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详细版本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讲义(共9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级详细版本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讲义(共96页).doc(9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宏观经济学讲义师说教育集团考试教学团队编录第十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一词来源于希腊文(Makros),表示“大”的意思。宏观经济通常是指一国的国民经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见诸如一国的总产出水平和就业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是什么引起一国经济的波动,是什么导致了失业,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全球经济体系对一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有何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如何才能改善一国的经济运行状况等问题。对上述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换句话说,宏观经济学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学问。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
2、对象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民经济系统总量的考察,特别是通过对一国经济系统的国民产出总量、价格总水平和就业水平的分析,说明这些总量是如何决定的;研究怎样使一国的总产出达到最大值,即潜在水平或充分就业水平;研究制约一国国民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增长规律以及长期增长趋势中为什么会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研究决定一般物价水平的因素,以及它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发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原因和稳定物价的政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学还要研究怎样兼顾国内目标和改善国际收支目标。3.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的
3、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其中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二)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就研究方法而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由于研究对象和范畴的差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 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从现实经济运行角度看,宏观经济变量的基础是居民户和单个厂商在各种市场上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解释不与微观经济个体行为相一致,宏观经济学就缺乏现实基础,就有可能脱离实际。因此说,微观经济分析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2. 三种市场划分为便于对宏观经济活动的分析和研究,宏观经济学把各种各样的市场划分为金融市场、产品和劳务
4、市场及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市场是所有的金融资产、政府债券及其他有价证券和资产的交易场所;产品和劳务市场包括所有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交易;要素市场则是居民户和厂商之间进行生产要素交易的场所。3. 行为主体的划分市场经济中,不同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及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各不相同。据此,宏观经济学将它们划分为三种主要的主体:家庭、厂商与政府。宏观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要研究这三种行为主体在以上三个市场中的行为方式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三)宏观经济基本总量指标1. 国民产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总和构成了国民产出总量,它反映了该国的生产水平。衡量国民产出的经济变量有多个,如国内生产总值(或国
5、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或国民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而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定时期内广国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国民生产总值强调生产的主体是本国居民,是国民概念。国内生产总值强调生产发生在本国地域之内,是国土概念。二者的数量关系是:GDP等于GNP减去本国居民从国外取得的要素收入加上外国居民在本国取得的要素收入。在一般的宏观经济分析中,往往忽略二者差别。按照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采用的是现行价格还是不变价格,国内生产总值分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
6、值是指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均以现行价格计算所得的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以某一基准年份的价格(不变价格)计算所得的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可通过以下公式换算成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矫正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又有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潜在国内生产总值之别。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实际发生的国内生产总值,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当生产资源在其正常使用强度下得到充分利用时一国经济能够生产的总产值。潜在国内生产总值也叫充分就业国内生产总值,意思是说在此产出水平上达到了充分就业。现实国内生产总值和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既可以现行价格计算,又可以不变价格计算。2
7、. 就业与失业劳动力是就业者与失业者的总和。就业人数是指能全日工作的成年人的数量。各个国家对成年人的规定不尽一致。如美国规定年龄16岁以上的为成年人。失业人数是指没有工作但却在积极寻找工作的成年人的数量。失业率表示在劳动力中失业者所占的百分比,即失业率=失业人数 / 劳动力人数 100%为什么经济不能为全部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工作机会,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即使在经济繁荣时期,也会存在失业现象。因此,如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都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3. 价格水平价格水平是指一国经济中各种商品价格的平均数,它通常用具有重要影响的某些大类商品
8、价格的指数来衡量。用来衡量价格水平的价格指数通常有: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其中,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包括了整个经济中所生产的一切物品和劳务,可以最全面地衡量价格水平。其计算公式可表示为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按现行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意值100%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并不关心价格水平本身,他们关心的是价格水平的变动。因为影响人们生产水平的不是价格水平,而是在价格水平变动时发生的经济调整。也就是说,对人们产生影响的是价格水平变动的过程,即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过程。通货膨胀率即物价上涨率是某种价格指数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增长的百分数。用P表
9、示价格指数,则通货膨胀率可以表示为通货膨胀率=(四)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1. 萨伊定律与古典宏观经济模型萨伊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他认为,商品的买卖实际上只是商品和商品的交换;在交换中,货币只是在一瞬间起了媒介作用;卖者得到了货币,马上又会购买商品,所以卖者同时就是买者,即供给者就是斋求者。一种产品的生产给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不论产量如何增加,产品都不会过剩,至多只是暂时的积压,市场上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一定是相等的,这就是著名的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是对萨伊定律的全面论证。其基本观点是:由于价格机制是健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常处于充分就业的状
10、态。该模型主要内容包括:总产出等于总供给,总供给主要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工资的灵活变动使劳动力市场实现充分就业均衡,从而使总产出量达到最大;利息率的灵活变动使投资与储蓄趋于一致;货币数量决定总需求,并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直接影响价格水平。2.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凯恩斯革命是指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对宏观经济学的古典学派进行了带有革命性质的批判,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其标志是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凯恩斯革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从稀缺资源最优配置转移到怎样克服资源闲置问题上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常运行在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中;政府应采取积极干预经济政
11、策,促使充分就业的实现。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有效需求理论。从20世纪4050年代以来,凯恩斯的理论得到后人的进一步拓展,便之不断完善和系统化,从而构成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这些拓展主要体现在希克斯和汉森同时创建的“IS-LM1模型”、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弗里德曼提出的“永久收入说”、托宾对投资理论的发展、索罗等人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以及克莱因等人对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发展。在众多经济学家的努力下,日趋完善的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也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3. 新古典学派与新凯恩斯学派的争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
12、国家出现的“滞胀”现象,严重地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既不能在理论上对这种现象进行令人信服的解释,又不能在实践上提出有效的政策措施,其内在合理性和可解释性遇到了根本性的挑战,古典学派和凯恩斯理论的“综合”因而受到了许多经济学家的怀疑,其中以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影响最大。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在理性预期下,市场能够自动出清,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没有必要的,这又回到了古典学派的主张,因此理性预期学派也被称为“新古典学派”。由于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的理论主张和新古典学派基本一致,货币主义往往也被看成是新古典学派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凯恩斯理论也在不断发
13、展,在吸取了理性预期的某些研究成果后,出现了“新凯恩斯学派”。目前,宏观经济学的争论主要在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之间展开,其争论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两个方面,而且这种争论还将继续进行下去。宏观经济理论的学派之争是宏观经济学的又一大特色,这也是与微观经济学不同的地方。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一、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的指标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年中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最终产品是和中间产品相对而言的。最终产品(f
14、inal goods)是指现期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是指虽然也是现期生产的但是进入了其他产品或劳务的产品和劳务。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只计算最终产品,而不计算中间产品。因为实物加总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国民生产总值是价值量的总和。由于国民生产总值是对现期生产的衡量,所以许多市场交易不在其中。第一,用过的二手商品的市场价值要排除在外,因为这些商品的价值己经被计算过了。但是这种交易中所发生的佣金应该计算在内,因为这是对本期劳务的支付。第二,股票和债券等金融资产的交易要排除在外,因为这只反映资产所有权的转移,不涉及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资本收益或损失也
15、被排除在外,因为它们与当期的生产无关。第三,虽然非法的地下经济活动也涉及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但是,由于它们的非法属性或者获得数据的困难,也被排除在国民生产总值以外。由于人们自己生产并自己消费的产品和劳务不发生市场交易,没有明确的市场价值,因此也就没有反映在国民生产总值之中。为了准确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应该对此进行估计,否则就会发生对国民生产总值的低估。但是,由于估计的困难,大部分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没有反映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二、国民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简称N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中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额。
16、把国民生产总值减去资本消耗就得到了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是私人消费支出总额、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和私人国内净投资支出总额的和。但是由于资本消耗很难准确衡量,因此使得国民生产净值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国民收入(national come)也是一个衡量产出的概念,它是指各种生产要素在现期商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获得的收入总额。表11-1是假想的A国某年国民收人的构成。国民收入通常被分为五个部分,即雇员收入、公司利润、财产所有者收入、个人租金收人和净利息。雇员收入包括工资、薪金和雇主在养老金与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支出。这里要估算雇主以非货币形式支付给雇员的收入。表11-l国某年国民收入构成 单位:10亿
17、元(当年价格)国民收入3214雇员收入2214公司利润300财产所有者收入250个人租金收入18净利息432公司利润的确定与公司存货价值和资本消耗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关。在价格水平变化时期,存货和资本消耗的账面价值和当期重置成本之间经常会出现差异。而国民收入核算依据重置成本,因此在确定公司利润时,不能依据存货和资本消耗的账面价值,而要对存货价值和资本消耗的价值进行调整。财产所有者收入是指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生产合作社等非公司制企业的收入。与确定公司利润一样,确定财产所有者收入也要经过存货价值和资本消耗的调整。个人租金收入是指那些不是主要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人的租金收入,自有住房隐含的租金收入、专利
18、收入、版权收人和凭借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获得的收入。净利息包括厂商支付的利息减去厂商获得的利息的差额,再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净利息。各级政府支付的利息和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与现期的生产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因此被排除在国民收入以外。三、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表11-2是假想的A国某年从国民收入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数字实例。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利润、净利息、社会保障支出,再加上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的利息收入、个人股利收入、企业转移支付,就得到了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根据国民收入计算个人收入的基本原则是从国民收入中减去人们在现期生产中创造的但是又没有被人们得到的收入,再加上人们得到
19、的那些不是在现期生产中创造出来的收入。社会保险费作为雇员收人的一部分,包括在国民收入之中,但是人们又没有得到它,因此在计算个人收入时,要把它从国民收入中减掉。虽然政府和厂商的转移支付不包括在国民收入中,但是它们是个人可以得到的收入。因此根据国民收入计算个人收入时,要把它加上,公司利润不是个人收入,要把它减掉。但是,公司利润中的股利收入是分配给个人的收入,因此要把它加上。个人利息收入是指净利息加上消费者向厂商支付的利息,再加上政府向个人和厂商支付的利息与政府收人的利息的差值。它是个人收入的一部分,应该加上。因为个人利息收入中包括净利息,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应该减去净利息。表11-2A由某年个人
20、收入与个人可支配收入 单位:10亿元(当年价格)国民收入3214减:公司利润300净利息432社会保障支出350加: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450个人的利息收入420个人股利收入100企业转移支付20等于:个人收入3122减:个人税收和非税支付500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2622减:个人支出2400等于:个人储蓄222从个人收入中减去个人税收和非税支付,就可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个人税收包括个人收入税、个人财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非税支付包括罚金和馈赠等。个人可支配收入也被称做税后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个人支出和个人储蓄。个
21、人支出包括个人消费支出,对厂商的利息支出和个人国外的净转移支付。四、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民生产总值是本国常住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换言之,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领土的本国公民、暂住外国的本国公民和常年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本国领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以领土为统计标准,换言之,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属于本国还是外国,只要是
22、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内生产总值。因此,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是: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暂住国外的本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创造的价值暂住本国的外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创造的价值我们把暂住国外的本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创造的价值减暂住本国的外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创造的价值的差额称做国外净要素收入,于是有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由此可见,当国外净要素收入为正值时,国民生产总值就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反之,当国外净要素收入为负值时,国民生产总值就小于国内生产总值。五、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因
23、此,不同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既可能是由于商品和劳务的实物数量的区别,也可能是由于价格水平的变化。为了能够对不同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进行有效的比较,我们选择某一年的价格水平作为标准,各年的国民生产总值都按照这一价格水平来计算。这个特定的年份就是所谓的基年(base year),这一年的价格水平就是所谓的不变价格(constant price)。用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叫做实际国民生产总值(real GNP),用当年价格(current price)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叫做名义国民生产总值(nominal GNP)。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中,各个国家一般每过几年就重新确定一个基年
24、。如图11-1所示,当我们把年作为基年时,该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就会相等。假定价格水平一直处于上升过程,那么,在年以前,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就会小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在年以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就会大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某一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和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差别反映的是这一年的价格水平与基年的价格水平的差异程度。因此,可以根据某一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来计算价格指数,即国民生产总值隐含折算数(implicit price deflator for GNP)。国民生产总值隐含折算数=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这种价格指数不是通过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各
25、个组成部分的价格指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而是用名义国民生产总值除以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得到的,因此叫做国民生产总值隐含折算数。它可以用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用国民生产总值隐禽折算数计算通货膨胀率的方法是:t年的通货膨胀率=(t年的GNP隐含折算数(t-1)年的GNP隐含折算数)/ (t-l)年的GNP隐含折算数100%六、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或者在比较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时,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大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很可能比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小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要多。因此,我们应该用人均的国民生产总值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
26、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核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下面我们分别来说明。一、支出法用支出法核算国民生产总值时,可以把国民生产总值分为四个部分:私人消费支出总额;私人国内投资支出总额;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表11-3是一个假想的用支出法计算A国某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例子。把上述四个部分进行加总就可以得到用支出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私人消费支出总额是指由家庭和非盈利机构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额以及他们自己提供自己消费的商品和劳务折合的收入。私人消费支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耐用品、非耐用品和劳务。一般把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商品看作耐用品,把使用
27、时间在一年以内的看作非耐用品。表11-3A国某年国民生产总值单位:10亿元(当年价格)国民生产总值40701. 私人消费支出2600(1)耐用品360(2)非耐用品900(3)劳务13402. 私人国内总投资650(1)固定投资640非居民固定投资480建筑投资180耐用生产设备投资300居民住房投资160(2)存货投资103. 政府购买支出8004. 净出口20(1)出口380(2)进口360私人国内投资支出总额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固定投资是指非居民购买的新生产的建筑和耐用生产设备的市场价值总额加上居民购买的新建造的住房的市场价值。存货投资是指厂商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动。从总投资的用途来看
28、,可以把它分为两个部分,即净投资和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是指弥补当期资本设备的生产消耗和意外损坏的投资支出,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就是净投资。只有净投资才能增加资本存量。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包括政府在军事设施和物资方面的支出和政府雇员的薪金支出。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政府支出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这主要是就政府的转移支付而言的。政府的转移支付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失业救济金和退伍军人的津贴等。虽然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的支出,但是它不涉及当期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因此不被记入国民生产总值。事实上,政府的转移支付构成个人收入的一部分,通过消费支出来影响国民生产总值。净出口是指商品和
29、劳务的出口价值减去商品和劳务的进口价值的差额。出口和消费支出、投资支出以及政府购买支出一样,是对本国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当然应该记入国民生产总值。进口是本国对外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因此不应该记入国民生产总值。并且由于私人的消费支出总额,私人国内的投资支出总额和政府购买支出中都包含一部分本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和劳务,因此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要把进口减去。二、收入法为了说明国民生产总值核算的收入法,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的关系。表11-4是假想的根据国民生产总值计算A国某年国民收入的数字实例。国民收入可以通过对国民生产总值进行一些加减调整来得到。表11-4A国某年目民收入单位:1
30、0亿元(当年价格)国民生产总值4070减:折旧500等于:国民生产净值3570减:间接税和非税支付340企业转移支付25统计误差1加:对政府企业的净补贴10等于:国民收入3214国民生产总值减去资本消耗得到国民生产净值。为了进一步得到国民收入,我们需要继续对国民生产净值进行一些加减调整。第一,要从国民生产净值中减去间接税和非税支付。间接税包括销售税、营业税和企业财产税等。非税支付包括审查费用、专项评估费用和各种罚款等。由于这些收入最终属于政府而不属于生产要素,因此要把它们从国民生产净值中减掉。第二,要从国民生产净值中减去厂商转移支付。厂商转移支付是指厂商对个人和非盈利机构的支付,它包括对消费者
31、消费信贷坏账的补贴和对大学等非盈利机构的馈赠等。因为厂商的转移支付不涉及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至少在厂商转移支付发生的当年是这样,因此它反映的是厂商资源的流失,不属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所以要从国民生产净值中减掉。第三,要从国民生产净值中减去统计误差。另外,还要加上对政府企业的净补贴。对政府企业的净补贴是指现期对政府企业的补贴减去现期政府企业的盈余的差额。对政府企业的补贴是政府企业的生产要素可以得到的收入,因此构成国民收入。而政府企业的盈余不是分配给生产要素的,因此不构成国民收入。当我们已知国民收入时,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与表11-4中的调整刚好相反的调整,就可以得到用收入
32、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由于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支出法核算,也可以用收入法核算,因此,在实际核算过程中,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是有可能不同的。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般是以支出法的结果为准,而把支出法的结果减去收入法的结果的差额看作是收入法的误差。因此,从国民收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要加上统计误差,从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国民收入时就要减去统计误差。三、生产法 由于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中新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因此可以对各个生产阶段创造的价值进行加总来核算国民生产总值。这就是所谓的生产法或者增值法。我们假定一辆汽车的生产和销售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铁矿生产出价值3单位的铁矿石,并把它出
33、售给炼钢厂。在第二个阶段,炼钢厂生产出价值7单位的钢,并把它出售给汽车厂。在这个阶段,炼钢厂新创造出来的价值是4单位。在第三个阶段,汽车厂生产出来价值12单位的汽车,并把它出售给汽车的最终购买者。在这个阶段,汽车厂新创造出来的价值是5单位。把各个生产阶段新创造出来的价值进行加总,就可以得到上述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即3+4+5=12单位。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核算中,如果使用生产法,应该把国民经济划分为农业、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批发与零售商业,金融保险和不动产业以及劳务部门。把这些部门在一年中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加上政府税收,就可以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
34、外净要素收入,就得到了国民生产总值。当然,使用生产法时,要包括统计误差的调整。第三节 现行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及纠正一、现行国民收入核算不反映总产出现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虽然被广泛地应用,但是,它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第一,由于国民生产总值是根据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来计算的,因此有许多生产活动没有反映到国民生产总值之中。例如在美国,虽然国民收入核算要估计家庭农场自己生产并供自己消费的产品折合的收入,但是大部分家务劳动、自给性生产活动并没有得到反映。因此有人嘲笑地说,在现行的国民收入核算制度下,离婚可以使国民收入增加。特别是在比较各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时,常常会因为两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同而使人
35、产生错觉。 第二,地下经济也没有得到反映。地下经济包括毒品的生产和交易等非法的经济活动,以及为了逃避税收而隐瞒其收入的经济活动。由于地下经济中的相当一部分是为了避税,因此有人认为当税率上升时,地下经济趋于增加;而当税率下降时,地下经济趋于减少。二、国民收入核算没有很好地反映福利状况人们经常认为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福利状况的指标。但国民生产总值中包括了一部分资本消耗的补偿,所以国民生产净值是一个比国民生产总值更好的反映福利水平的指标。我们知道,人们的效用满足是通过消费活动实现的,而国民生产净值包括消费支出、净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净投资的增加只会增加生产能力,从而增加未来的消费。这不
36、仅不会增加本期的消费,而且还会引起本期消费的减少。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与本期消费没有明确的关系。如果政府增加在社会治安方面的支出,而这又是社会治安恶化的反映,那么我们很难认为政府支出的增加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要加上出口,减去进口。但是,事实上,出口与国内消费无关,而进口和国内消费有关。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人均的实际消费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福利状况的比较好的指标。根据微观经济学的知识可以知道,人们的效用不仅决定于消费水平,还决定于闲暇的数量。如果人均实际消费的增加是以闲暇的减少为代价的,那么,我们也很难认为人们的福利水平得到了改进。另外,人均消费的增加很可能伴随着环境污染的恶化
37、,这显然意味着生活质量的下降。因此,有人提出国民总产值(GNP)就是国民总污染(gross national pollution)。W. Nordhaus和J. Tobin设计了一个经济福利标准(measure of economic welfare)来试图反映福利状况。经济福利标准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加进了对闲暇、家庭生产和消费活动、污染、城市的拥挤等调整和折算。但是,收入分配等对社会总福利水平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并没有包括在所谓的经济福利标准当中。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一、两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假定经济中只有居民户和厂商两个部门。这时,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可以用图11-2来表示。图中
38、曲线的箭头代表货币的流向。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与货币数量相应的实物(包括产品、劳务与生产要素)流动。即:(1)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同时从厂商那里得到相应的货币收入。(2)居民户向厂商购买消费品,相应的用于消费的货币支出流向厂商。(3)如果居民户不把所有的收入都用于消费,那么就会发生储蓄。这些储蓄流入金融市场。厂商则从金融市场得到贷款,进行投资。与货币投资相应的实物形态的资本品流动则发生在厂商部门的内部。以上三方面的流动,形成一个完整的收入流量循环。但是,如果居民户不把储蓄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或者不去购买企业的有价证券;或者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不把这些储蓄贷给企业,那么这些储蓄
39、便找不到回到循环流转之路。这时,除非企业能从其他方面取得注入,否则生产就不可能按照原有的规模进行。从总需求看,总产出(Y)=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消费(C)+投资(I)。从总收入也就是总供给看,总产出(Y)=要素收入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消费(C)+储蓄(S)。由于有Y=C+I,Y=C+S,所以C+I=C+S,即I=S应该指出的是,投资概念有不同的口径。某一时期的全部投资称为总投资(gross investment)。其中,相当于资本存量折旧的投资被称为重置投资(replacement investment),它被用来补偿陈旧的资本设备。由于资本设备的价格在不同时期可能会变动,因而用于更
40、新某一设备的重置投资额可能与原有设备的买价不一致。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后的余额称为净投资(net investment)。净投资是资本存量的新增加部分。由于国民生产总值中包括了折旧,所以与之相对应的投资是总投资。但在流量循环模型中,我们通常不考虑折旧。因而在这里(以及本书以下的论述中),我们使用的投资概念是与国民生产净值或国民收人相对应的净投资。二、三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三部门经济是指在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加上政府部门。政府是一个非盈利的社会管理部门。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可以用图11-3来表示。政府要向厂商和消费者征税。同时也向厂商购买产品,向居民户购买劳动。因而政府与居民户、政府与
41、厂商之间的货币流动是双向的。从总需求看,总产品(Y)=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C)。从总供给看,总产品(Y)= 要素收入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消费(C)+储蓄(S)+税收(T)。由于有Y=C+I+G,Y=C+S+T,所以C+I+G=C+S+T。即I+G=S+T 也就是I-S=T-G。其中,T-G是政府的储蓄。TG时,差额为预算盈余;T=G时,差额为预算赤字。三、四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四部门经济是指在三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加上国外部门。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把本国以外的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看作是国外部门。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可以用图11-4
42、来表示。为了简化问题,这里假定只存在对外贸易关系。国外部门向国内厂商购买产品。这是本国的出口,它会增加对本国产出的需求。本国的政府、厂商和居民户也向国外购买产品。这是本国的进口,它会减少对本国产出的需求。此外,政府还可能征收进口关税。从总需求看,总产出(Y)=对本国产出的消费需求+对本国产出的投资需求+政府对本国产出的需求+国外对本国产出需求=消费+投资十政府购买+出口(X),即Y=C+I+G+X。从总供给看,总产出(Y)=要素收入总和=对本国产出的消费+储蓄+税收十进口(M)。即Y=C+S+T+M。于是有,C+I+G+X=Y=C+S+T+M,即I+G+X=S+T+M。需要指出的是,在三部门和
43、四部门经济中,储蓄S等于消费者的储蓄加上厂商未分配利润和折旧。政府的税收T是税收净额,即各级政府的总税收减去政府无偿(至少是在本期)支付给消费者和厂商的转移支付,再减去政府的利息支付和津贴。由于有I+G+X=S+T+M,所以,(S-I)+(T-G)=X-M=NX。其中的NX代表净出口。当NX0时,差额为贸易赢余;当NX0时,差额为贸易赤字。第十二章古典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和总需求(AggregateDemand)。总供给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总需求是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支出。在两部门
44、国民收入循环流量的分析中,排除了固定资本消耗和间接税(固定资本消耗部分不在厂商和居民户之间循环,两部门模型不包括政府,自然不包括间接税),因而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的价值就相当于厂商支付给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报酬,所以总供给就相当于各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总收入,以及总收入分解成的消费和储蓄之和。与微观经济学相比,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是与一定的理论观点相联系的。不涉及理论观点,就无法介绍宏观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分析方法。因此,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不得不涉及不同经济学流派的理论观点。但是,我们介绍的重点在于有关的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而
45、不是对经济学流派进行全面的介绍。在凯恩斯以前,西方经济学界主流派不承认国民经济活动是独立的考察对象,换句话说,就是不承认宏观经济学有存在的必要。他们关于宏观经济问题的观点,基本上是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的。因此,我们不能说存在着古典宏观经济学,而只能说古典经济学有自己的宏观经济理论。第一节产品市场 一、萨伊定律JBSay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定律(Says Law)是指他的名言:供给创造它自身的需求(supply create its own demand)。萨伊认为,商品买卖的实质是商品交换。在以一种商品交换货币,又用货币交换另一种商品的过程中,货币只起到流通手段的作用
46、。商品出售者在卖出商品得到货币后,马上又会购买商品。所以,商品的出售者同时也是商品的购买者。商品(包括劳务)的供求在总体上是完全平衡的,不会出现供不应求或生产过剩的问题。萨伊不否认个别商品可能出现供不应求或生产过剩。但供不应求将导致商品价格上升,生产过剩就导致商品价格下跌,而商品价格的变化又会影响到供给和需求,从而在新的价格水平上达到均衡。萨伊定律产生于19世纪初法国拿破仑战争时期。当时物价急剧上升,货币“烫手”,公众不愿意保留货币,一有钱就赶快购买商品。萨伊定律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二、利率、储蓄与投资居民户的收入中,有一部分是用于储蓄的。储蓄中的一部分是留在手中的货币。在古典经济学看来,这
47、部分储蓄是名义国民收入的一个固定百分比。在名义国民收入没有出现大的变化时,这部分储蓄的变动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暂不加以讨论。储蓄中的另一部分将以存款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厂商则从资本市场借款进行投资。换句话说,居民户是资本市场上的供给方,厂商则是资本市场上的需求方。在古典经济学看来,居民户存款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利息,因而储蓄S是利率R的增函数,利率越高,这部分储蓄越多。即 (12.1)而投资I是利率R的减函数。利息越高,投资越少。即 (12.2)利率、储蓄和投资的关系如图12-1所示。图中,横轴代表储蓄和投资,纵轴代表利率。在利率灵活变动的条件下,如果储蓄大于投资,资本市场上供过于求,利率就会下降;如果投资大于储蓄,资本市场上供不应求,利率就会上升。利率的灵活变动可以使资本市场上的资本供求达到均衡。此时的均衡利率为,均衡储蓄额则相当于均衡投资额。三、国家干预的挤出效应在古典经济学看来,萨伊定律和灵活变动的利率可以使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换句话说,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产品市场将处于均衡状态。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使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理论成为宏观经济学的主流。在经济政策方面,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要干预经济,特别强调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扩大总需求,以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对此,古典经济学家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政府的财政支出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