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共5页).doc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必修一 第一单元 从宇宙中看地球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设计东阿实验高中地理组 杨建电话: 邮箱:【课标解读】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本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条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是“分析”,表明对本条标准的要求要从义务教育了解现象的层面,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在中学阶段,一般只研究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绕地轴自转和绕日公转。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一方面,根据不同的参照系,地球有视运动和真运动的不同;
2、另一方面,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两种运动叠加,合成了地球的运动。因此,应关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避免孤立地分析某种运动。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等。但有一些地理现象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共同形成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带。恒星日、太阳日差异的成因可以删减,因为课标无要求,远离学生日常生活,对此只需学生说出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恒星日,用时短于24小时,太阳日不是真周期,只是昼夜更替的周期,用时24小时,与人们作息密切相关。本条标准要求“分析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因此,不仅要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且,后者更重要。其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因涉及较深的物理知识,标准没有制定要求。【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本节教材在阐述地球自转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材首先展示一幅“台风卫星影像”图,通过北半球的台风中心附近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这一地理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第一目“地球的自转”。要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首先要认识地球的自转规律,因此,教材从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4、速度等方面说明了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 地球自转速度有角速度和线速度之分,为增强其直观性,设置了图1-2-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教材第二目、第三目和第四目则分别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目“昼夜交替”。首先是对昼夜的静态描述。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阳光照射下,任一时刻其表面都分为昼、夜两个半球。然后是动态描述。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出现交替,其周期是一个太阳日。为了增强感性认识,教材设置了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演示,观察并掌握昼夜的交替、晨昏线与光线的关系、晨昏线的位置及移动方向(自东向西)。 第三目“产生时差”。教材首先介绍了地方时的概念,然后对
5、时区划分、区时概念及换算、国际日期变更线作了介绍,并以图1-2-4“理论区时”直观说明全球时区的划分,最后简要介绍了各国在理论时区的基础上所采用的计时系统,并以北京时间为例作了说明。 第四目“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移”。本目是教学内容的难点之一。限于其原因涉及较深的物理知识,因此教材只是以彩图的方式展示了水平运动物体沿不同方向运动时的偏转情况: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地转偏向力可以解释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如河岸的冲刷、风、大气环流等等,通过实例可加深对地转偏向力的理解。 本节知识结构如下: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1天,23
6、时56分4秒(恒星日)速度:角速度、线速度大小及分布规律产生昼夜交替成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先见到日出,时刻较早。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相同经度的地方时相同。划分标准:全球共24个时区,东西12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计时方法:区时,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区时计算: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较东时区时刻较早,东十二区时刻最早,西十二区时刻最晚,不相邻的两个时区,相差几个时区就差几个小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区产生时差中国:充分利用太阳光线;方便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统一采用东部东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即东八区
7、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经线重合,由东向西跨越日期变更线,日期多一天。 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 使地表水平运动物 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体方向发生偏转 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影响:水流(河岸的侵蚀与沉积)、气流(风向)、洋流【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运动的了解往往更多的是停留在静止的表面化,对于如昼夜交替为什么产生,各地的地方时为什么不同等等还有很多疑问,特别是对各种光照图的判读还有困难。但他们对这些现象有很大兴趣而且和现实有着紧密地联系,因此这节课充分根据学生最想知道的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1通过地球仪
8、演示,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 2运用教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分析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说明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3通过分析地球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示意图,掌握其偏转规律。 4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养成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地球自转的规律;时区的划分及区时、地方时的概念与计算【教学策略】产生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大饮料瓶、乒乓球【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课题情境一:你知道吗?为什么太阳总是东
9、升西落?从今天的“锄禾日当午”到明天“日当午”要多长时间?情境二:为什么2004年暑假雅典奥运会期间我们得知刘翔等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都是在深夜或是凌晨? 几年前世界杯足球赛在欧洲巴塞罗那举行,我们要看比赛为什么都在下半夜?情境三:为什么途经我国东部海域的台风中心,其气流旋转总是呈逆时针方向?(展示教材图片)通过本节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板书课题(自评:用实际问题和自然现象创设情景导入,激发求知的兴趣)一、地球的自转探究活动一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每组两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以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补充。 将问题展示在学案或多媒体上,起到学案导学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 自转 地理 意义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