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案新人教版课件(共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案新人教版课件(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案新人教版课件(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法不可违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6年7月4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滥用职权罪三罪并罚,对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令计划宣判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思考:令计
2、划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引出课题法不可违。二、新课讲授(一)法律的规范作用活动一:行为的底线(学生阅读教材P46“运用你的经验”)1思考: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教师讲述:小勤不懂法,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实施了违法行为。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那就是了解法律,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教师总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二)违法行为的含义活动二:认识违法行为(学生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1思考:上述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给社会造成哪些危害?行为人落得什么结果?2什么是违法行为?3根据
3、这三个案例和教材知识,回答违法行为有哪些。教师讲述: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物权法,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法院判决限期归还苏某的手表;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教师总结:含义: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三)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活动三:认识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展示表格和学生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情景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反的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所属违法类别一较
4、轻物权法(民法)民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二较轻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法规)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行政违法行为三严重刑法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1.观察与思考: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又可以分为哪几种?2从“承担的法律责任”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总结: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通常称为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四)警惕和远离违法行为活动四:警惕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学生了解教材P49“探究与分享”)思考: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教师总结:谎报险情制造混乱行为,是指行为人为了达到某种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道德 法治 上册 第二 单元 遵守 社会 规则 第五 守法 公民 不可 教案 新人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1348087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