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文言文二(共25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文言文二(共2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文言文二(共25页).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文言文二【宝山区】(六)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3分)方竹图卷文(明)李贽 昔之爱竹者,以爱故,称之曰“君”。非谓其有似于有斐之君子而君之也,直怫悒无与谁语,以为可以与我者唯竹 ,是故傥(傥:姑且)相约而谩相呼,不自知其至此也。或日:“王子以竹为此君,则竹必以王子为彼君矣。此君有方有圆,彼君亦有方有圆。圆者常有,而方者不常有。常不常异矣,而彼此君之,则其类同也,同则亲矣。”然则王子非爱竹也,竹自爱王子耳。夫以王子其人,山川土石,一经顾盼,成自生色,况此君哉! 且天地之间,凡物皆有神,况以此君虚中直上,而独不神乎!传曰:“士为知己用,
2、女为悦已容。”此君亦然。彼其一遇王子,则踈(古同“疏”)节奇气,自尔神王,平生挺直凌霜之操,尽成箫韶驾风之音,而务欲以为悦己者之容矣,彼又安能孑然独立,穷年瑟瑟,长抱知己之恨乎?由此脱之,鹤飞翩翩,以王子晋世也。紫芝烨烨,为四皓饥也。物之爱人,自古而然矣,而其谁能堪之。 今之爱竹者,吾惑焉。彼其于王子,不类也。其视放傲不屑,至恶也,而唯爱其所爱之竹以似之。则虽爱竹,竹固不之爱矣。夫使若人而不为竹所爱也,又何以爱竹为也?以故余绝不爱夫若而人者之爱竹也。何也?以其似而不类也。然则石阳之爱竹也,类也,此爱彼君者也。石阳习静庐山,山有方竹,石阳爱之,特绘而图之,以方竹世不常有也。石阳将归,难与余别,持
3、是示余,何为者哉?余谓子之此君已相随入蜀去矣,何曾别。【注】有斐:有文采的样子。诗经淇澳中有“有斐君子”之语。王子:东晋王子猷。他雅爱竹子,有“何可一目无此君”之语。王子晋:即王子乔,东周人,传说他成仙后乘白鹤升天。四皓:指秦末隐居在商山的四位白发皓须老者。相传四皓作紫芝曲,中有“晔晔紫芝,可以疗饥”之句。烨烨,一作“晔晔”,美丽繁茂的样子。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哉 B乎 C耳 D也22分析文章第段列举王子晋、四皓事例的用意。(3分)_23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昔之爱竹者与王子猷作对比,表明他与竹同类则亲、竹也爱他的观点。 B以士为知己、女为悦已
4、与王子猷爱竹作类比,表现他对竹子的知遇之感。 c第段以拟人手法形象描绘竹子的气节神韵,表达作者喜欢竹子的原因。 D以昔之爱竹者与今之爱竹者作对比,突出今之爱竹者狂放傲慢缺乏真爱。24第、第段画线短语意思相同,它们有何不同作用?(3分)_25作者认为“凡物皆有神”,物也爱人,对此观点加以评析。(3分)_21、C22、仙鹤为王子晋飞翔,紫芝为四皓疗饥,这样由竹子爱人推及到凡物皆有神,凡物皆爱人,使议论更加深入。23、A24、前者由物外形的不同,进一步阐明人性与物性相通,可以彼此视作同类的道理,为下面的议论张本。而后者以方竹在世界上不常有,说明石阳爱方竹、画方竹的原因。25示例1:这种观点并不科学。
5、人与物原本就不是同类,人能感知物的存在而物不具备感知力,所谓的物爱人只不过是人的主观情感投射于客观事物而产生的移情效果,并非真正的物爱人。 示例2:这个观点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建立审美关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人与物之间的平等关系,如文中所说是“其类同”,人以平等真挚之情爱物,人能亲近物,物才能主动向人展示自身之美,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崇明县】(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送孙正之序王安石 时然而然,众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己然而然,非私己也,圣人之道在。 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时乎杨、墨
6、,己不然者,孟轲氏而已;时乎释、老,己不然者,韩愈氏而已。如孟、韩者,可谓术修而志素定也,不以时胜道也。惜也不得志于君,使真儒之效不白于当世,然其于众人也卓矣。 呜呼!予观今之世,圆冠峨如,大裙襜如,坐而尧言,起而舜趋,不以孟、韩为心者,果异于众人乎? 予官于扬,得友曰孙正之。正之行古之道,又善为古文,予知其能以孟、韩之心为心而不已者也。夫越人之望燕,为绝域也。北辕而首之,苟不已,无不至。孟、韩之道去吾党,岂若越人之望燕哉? ,予未之信也。 ,予亦未之信也。 正之之兄官于温,奉其亲以行,将从之,先为言以处予。子欲默,安得而默也?庆历二年闰九月十一日。 注释:诎:同“屈”。杨、墨:杨:杨朱,战国
7、初期哲学家。墨:墨翟,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释、老:即佛教与道教。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焉尔 B.也哉 C.矣乎 D.之邪22.对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君子即使穷困潦倒也要坚定志向改变世俗。 B.孟子和韩愈因为学术素养深厚而成为君子。 C.君子与众人的区别在于坚定志向不从时俗。 D.君子要超越众人使自己能在当世显露出来。23.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3分)24.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段的两个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一日得志于吴君 以正之之不已 而真儒之效不白于当世 而不至焉 A./ B./ C./ D./25.作为赠序,本文有赞许
8、义和勉励义,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议论色彩,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分)_21、A22、C23、批评不以孟韩为心的公卿贵族,(1分)与上文以孟韩为代表的君子形成对比,(1分)同时引出下文对孙正之的褒扬与勉励。(1分)24、D25作为赠序,作者赞扬了孙正之的德才,(1分)同时勉励他持之以恒成就儒道,发挥儒效。(1分)文章将君子与众人、圣人之道与时俗好恶对照来写,并列举孟轲、韩愈的 事例,引用越人望燕的比喻,联系孙正之的立身行事,由面到点,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述,(论述过程1分)阐明了真正的君子不随俗改变自己,并且会引领时俗走向圣人之道。(阐明的观点1分)【奉贤区】(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1分
9、)天圣七年,予始游京师,得吾友谢景山。景山少以进士中甲科,以善歌诗知名。其后,予于他所,又得今舍人宋公所为景山母夫人之墓铭,言夫人好学通经,自教其子。乃知景山出于瓯闽数千里之外,负其艺于大众之中,一贾而售,遂以名知于人者,繄其母之贤也。今年,予自夷陵至许昌,景山出其女弟希孟所为诗百余篇。然后又知景山之母不独成其子之名,而又以其余遗其女也。景山尝学杜甫、杜牧之文,以雄健高逸自喜。希孟之言尤隐约深厚,守礼而不自放,有古幽闲淑女之风,非特妇人之能言者也。然景山尝从今世贤豪者游,故得闻于当时;而希孟不幸为女子,莫自章显于世。昔卫庄姜、许穆夫人,录于仲尼而列之国风。今有杰然巨人能轻重时人,而取信后世者。
10、一为希孟重之,其不泯没矣。予固力不足者,复何为哉,复何为哉!希孟嫁进士陈安国,卒时年二十四。景祐四年八月一日,守峡州夷陵县令欧阳修序。22.高中阶段我们学过的欧阳修作品有 。(1分)23.下面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2分)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也。 C.今有杰然巨人,能轻重时人。 D.尘泥渗漉,雨泽下注。24.“希孟之言尤隐约深厚,守礼而不自放”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希孟的文词格外的深沉厚重,谨守礼法而不自我放纵。 B.希孟的语言格外凝练厚重,谨守礼法而不自骋才气。 C.希孟的文辞特别含蓄厚重,谨守礼法而不自我放纵。 D.希孟的语
11、言特别委婉厚重,谨守礼法而不自骋才气。25.第二段为什么要写卫庄姜、许穆夫人诗篇被孔子记录下来而编入国风之事?(3分) 26.赏析第二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2.(1分)伶官传序(秋声赋)23.(2分)D24.(2分)C25.(3分)衬托谢希孟虽诗才杰出,却不能“彰显于世”。引出作者的希望:“今有傑然巨人,能轻重时人,而取信后世者,一为希孟重之,其不泯没矣。”表明欧阳修看重人才,不受时俗偏见束缚,为有才的人鸣不平,爱护人才。26.(3分)反复、反问、短句。音韵和谐,简洁有力。强调突出了作者为谢希孟这样有才气的女子不能彰显于世而感到惋惜不平,哀叹自己只能写序加以赞赏,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社
12、会偏见。【虹口区】(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蕾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处,数日亦死。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
13、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宠之,怒而贬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注】鄂韡:花蕾繁盛。赀:财货22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矣 B、焉 C、哉 D、也23第段画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_ 24第段中“客”举“善种花者”这一例子的目的是_25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根据自然规律,
14、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移植,结果导致原有的牡丹枯死。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 C、客人认为主人处理不当,使旧牡丹死去。如今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 D、作者认为导致原有的牡丹的死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主人自身的修养、性情、见识有问题。26纵观全文,简析作者的写作意图。(3分)_22.B (2分)23答案示例:通过对主人因新牡丹花开得不好而一怒之下将其废弃使其枯死的举动, 与先前高度重视新牡丹的所作所为进行对比。并引出第段“客”对“主人”的指责。(3分)24.答案示例:与主人种花进行对比,突出了主人种花全凭自己的喜怒,全然
15、不顾花木的习性与土壤是否适宜,最终导致新旧牡丹全都死亡的错误。(3分)25D (2 分)26答案示例: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以牡丹的遭遇喻人才的遭遇,既生动形象又委婉含蓄地批评了统治者仅凭自己的喜怒对人才生杀予夺的社会现实;并对人才的不幸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意对即可)( 3分)【参考译文】冬天,山中有位老翁挑了一株牡丹,(牡丹)有一人多高,枝条繁茂,花苞蔟簇数以百 计。主人对它另眼相看,出高价买了下来。怕栽在别处与这株牡丹不相称,庭院中原有几株牡丹,4夺地移到别处,把地方让出来。上面用錦帐遮盖,晚上点上烛火,客人来了, (主人)常指着它感到自豪。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大大不如
16、原先的那几 株牡丹。于是主人愤怒地将它移到假山上,第二次又移到墙边,牡丹很快枯死了。主人感到对不起原有的那几株牡丹,并且嫌庭院太空,便将原来的牡丹移回原处,没过几天, 它们也枯死了。来访的客人指责主人道:“您没见过善于种花的人吗?适宜在山上长的就种在山 上,适宜在庭院中长的就栽在庭院,如果迁移它,应该在冬天而不是春天。所以人和花 常能两全其美。您既然根据外貌认为那株牡丹是良种,一见不如原来想的那样,立即粗 暴地摧残损害他们,移栽不按时节,牡丹花含冤而死理所当然。况且牡丹来时,并不曾 自己说:应该看重我的身价,应该把我栽在庭院中,应迁移你原有的旧花,(把地方)让 给我这新来的。一个月中,忽而珍视
17、它,忽而贬抑它,都是您一个人所为。不责怪自己 却迁怒花,错误啊!如果当初,新的牡丹虽然买来,旧的牡丹先不移走,比较它们开的花 哪一种更好,然后再移栽,就都不会死掉了;即便当初将旧牡丹迁走了,(发现情况不妙 后)却不急着将他迁回原处,那么,新牡丹死了,旧牡丹却能不死。您急急忙忙,既不懂 生物的习性,又不知道土壤是否适宜,高兴了就抬举它,生气了就摧残它,主人如此喜怒 无常,花的命也就送掉了。那么,您的毛病在于看重自己却又轻视生物,性情专断却又 缺乏见识,自以为是却又不和人商量。以后您的庭院中,大概不会再有花木了 !”主人听了无以对答,于是准备下笔墨纸砚,记下这件事情来警戒自己。【黄浦区】(六)阅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上海 语文 汇编 文言文 2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