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地理复习资料(共11页).doc





《世界自然地理复习资料(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自然地理复习资料(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1. 全球海陆分布有哪些特点?A.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除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外,其他大陆都是北宽南窄)B. 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亚洲和澳洲,欧洲和非洲,南北美)C. 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运河断续相连(亚非苏伊士运河、欧非直布罗陀海峡、白令海峡、巴拿马运河)D. 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大西洋两岸大陆海岸线)2. 对比分析世界大陆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主要特征。(1)大陆地形A. 地形高低起伏悬殊B. 地形类型多种多样C. 地形结构因洲而异(2)海底地形A. 深度大,高差大(高差大于陆地,因为陆地削高填低)B. 分为大陆架、大陆
2、坡、大洋底C. 洋脊贯穿四大洋3. 运用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等有关地壳运动的特点,解释全球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的演化。地表附近较刚性的岩石圈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可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进行大规模的运移4. 世界有哪些气候带和气候型?简述它们的分布、主要特点及成因。(一) 陆地低纬度气候主要受热带气团和赤道气团控制,全年高温,有赤道多雨气候、热带海洋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和热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A. 赤道多雨气候:又称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到10度的范围内,包括南美的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和马来群岛的绝大部分地域特点:多对流雨,全年皆夏,终
3、年高温多雨,发育地带性土壤为热带雨林砖红壤植被土壤:适合热带雨林发育,森林高大茂密,物种繁多,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地带性土壤为热带雨林砖红壤。B.热带干湿季气候:又称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主要分布于赤道多雨气候区的外围,一般可达南北纬15度左右,也可延伸到25度左右。包括非洲的苏丹草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的北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和奥里诺科平原;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季之分。干季受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雨季时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植被土壤: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稀树草原红棕色土。 C.热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又称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南北回归线
4、两侧的内陆和西部,大体介于南北纬15到30度之间,包括撒哈拉沙漠等特点:常年处于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候炎热干燥植被土壤: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荒漠(或荒漠草原)荒漠土。D.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菲律宾群岛特点: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在夏季风的作用下,降水量大,形成雨季;在冬季风作用下,降水量少,形成干季;长夏无冬。植被土壤:自然植被为热带季雨林。E.热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南北纬10到25度信风带的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屿,包括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夏威夷群岛等特点:这些地区位于信风的迎风海岸,终年盛行热带海洋气团,加上信风登陆后帝乡的抬升,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
5、具有海洋性的特点植被土壤: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雨林砖红壤。(二) 陆地中纬度气候陆地中纬度地区是冷暖气团交锋的地区,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非周期变化都很显著;中纬度地区受海洋分割最厉害,往往表现出大陆东西岸不同的气候现象和特征A. 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分布:35到55度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特点:气温与降水和温带季风气候相似,只是风向、风力季节变化不如前者明显。因为,海洋吹来的西风进入较深,经过大陆变性作用,气温降低,降水较少植被土壤:植被在偏南地区以夏绿阔叶林为主,北部为针阔混交林带。B.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南北纬40到60度的大陆西部。包括欧洲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和南部、
6、科迪勒拉山地以西的太平洋沿岸和安第斯山脉以西地区特点:全年盛行温带海洋气团,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形成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全年有降水以及秋冬季雨量稍多的气候特点;此外,阴雨日较多,云雾多,日照较少植被土壤:植物生长茂盛,林木郁闭,遍布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发育有色棕壤和灰棕壤。C.温带季风气候:分布:35到55度的东亚地区,包括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域、朝鲜半岛、日本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南部特点:冬季受温带大陆性气团控制,寒冷干燥,且南北温差大;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且南北温差小,四季分明,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显著植被土壤:阔叶林、针叶林,半湿润的森林草原带发育的是褐土和黑土。D.温带
7、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又称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气候分布:亚洲和北美大陆的腹地;南美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和潘帕斯等地特点:亚洲和北美的此类气候区距海遥远,加上四周山地阻隔,湿润的海洋性气团难以到达,终年盛行温带大陆气团,于是形成冬冷夏热干燥少雨的气候特点;南美的此类气候区西风经过安第斯山脉后下沉,绝热增温,干燥少雨,沿岸的寒流经过,空气稳定,降水稀少植被土壤: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条件下植被稀疏,自然景观为各种荒漠,植被土地类型为温带荒漠土;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地带的植被土壤类型为温带草原栗钙土。E.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北美大陆东部25到55度,非洲的东南海岸和澳大利亚的东南岸特点:冬夏季温差比亚热带
8、季风气候区少,降水分配也比亚热带季风区均匀,因为所处的大陆面积和海洋面积都较小,海陆热力差异不如后者突出,故不能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植被土壤: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季风气候条件下的主要植被,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为红壤和黄壤。F.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亚热带的亚洲东部,主要包括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以北地带、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端特点:冬季亚洲大陆为高气压所控制,盛行西北风,降水较少;夏季亚洲大陆受低气压控制,盛行东南风,降水较多植被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常绿阔叶林生长,自然景观表现为亚热带季风林,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为红壤和黄壤。G亚热带夏干气候:又称地中海气候分布:南北纬30到40度的大陆
9、西岸,包括地中海地区、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和澳大利亚南端等特点: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季节性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盛行温带海洋气团,气旋活跃,降水较多。因此,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植被土壤: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褐色土。H.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分布:主要分布与亚热带大陆内部。包括伊朗高原、美国西部的内陆高原等特点: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植被土壤: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三) 陆地高纬度气候A.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又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
10、:北纬50到70度之间,大陆西岸则60到70度之间。包括北亚大部分地区、欧洲北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中北部特点: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大陆性强烈,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少,集中在暖季,蒸发弱,属于冷湿环境B.极地长寒气候:又称苔原气候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及岛屿,纬度大致介于70到75度特点:全年皆冬,降水稀少,云雾多,蒸发弱C.极地冰原气候:分布:南极大陆、北冰洋、格陵兰岛的绝大部分地区特点:全年严寒,降水极少,暴风雪常见5. 以北半球的气候带和气候型为例,揭示世界气候的主要分布规律。气候带和气候型的分布呈现出规律性,包括气候的纬向地带性、非纬
11、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其共同成因是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的地带性差异(或垂直方向上的差异)。A. 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指世界气候带和气候型普遍具有沿纬线东西延伸,沿经线方向南北交替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成因:由于形成气候的主导因素即太阳光热在椭球体的地表分布不均衡所引起的南北热力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全球性气候带、风带及其季节位移等的结果。B. 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因受海陆位置、地形结构、地势起伏、洋流性质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干扰破坏,使同一纬度地带的气候出现大陆西岸、内陆和东岸的差异以及由不同地形类型引起的气候差异。表现:(1)表现为同一气候带内分异出若干不同的气候型,如同属于亚热带纬度的亚欧大陆部分自西向东
12、依次可划分出四种不同的气候型(亚热带夏干气候、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帕米尔和青藏高原等的高地气候以及亚热带季风气候)。(2)表现为同一个气候型跨越不同的气候带,如亚欧大陆内部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跨越了温带、亚热带和热带。C. 气候的垂直地带性:随海拔变化而变化。(1) 形成原因: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海拔的增加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气温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降水则随高度增加而增多。(2)不同纬度的高地,如果海拔相同且达到一定的高度,则赤道地区的高地具有最完整的垂直带谱,垂直分带也最多,即从赤道多雨气候向上最终达到永久积雪带。(3)从赤道向南、北极区方向垂直带谱越来越简单,垂直分带数量也越
13、来越少。6. 何谓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1)厄尔尼诺: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增温现象其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2)拉尼娜:相反第二章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1. 什么是自然带?全球陆地自然带的演化有什么特点?自然带: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每一带都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由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2. 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的总的概
14、括。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A. 内在联系性: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 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必然会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必然影响另外的部分,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B. 空间组合性:自然地理环境内部,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按纬向地带性规律和非纬向地带性规律,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呈现其特定的空间结构C. 动态演变性:自然地理环境外部能力和物质输入具有可变性和阶段性的,同时,要素和部分都有自身演化发展过程,从而使整体处在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中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分异性。包括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A. 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近于东西向延伸、
15、呈南北更替的带状规律性。纬向地带性差异是由太阳热力因素造成的,即地球是一个运动中的椭球体,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缘故。B. 非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呈偏离纬向地带性规律的特性。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和洋流等都属于非地带性因素,由这些因素所导致的气温、降水、土壤、植被等的经向地带性或区域性分布,都是非地带性的具体表现。C. 经向地带性属于非地带性规律之一。它是指自然地理现象近于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带状分布规律性,表现为大气湿度、降水等因素自海岸向内陆递减及其所引起的自然地理特征的东西变异。经向地带性是因海陆分布、山脉南北走向等因素而造成的。D. 垂直地带
16、性亦称“垂直带性”,一般指高山地区自然地理现象随高度递变而呈现的规律性。高山垂直递变现象的产生同温度向上迅速减低、降水与湿度在一定限度内向上增加有关。在不同的地理地带中,垂直带有不同的表现图式。在同一地理地带内,因山体大小、坡向、高度、距海远近等的不同,垂直带的表现图式也不尽相同。3. 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各种分异现象的理性认识第三章 :全球海洋1.解释洋流的成因A. 梯度流:海水密度分布不均而产生的B. 风海流:风对海面的摩擦作用而产生的C. 补偿流:由于海水的流失和相邻海区的海水补充空缺所形成的海流第六章 :亚洲1.亚洲的自然环境与自然条件1.气候(1)强烈的大陆性气候:主
17、要表现为冬冷夏热、春秋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集中,多数地区大陆度均在50%以上。(2)季风气候典型:由于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东、南分别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陆间巨大的热力性质差异及其季节变化或迭加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从而形成了强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和类型最复杂的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凉冷干燥。(3)气候类型的复杂性:除温带湿润海洋性气候和冰原气候外,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气候类型在亚洲均有分布。(4)各气候要素变化的具有极端性:这既是大陆性的反映,也是其气候复杂性的一种表现,如亚洲具有世界上少见的冷、热、湿和干燥的极端地区。2.水资源:(1)径流丰富(2)河流输沙量大(3)内
18、流区面积广大(4)水系结构多呈放射状3.地形(1)中高周低,山脉组合形式成群成带;(2)亚洲中部高耸且多崇山峻岭和高原,四周低下,多中低山、丘陵和平原;(3)山脉结构多成群成带,且与山间高原和盆地紧密结合。4.生物多样性专心-专注-专业A.植物(1)植物种类多(2)生态植被类型多样(生态群落)(3)森林覆盖率较小B.动物(1) 动物种类多(2) 亚洲的动物以大陆型动物为主。(3)特有动物少。(4)亚洲是世界人类发源地之一。5. 亚洲自然地理分区几个区的综合特征(1) 北亚大区:包括亚洲北部的广大地区。由于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北亚大区又进一步分为西西伯利亚平原区、中西伯利亚高原区和俄罗斯远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 自然地理 复习资料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