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高中数学易错点梳理附详细解析(共3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备考:高中数学易错点梳理附详细解析(共39页).doc(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6年高考备考:高中数学易错点梳理附详细解析一、集合与简易逻辑易错点1 对集合表示方法理解存在偏差【问题】1: 已知,求。错解:剖析:概念模糊,未能真正理解集合的本质。正确结果:【问题】2: 已知,求。错解: 正确答案:剖析:审题不慎,忽视代表元素,误认为为点集。反思:对集合表示法部分学生只从形式上“掌握”,对其本质的理解存在误区,常见的错误是不理解集合的表示法,忽视集合的代表元素。易错点2 在解含参数集合问题时忽视空集【问题】: 已知,且,求 的取值范围。错解:-1,0)剖析:忽视的情况。正确答案:-1,2反思:由于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集合,它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因此
2、对于集合就有可能忽视了,导致解题结果错误。尤其是在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时,更应注意到当参数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所给的集合可能是空集的情况。考生由于思维定式的原因,往往会在解题中遗忘了这个集合,导致答案错误或答案不全面。易错点3 在解含参数问题时忽视元素的互异性【问题】: 已知1, ,求实数的值。错解: 剖析:忽视元素的互异性,其实当时,=1;当时, =1;均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反思: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的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含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解题时可先求出字母参数的值,再代入验证。易错点4 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关系不明
3、【问题】: 写出“若,则”的否命题。错解一:否命题为“若,则”剖析:概念模糊,弄错两类命题的关系。错解二:否命题为“若,则”剖析:知识不完整,的否定形式应为。正确答案:若,则反思:命题的否定是命题的非命题,也就是“保持原命题的条件不变,否定原命题的结论作为结论”所得的命题,但否命题是“否定原命题的条件作为条件,否定原命题的结论作为结论”所得的命题。对此。考生可能会犯两类错误概念不清,不会对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作出否定;审题不够细心。易错点5 充分必要条件颠倒出错【问题】:已知是实数,则“且”是“且”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错解:选B剖析
4、:识记不好,不能真正理解充要条件概念,未能掌握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正确答案:C反思:对于两个条件,如果,则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必要条件,如果,则是的充要条件。判断充要条件常用的方法有定义法;集合法;等价法。解题时最容易出错的就是颠倒了充分性与必要性,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分清条件和结论,根据充要条件的定义,选择恰当的方法作出准确的判断,不充分不必要常借助反例说明。易错点6 对逻辑联结词及其真值表理解不准【问题】: 命题p:若a、bR,则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命题q:函数y=的定义域是(,13,+,则A“”为假 B“”为真 C D 错解一:选或 剖析:对真值表记忆不准,本题中,因此“”为真,
5、而“”为假。错法二:选 剖析:基础不牢,在判断命题真假时出错。正确答案:D反思:含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命题称为复合命题。在判断复合命题真假时,常常因为对概念理解不准确或真值表记不清而出现错误。为此准确理解概念、巧记真值表是解题的关键。这里介绍一种快速记忆真值表的方法:“”有真则真;“”有假则假;“”真假相反。易错点7 否定全称、特称命题出错【问题】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对任意的正整数x, ; q:存在一个三角形,它的内角和大于; r:三角形只有一个外接圆。错解:对任意的正整数x, ;: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存在一个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外接圆。剖析:知识欠缺,基础不牢导致出错。
6、正确答案:存在正整数x, 使;: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不大于;存在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外接圆。反思:全称命题,它的否定,特称命题,它的否定。一般来说,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切记对全称、特称命题的否定,不仅要否定结论,而且还要对量词“”进行否定。另外,对一些省略了量词的简化形式,应先将命题写成完整形式,再依据法则来写出其否定形式。二、函数与导数易错点8 求函数定义域时条件考虑不充分【问题】: 求函数y=+的定义域。错解:-3,1 剖析:基础不牢,忽视分母不为零;误以为=1对任意实数成立。正确答案:反思:函数定义域是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因此求定义域时就要根
7、据函数解析式把各种情况下的自变量的限制条件找出来,列成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该函数定义域。在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分式的分母不为零;偶次根式被开方式非负;对数的真数大于零;零的零次幂没有意义;函数的定义域是非空的数集。易错点9 求复合函数定义域时忽视“内层函数的值域是外层函数的定义域”【问题】已知函数求函数的值域。错解:设,。剖析:知识欠缺,求函数定义域时,应考虑.正确答案:反思:在复合函数中,外层函数的定义域是内层函数的值域,求复合函数定义域类型为:若已知的定义域为,其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可由不等式解出即可;若已知的定义域为 ,求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的值域(即 的定义域)
8、。易错点分析10 判断函数奇偶性时忽视定义域【问题】1: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错解:原函数即,为奇函数 剖析:只关注解析式化简,忽略定义域。正确答案:非奇非偶函数。【问题】2: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错解:,为偶函数 剖析:不求函数定义域只看表面解析式,只能得到偶函数这一结论,导致错误。正确答案:既奇且偶函数。反思: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一定是非奇非偶函数。在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前提下,如果对定义域内任意x都有,则为奇函数;如果对定义域内任意x都有,则为偶函数,如果对定义域内存在使,则不是奇函数;如果对定义域内存在使,则不是偶函数。易错点11 求复合函数
9、单调区间时忽视定义域【问题】: 求函数的增区间。错解一:外层函数为减函数,内层函数减区间为,原函数增区间为。剖析:基础不牢,忽视定义域问题错解二:,函数定义域为,又内层函数在 为增函数,在为减函数,原函数增区间为。剖析:识记不好,对复合函数单调性法则不熟练。正确答案:反思:求复合函数单调区间一般步骤是求函数的定义域;作出内层函数的图象;用“同增异减”法则写单调区间。解此类题通常会出现以下两类错误:一是忽视定义域;二是 “同增异减”法则不会或法则用错。易错点12 解“二次型函数”问题时忽视对二次项系数的讨论【问题】: 函数的图象与轴只有一个交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错解:由解得 剖析:知识残缺,
10、分类讨论意识没有,未考虑的情况。正确答案:反思:在二次型函数中,当时为二次函数,其图象为抛物线;当时为一次函数,其图象为直线。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应密切注意项的系数是否为0,若不能确定,应分类讨论,另外有关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的结论也是我们应关注的对象。例如:解集为解集为易错点13 用函数图象解题时作图不准【问题】: 求函数的图象与直线的交点个数。错解:两个 剖析:忽视指数函数与幂函数增减速度快慢对作图的影响。正确答案:三个反思:“数形结合”是重要思想方法之一,以其准确、快速、灵活及操作性强等诸多优点颇受数学学习者的青睐。但我们在解题时应充分利用函数性质,画准图形,不能主观臆造,导致图形“失真
11、”,从而得出错误的答案。易错点14 忽视转化的等价性【问题】1: 已知方程有且只有一个根在区间(0,1)内,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错解:方程有且只有一个根在区间(0,1)内,函数的图象与轴在(0,1)内有且只有一个交点,解得 剖析:知识残缺,在将方程转化为函数时,应考虑到=0情况。正确答案:m2且m=9/4 【问题】2: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剖析:在转化过程中,去绝对值时出错,从而得到错误的图象。在图象变换过程中出错,搞错平移方向。正确答案:D反思:等价转化是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处理得当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等价转化的前提是转化的等价性,反之会出现各种离奇的错误。易错点15 分段函数问题【
12、问题】1:.已知是R上的增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错解: 剖析:知识残缺,只考虑到各段函数在相应定义域内为增函数,忽视在分界点附近函数值大小关系。正确答案:【问题】2:设函数,求关于x的方程解的个数。错解:两个剖析:基础不实,分类讨论意识没有,未能将方程分两种情况来解。正确答案:三个反思:与分段函数相关的问题有作图、求值、求值域、解方程、解不等式、研究单调性及讨论奇偶性等等。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如果自变量取值不能确定,要对自变量取值进行分类讨论,同时还要关注分界点附近函数值变化情况。易错点16 函数零点定理使用不当 【问题】若函数在区间-2,2上的图象是连续
13、不断的曲线,且在(-2,2)内有一个零点,则f(-2)f(2)的值 ( ) A 大于0 B 小于0 C 等于0 D 不能确定错解:由函数零点存在定理知,f(-2)f(2)0,故选B剖析:没有正确理解函数零点的含义及存在性,若函数在(-2,2)内有一个零点,且该零点为“变号零点”,则f(-2)f(2)0,否则f(-2)f(2)0.正确答案:D反思:函数零点定理是指如果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并且有,那么函数在区间内有零点。解决函数零点问题常用方法有定理法、图象法和方程法。函数零点又分为“变号零点”和“不变号零点”,函数零点定理仅适用于“变号零点”,对“不变号零点”无能为力。易错点
14、17 混淆两类切线的概念【问题】: 若直线y = kx与曲线相切试求k的值。(提示y=kx即过原点的切线) 错解:,斜率, 剖析:知识残缺,过某点的切线并非在某点处的切线。正确答案:反思: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P为切点且P在曲线上,而“过点P的切线”仅能说明点P在曲线的切线上。易错点18 误解“导数为0”与“有极值”的逻辑关系【问题】:函数在x=1处有极值10,求的值。错解:由解得剖析:对“导数为0”与“有极值”逻辑关系分辨不清,错把为极值的必要条件当作充要条件。正确答案:a=4,b=-11反思:在使用导数求函数极值时,很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求出使导函数等于0的点,而没有对这些点左右两侧导函数的符号
15、进行判断,误以为使导函数等于0的点就是函数的极值点。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就是对导数与极值关系不清。可导函数在一点处的导函数值为0只是这个函数在此点取到极值的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是两侧异号。易错点19 对“导数值符号”与“函数单调性”关系理解不透彻【问题】:若函数在上为减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错解:由在上恒成立, ,解得 剖析:概念模糊,错把在某个区间上是单调增(减)函数的充分条件当成充要条件。事实上时满足题意。正确答案:反思:一个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单调增(减)的充要条件是这个函数的导函数在此区间上恒大(小)于等于0,且导函数在此区间的任意子区间上都不恒为0。切记导函数在某区间上恒大(小)于0仅为该
16、函数在此区间上单调增(减)的充分条件。易错点20 对“导函数值正负”与“原函数图象升降”关系不清楚【问题】: 已知函数f(x)的导函数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y = f(x)的图象最有可能的是_.错解:选 剖析:概念不清,凭空乱猜,正确解法是由于,且两边值符号相反,故0和2为极值点;又因为当时,当时,所以函数在上为增函数,在上为减函数。正确答案:C反思: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抓住导函数的零点与原函数的极值点关系极值点的导数值为0;导函数值的符号与原函数单调性的关系原函数看增减,导函数看正负。易错点21求解函数的反函数易漏掉确定原函数的值域即反函数的定义域。例是R上的奇函数,(1)求a的值(2)求
17、的反函数剖析:求解已知函数的反函数时,易忽略求解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而出错。解析:(1)利用(或)求得a=1.(2)由即,设,则由于故,而所以反思:(1)在求解函数的反函数时,一定要通过确定原函数的值域即反函数的定义域在反函数的解析式后表明(若反函数的定义域为R可省略)。(2)应用可省略求反函数的步骤,直接利用原函数求解但应注意其自变量和函数值要互换。【练3】函数的反函数是( )A、 B、C、 D、 答案:B三、数列易错点22 由求时忽略对“”检验【问题】:已知数列的前n 项和,求。错解:由解得 剖析:考虑不全面,错误原因是忽略了成立的条件n2,实际上当n=1时就出现了S0,而S0是无
18、意义的,所以使用求,只能表示第二项以后的各项,而第一项能否用这个表示,尚需检验。正确答案:反思:在数列问题中,数列的通项与其前n 项和之间关系如下,在使用这个关系式时,要牢牢记住其分段的特点。当题中给出数列的与关系时,先令求出首项,然后令求出通项,最后代入验证。解答此类题常见错误为直接令求出通项,也不对进行检验。易错点23 忽视两个“中项”的区别【问题】: 是成等比数列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有不必要条件错解: C 剖析:思维不缜密,没有注意到当 时,可能为0。正确答案:B反思:若成等比数列,则为和的等比中项。由定义可知只有同号的两数才有等比
19、中项, “”仅是“为和的等比中项”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在解题时务必要注意此点。易错点24在数列求和中对求一等差数列与一等比数列的积构成的数列的前n项和不会采用错项相减法或解答结果不到位。【问题】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且(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令求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剖析:本题根据条件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再由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析可知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构成的“差比数列”,可用错项相减的方法求和。解析:(1)易求得(2)由(1)得令()则()用()减去()(注意错过一位再相减)得当当时综上可得:当当时反思:一般情况下对于数列有其中数列和分别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则其前n项和可通过在原数列的每
20、一项的基础上都乘上等比数列的公比再错过一项相减的方法来求解,实际上课本上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就是这种情况的特例。【练】已知当时,求数列的前n项和答案:时当时.易错点25:不能根据数列的通项的特点寻找相应的求和方法,在应用裂项求和方法时对裂项后抵消项的规律不清,导致多项或少项。例、求剖析:本题解答时一方面若不从通项入手分析各项的特点就很难找到解题突破口,其次在裂项抵消中间项的过程中,对消去哪些项剩余哪些项规律不清而导致解题失误。解:由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得,取,就分别得到,反思:“裂项法”有两个特点,一是每个分式的分子相同;二是每项的分母都是两个数(也可三个或更多)相乘,且这两个数的第一个数是前一
21、项的第二个数,如果不具备这些特点,就要进行转化。同是要明确消项的规律一般情况下剩余项是前后对称的。常见的变形题除本题外,还有其它形式,例如:求,方法还是抓通项,即,问题会很容易解决。另外还有一些类似“裂项法”的题目,如:,求其前项和,可通过分母有理化的方法解决。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练】求和答案:易错点26 等比数列求和时忽视对讨论【问题】:在等比数列中,为其前n 项和,且,求它的公比q。错解: ,解得 剖析:知识残缺,直接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没有对公比q是否等于1进行讨论,导致失误。正确答案:反思:与等差数列相比,等比数列有一些特殊性质,如等比
22、数列的每一项包括公比均不为0,等比数列的其前n项和为分段函数,其中当q=1时,。而这一点正是我们解题中被忽略的。易错点27 用错了等差、等比数列的相关公式与性质【问题】:已知等差数列的前m项和为30,前2m项和为100,求它的前3m项和。错解一:170 剖析:基础不实,记错性质,误以为成等差数列。错解二:130 剖析:基础不实,误以为满足。正确答案:210反思:等差、等比数列各自有一些重要公式和性质(略),这些公式和性质是解题的根本,用错了公式和性质,自然就失去了方向。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考虑问题要全面,把各种可能性都考虑进去,认为正确的命题给予证明,认为不正确的命题举出反例予以说
23、明。易错点28 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项数处理不当【问题】:求和。剖析:考虑不全面,未对进行讨论,丢掉时的情形。 将两个和式错位相减后,成等比数列的项数弄错。将两个和式错位相减后,丢掉最后一项。正确答案:反思:如果一个数列为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积所得到的,那么该数列可用错位相减法求和。基本方法是设这个和式为Sn,在这个和式的两端同时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得到另一个和式,将这两个和式错位相减,得到一个新的和式,该式分三部分原来数列的第一项;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1项和;原来数列的第n项乘以公比的相反数。在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务必要处理好这三个部分,特别是等比数列的项数,有时含原来数列的第一项共项
24、,有时只有项。另外,如果公比为字母需分类讨论。易错点29利用函数知识求解数列的最大项及前n项和最大值时易忽略其定义域限制是正整数集或其子集(从1开始)【问题】等差数列的首项,前n项和,当时,。问n为何值时最大?剖析: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可将问题转化为求解关于n的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但易忘记此二次函数的定义域为正整数集这个限制条件。解析:由题意知=此函数是以n为变量的二次函数,因为,当时,故即此二次函数开口向下,故由得当时取得最大值,但由于,故若为偶数,当时,最大。当为奇数时,当时最大。反思: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都可视为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其子集(从1开始)上的函数,因此在
25、解题过程中要树立函数思想及观点应用函数知识解决问题。特别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且没有常数项,反之满足形如所对应的数列也必然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此时由知数列中的点是同一直线上,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结论。此外形如前n项和所对应的数列必为一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练】 设是等差数列,是前n项和,且,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B、 C、 D、和均为的最大值。答案:C(提示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关于n的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再结合单调性解答)易错点30解答数列问题时没有结合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解答使解题思维受阻或解答过程繁琐。【问题】已知关于的方程和的四个根组成首项为的等差数
26、列,求的值。剖析:注意到两方程的两根之和相等这个隐含条件,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明确等差数列中的项是如何排列的。解析:不妨设是方程的根,由于两方程的两根之和相等故由等差数列的性质知方程的另一根是此等差数列的第四项,而方程的两根是等差数列的中间两项,根据等差数列知识易知此等差数列为:故从而=。反思: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是数列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有解题中充分运用数列的性质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于等差数列,若,则;对于等比数列,若,则;若数列是等比数列,是其前n项的和,那么,成等比数列;若数列是等差数列,是其前n项的和,那么,成等差数列等性质要熟练和灵活应用。【练14】已知方程和的四个根组成
27、一个首项为的等差数列,则=() A、1 B、 C、 D、答案:C易错点31 数列中的最值错误【问题】:在等差数列中,求此数列的前几项和最大。剖析:解题不细心,在用等差数列前n和求解时,解得n=12.5,误认为n=12.5。考虑不全面,在用等差数列性质求解得出=0时,误认为只有最大。正确答案:反思: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都是关于正整数n的函数,要善于用函数的观点认识和理解数列问题。但是考生很容易忽视n为正整数的特点,有时即使考虑了n为正整数,但对于n为何值时,能够取到最值求解出错。在关于正整数n的二次函数中其取最值的点要根据正整数距离二次函数的对称轴远近而定。四、三角函数易错点32 求解时
28、忽略角的范围【问题】1: 在中,=,=,求,的值。错解:cosA=,sinB=剖析:基础不实,忽视开方时符号的选取。正确答案:cosA=,sinB=【问题】2: 在中,为锐角,且,求的值。错解: 先求出sin()=,剖析:知识残缺,由于为锐角,所以。又由于正弦函数在上不是单调函数,所以本题不宜求sin(),宜改求cos()或tan()。正确答案:【问题】1: 在中,已知a=,b=,B=,求角A错解:用正弦定理求得,剖析:基础不牢,忽视隐含条件出错。正确答案:反思:三角函数中的平方关系是三角变换的核心,也是易错点之一。解题时,务必重视“根据已知角的范围和三角函数的取值,精确确定未知角的范围,并进
29、行定号”。易错点33 求关于最值时忽视正、余弦函数值域【问题】:已知,求的最大值。错解:令,得,通过配方、作图解得的最大值为剖析:本题虽注意到的值域,但未考虑到与相互制约,即由于-1siny1,必须同时满足。正确答案:反思:求关于最值的常规方法是通过令(或cosx)将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关于的二次函数问题求解。但由于正、余弦函数值域限制,只能在某一特定范围内取值,解题时务必要注意此点。易错点34 三角函数单调性判断错误【问题】:已知函数y=cos(-2x),求它的单调减区间。错解: -2x剖析:概念混淆,错因在于把复合函数的单调性与基本函数的单调性概念相混淆。应化成y=cos(2x-)求解
30、 正确答案:反思:对于函数来说,当时,由于内层函数是单调递增的,所以函数的单调性与函数的单调性相同,故可完全按照函数的单调性来解决;但当时,内层函数是单调递减的,所以函数的单调性与函数的单调性正好相反,就不能按照函数的单调性来解决。一般来说,应根据诱导公式将的系数化为正数加以解决,对于带有绝对值的三角函数宜根据图象从直观上加以解决。易错点35 图象变换的方向把握不准【问题】: 要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将函数的图象( )A向右平移个单位 B向右平移个单位 C向左平移个单位 D向左平移个单位错解一:C 剖析:知识残缺,未将函数化成同名函数。错解二:D 剖析:基础不牢,弄错了平移方向。正确答案:A反思
31、:图像的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因先后顺序不同平移的量不同,平移的量为,平移的量为。易错点36没有挖掘题目中的确隐含条件,忽视对角的范围的限制而造成增解现象。例、已知,求的值。剖析:本题可依据条件,利用可解得的值,再通过解方程组的方法即可解得、的值。但在解题过程中易忽视这个隐含条件来确定角范围,主观认为的值可正可负从而造成增解。解析:据已知(1)有,又由于,故有,从而即(2)联立(1)(2)可得,可得。反思:在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过程中,角的范围的确定一直是其重点和难点,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挖掘隐含条件如:结合角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三角形中各内角均在区间内、与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大小比
32、较结合三角函数的单调性等。本题中实际上由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可知若则必有,故必有。【练】已知,则的值是 。答案:易错点37 由图象求函数解析式忽略细节【问题】:如图,某地一天从6时到14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1)求这段时间的最大温差. (2)写出这段曲线的函数解析式。剖析:解此类题前两步一般不会错。但在求时,多数学生由于点的位置取得不当,致使求得的值不好取舍。正确答案:(1) (2)反思:由三角函数图象求()的解析式一般分三个步骤:由函数的最大(小)值求振幅;由函数的周期求;由曲线上的最高(最低)点求初相的一般解,但有范围限制时一定要注意在指定的范围内求解。易错点38:对正弦型函数及
33、余弦型函数的性质:如图象、对称轴、对称中心易遗忘或没有深刻理解其意义。例、如果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那么a等于( )A. B. C.1 D.1剖析:数的对称轴一定经过图象的波峰顶或波谷底,且与y轴平行,而对称中心是图象与x轴的交点,学生对函数的对称性不理解误认为当时,y=0,导致解答出错。解析:(法一)函数的解析式可化为,故的最大值为,依题意,直线是函数的对称轴,则它通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点即,解得.故选D(法二)依题意函数为,直线是函数的对称轴,故有,即:,而故,从而故选D.(法三)若函数关于直线是函数的对称则必有,代入即得。反思:对于正弦型函数及余弦型函数它们有无穷多条对称轴及无数多个
34、对称中心,它们的意义是分别使得函数取得最值的x值和使得函数值为零的x值,这是它们的几何和代数特征。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本题的三种解法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灵活处理。【练】(1)已知函数上R上的偶函数,其图象关于点对称,且在区间上是单调函数,求和的值.答案:或。(2设函数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是直线,求 答案:=易错点39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若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易忽视三角形解的个数。例、在中,。求的面积剖析:【易错点分析】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只需利用正弦定理确定三角形的内角C,则相应的三角形内角A即可确定再利用即可求得。但由于正弦函数在区间内不严格格单调所以满足条件的角可能不
35、唯一,这时要借助已知条件加以检验,务必做到不漏解、不多解。解析:根据正弦定理知:即得,由于即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两个故或.则或故相应的三角形面积为或.反思: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两个重要工具,它沟通了三角形中的边角之间的内在联系,正弦定理能够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角及其一边,求其它的边和角。这时有且只有一解。(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它的边和角,这是由于正弦函数在在区间内不严格格单调,此时三角形解的情况可能是无解、一解、两解,可通过几何法来作出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如:在中,已知a,b和A解的情况如下:(1) 当A为锐角(2)若A为直角或钝角【练】如果满足,的三角表恰有一个那么
36、k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或答案:D五、平面向量易错点40 概念模糊【问题】:下列五个命题: 向量与共线,则P1、P2、O、A必在同一条直线上; 如果向量与平行,则与方向相同或相反; 四边形P1P2OA是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是=; 若=,则、的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或相反; 由于零向量方向不确定,故零向量与任何向量不平行。其中正确的命题有_个。错解:选错,向量与共线,则直线P1P2与直线OA可能平行;选错,若为零向量,则命题不正确;选错,=则四点P1,P2,O,A可能共线;选错,=,只能说明、的长度相等但确定不了方向;选错;零向量与任何向量平行。正确答案:0反思:平面向量部分概念多
37、而抽象,如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数量积、向量的模、夹角等等。在复习时不仅要理解这些概念,而且还要掌握向量与实数、向量运算与实数运算异同点。易错点41 忽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成立条件【问题】:下列各组向量中,可以作为基底的是=(0,0),=(1,-2); =(-1,2),=(5,7);=(3,5),=(6,10); =(2,-3),=(4,-6);错解:选或或正确答案:剖析:概念模糊,根据基底的定义,只有非零且不共线的向量才可以作为平面内的基底。反思:如果、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2,
38、使=1+2。在平面向量知识体系中,基本定理是基石,共线向量定理是重要工具。考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务必要注意这两个定理的作用和成立条件。易错点42向量与解三角形的交汇。例、ABC内接于以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且345=。求数量积,;求ABC的面积。剖析:第1由题意可知3、4、5三向量的模,故根据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将一向量移项平方即可。第2问据题意可将已知三角形分割成三个小三角形利用正弦理解答。解析:|=|=|=1由345=得:34=5两边平方得:9224162=252=0同理:由45=3求得=由35=4求得=由=0,故=|=由=得cosBOC= sinBOC=|sinBOC=,由=得cos
39、COA=sinCOA=|sinCOA=即=【知识点归类点拔】本题考查了向量的模、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用于表达三角形的内角、面积。【练40】(1)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已知a,b,c成等比数列,且cosB。(1)求cotA+cotC的值;(2)设,求的值。答案:(1)(3)。(2)已知向量=(2,2),向量与向量的夹角为,且=2,求向量;若,其中A、C是ABC的内角,若三角形的三内角A、B、C依次成等差数列,试求|+|的取值范围.答案:或易错点43解析几何与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如涉及模、夹角等的结合。例、已知椭圆C:上动点到定点,其中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1)请确定M点的
40、坐标(2)试问是否存在经过M点的直线,使与椭圆C的两个交点A、B满足条件(O为原点),若存在,求出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是理由。剖析:此题解题关键是由条件知从而将条件转化点的坐标运算再结合韦达定理解答。解析:设,由得故由于且故当时,的最小值为此时,当时,取得最小值为解得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知当是满足题意此时M的坐标为(1,0)。(2)由题意知条件等价于,当的斜率不存在时,与C的交点为,此时,设的方程为,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由于点M在椭圆内部故恒成立,由知即,据韦达定理得,代入上式得得不合题意。综上知这样的直线不存在。反思: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将在向量给出的条件转化向量的坐标运算,从而与两交点的坐标
41、联系起来才自然应用韦达定理建立起关系式。此题解答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请同学们认真体会、融会贯通。【练】已知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中心在坐标原点,以右焦点为圆心,过另一焦点的圆被右准线截的两段弧长之比2:1,为此平面上一定点,且.(1)求椭圆的方程(2)若直线与椭圆交于如图两点A、B,令。求函数的值域答案:(1)(2)易错点44 忽视“向量数量积运算”与“实数运算”区别【问题】:已知向量的夹角为钝角,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为错解: 剖析:概念模糊,错误地认为为钝角正确答案:反思:为钝角不共线 六、不等式易错点45不等式性质应用不当【问题】:已知,求函的取值范围。错解: ,b,c0a c b c;a b,
42、c0a c b c。解分式不等式基本思想是通过去分母将分式不等式转化为整式不等式,但在去分母之前必须对分母的符号进行判断,必要时要对分母进行讨论。易错点47 解含参数不等式时分类讨论不当【问题】:解关于x的不等式错解一:原不等式等价于,解得剖析:基础不实,直接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公式,而忽视对a-2进行分类讨论。错解二:当时,原不等式不成立。当时,原不等式等价于,解得剖析:技能不熟,没有对进行讨论。正确答案:当时,不等式解集是;当时,不等式解集是反思:含参数不等式的解法是不等式问题的难点。解此类不等式时一定要注意对字母分类讨论,讨论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分类解决后,要对各个部分的结论按照参数由小
43、到大进行整合。易错点48 忽视均值不等式应用条件【问题】1:若x0,求函数f(x) =的最值。 错解:当x时,f(x)取得最小值2剖析:基础不实,基本不等式2成立条件为,本题中x0,不能直接使用公式。正确答案:最大值为,无最小值。【问题】:设,求函数的最小值。错解:剖析:知识残缺,因为上述解法取等号条件是,而这是不可能的。正确答案:最小值为5【问题】3:设,且,求函数f(x) =的最小值。错解:= ()4,函数f(x)的最小值为4。剖析:技能不熟,上述解法似乎很巧妙,但两次使用均值不等式时取等号的条件不一样,因此取不到。正确答案:最小值为反思:均值不等式2()取等号的条件是“一正,二定,三相等”。在解题过程中,务必要先检验取等号的三个条件是否成立。常规的解法是如果积或和不是定值,设法构造“定值”; 若是不能保证,可构造“正数”或利用导数求解;若是等号不能成立,可根据“对勾函数”图象,利用单调性求解。易错点49 平面区域不明【问题】: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错解一:选A 计算错误错解二:选B 思维不缜密 错解三:选D 审题粗心,未注意到不含等号。正确答案:C反思: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个半平面,在每个半平面内的点(x,y)使值的符号一致。鉴于此,作不等式对应的平面区域方法是画线定界,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