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课件.ppt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学1中医学中医学的的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医学2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 医学3阴阳五行医学4第一节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一)阴阳的概念:(一)阴阳的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医学5事物阴阳属事物阴阳属性的两类特性的两类特定的相反趋定的相反趋向向明亮、温热、活动、兴奋、明亮、温热、活动、兴奋、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晦暗、沉静、抑制、向下、晦暗、沉静、抑制、向下、寒凉、向内、凝聚、闭合等寒凉、向内、凝聚、闭合等素问素问. .阴阳离合
2、论: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然其要一也。”(二)阴阳的属性(二)阴阳的属性医学6(三)(三)阴阳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属性的相对性1. 阴阳的对待性:阴阳的对待性:2.阴阳的转化性阴阳的转化性3. 阴阳的无限可分性阴阳的无限可分性医学71.阴阳的对待性:阴阳的对待性:即阴阳双方必须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相比即阴阳双方必须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相比较而确定其属性,单一事物无法定阴阳。较而确定其属性,单一事物无法定阴阳。医学82.阴阳的转化性阴阳的转化性即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
3、相反的即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属阴的事务可以转化属阳,方向转化,属阴的事务可以转化属阳,属阳的事物也可以转化属阴。属阳的事物也可以转化属阴。医学93.阴阳的无限可分性阴阳的无限可分性表现为阴阳的每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表现为阴阳的每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医学10二、二、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v对立制约对立制约 v互根互用互根互用 v阴阳消长阴阳消长 v阴阳转化阴阳转化 医学11(一)阴阳的对立制约:(一)阴阳的对立制约:对立制约对立制约 对立对立即统一体中阴阳两个方面即统一体中阴阳两个方面 的属性相反。的属性相反。 制约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相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
4、内相互牵制互为胜负。互牵制互为胜负。 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医学12(二)阴阳的互根互用:(二)阴阳的互根互用:互根互用互根互用互根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互用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部分范畴的阴阳双方体现出相互资生、部分范畴的阴阳双方体现出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特点。相互为用的特点。医学13(三)阴阳的消长平衡(三)阴阳的消长平衡消长含义消长含义: 阴阳双方数量的对比变化。阴阳双方数量的对比变化。 消,减少;长,增加。消,减少;长,增加。 此长彼消此
5、长彼消热盛伤阴,寒盛伤阳热盛伤阴,寒盛伤阳此消彼长此消彼长阴虚火旺,阳虚阴盛阴虚火旺,阳虚阴盛此长彼长此长彼长此消彼消此消彼消补气生血,补血养气补气生血,补血养气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医学14(四)阴阳的互相转化:(四)阴阳的互相转化:相互转化相互转化 含义: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含义: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可以向 其相反方向转化。其相反方向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医学15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v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v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v阐释人体的
6、病理变化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v用于疾病的诊用于疾病的诊断断v用于疾病的防治用于疾病的防治医学16(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阳阳 表表 上上 左左 外外侧侧腰腰背背 背背胸胸 六六腑腑 心心肺肺 手手足足三三阳阳经经 阴阴 内内下下右右内内侧侧胸胸腹腹腰腰腹腹五五脏脏肝肝脾脾肾肾手手足足三三阴阴经经医学17(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阳)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升、出(阳)升、出(阳) 降、
7、入(阴)降、入(阴)升降相因,相反相成升降相因,相反相成正常的生命活动正常的生命活动阴阳平衡;病态阴阳平衡;病态阴阳失衡阴阳失衡医学18(三)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三)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风邪、暑邪、火风邪、暑邪、火(热热)邪为阳邪为阳 六淫六淫 (阳阳) 寒邪、湿邪为阴寒邪、湿邪为阴 饮食居处,情志失调饮食居处,情志失调(阴阴) 医学19阴阴阳阳失失调调阴盛阴盛阴阳阴阳偏盛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实热证(阳胜则热)伤阴伤阴兼阴虚(阳胜则阴病)兼阴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虚
8、阴阳阴阳偏衰偏衰虚热证(阴虚则热)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阴不制阳阳不制阴阳不制阴医学20阳偏胜阳偏胜阴偏胜阴偏胜阳偏衰阳偏衰阴偏衰阴偏衰医学21(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医学22(五)用于疾病的防治(五)用于疾病的防治1.指导养生指导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疾病的治疗疾病的治疗(1)确定治疗的原则)确定治疗的原则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阳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促使阴平阳秘。的
9、协调平衡,促使阴平阳秘。医学23调调整整阴阴阳阳阴盛阴盛阴阳阴阳偏盛偏盛实证实证实寒证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寒者热之(热性方药)伤阳伤阳兼阳虚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酌加温阳药)阳盛阳盛实热证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热者寒之(寒性方药)伤阴伤阴兼阴虚兼阴虚(酌加养阴药)(酌加养阴药)阴虚阴虚阴阳阴阳偏衰偏衰虚证虚证虚热证虚热证 补阴(阳病治阴,壮水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主,以制阳光。)阳虚阳虚虚寒证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火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源,以消阴翳。)泻泻其其有有余余补补其其不不足足医学24(2)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分析和归纳药
10、物性能的阴阳属性医学25医学26v五行的概念五行的概念 v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v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医学27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及其运动变化.医学28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一)五行各自的特性(一)五行各自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革、水曰润下医学29木曰曲直木曰曲直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舒畅 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等
11、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 医学30火曰炎上火曰炎上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向上等性质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向上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医学31土爰稼穑土爰稼穑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 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医学32金曰从革金曰从革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 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医学33水曰润下水曰润下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
12、事物,均归属于水。医学34医学35(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依据:依据:五行属性五行属性 方法:方法: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 意义:意义: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五行系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五行系统;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统;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心的 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统一性。 医学36五行五行自自 然然 界界 五色五色五音五音五味五味五化五化五气五气五方五方五季五季 木木青青角角酸酸生生风风东东春春火火赤赤徵徵苦苦长长暑暑南南夏夏土土黄黄宫宫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学 哲学 基础 阴阳 学说 五行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