供利益和分享物品是小学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维持交往的最主要策略。4、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协调性和过渡性5、小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1
17、.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3.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4.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5.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维品质水平的过程。(二)领会1.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有很大的具体性2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明显的关键年龄四年级(10-11岁)3思维结构趋于完整,但有待完善4思维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2. 简述塞尔曼提出的儿童友谊发展阶段。第一阶段(3-7岁):儿童没有形成友谊概念,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第二阶段(4-
18、9岁):单向帮助阶段。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第四阶段(9-15岁):亲密共享,甘苦与共。第五阶段(12岁开始):友谊发展到最高阶段,自我独立。3、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一定独立的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升高而提高。 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小学儿童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到抽象,由外显行为到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第八章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一)识记 1、初中生身心发展的总特点是什么?冲突和矛盾2、
19、青少年的生理变化对其心理活动影响的表现。1身体外形的变化是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在心理上也希望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在这过程中感到种种困惑。2由于性的成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变表现,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3、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特点具有假设性、预计性和内省性,进入成熟期,理论型(二)领会1、初中生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矛盾表现(或初中生心理冲突和矛盾的表现)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与怯懦;高傲与自卑;否定童年与眷恋童年。2、初中生自我意识高涨的表现第一个表现是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起来,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校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第二个表现是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三)应用1、初中生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表现及教育对策原因: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独立意识表现: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漠不关心、冷淡相对;反抗的迁移性。2. 简述高中生自我意识的特点。第一,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第二,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第三,强烈的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第四,自我评价的成熟;第五,有较强的自尊心;第六,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