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细菌教案(共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二节细菌教案(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细菌教案(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二节 细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2、通过与植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认同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2、通过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后,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二、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三、教学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
2、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讨论法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细菌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呢?从而引入课题。(二)、讲述新课任务一: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细菌的分布是很广泛的,我们的手上、书上、衣服上、甚至是空气中都有细菌的存在,但我们能看见它们吗?那细菌最初是怎样被发现的呢?1、生阅读课本P71-72页内容,讨论归纳细菌发现的过程,完成大屏幕上的五个问题:(1)最先发现细菌的人是谁?(2)谁推翻了细菌是自然发生一说?(3)普通烧瓶中的肉汤为什么会变质,而鹅颈瓶中
3、的肉汤却没有变质?(4)巴斯德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5)巴斯德还有那些主要贡献?2、生讨论归纳回答:(师提醒:注意在重点部分做上记号)(1)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显微镜(2)19世纪中叶,巴斯德,鹅颈瓶实验(3)普通烧瓶中的肉汤,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去,几天就腐败了。而鹅颈瓶中的肉汤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因此四年都没有腐败。(4)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5)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提出了保存啤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我们现在喝的酸奶就是用巴氏消毒法制作的。另外他还提出了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由于巴斯德在微生物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
4、献,我们把他称为“微生物学之父”。3、师总结,课件显示:第一阶段: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制作显微镜发现细菌。第二阶段:19世纪中叶巴斯德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原来就有的。任务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细菌的形态1)设问:了解了细菌的发现过程后,老师有个疑问:列文虎克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菌是什么样的?生:杆菌、球菌、螺旋菌。2)课件显示列文虎克的信,学生判断一下它们各呈什么形态?A图呈杆状、B图呈螺旋状、C图呈球状3)假如你现在是一名科学家,这些细菌的形态都是你发现的,你会给它们取个什么名字?生:杆菌、螺旋菌、球菌屏幕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一些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细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