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名师教案(3课时)(共18页).doc
《《唐诗五首》名师教案(3课时)(共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五首》名师教案(3课时)(共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唐诗五首名师教案一、教学建议1.遵循部编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突出“双主”教学的根本宗旨。“立德树人”的人文素养与阅读与鉴赏、表达、策略与方法等语文素养是这次部编语文新教材的基本编写理念。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爱国主义以情怀,这是教学本课的人文素养,让学生积累唐诗知识、律诗知识及王绩、崔颢等诗人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学会诗歌阅读鉴赏方法等是教学本课的语文素养。2.紧扣体载特点,注意依体教学。这五首诗歌,都是律诗,从律诗的格律体裁特点出发,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正确把握律诗在节奏、押韵、对仗、平仄等所体现出来的音韵和谐、节奏分明、回环往复、琅琅上口的格律之
2、美、声韵之美和音乐之美,领略律诗的艺术魅力。3.紧扣诗歌特点,领略不同诗歌风格的艺术之美。这五首诗歌,作者不同,作者的生平际遇、思想情感、创作背影、个性风格、艺术追求、面对所处景物引发的情感不同,创作出的诗歌,其风格迥异,有着不同的特有的艺术魅力。如王绩平静的写景中抒写自己的归隐之情,自然宁静,以动衬静,李白于豪迈奔放、神奇瑰丽的想象中抒写青春勃发之情、思念家乡之意。4.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整体设计本课教学。本课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整个单元的古代诗文,都是歌咏祖国山水的优美篇章。因此,教学本课,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走进诗中意境,沉浸于其景其情,发挥想象联想,感受山川风物的灵秀,体会作者寄予
3、其中的情怀。二、教学设计1.学情分析初二学生从幼儿开始已接触学习古代诗歌,现在他们已积累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诗句,学习和欣赏古代诗歌有浓厚兴趣。但怎样真正走进诗歌意境,充分咀嚼其思想情感与艺术之美还缺乏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教学时要特别引起注意,这是依学定教进行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的学情起点。2.教学目标(1)了解律诗知识,学会划分律诗的节奏,能说明律诗在对仗、押韵方面的特点。(2)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思想感情。(3)品析重要诗句的意境及表达妙处。(4)背诵默写诗歌。3.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品析重要诗句的意境及表达妙处。4.教学方法诵读法。前人认为:“淡然虚而一,志虑则不
4、分。眼见口即诵,耳识潜自闻。神焉默省记,如口味甘珍。一遍胜十遍,不令人艰辛。”(宋代郑侠教子孙读书)通过诵读,能感知诗歌的节奏、韵律、等格律这美,能进入意境,口读其诗,耳闻其声,心沉其境,神得其神。教学本课时,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诵读兴趣,以达成教学目标,使让学生熟读精思,学生自能悟其境其情,事半功倍。启发式法。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矣。”也就是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教学中通过启发学生思路,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培养其学习思考能力
5、。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中,创造问题情景,放手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诗句,整体感知诗意,把握诗歌情感,精心设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培养其善思会钻、深思善究的学习能力。6.教学时间共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野望黄鹤楼,第二课学习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第三课学习钱塘湖春行,总结归纳,迁移学习其他唐诗。7.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第一课时学习:野望黄鹤楼(1)课前预习,激发期待。 A.查找资料,熟悉有关唐诗的常识,了解王绩、崔颢的生平及主要文学成就。 B.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奏与韵味,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C.领略两首的不同风格。 D.给下列加线字注音崔颢()东皋
6、( ) 驱犊( )薄暮( )采薇( )萋萋( )参考答案ho go dbwiq。注意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如“薄暮”与“厚薄”中“薄”的读音,前一个读“b”,后一个读“bo”。E.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东皋薄暮望( ) 牧人驱犊返( ) 徙倚欲何依( ) 山山唯落晖( ) 相顾无相识( ) 长歌怀采薇( )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参考答案傍晚 小牛 徘徊、彷徨 落日的余光 看 高声歌啸 飘飘荡荡的样子 川,平川,原野 ;分明的样子草木茂盛的样子。 故乡 暮霭沉沉的江面(2)角色扮演,进入诗境。在学生课前充分
7、预习的基础上,抽4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目的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二是进入诗歌意境,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1名扮王绩,1名扮牧人,1名扮猎人,1名旁白。主要情节为:王绩称病辞官回到老家,心情比较郁闷,秋日傍晚,登上东皋,纵目眺望,满山秋色,落晖染霞。这时牧人赶着牛群下山、猎人扛着猎物回家,他们从王绩身边走过,看了看王绩,王绩也看了看他们,相互都不认识。王绩摇了摇头,不禁感慨万千,面对茫茫群山,高声吟诵起诗经采薇里的诗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反复这几句)(扮演完毕)。教师提问“王绩”:你为什么要唱这几句诗呢?你当时是想到了哪些人呢?(面向全体同学):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王绩为什
8、么要唱这几句诗呢?下面,让我们来一次“穿越”,跟王绩一起“野望野望”,看看他当时究竟是怎样想的呢?(3)检查预习,落实基础。A.关于唐诗的知识(目标)D.(见预习题)E.(见预习题)(4)知人论世,会晤诗人。关于王绩、崔颢(ho)的生平思想及主要文学成就。野望、黄鹤楼的写作背景。(5)激情诵读领略诗美。第一,教师引导诵读野望黄鹤楼。视频示范朗读 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 抽学生朗读。朗读要求:一是听示范朗读,划分节奏,标出重读的字词,对自己读不准的字注音。二是自由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第二,划分两首诗歌的节奏。(目标)同桌、小组交流刚才示范
9、朗读时同学们标注、划分的情况。展示部分学生的划分。引导学生讨论展示的学生划分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划分两首诗的节奏。课件呈现正确划分的结果: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6)走进诗境,体会感情。(目标)A.问题1:野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思考探究一)引导学生诵读野望,划出表明意象的字词,体会画
10、面特点:树树、山山、落晖,秋意浓烈。划出表明人物活动的词语,体会画面特点:驱犊返、带禽归、相顾、无相识,歌采薇,山村农家生活景象:自由快乐,宁静安闲。引导学生归纳画面内容:山村秋色图,山村农家生活景色,树树秋色,落晖染山,牧人驱犊,猎人带禽,下山返家。合作探究: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全诗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他惆怅、孤寂的情怀。这是因为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品格高洁,其个性追求与人生理想与众不同,诗作中的思想感情可以理解。B.问题2: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伟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思考探究二)引导学生诵读黄鹤楼,划出有关神话传说的字词并理解所表达的情感:
11、昔人、乘黄鹤、去,一去不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朝代更迭,王侯将相,是非恩怨,皆为过去,岁月沧桑,人事不居,暗含一种历史沧桑感和惆怅之情。引导学生诵读黄鹤楼,划出标明眼前景物意象的字词语,理解景物特点:黄鹤楼、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黄鹤楼已无仙人登临,昔盛今衰。春日景丽,芳草鲜美,碧树青青,与昔盛今衰、仙人已去的黄鹤楼形成鲜明对比。引导学生明确:诗人写黄鹤仙人乘黄鹤远去,千百年来只剩下黄鹤孤,千百年来只有悠悠白云自卷自舒,汉阳的春树再历历分明、鹦鹉洲的芳草再鲜美嫩绿、即使黄鹤楼春景再美,但再无仙人登临观赏了,将古代神话传说与眼前美景对比描写,突出昔盛今衰、岁月沧桑之慨,为结尾写自己思
12、念故乡、内心孤独埋下伏笔。引导学生诵读黄鹤楼,划出标明能作者情感的词语,并体会作者情感:已、空余、空、何处、愁。合作探究:全诗抒发了诗人什么的情感?引导学生明确:抒发了岁月不再、光阴荏苒、人世苍茫的感慨,思念故乡、精神落寞的思想感情。(7)美读品味,赏析语言。(目标)引导学生美读野望黄鹤楼,品析诗中重要诗句的表达妙处。(目标)合作探究:品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在诗中的表达妙处。“皆”“唯”秋色落日外,四处同有其他色彩,“树树”“山山”说明范围广,无处一处不有。“驱犊”“带禽”说明山村农家生活富裕,“返”“归”说明他们生活闲适宁静。这种生活景象恰与作者心情形成鲜明对
13、比。这四句诗写诗人伫立家乡东皋远眺所见景象。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与首联及尾联写诗人孤独无依、无人能识的惆怅落寞形成鲜明对比。合作探究:品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在诗中的表达妙处。春日天清气朗,晴空万里,汉水北面的碧树历历可见,鹦鹉洲的芳草,茂盛青翠。“历历”写树木清楚分明,“萋萋”描绘芳草茂盛。这两句诗写伫立黄鹤楼纵目远眺所见美景,与前两联写黄鹤楼昔盛今衰、岁月沧桑及尾联写诗人日暮思乡形成鲜明
14、对比,乐景衬哀,以倍增其哀,使诗人主观的愁思更强烈。(8)概括归纳,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概括两首诗的主要内容及结构眺望所感东皋眺望 心情惆怅首联 满山秋色 落日余晖颔联野望眺望所见牧人猎马 怡然自得颈联眺望所感现实孤独 追怀先隐尾联眺望所感岁月不再仙人已去 空余此楼首联 一去不返 白云悠悠颔联黄鹤楼眺望所见景丽情愁碧树葱茏 芳草萋萋颈联眺望所感落寞思乡烟波浩淼 故乡何在尾联(9)课时作业背诵并默写两首诗歌。(目标)第二课时学习: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1)课前预习,激发期待。A.查找资料,了解王维、李白的生平及主要文学成就。 B.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奏与韵味,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C.领略两首的不同
15、风格。 D.给下列加线字注音。塞上( )汉塞( )征蓬( )燕然( )参考答案:sisipngyn。注意多音多义字,如“塞上”“汉塞”的“塞”读si,“堵塞”的“塞”读si,“闭塞”“茅塞顿开”的“塞”读s,“燕然”“燕山”的“燕”读,“燕子”的“燕”读yn。E.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使至塞上( ) 单车欲问边( ) 属国过居延( ) 征蓬出汉塞( )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渡远荆门外( ) 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 ) 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 ) 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 ) 参考答案:出使 一辆车 慰问边关守军 通过,经过 飘飞的蓬草 烽火,直上
16、黄河 远自 来到 平坦广阔的原野,消失 辽远无际的原野 倒映 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结成。依然,喜爱。(2)创设情景,激发诗情。播放“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片头,感受中国诗词的艺术魅力-(课件呈现并师生齐诵) 诗词是传承古今的歌唱,诗词是感动天地的情怀,诗词是勇担使命的理想,诗词是创造未来的力量。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是灿烂辉煌的晴空,让我们穿越唐代,随王维远赴边关,慰问守军,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风光,与李白一同乘舟,出巴蜀,穿三峡,同游辽远无际的荆楚大地吧,静静地聆听他们心灵的吟诵,感受伟大灵魂里那诗意翩飞的艺术之美吧!(3)检查预习,落实基础。A.师生齐背
17、上节课学习的野望黄鹤楼。B.名句填空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牧人驱犊返,_。 (王绩野望)_,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王绩在野望中写现实中无人理解,自己只好追慕先贤隐士的两句诗是“_, _”。崔颢在黄鹤楼中写暮霭沉沉里自己不禁思念故乡的两句诗是“_,_。”参考答案:山山唯落晖 猎马带禽归 黄鹤一去不复返,芳草萋萋鹦鹉洲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C.(见预习题)D.(见预习题)(4)知人论世,会晤诗人。关于王维、李白的生平思想及主要文学成就。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的写作背景。(5)激情诵读领略诗美。第一,教师引导诵读使至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五首 唐诗 名师 教案 课时 1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