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讲课稿(共4页).doc
《《登高》讲课稿(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高》讲课稿(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五课 杜甫诗三首登高课程设计:刘娟 一导语设计 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就不乏君子登高而赋的佳作。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后感叹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见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陈子昂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苏东坡在登上赤壁矶后感叹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苏轼壮志未酬的忧愤挽歌。那么杜甫登高会望见什么景,抒发怎样的情感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精光万丈,古今七言律诗之冠”的杜甫的登高,体会诗人的所观所想。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甫是唐代伟
2、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其诗风“沉郁顿挫”,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的代表作有一百多首,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体诗“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2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年),当时诗人正因为“安史之乱”而客居四川夔州。诗人在外流浪漂泊了8年,已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五十五岁的老人。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落,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这一年重阳节,他来到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3学生自读。明确字音。明确:渚 (zh)
3、 鬓 (bn) 潦(lio)倒4听读。明确诗的节奏、体会诗人情感。并试着找出这首诗的关键句。明确:“万里悲秋常作客”。它在结构上有重要作用,承上启下,贯穿全文。把眼前景与心中情紧密地联系起来。三赏析文本(一)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指明一名学生朗读并将此联诗句转化为散文化的语言。 转化为散文化语言: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在飞舞盘旋。 1首联共写了几种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意象:风、天、猿、渚、沙、鸟。特点分别是:“急” “高” “哀”“清”“白”“飞回”。2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诗
4、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文和写作背景加以分析。明确:这些景物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悲凉、凄清的氛围。俗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六个秋景特写镜头,已然营造出悲凉、凄清的气氛。根据是:急风,重阳节已是深秋时节,疾风刺骨,这种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高天,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夔州一带,山高林密,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不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清渚和白沙是冷色调的,深秋九月,潭寒涧肃,沙洲小渚,孤零冷落,给人以凄冷的感觉。飞鸟, 在急风中飞舞盘旋的鸟。深秋时节一只离群的鸟,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孤单又凄
5、凉。 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哀猿声声,使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添一层。清渚和白沙,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飞鸟孤单徘徊,犹如诗人一样一个人漂泊在外。秋江景物的悲凉、凄清使诗人触景生情,内心倍感凄凉、孤苦。(二)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指明一名学生朗读并指明一名学生朗读并将此联诗句转化为散文化的语言。 转化为散文化语言: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1颔联写了几种景物?如果你是杜甫,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想到什么?明确:落木、长江。无边落木落木即落叶,到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意
6、味着生命的终结。俗话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联想自身羁旅一生,如今已是55岁,人生晚年。而长江水无穷尽,滚滚奔腾而来,永不停息。不禁让人想到时间无穷,人生苦短! 2这一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融入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对比、衬托。将生命的短暂和长江之永不停息相对比,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突显人生短暂。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诗的意境显得辽远,悲凉,更烘托出了雄浑、寥阔而又肃杀、凋零的氛围,使诗人更加感叹太空浩茫,岁月悠久,易逝,壮志难酬。3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此联诗句。明确颔联写远望所见,要读得气势开阔,有包容宇宙之意,“无边落木”“不尽
7、长江”二语要一气读出,“木”“江”二字要适当延长,有余韵。(三)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指明一名学生朗读并指明一名学生朗读并将此联诗句转化为散文化的语言。转化为散文化语言:悲对秋景感慨远离故乡,常年客居在外,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上高台。 1结合此联诗句的语境,理解“常作客”和“独登台”的含义。 明确:“作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这里是指杜甫漂泊他乡。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常”是长久的,不断的意思。“常作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高 讲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