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维修养护概要(共19页).doc
《地铁维修养护概要(共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维修养护概要(共19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地铁构造养护论文 摘要铁路第六次提速后,工务的线路、道岔设备变化很大,给养护维修带来许多困难。道岔是一个联动的整体,它涉及着机务,工务、电务部门,在一个部门出现失误,轻则影响行车速度,重则中断行车,将会给运输带来直接损失。近年来随着提速道岔的不断上道应用,其日常养护和维修便成为工务段维修组织体系中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提速道岔是提高铁路运输的基础,如何搞好工务线路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为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夯实基础是职责所在,也对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满足提速需要,消除因道岔限速因素,改善列车过岔的平稳性,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忧患意识。全面加强设备整修,全面提高
2、设备运行质量,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证,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针对提速道岔的病害,结合现有提速道岔尖轨、辙岔维修养护,道岔和是线路的薄弱环节,随着列车提速和重载列车的开行,列车通过道岔时的晃车现象比较普遍,对道岔病害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养护维修办法。随着列车提速和重载列车的开行,线路周期性与随机性变化叠加引起的线路晃车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是在道岔处更为明显,控制线路晃车发生已成为日常养护维修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通过日常检查、保养、维修,对道岔病害的产生和整治,提出了针对性的养护维修办法。道岔是一机车车辆从一条线路转向另一条线路的轨道连接设备,道岔是复杂的连接设备,过岔速度直
3、接影响列车的通过速度,道岔是三大薄弱环节之一。在铁路线路设备中,道岔是铁路轨道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岔本身构造复杂,强度较低、零件多、受冲击大、容易变形、磨耗,造成列车晃车病害,是线路的薄弱环节之一,是制约列车行车速度和行驶平稳的重要原因。关键词:道岔 折返 线路 轨枕 晃车 道床专心-专注-专业引 言为适应现代铁路运输的需要,提高道岔作业质量是保障列车运行速度、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的主要任务。制约列车运行速度和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是道岔作业质量及结构状态是否良好等。为了提高道岔作业质量,保证列车运行速度和行车安全,本人以自己的经历,就如何提高道岔保养质量、保证列车平稳行车、减轻列车过岔时产生的
4、晃车,浅谈一些方法和措施。在维修养护方面处理不当 ,也会使提速道岔产生病害。例如:工务作业人员对提速道岔的日常维修养护认识不足 ,主观地认为提速道岔不需要进行全面起道捣固;对提速道岔组装铺设时遗留的病害 ,没有采取相应的整治方法与措施;维修养护使用的机工具无法适应设备更新的要求;工务作业人员对病害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当 ,导致病害逐步化等。由于现场铺设位置不当、前后方向不良、维修拨道时忽视道岔前后线路的整体关系,造成前后线路衔接不良。列车通过道岔时,发生车体摇晃,而摇晃又加大了对道岔破坏,促使道岔方向进一步变化。 目录第一章:混凝土枕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21 共性问题2第二章:木岔枕道岔病害
5、分析及整治方案6第三章:提速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71道岔病害及相关分析.72常见病害.73道岔出现的病害分类.84主要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85大提速后工务面临的问题及探讨10第四章:道岔晃车病害及整治.131造成道岔晃车产生的原因132针对道岔产生的晃车病害进行整治14结论.16致谢.17第一章:混凝土枕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1.1 共性问题1.1.1病害1:道岔与前后线路衔接不良,线路方向和高低超限(1)原因分析:一是渡线道岔线路的设计线间距与实际线间距有误差,道岔发生纵向位移,造成铺设后线路方向不良;二是道岔大修及道岔换填施工过程中,岔区前后及道岔夹直线未换填或挖砟换填深度、宽度、长度
6、不符合要求,捣固不实,造成道岔不均匀沉降,岔区出现高低偏差;三是大机捣固安排线路多,道岔少,未提前测量标注起道量,造成岔区与前后线路不平顺;四是大机作业前未提前测量岔后线路拨量,大机自动拨道,造成线岔结合部方向不良;五是线路缺砟,曲股线路捣固不实,道岔侧向过车冲击大,形成岔区水平或方向偏差。(2)整治方案:道岔大修前,采用全站仪对道岔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对既有线间距进行测量,对线间距不符合要求的线路进行全面拨改,确保道岔平纵断面位置精确。按照标准对岔区及岔区夹直线进行换砟,配合道岔大机捣固,采用冲击式捣镐对道岔曲股线路及道岔连接杆、绝缘接头处所进行起道捣固,消除岔区暗坑和一侧水平。道岔区及前后各
7、不少于100-150m线路为一作业单元,道岔大机捣固前精确计算道岔起拨道量,每隔5m将直拨道量于线路上,以便大机进行精确拨道。对纵向发生位移的道岔要拨移到位。精确测量计算岔前、后曲线拨量,大机捣固作业前补足道砟,作业后及时恢复安装道岔地锚拉杆。对过车较多的侧向道岔,转折部位加密地锚桩,严格控制道岔方向变化。日常拨道作业时,有定位观测桩 首先测量线路横向位移量,利用测量结果确定拨道方向和拨道量;无定位观测桩的,首先要从线路前后两个方向来确定拨道方向,然后根据方向偏差,确定各部位拨道量并合理确定回弹量。(3)整治标准:岔区方向顺直,与线路中心位置最大横向偏差控制在2mm以内,最大垂向偏差控制在3m
8、m以内。1.1.2病害2:轨距超限(1)原因分析:一是道岔预铺过程中,道岔轨距调整块号码安设不对;二是岔枕横纵向发生位移,造成轨距挡板不能按标准设置;三是轨距挡板、大垫板螺栓锈蚀磨耗,造成挡板及螺孔扩大离缝;四是扣件松动,在动载冲击下,轨距发生变化;五是顶铁不密靠,动态扩大。(2)整治方案:在道岔预铺时,严格按照道岔设计图铺设岔枕和安装联结零件,并严格进行预铺检查验收。在日常养护维修作业中,加强轨枕间距及横向位移的检查,按照铺设标准对轨枕进行方正,调整轨距块。及时更换和补充失效、锈蚀和缺少的轨距挡板。加强车工电联合检查,全面改正道岔转辙部分轨距。加强扣件养护工作,及时复紧连接零件和更换立螺栓,
9、减少旷动间隙。加装经发行的绝缘轨距杆。(3)整治标准:轨距误差控制在1mm。1.1.3病害3:轨向不良(包括钢轨不均匀侧磨)(1)原因分析:一是轨距变化不均匀;二是与区间无缝线路锁定轨温差超标,钢轨发生纵向位移,限位铁(限位器)扭曲或顶死;三是铝热焊头支嘴形成硬弯;四是局部一侧水平或暗坑吊板,造成两股钢轨受力不均匀;五是钢轨交替不均匀侧磨。(2)整治方案: 以岔区惫晒筛止煳脊桑髡煜蚬炀唷? 对无缝道岔进行应力调整,消除道岔应力集中。 整治失格铝热焊接接头。 对线路方向容易发生变化处所,安装地锚拉杆。 对不均匀侧磨的轨件及时调边、打磨或更换。(3)整治标准:用20m弦测量,连续轨向偏差控制在1m
10、m以内,单个轨向偏差控制在2mm以内。消灭接头、辙叉、尖轨、钢轨作用边肥边和轨顶内铡不圆顺。1.1.4病害4:高低超限(1)原因分析:一是道床污染板结、排水不良,造成线路暗坑吊板和翻浆;二是接头、焊道凸凹不平;三是可动心轨部分与翼轨间存在高低不平顺;四是道岔转辙部分及可动心轨、电务转辙机等无法实施正常捣固,道床不密实;五是尖轨及心轨变截面处轨面出现坑洼;六是钢轨母材垂直方向轨面原始不平达0.8-1mm。(2)整治措施:对道床板结的道岔及前后平直线进行清筛换砟,恢复道床弹性。对接头焊缝进行仿型打磨,消除接头焊道轨面不平顺,消除或减缓附加冲击力。进行尖轨、可动心轨的轨面修理,消除或减缓附加冲击力。
11、加强道岔转辙及可动心轨部分的捣固工作,消除暗坑吊板。(3)整治标准:以整个道岔群为整治单元,20m弦测量高低控制在2mm以内。1.1.5病害5:直尖轨拱腰变形(1)原因分析:一是道岔锁定轨温过高或过低,基本轨发生纵向位移;二是对岔区没有完全锁定,造成钢轨伸缩量大;三是尖轨顶铁顶碰尖轨轨底,或滑床板摩擦阻力过大。(2)整治措施:规范无缝道岔管理工作,按照跨区间无缝线路管理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无缝道岔进行应力调整,恢复尖轨与基本轨设计位置,调整限位铁。加强岔区锁定,岔区连接零件必须齐全、完好、有效,对道岔曲股及岔后150m线路加强锁定。对变形的尖轨进行直轨处理。1.1.6病害6:尖、基本轨离缝(1
12、)原因分析:一是尖轨拱腰变形;二是转辙部分暗坑吊板;三是曲股轨距过大;四是顶铁磨耗;五是电务转辙设备调整不到位。(2)整治方案:认真落实病害六整治措施要求,解决好尖轨拱腰问题。整治岔区连接零件病害,消灭转辙部分的暗坑吊板。及时消灭曲股大轨距,保证曲股圆顺,在曲股轨距准确情况下,对顶铁加插片,保证尖轨、基本轨密贴。调整拉杆及顶铁,消灭尖轨、基本轨离缝。1.1.7病害7:钢轨歪斜(1)原因分析:轨下垫片位置不正或铁垫板下垫普通垫片。(2)整治措施:道岔内取消垫片作业,改为冲击捣固镐捣固。1.2个性问题1.2.1可动心轨道道岔病害1:心轨离缝。原因分析:基本轨外侧轨撑离缝、顶铁不密、扣件松动造成轨距
13、扩大。整治措施:在电务配合下进行调整。病害2:心轨滑床板、轨撑折断。原因分析:心轨处道床不密实,暗坑吊板严重,扣件松动,列车通过时造成折断。整治措施:回填道砟,复紧扣件,用冲击式捣镐捣固密实。病害3:可动心辙叉轨顶面刨切坑洼不平,心轨与翼轨相对高度不符合要求,心轨拱腰、离缝。整治措施:打磨轨面及工作边顶面圆弧,打磨心轨前部或在翼轨轨底垫片,调整心轨及翼轨相对高度。1.2.2固定辙叉道岔病害1:心轨、翼轨磨耗低塌。原因分析:辙叉心轨及翼轨受列车冲击磨耗。整治措施:一是加强心轨及翼轨的肥边打磨,预防心轨、翼轨掉块;二是对心轨和翼轨进行打磨,消除轨面不平顺。病害2:护轨扭曲变形。原因分析:一是护轨不
14、均匀磨耗;二是整治时不规范地加插垫片造成护轮轨变形。整治措施:一是更换严重磨耗和变形护轨;二是调整护轮轨垫片,保持直线段顺直。病害3:道岔构造病害原因分析:道岔转辙部位轨面不平顺、叉心有害空间、心轨端部与翼轨的相对高差等。整治措施:加强轨面修理。病害4:固定辙叉位置偏斜。原因分析:一是安装和更换辙叉时就形成辙叉位置偏斜;二是轨距挡板离缝或叉心垫板螺孔磨耗旷动,造成辙叉方向偏斜。整治措施:调整轨距挡板号码、安装螺孔防磨套管,整治辙叉偏斜。第二章:木岔枕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病害1:道岔内连接轨过短,形成低接头,高大腰,过车时暗吊严重。整治措施:更换短轨,与前后钢轨进行冻焊接(锰钢辙叉冻结,绝缘接
15、头胶结,其他焊接)。病害2:道岔内配轨多,接头多。整治措施:更换道岔内短轨为长轨,取消道岔内一对接头。病害3:冻结接头失效、压溃、掉块。整治措施:对严重低调、压溃接头进行切除,重新换轨,对病害轻微的接头进行打磨、倒棱,重新冻结。病害4:岔枕道钉(含螺纹道钉)浮离旷动,形成吊板,轨距不易保持。原因:一是道钉浮离;二是日常改道作业时未加木楔,造成螺孔扩大;三是岔枕腐朽。整治措施:加装木楔复紧道钉。更换失效岔枕、磨耗的轨距挡板与垫板。加强对螺纹道钉等连接零件的复紧工作。改正轨距作业后,及时加装轨距拉杆。病害5:转辙部分基本轨轨撑、轨距调整块磨耗引起转辙部分轨距不良。整治措施:对AT-1/12道岔尖基
16、轨轨距调整块磨耗问题,采用加装标准铁片等进行调整,之后加轨距杆锁定。病害6:道岔间隔铁磨耗引起线路方向不良。整治措施:加装槽型垫片,整治间隔铁磨耗,消除间隔铁处所的轨向偏差。病害7:曲尖轨、直基本轨磨耗严重。整治措施:在直尖轨接头区安装防磨护轨,加强对曲尖轨作用边的涂油,延缓侧磨。其他病害及浅滩方法同混凝土枕道岔。第三章:提速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3.1道岔病害及相关分析我国铁路提速以来 ,道岔以其通过速度高、保养工作量少及维修周期相应延长等诸多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随着速度的提高 ,道岔亦出现了许多病害。通过对管内道岔出现的典型病害种类进行总结 ,并对其形成的机理进行初步分析 ,提出了提
17、速道岔典型病害的处理对策 ,旨在指导现场提速道岔的养护维修工作。3.2常见病害(1)道床翻浆冒泥。(2)岔枕爬行、偏斜。(3)钢枕空吊、锈蚀。(4)混凝土岔枕螺栓剪断及尼龙套管滑牙失效。(5)尖轨爬行。(6)尖轨侧弯。(7)曲尖轨侧磨严重。(8)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9)转辙部轨距扩大。(10)滑床板及槽型护轨垫板开焊。(11)销钉申出及弹片上串。(12)配件锈蚀严重。(13)接头多种病害(低接头、错口、鞍形磨耗、轨端掉块、打塌、坍碴)。(14)支距扣板与轨底边缘离缝。(15)护轨调整片上串过高。(16)钢轨波磨。3.3道岔出现的病害分类3.3.1道岔组装铺设时遗留的病害道岔在组装铺设时遗留的
18、主要病害包括铁路电气化改造后 ,电化柱的埋设使得联动道岔两中交点偏移 ,造成渡线方向不良 尖轨、基本轨及护轮轨部位出现的钢轨硬弯;混凝土岔枕间隔位置不正确及一侧偏移;两节拼装铺设时接头未方正等。3.3.2道岔运营中产生的典型病害道岔在运营中产生的典型病害有:零配件锈蚀和磨损;尖轨跟部通连垫板折断;滑床台脱焊; 胶垫压溃破损;大地脚螺栓(30 165 mm) 尼龙套管失效;垫板孔磨损 ,锈蚀孔径扩大;轨面波浪型磨耗; 护轮轨磨损;尖轨和基本轨侧磨;侧向钢轨锈蚀;基本轨的波浪型磨耗;尖轨中部轨距扩大;暗坑吊板等。3.3.3养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果在维修养护方面处理不当 ,也会使提速道岔产生病害。例如
19、:工务作业人员对提速道岔的日常维修养护认识不足 ,主观地认为提速道岔不需要进行全面起道捣固;对提速道岔组装铺设时遗留的病害 ,没有采取相应的整治方法与措施;维修养护使用的机工具无法适应设备更新的要求;工务作业人员对病害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当 ,导致病害逐步化等。3.4主要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病害:3.4.1 道床翻浆冒泥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道岔道床翻浆冒泥主要是由于更换提速道岔时,封锁时间短,施工准备不足或受既有线纵断面影响致使枕下清碴厚度不足,排水不良造成的。特别是道岔头、尾处受电务信号机座影响排水,冒泥更加突出。几年来我们结合正线大修施工,使用 CD-2型提速道岔捣固机对提速道岔进行高起道(起
20、道量最高达 200mm),通过这种办法增加道岔枕下清碴厚度,恢复道床弹性。加上清筛边坡,增强了道床排水性,基本解决了70以上道岔的翻浆冒泥问题。其它30左右的道岔由于受线路纵断面坡度限制无法以高起道方式解决的,主要进行人力全断面破底清筛,全面更换硬质中碴 。病害2:寒冷地区冬季三折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三折”是指钢轨、岔心和夹板折断,是铁路运输安全的大敌,防折是北方冬季安全工作的重点。三折威胁行车安全,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影响极大。因此必须认真分析三折原因,采取积极对策加以防治,确保行车安全。铁路维修“防三折”存在的问题(1) 设备及维修方面 在新轨铺设质量方面存在的隐患。不管是但跟更换
21、钢轨,还是成段更换钢轨,由于在钢轨的多次转运,装卸过程中不注意,加之是25m厂的重轨,很容易使钢轨摔碰造成硬伤;同时,钢轨自身材质不良,存在核伤等问题也是造成断轨的主要隐患。由于加工和制造工艺造成钢轨本身材质欠缺,如钢轨内部有核伤,钢轨由于全长淬火,在低温状态下,易变得脆硬。 接头时轨道的薄弱环节,也是钢轨上损的多发区。由于不能及时调整轨缝,经常出现大轨缝或连续瞎封的情况,在机车车辆对轨道的激烈冲击下,造成接头轨面掉块、压溃,以至于表面伤损逐步向内部发展,最终导致断轨的发生。 在维修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隐患:接头、暗坑、翻浆冒泥,接头枕木失去作用。在列车的动力碾压作用下,线路由于处在坡道或列车向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铁 维修 养护 概要 1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