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共17页).doc
《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共1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共17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1. 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作是一个有质量的点。它是运动物体的理想化模型。注意:质量不可忽略。哪些情况可以看做质点:2. 位移和路程: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3. 速度和速率 平均速度:V= 瞬时速度: V=at4. 加速度(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速度的变化v跟所用时间t的比值, ,比值定义法。(3)方向:与速度变化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
2、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5.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 6.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 (3)公式: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s=v0t+at2 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 平均速度(一)时间连续等分1) 在T 、2T、3TnT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
3、:n2;2) 在第1个T内、第 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3) 在T末 、2T末、3T末nT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二)位移连续等分1) 在第1个S内、第2个S内、第3个S内第n个S内的时间之比为1: :( :;7. 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 第二单元 力和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
4、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 接触面不光滑;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
5、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5.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7.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
6、,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 =0. 4)三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定在同一平面内,而且为共点力。(作用线或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5)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第三单元 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7、.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 合 =ma (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合 =ma,F 合 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
8、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F 合 =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 合 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 合 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4)两种类型: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中间桥梁是加速度。4.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
9、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 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6.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N =mg+ma.(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N=mg-ma。当a=g时,N =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 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超重或失重现象
10、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 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第四单元 周期运动1.匀速圆周运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的运动。2.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周期T:转一圈所用的时间,单位:秒(s); 转速(或频率):每秒钟转过的圈数,单位:转秒(r/s)或赫兹(Hz)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线速度: 大小:通过的弧长跟所用时间的比值 方向: 圆弧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角速度:大小:半径转过的角度跟所用时间
11、的比值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4.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是变加速曲线运动。5.皮带传动问题解决方法: 结论:1.固定在同一根转轴上的物体转动的角速度相同。 2.传动装置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机械振动1. 产生机械振动的条件:始终存在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2. 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周期T(s)和频率f(Hz):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T=1/f。 振幅A(m):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 全振动:振动的质点从某位置出发再次回到该位置,并保持与出发时相同的运动方向的过程。振动物体在一次全振动中经过的路程为4倍振幅。机械波1. 机械波:机械振
12、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波源介质(2)机械波的分类 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 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 2. 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关系 (1)波长: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2)波速v:波速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3)频率f: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4)三者关系:v=s/t=f 第五单元机械能1.功 (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位移的乘积,是描
13、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过程量。定义式:W=Fscos,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2)总功: (3) 单位:焦耳 J 1J=1Nm(4) 功的正负:0,-) W0 力做正功 =90 W=0 力不做功 (-, W小于0 力做负功 正功:推动物体 推动作用 负功:阻碍物体 阻碍作用2.功率 (1)功率的概念: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标量。 (2)功率的计算 平均功率:P=- =Fv表示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 瞬时功率:P=Fvcos,为两者间的夹角。v若为平均速度,则求的是平均功率;v若为瞬时速度,则求的是瞬时功率。(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 额定功率:发动
14、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 3.重力势能 (1)定义:地球上的物体具有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EP=mgh. 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之分. (2)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只决定于初、末位置间的高度差,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 WG =mgh. 重力做正功,EP 重力做负功,EP4.动能 标量 E =-mv 5.机械能守恒定律 (1)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E=Ek +E p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
15、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第六单元 分子 气体定律 内能一、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基本内容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油膜法测定分子直径:先测出纯油酸体积V,再测出它在水面散开面积S,则单分子油膜的厚度即为分子直径:d=V/S 分子直径大小的计算题:会利用公式计算一个分子的质量,体积。b.分子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运动,且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运动叫热运动。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且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玻璃板实验和
16、铅块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固体和液体难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两者原来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间隙。2. 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m,分子质量的数量级10-26kg(要会计算,不要背答案)。 阿伏伽德罗常数 N =6.023.物体的内能 (1)分子动能: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在热现象的研究中,单个分子的动能是无研究意义的,重要的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分子势能随着物体的体积变化而变化。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分子间的作
17、用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类比:弹簧模型。) (3)物体的内能:物体里所有的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公式:物体的内能(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分子总数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本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热传递:本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有本质的区别。5.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从一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上。6.能源的分类:常规能源:石油,煤,天然气。新能源:太阳
18、能,核能,地热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等。7.如何合理利用能源:1)节能2)开发新能源二、气体的性质:1. 气体的3个状态参量:体积、温度、压强。三个量中有两个发生了改变,或者三个都发生改变,我们就说气体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只有一个状态参量发生变化而其他两个状态参量都不变是不可能的。2. 气体的体积:是指充满的容器的容积。 气体压强产生原因: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器壁产生的。气体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就是压强。 气体的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量度。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 Tt+273;Tt;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K)。3. 气体压强的计算:重点是直玻璃管,U形管,气缸活塞类三种模型。很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 物理 会考 基础 知识点 梳理 1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