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共4页).doc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 辛弃疾(南宋)一、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二、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里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军营将士都能分到犒劳的烤牛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十分快,弓箭像雷霆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 只可惜(现在)已白发丛生!三、解题:这首破阵子选自稼轩长短句。陈同甫是陈亮的字。史称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
2、兵”,在政治上始终坚持抗战,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多所唱和。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对抗金军旅生活和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向往,以激励陈亮,表现了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热情。“壮词”意思是壮怀激烈之词。四、赏析破阵子塑造了一个壮岁驰骋疆场、暮年壮心不已的英雄形象,这是词人理想自我的化身。上阕通过沙场点兵场面的描绘,表现了将士昂扬的斗志。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
3、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上句是看,此句是闻。“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多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下阕通过想象,表现主人公收复中原、报效国家的宏愿,以及壮志难酬的悲痛之情。“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可怜白发生!”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此句和首句“醉里挑灯看剑”相照
4、应,都是描写现实,又与中间的梦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更有利的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全篇都是极为热烈兴奋的语句,而结尾“可怜”五字,却急煞急转,形象全非,可怜”的是在大敌当前、民族危难日益深重的关头,把一个以身许国的志士从他的战斗岗位上撤下来,置于无所用其心的闲散境地;“可怜”的是一生理想化为泡影,“最后一句使全首词的感情起了变化,使全首词成为悲壮的而不是雄壮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这是辛弃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愤,也同样是陈亮的悲愤。五、写法他这首词结构布局的奇变。一般词分片的作法,大抵是上下片分别写景和抒情,这个词调依谱式应在“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阵子 甫赋壮词 赏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