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共11页).doc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能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教学法和心理学为两条主线,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角度探究了提高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关键词: 课堂提问 有效性 提问心境 提问技巧课堂提问是任何教学活动中必备的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提问”包含了疑惑和解惑两个方面,也界定了“教”和“学”的传达和
2、领会。“解惑”因“提问”而生,“解惑”与“提问”息息相关。问题建立的同时也就建立了答案生成的预设,建立了课程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然而大多数教师都有这种感觉:许多学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气氛不够热烈,上启而不发,呼而不答,这给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课程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一、对课堂提问在教学中重要性的认识-提问是重要的课堂教学策略教育就是在问题中产生的,有了问题才需要教育;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产生更大的问题,用问题推动学生进行更高智慧水平的加工、学习。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3、,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提问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更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由此可见,提出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是增强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应用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消除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实现数学课堂提问的优化。二、当前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几种问题由于对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专业知识、课程目标、学生情况等原因,当前数学课堂提问呈现的问题不少,下
4、面列举其中一二:1口头禅式提问有的漫不经心,问题未经精心设计,如“是不是”,“好不好”,行同口头禅,发问是不少,甚至教师自问自答。但收效甚微。表面看来,学生兴致勃发,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显而易见,类似的提问不仅无益于活跃思维、解决教学问题,反而会使课堂结构松散,学生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一节课中最需要提问的问题,形成紧凑有效的问题链,让学生有兴趣地参与思考、讨论。教师的提问次数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切忌过滥。2随意性比较大一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设计提问,而是上课后想到什么就问什么,随意性很强,看似课堂热热闹闹,学生一问就会,实际上学生只是在应付教师的各种问题,并没有进行
5、深入的思考,而且,由于提出的问题随意性很大,影响了教材的整体性和教学的连贯性,问来问去,教师不知所问,学生不知所云,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科学审慎地理解和运用课堂提问,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导致了提问有效性的降低,甚至丧失,常常“问与愿违”,并且引发出一系列的教育问题。澄清教师的提问观念,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有利于教师更为科学有效地运用课堂提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提问贯穿于我们每天的教学中,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它却是一个常新的话题,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永恒的话题!三、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与方法在探究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策略之前,我们必须
6、搞清楚怎样判断提问的有效性。它是我们制定策略的重要理论依据。怎样判断提问的有效性呢?其主要标准是:1、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智慧策略的形成;2、是否引导学生持续探索;3、是否促进了学生心智发展;4、是否让学生真正成了主动者;5、是否有利于教学的组织、深入。依据课堂提问有效性标准,我们可从从教学法和心理学的两个角度思考策略问题。(一)课堂提问要对预设问题进行设计推敲课堂提问是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要使学生在这一目标中得到发展,对解决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在备课中要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好”问题。“好”问题要从以下方面去推敲:1设计课堂问题要精心设计问点要使课堂提问有效,首先要做到问题的
7、指向明确、提问针对性强,为此必须充分钻研教材,悉心了解学生,做到精心设计问点。(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点。从而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思索和主动探究,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可进行如下提问:“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若一不留心,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抹了,只留下底边BC和一个底角C。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ABC重新画出来?你能说说这样画的理由吗?”再这里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不是由教师给出,而是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想办法将原来的等腰三角形重新画出来,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
8、的状况,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 (2)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了疑难点,也就架通了旧知到新知的桥梁。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是教学的难点,为此老师设计了问题串“请找出下列方程的三个解:y=3+2x,2x+3y=1,你觉得哪个方程更容易找?” 从而使学生通过思考、比较发现突破了难点。(3)抓住知识的迁移性提问许多数学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类似之处,其间有密切联系。教师可在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过度到对新知识的提问,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迁移到新内容中去。例如:在讲
9、“分式的通分”这一内容时,可先让学生回忆如何进行分数的通分?分数通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数通分的关键是什么?然后进行迁移性提问:什么是分式的通分?分式通分的依据是什么?分式通分的关键是什么?这样提问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借助思维定势帮助学生很快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牢固掌握知识。2设计课堂问题要把握好以下“两度”:(1)频度。一讲到底被认为是“填鸭式”教学,是不足取的,而频繁的提问却往往借着“讨论式”的幌子而被人们容忍。事实上,提问过多不仅繁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的重点
10、不突出,难点得不到解决,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的提问次数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2)坡度。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要求教师在筹划课堂问题时必须抓住教材的整体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提出的问题按知识点的难易级差递升,体现一定的坡度和有序性。例如:“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求最大值,最小值?”这样的问题可以从直观例子入手,分层次提问。如可先问:“如何快速作出函数y=2x2,y=2(x-1)2及y=2(x-1)2-1的图象?”再问:“这些函数的最小值分别是多少?”及“若各小题中二次项系数分别是-2时,结果又如何呢?”等。因此,因此上课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学情
11、分析,了解学生对将要教授的内容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原有认知基础和能力实际进行适度设问,即设计问题时应设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发学生思维激情。提问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反之会使学生感觉高不可攀,丧失信心。总之,教师只有真正吃透教材,充分熟悉学生原有知识基础,才能把握好设问的难度。例如:在学习多项式的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时,老师先让学生观察几个算式寻找规律,然后引导学生用已学的多项式乘法公式验证,从而让学生领会到新学的公式实际上就是原有公式的特例,学生就会有一种亲切感。3预设问题生活化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数是抽象化的数学模型,数学教师
12、如果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背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例如:学习“位置与方向”时,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北京的天安门游玩,而你不小心迷路了,你的手上只有一张地图,你会怎么做?”生活化的问题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了,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4.提问要做到面向全班,因人而异,正确评价。“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对学生的正确回答
13、,要予以肯定并表扬,对于不完整或错误的回答,也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作出积极的评价,并尽可能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了肯定和强化,教师要抓住时机,步步紧逼,穷追不舍,可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使学生触类旁通,将问题推向深入。回答错误的,也要及时调整改变有欠缺的认知结构。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教师恰到好处的肯定或表扬,会继续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使思维张开翅膀,自由翱翔。(二)课堂提问要掌握好提问的技
14、能1把握提问时机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向学生提问,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活跃思维。例如:在讲“黄金分割”时首先就问:“在舞台上报幕员或独唱演员为什么都不站在台中央或台角?在美术、摄影方面,为什么画家和摄影师都不把画的主体形象放在正中?为什么成年女士喜欢穿高跟鞋?”连续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迫切想知道这种熟悉的生活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凸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同时,这种形式的提问,还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学习的起点。课堂的设问不是为问而问的,应把握时机,诱发思考。“不悱不启,不愤不发”充分说
15、明了提问火候的重要性。把握发问时机要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展及变化组织发问。一般情况下,要关注三方面:一是学生在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意识中的矛盾激化、思维囿于狭窄范围、受原先经验影响无法实现知识迁移、注意力涣散的时候,即为发问的时机;二发问时机应和教学需要并与教学视角吻合。如教学达到教材的关键处、疑难处、矛盾处、深奥处、精华处、转折创新处时,即为发问的时机。三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不能“随意问”,更不能情绪化地“罚问”。2选择恰当的提问语气和句式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接受、理解、思考水平与课堂发问选用的句式有较大关系。恰当的发问句式不仅能起到遍询诸生、温故知新、启发思
16、维的作用,而且能加强师生之间情感认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教师无论是创设情境启迪思维,引导探究开阔思路,归纳演绎,概括新知都应考虑问句的形式。3必要的候答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提出别的问题、或叫其他的同学来回答,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候答是指从教师提出问题、指名回答到学生说出答案经历的时间,其本质是一种教学等待。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将已经内化的数学知识,从已有认知结构中提取并与问题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做出决策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提
17、问后能等候一段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会自愿地给出更好的答案,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学生在分析和综合的水平上的评论就会增加,他们会做出更多的以证据为基础和更具有预见性的回答;学生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评论会显示更自信;学生的成就感明显增强。真正有效的提问,必须有适度的候答,专注的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4及时反馈评价,提高理答技能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
18、学生思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理答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及表现给予的明确、有效的评价,其实质是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理答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对学生答问的质量与积极性有直接影响,是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环节。数学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答问的态度之中,包含了教师的情感因素,它对学生答问的心理状况有直接关系。教师的微笑和期待,能使学生镇定自若、信心倍增、发挥良好;反之教师的不耐烦、过分严肃、苛求与心不在焉,只会使学生忐忑不安、答非所问、心情沮丧。因此要提高提问有效性,必须创设气氛活跃、情感融洽、交流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尤其要把握好理答的态度。具体说来有四点
19、注意:一是注意倾听、尊重学生;二是注意期待、信任学生;三是注意鼓励、赏识学生;四是注意宽容、理解学生。其外在表现为,学生答问时教师微笑的脸庞、期许的目光、专注的神态,学生答问后教师由衷的赞美、中肯的建议、细致的指点、耐心的辅导。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做好及时、客观、正确的评价。当学生的回答正确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再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当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确,教师要肯定正确的部分,而后探问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或建议”;当学生的回答错误时,教师可用婉转的语言采取探问、转向或重新设问等教学处理策略,也能让回答错误的学生“体面”地坐下;当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时,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
20、待学生,善于接纳学生的新观点,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尽情绽放。(三)课堂提问要做好后续工作课堂提问的后续工作就是指教师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自己的反思习惯,提高对自身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自我分析、评价能力。这种自我分析、评价,主要是教师对自己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发问时机的选择把握。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有效评价是提高教师提问技能、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教师不断成长,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数学课堂的精彩不是教师表演得精彩,而是教师能够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内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
21、的提问,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精彩的课堂。参考文献:1.李国芝.浅析教师课堂提问的新误差J. 教学与管理,2006,(6)2.章建跃关于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的几个问题数学通报1994年3.李怀志/黄道明的课堂有效提问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4.刘永瑞关于数学课堂效率的思考5.夏小刚.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评价再探J。数学教育学报,2008,(2)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初中数学课常用的教学方式,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很多,只有
22、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预期效果。一、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著地探索。例如:提出“2的25次方是几位数?”的问题之后,学生不怎么感兴趣教师可换一种提法:“某人听到一则谣言后一小时传给不知道此消息的另两人,如此下去。一昼夜能传递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吗?”教师这样提问,学生马上就有了解决此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起先,谁都认为这是办不到的事,但经过认真运算,结果出乎学生的意料。这样发问最能让学生跃跃欲试,又能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受到
23、思想教育。例:已知的三条边分别为、,且22,22(,、都是正整数)。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教师可以这样提问:(1)直角三角形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若把“一个角为”这个条件除外,还有哪个条件也能判断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可以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定。(2)怎样用“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个定理呢?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平方和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这一题对于初步接触到勾股定理的同学来说,不容易理解,也很难想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因为他们在头脑中还没有形成对勾股定理的变形思考的准备,他们只是直观的认为只要通过判断222,确定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数学 课堂 提问 有效性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