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病变的疗效分析及机制探讨-杨旸.pdf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病变的疗效分析及机制探讨-杨旸.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病变的疗效分析及机制探讨-杨旸.pdf(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南方医科大学2010级硕士学位论文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病变的疗效分析及机制探讨Ozone therapy for lumber disc herniation:analysis clinicaleffectiveness and explore its new mechanism课题来源: 自选学位申请人导师姓名专业名称培养类型培养层次所在学院杨 肠何晓峰教授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南方医院2013年5月17日 广州硕士学位论文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病变的疗效分析及机制探讨硕士研究生:杨呖指导教师:何晓峰摘要第一部分臭氧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病变的疗效与评价目的:探讨臭氧气体行椎间盘病变治疗的分型
2、,比较臭氧气体治疗各型腰椎间盘病变的疗效并分析各型疗效差别的机制,为临床进一步应用臭氧气体治疗椎间盘病变提供经验与依据。方法:收集南方医院介入科2009年1月至201 1年12月诊断为腰椎间盘病变的患者476例,男性346例(727),女性130例(273),年龄14-85岁,中位疼痛时间221376周。所有患者均严格按照纳入标准:临床表现为确切的腰背部疼痛及单或双侧下肢放射痛;CT或MRI确诊为单一节段腰椎间盘病变或确定单一责任椎间盘患者;无马尾神经损伤、双下肢肌肉萎缩、运动障碍等严重神经功能损害;疼痛VAS)Jn权值评分在6分以上;腰痛病史在8周以上,行保守治疗效果较差或行保守治疗有效但短
3、期内复发者。排除标准:穿刺途径周围感染者;椎间盘感染或临近椎体结核;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工工度以上椎体滑脱者;合并椎管内肿瘤,椎体转移性肿瘤等;已行外科手术治疗;心肺肝肾衰竭无法耐受手术者。所有病例均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签署了手术同意书。术中患者取健侧卧位,采用后外侧入路,透视下定位好穿刺点,并行局部麻醉,于后正中线旁开8一lOam处使用22G穿刺针透视下穿刺椎间盘,透视下定位后,缓慢注入40ugml臭氧5-10ml,然后退针,在神经根周围再次注射臭氧。我们通过CT或MR检查及臭氧在DSA下表现对疾病进行分型。疗效评定标准我硕士学位论文们采用腰痛VAS2H权值评分法,术后分别于3月、6月及
4、1年进行随访。随访时将所有四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采用单盲电话询问方式,按评判标准认真执行。四型有效率的对比采用X2检验,PT、一765CT、29TC、861-20TC和-509CT,这些多态性可影响TGF-B 1的转录和表达,进而影响TGF-B 1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叶伟【12】等研究报道TGFB 1基因启动子一509C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差异与汉族人群椎间盘疾病有关。TGF-p 1是蛋白多糖及胶原代谢等椎间盘细胞外基质的重要调节物质之一,研究表明在退变的椎间盘中TGF-B 1体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者,TGF一0 1作为一种调节因子在腰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及基因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f1引
5、。TGF-13 l在正常椎间盘中能促进间充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脊柱的发育和分化起重要作用【14】。李进【15】等报道TGFB 1对退变早期的椎间盘尤其是髓核具有修复功能,但随着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的加深,软骨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向成纤维细胞转变,TGF一13 1则主要在转录水平刺激成纤维细胞工、III型胶原mRNA表达,使得I、Ill型胶原含量增加,此时尽管TGF-13 1仍可刺激软骨细胞合成II型胶原和蛋白多糖,但由于软骨细胞的坏死和凋亡以及II型胶原和蛋白多糖降解加速,I型32硕士学位论文与III型胶原比例增大,从而加速了椎问盘退行性变。Tolonen16l等、Nerlichll7】等经免疫
6、组化法和RT-PCR发现TGF-13 1在人退变的椎间盘细胞中表达,提示TGF-B 1在椎间盘退变至突出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发现在正常椎间盘中有少量的TGF-13 1的表达,当椎间盘发生退变时TGFB 1则会发生反应性的增加,在退变早期的这种增加是有一定好处的,但随着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加大,髓核细胞的凋亡增多,此时TGF-13 1则可能起到加速椎间盘退变的作用,这与Singh等1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见TGF-13 1具有双重的效应,在椎间盘退变早期可促进细胞外基质(ECM)合成,II型胶原和蛋白多糖合成,减缓退变进程:而在退变的中晚期,由于髓核细胞变性、坏死和凋亡,残存的髓
7、核细胞的功能也大为降低。再加上II型胶原和蛋白多糖降解加速,TGF-B 1在转录水平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I、III型胶原【l 51,使髓核的生物化学成分改变,最后发生纤维化,最终加速了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进程。2009年研究显示TGF-B 1可以导致心肌细胞的凋亡3A81,我们推测,TGF-13 1是否也可以诱导髓核细胞的凋亡,从而在椎间盘病变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呢?研究显示,其中Bcl-2基因家族及其相关蛋白Bcl-2是研究最早的与凋亡有关的分子,Bcl-2基因家族也是目前最受重视的调控细胞凋亡的基因家族。因此我们选择了BaxBcl-2基因家族在退变椎间盘中TGF-13 1与BaxBcl-2之
8、间的作用极少有研究,为了进一步了解TGF-B 1与凋亡基因家族之间的关系,我们检测了正常与病变各组中TGF-B 1、Bax和Bcl-2的蛋白及基因表达情况。本研究发现:在退变的椎间盘髓核中当TGFB 1逐渐增加时,Bax也随之渐增加,而BCL-2则呈现递减现象,二者的比值逐渐增大。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TGF-13 l逐渐的增高,Bax的表达也越来越高,BaxBcl-2的比值也越来越大,细胞凋亡的数目也不断的增加,病变组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椎间盘疾病的关系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7):531534H Gruber,H Norton,Y Sun,et a1
9、Crystal deposits in the human intervertebraldisc:implications for disc degenerationJJ The Spine Journal2007,7(4):444450Ireland DMolecularmechanisms involved in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and potentialnew treatmentstrategiesJJ bioscience Horizons2009。2(1):83。89李进,杨述华,沼增务细胞因子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
10、003,7(1 4):2079-2080Tolorlen J,GmnbladM,VanhamntaH,et a1Growthfactor expression indegenerated intervertebraldisc tissuAn irn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tramsforming growthfactor beta, fibroblast growt hfactor andplatdetderivedgrowth factorJEur Spine 32006,1 5(5):588-596Nerlich AG,Bachmeier BE,Boos
11、NExpression of fibronectin and TGFbate l35硕士学位论文mRNA and protein suggestaltered regulation ofextracellularma-trix indegenerated disc tissueJEur Spine J2005,14(I):17-2618石永英,董颀,石永华,等TGFp1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和凋亡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4):8025【1 9Wuertz K,Vo N,Kletsas D,et a1Inflammatory and catabolic signallin
12、g inintervertebral discs:The roles of NF-kB and MAP KinasesJEur CellMater2012,(23):10312036硕士学位论文综述臭氧治疗椎间盘病变研究进展臭氧(Ozone)又称活性氧,Fh=个氧原子组成,分子量为48,溶解度比氧大13倍,比空气大25倍,在水中的溶解时间为20min(20),半衰期为530min,氧化还原电位为F2。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了解并应用臭氧,诸如消毒保鲜领域,资源保护领域,医疗卫生领域等都与臭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在医疗领域,随着臭氧发生器的发明和使用,臭氧
13、对疾病的治疗逐渐得到了应用和普及。1980年德国医学界组织了644位专家对5579238例次的臭氧治疗,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其中40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0万,未发现致残,死亡的病例。表明臭氧应用临床治疗是安全的。本文就臭氧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新进展做一综述。一、臭氧的发现与发展、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现状发现臭氧的历史要追溯到200多年以前【1l。1785年Van Marum在放电时发现氧气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1801年Cruikschank在电解过程中有一种不明的气体产生引起了他的注意。1839年Schonbein经过反复的研究首次将这种具有刺激性的气体确认为“活性氧”,并在发表的论
14、文中命名为臭氧(Ozone)。1868年,德格贝斯(deGebeth)用臭氧将煤焦油混合物氧化后应用于涂料、油漆行业并由此获得了第一项专利。1873年,欧洲将臭氧用于食糖精制和亚麻漂白等方面。一百多年来臭氧应用已深入到多个领域,对人类的生产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00年前后,Von Siemens发明了能产生臭氧的”超级感应管”,进一步让人们了解到-了Ozone是一种非常不稳定、难以储存、能从氧气中获得,并且要立即使用的一种气体。1902年,德国帕德博恩开创了臭氧水处理的先河,建立了第一座大规模水厂,欧美、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以及目前世界上数千座臭氧水厂已达到普及程度,矿泉水、纯净水厂家几乎
15、都装备了臭氧设备。1904年硕士学位论文欧洲就开始利用臭氧对牛奶、肉制品、奶酪、蛋白等食品进行保鲜处理。三十年代末,美国在80的冷藏蛋库中安装了臭氧发生器。1973年在加拿大成立了国际臭氧协会(IOA)。该协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会议,负责交流各国臭氧技术发展与应用的论文、报告,在一些发达国家也普遍建立了IOh的地区性组织。臭氧通常是氧气在高压放电的条件下转化而成,常温下臭氧气体为淡蓝色,液体为深蓝色,固体为紫黑色,有特殊的草腥气味(雷雨后闻到的“泥土”香味就是臭氧的味道),极不稳定(是由于构成臭氧的大键极不稳定造成的),在空气和水中都会慢慢分解为氧气,其反应方程式为:203302+285kJ。
16、人类通过对臭氧的研究发现,它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与氧气又有着不同的生物学特性,见表10表1臭氧和氧气的鉴别Table 1 Identification of ozone and oxygen,分子式 空气 02 03分子量 29 32 48气味 无 无 草腥味颜色 无 无 淡蓝色稳定性 稳定 稳定 易分解1大气压,0C时溶解 288 491 640度(mlL水)1大气压,0*C时密度 1293 1492 2144(gL)臭氧可通过强氧化作用分解细菌内部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也可以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破坏细胞和核糖核酸,分解DNA、RNA、蛋白质、脂质类和多糖等大分子聚合物,使细菌的物质发生通
17、透性畸变,导致细胞的溶解死亡,并且将死亡菌体内的遗传基因、寄生菌种、寄生病毒粒子、噬菌体、支原体及热原(细菌病毒代谢产物、内毒素)等溶解变性灭亡。尽管臭氧在某些方面对人体有害,如:可以对呼吸系统以及肺外多个器官(如皮肤等)造成损害【2】,但它却与临床医疗有着广泛的联系,因为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它可以迅速破坏微生物膜结构而达到杀菌作用;另外它还可以通过其硕士学位论文氧化作用直接破坏病毒的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而起到杀灭病毒的目的等。基于上述臭氧的特性和效能我们可以将它应用于对临床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上。尤其在介入治疗疾病中,臭氧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医学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臭氧治疗疾病的机制逐渐
18、被阐明,应用臭氧治疗疾病,越来越多的被世界各国医疗界所认同。目前,臭氧主要应用于创伤及难治性溃疡(如糖尿病足)的治疗、癌症的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骨关节疾病的治疗、抗自由基防衰老、中风及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疗,其临床治疗的效果得到了充分肯定pl。1972年,Wolff和Hanster在德国创立了第一个臭氧学会。意大利于1984年建立了本国的学会。1999年,意大利发起并组建了国际医疗臭氧学会(IMOS),旨在促进臭氧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建立完善的临床治疗体系。 2005年10月在意大利威尼斯召开的第8届世界神经介入治疗大会上,来自意大利、中国、阿根廷、印度等国的学者分别对臭氧治疗颈、腰椎间盘突
19、出进行专题报道和热烈的讨论,专家们对于臭氧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治疗方法上亦有许多新进展。二、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现状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41,由其引起的下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可能向同侧下肢放射)主要是由于髓核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以及血管和神经根周围的炎症和免疫反应【5】,椎间不稳引起的代偿反应等所致,以L4一L5,L5一S1最为常见。大约60-85的成年人一生中都有一定程度的腰背疼痛,并且在任何时期都有大约15的成年人有此症状【6】。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往往给病人造成较大的痛苦,而且外科手术只能用于急性病例以及接受药物或物理治疗至少8个月而无效的患者【7】。
20、虽然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减少了外科手术的侵入和破坏,但它的成功率并不乐观,患者的疼痛缓解率较低,且腰椎手术失败致使症状发展的病人有10-40I引。随着非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接受这种微创治疗的方法,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措施很多,包括木瓜凝乳蛋白酶化学椎间盘松解术、经皮自动腰椎间盘切除术【91、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10l、椎问盘内电热疗法【111、经皮消融髓核成形术、经皮脊柱减压器的椎间盘切除术以及椎间硕士学位论文盘内氧气臭氧混合气体的治疗【12l等。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消融技术最早源于意大SUBocc i教授,在国内属于新兴技术领域,2000年南方医院介入治疗科何晓峰教授等
21、在国内首先开展臭氧的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13l,至此臭氧的介入技术逐渐被国内人士所认识,并在全国逐步得到发展应用。三、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及应用情况臭氧主要通过其强氧化性引起的抗免疫效应减轻机体的疼痛,并且能够增加微循环,减少静脉阻滞从而使局部血供增加,减轻缺血和神经根水肿。另外,臭氧还可以直接作用于髓核细胞及其多糖蛋白,使多糖蛋白脱水,髓核缩小【14l,另外,臭氧还可以通过激活脑干网状结构下行抑制系统起到镇痛作用,氧化损伤c伤害感受器使其反应阈值升高,促进下丘脑释放内啡肽等作用【12l发挥其治疗作用。在介入手术时应注意不同部位的手术采取不同的体位。在实施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
22、入治疗时,通常使病人采取俯卧位或健侧卧位05,z6,K】,局部麻醉下CT或X线引导进针,选针根据患者情况一般选用20G一22G等型号。臭氧浓度应控制在每毫升30-50微克为宜,通常采用椎间盘内和椎旁间隙内注射臭氧和其他化学溶解剂,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术后应随访12个月以上,副作用和并发症极少。本法治疗方便,疗效显著,费用低廉,患者易于接受。在欧洲(意大利,德国等)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118l,并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对臭氧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也越来越多,2005年,何晓峰等【19l报道6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盘内及椎旁间隙臭氧注射术。随访6-54个月,显效409例(68
23、2),有效72例(12),疗效可靠。2007年,Massimo Gallucci等【8l对159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比较臭氧与类固醇髓核溶解剂联合注射(82例)与单纯注射类固醇髓核溶解剂(77例)疗效的比较,随访6个月后发现,臭氧与类固醇联合组的有效率为74(61例),而单纯类固醇组为47(36例):Wilco CP等乜们证实臭氧的介入治疗比单纯的类固醇髓核溶解剂对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疗效更加快速有效;2008年,MMuto等171对2900例患者进行臭氧的介入治疗,经过术后6-12个月随访后,发现对早期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的疗效为75一80,对多个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为70,对外科手术后腰背综
24、合症的患者的治愈率硕士学位论文为55,且所有患者均无神经及感染等方面的并发症:Bernhard 0der等【2lj对612例患者(年龄跨度在22-94岁之间)进行了臭氧联合类固髓核溶解剂的联合治疗,并与其他已知的疗法在疗效方面进行比较,发现臭氧联合类固醇髓核溶解剂疗法对50岁以下的单个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并且没有骨软骨的骨质改变的患者疗效最好:2009年,Zhioun Wu等【22】对216例(每组108例)非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注射治疗和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比较,通过312个月的随访,发现臭氧治疗的总有效率(861 1-8889)与传统外科手术的总有效率(9259-9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臭氧 治疗 腰椎 病变 疗效 分析 机制 探讨 杨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