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笔记(共42页).doc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笔记(共4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笔记(共42页).doc(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三部分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第一章 世界上古史第一节 史前人类(了解)名词解释:南方古猿;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对偶婚;图腾崇拜。第二节 古代西亚诸文明一、 苏美尔阿卡德文明(了解)名词解释:吉尔伽美什史诗 萨尔贡一世 楔形文字 阿卡德王国 乌尔第三王朝 乌尔纳木法典 乌鲁卡基纳改革二、 古巴比伦王国(一) 主要知识点1、大约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王国大约于公元前1595年被赫梯人灭亡。2、古巴比伦社会内部存在等级制度,人们被分为阿维鲁(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穆什根努(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等级。(二)名词解
2、释 1、汉谟拉比 2、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颁布的法典。法典吸取前人的立法成果,并结合了阿摩利人的氏族部落习惯法。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个黑色的玄武岩柱上,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前言宣扬汉谟拉比受命于神,结语颂扬他的功绩,正文共282条,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和奴隶等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是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三、 亚述帝国(一)主要知识点1、亚述人是闪米特人的一支,亚述帝国的实际创立者是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公元前745前727年)。2、亚述帝国是铁器时代的第一个帝国。(二)名词
3、解释1、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改革(了解):亚述帝国创立者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公元前745前727年)所实行的政治军事改革。主要内容包括:(1)加强对地方的税收和控制,强化中央集权统治。(2)建立包括战车兵、骑兵、重装步兵、轻装步兵、攻城兵、辎重兵和工兵等战斗力极强的多兵种部队。(3)改变以往对被征服地区斩尽杀绝的政策,通过将被征服者迁徙到其他地区并交亚述奴隶主所有的方式保存和利用人力。这次改革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强了亚述的军事和经济力量,迅速发展了亚述的奴隶制,为亚述日后的征服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2、萨尔贡二世(三)简答题试析亚述帝国兴起和灭亡的原因。答案要点:(1)兴起的
4、原因:第一,公元前11世纪前期,亚述拥有有利的国际环境,埃及、赫梯等昔日强国相继衰落或灭亡,米底和波斯尚未兴起,临近的巴比伦尼亚和乌拉尔图等不足以与其匹敌。第二,铁器的使用促进了亚述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为亚述的对外征服提供了更锐利的武器。第三,亚述统治者实行了比较正确的国内政策,同时注重对外征服前的准备工作。(2)灭亡的原因:第一,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未能满足整个帝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为发展提供基本条件,相反却破坏了这种基础。第二,亚述帝国的野蛮征服政策及对被征服地区的残酷剥削激起被征服地区人民的不断反抗,大地削弱了它的国力。第三,亚述帝国晚期,王室内部矛盾日益激化,一些王室
5、的成员不惜与外敌勾结发动叛乱。如此内外交困的局面最终决定了亚述帝国灭亡的必然命运。四、新巴比伦王国(一)主要知识点1、新巴比伦王国是由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沙尔于公元前626年建立的。公元前612年,新巴比伦王国联合米底灭亡亚述帝国;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灭亡。2、新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最后阶段,它的灭亡标志着该地区文明独自发展历史的终结。(二)名词解释1、尼布甲尼撒二世2、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87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了报复一度归顺的犹太国投靠埃及而再次进攻巴勒斯坦地区,经过一年半的围困后攻陷并劫掠耶路撒冷,俘虏犹太国王齐德启亚,将该城大部分居民送往巴比伦尼
6、亚,史称“巴比伦之囚”。被俘虏的犹太人直到公元前539年波斯灭亡新巴比伦王国后才被居鲁士大帝释放回巴勒斯坦地区。“巴比伦之囚”对犹太教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3、空中花园:古代地中海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由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按照其妻米底公主家乡风貌下令建造。“空中花园”位于底格里斯河河畔,高达25米,每边底长120米左右。建筑总体呈一个四角椎体,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建筑物以拱顶石柱支撑,台阶种有全年翠绿的树木,远看仿佛一座小山丘。该建筑在诸如供水系统等方面有独特创造。空中花园于公元前3世纪被毁。五、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一)主要知识点1、赫梯国家由讲赫梯语的哈梯人和讲捏西特语的捏西
7、特人共同创造的,国家形成于公元前19世纪中叶,哈图什尔一世时“赫梯”开始表示整个赫梯人的国家。公元前13世纪末,赫梯王国被“海上民族”肢解,公元前8世纪被亚述帝国灭亡。2、赫梯是西亚地区最早发明冶铁术和使用铁器的国家。3、古代的腓尼基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只是一个地区和民族的名称。腓尼基地区指叙利亚巴勒斯坦的沿海地区,大约相当于今天的黎巴嫩。4、腓尼基地区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而是形成了若干彼此独立的城市国家,著名的有推罗、西顿等。在古代世界,腓尼基人建立起众多殖民地,最著名的是北非的迦太基。5、建立以色列犹太国家的是公元前21世纪末从两河流域来到巴勒斯坦的希伯来人 (二)名词解释:扫罗;大卫;
8、所罗门1、赫梯法典:赫梯新王国时期编订的一部法典,是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的楔形文字的典型代表。整部法典由三部分组成,共241条。法典表明赫梯存在奴隶制度,奴隶被大量用于生产和生活;国内土地可以买卖,人民生活受到政府的严密控制。这是一部世俗化、民众化的法典,属于私法范畴的条文很多,并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法典除对少数性质严重的犯罪规定刑法外,一般多采用民事赔偿、补偿的方式处理,还规定了大量免责条件,在古代东方法中独具特色。2、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在公元前1000年出现,由原始迦南字母演化出来。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用以书写他们的腓尼基语。腓尼基语是一种北闪族语言。现在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
9、字母、拉丁字母等,都可追溯至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像希伯来字母和阿拉伯字母一样,都是辅音字母,没有代表元音的字母或符号,字的读音须由上下文推断。3、犹太教:以色列犹太人所信奉的宗教,在“巴比伦之囚”时期发展成熟。主要教义为:(1)绝对的一神教信仰,只崇拜上帝耶和华,认为他是宇宙中唯一的全知全能和创造世界的主宰。(2)坚信以色列是上帝的选民,以色列人比其他任何民族都优秀。(3)救世主信仰。此外犹太教还有诸如安息日、割礼等相当多的教规、礼仪和禁忌。犹太教经典为圣经旧约。犹太教有利于犹太民族维系宗教文化传统,但也使其隔绝于其他民族之外,带来了排外、封闭的消极影响。六、波斯帝国(一)主要知识点1、公元
10、前6世纪中叶,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波斯帝国的创立者是居鲁士二世。公元前330年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与马其顿的战争中失败被杀,波斯帝国灭亡。2、波斯帝国的国教是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二)名词解释居鲁士二世;大流士一世;高墨达暴动1、琐罗亚斯德教:波斯人所信奉的宗教,因创教人琐罗亚斯德而得名,又名拜火教,大流士一世统治期间被定为国教。该教产生时间、地点尚未定论,主要教义认为世界有善恶二神善神阿胡拉马兹达是光明正义之神,恶神阿胡拉曼尼是黑暗邪恶之神;善恶两神始终处于斗争之中,因此该教要求人们站在善神一边去同恶神斗争。该教崇拜光明、崇拜火,经典是阿维斯塔。该教具有鲜明的伦理性,影响比较深远
11、,其二元论思想对3世纪摩尼教的产生影响巨大。2、贝希斯敦铭文: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位期间建造的石刻铭文,因刻在贝希斯敦山崖上而得名。铭文用古波斯语、阿卡德巴比伦方言和埃兰语三种语言刻成,记录了大流士镇压高墨达暴动和其后各地起义以及他取得王位的经过。公元1835年英国人罗林森发现了该铭文并将其制成拓本,后来他译解了其中的古波斯文,这对研究波斯历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三)简答题1、试述大流士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答案要点:(1)背景:波斯帝国从建国到大流士执政,用28年的时间走完了许多国家两三千年的过程,但是它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极为艰巨。第一,应该采用何种形式统治这个大帝国;第二,波斯帝国
12、当时的国家机器十分薄弱;第三,帝国内部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第四,帝国内部的社会经济状况极为复杂。(2)内容:第一,在统治形式问题上,大流士建立了君主专制,加强了国王权力,调整了国王和贵族的关系;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行省,设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这样就建立了一套对被征服地区进行统治和剥削的制度。第二,在军事上,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大军区,每个大军区下设若干省军区,军区长官由国王任命,与行省总督互不隶属;同时将波斯军队分为常备兵和临时征召部队,并建立了最具战斗力的1万人不死队。第三,统一帝国铸币制度。中央政府铸造金币“大流克”。行省只有权铸造银币,自治市只有权铸造铜币。第四,在全国建立驿道制度。第五,
13、拉拢被征服地区原统治阶级,扩大帝国统治基础,尊重各地原有法律和宗教传统。(3)影响:大流士改革加强了波斯帝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统治基础,加强了君主专制,客观上促进了帝国内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的发展。2、简述波斯帝国的历史作用。答案要点:波斯帝国兴起的时代,正是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盛极而衰的时代。波斯帝国的兴起在近东地区的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波斯帝国是西亚北非古代文明从小国寡民到地域王国,再到帝国这一发展的最高阶段。波斯帝国不仅规模要比先前的埃及和亚述帝国大很多,并且在内涵上也更为丰富和深刻。它所形成的一套维持和管理帝国的比较成熟的制度是之前帝国不具备的,也为
14、之后的帝国所承袭。(2)波斯帝国的形成,某种意义来说是西亚北非和东地中海地区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综合发展和联系不断扩大的产物;同时在客观上有为这一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而使这种交流和联系达到一个更高阶段。(3)波斯帝国的出现从另一方面打断了西亚北非诸文明独立发展的正常进程,它的征服战争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也打破了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正常秩序和规则。(4)波斯以一个落后民族征服了三大文明中心,并维系帝国统治200年左右,这在农耕和游牧世界的交往与冲突方面提供了一幅更为鲜明的画卷。总之,波斯帝国既为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做了总结,又为后来到希腊文明做了借鉴,起到了
15、承前启后的作用。第三节 古代埃及文明一、 古代埃及的历史进程(一) 主要知识点1、埃及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西接利比亚,具有较大的孤立性。在地理上分为上埃及(狭窄的河谷地区)和下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2、按照古埃及的记载,古代埃及第1王朝由美尼斯创建,截止希腊人征服之前,埃及一共经历了31个王朝。3、古埃及的历史可以分为前王朝时期、早王朝时期(12王朝)、古王国时期(36王朝)、第一中间期(710王朝)、中王国时期(1112王朝)、第二中间期(1317王朝)、新王国时期(1820王朝)、后王国时期(2131王朝)。古王国时期亦称“金字塔时期”;中王国时期喜克索斯人控制了埃及;新
16、王国时期亦称“帝国时期”,主要大事件有雅赫摩斯一世驱逐喜克索斯人,图特摩斯三世征服巴勒斯坦,阿蒙霍特普四世建立埃及军事帝国。4、法老是古代埃及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法老之下设立一宰相,称为维西尔。古王国时期地方上最重要的行政单位是诺姆(州),行政长官称为诺马尔赫(州长)。5、埃及第26王朝法老尼科曾经试图开凿尼罗河到红河之间的运河,并且派遣腓尼基水手完成了乘船环绕非洲的壮举。(二)名词解释胡夫;孟图霍特普二世;雅赫摩斯一世;图特摩斯一世;图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四世;图坦哈蒙;拉美西斯二世;卡迭石战役;拉美西斯三世 1、涅伽达文化:埃及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因埃及南部的涅伽达遗址而得名。分为两大阶段
17、,前段(涅伽达)又称阿姆拉文化,约当公元前4000前3500年;后段(涅伽达)又称格尔塞文化,约当公元前3500前3100年。涅伽达文化处于埃及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前段属原始社会末期,后段已建立若干奴隶制小国,在埃及史上有前王朝时期之称。涅伽达文化时期石器和陶器制作日精,对外贸易发展,铜器逐步增多,人工灌溉逐渐发达。这时村落转变为市镇,最后出现了最早的埃及文字、王族墓葬及国王权标,表明国家形成。当时涅伽达和耶拉孔波利斯相继为埃及南部最大城镇和政治中心。涅伽达文化与西亚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有较多接触,表明这两处人类文明摇篮在文明开始时期即联系密切。2、法老:古埃及国王的尊称。原意
18、为大宫殿,在古王国时代仅指王宫,并不涉及国王本身。一般认为新王国第18王朝起,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习惯上把所有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法老作为奴隶制的专制君主,掌握全国的军政、司法、宗教大权,其意志就是法律,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自称是阿蒙神和拉神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令臣民将其当作神一样来崇拜。3、维西尔:现代埃及学者引用阿拉伯语对古埃及宰相的称呼。古王国时期负责掌管行政、司法、经济和神庙等事务,也负责担任世俗法庭在中央的最高法官。该职位在新王国时被一分为二,其中之一主管上埃及和努比亚的事务,另一个分管下埃及和西亚的事务。前者权力较大,国王不在时可代
19、行朝政,其职责范围包括行政、经济、司法、宗教、土地诉讼、分家析产、灌溉、遗嘱、农事和赋税等。但其主要使命仍是执行法老的指令,是法老专制统治的工具。4、诺姆: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最早形成的国家形式。其象形文字是一块被很多水渠分为若干片的土地,也翻译作“州”。诺姆大多是从部落或者部落联盟转变过来的,一般面积不大,有一个处于交通要道上的城市。国王是诺姆国家最高的军事首领,又是祭司长和行政首脑,但是国王权力还受到很大制约,不是专制君主。诺姆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古王国时代诺姆是地方上最重要的行政单位名称,其长官称为诺马尔赫。5、纳尔迈:考古发现的古埃及第1王朝的首位国王。被许多现代学者认为与曼涅托笔
20、下的美尼斯为同一人。传说他以武力统一上下埃及,并建都孟斐斯(白城),但是实际上他可能并未完成对北方的完全统一。他曾被认为是第一个统一埃及的国王。但根据已发现的蝎王权标头来看,蝎王可能更早地做到了这点。有关纳尔迈的重要文物有纳尔迈调色板和纳尔迈权标头,反映了他对北方三角洲进行过胜利的战争。6、帕勒摩石碑:现存埃及年代最为久远的石刻,因保存在意大利西西里的帕勒摩博物馆而得名,目前仅存部分残片。该石碑记录了埃及古王国第5王朝以前所有国王的名单,国王们对诸如努比亚、腓尼基的远征以及将土地和劳动力捐赠给神庙等重要活动,还涉及诸如尼罗河涨水情况等经济社会生活问题,是研究古埃及国家早期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
21、历史的重要资料。7、涅杰斯:原意为“小人”,属于下层自由民,大概起源于古王国末期。在第一中间期形成为一个小私有者阶层,并出现了所谓的“强有力的涅杰斯”。是当时各诺姆军队的重要来源。到中王国时期,一部分强有力的涅杰斯占有土地,由别的农民替他们耕种,向他们交租。涅杰斯的成长是中王国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在政治上的发展与王权的加强息息相关。涅杰斯是中王国时期王权同地方贵族进行斗争的主要社会支柱,因而成为统治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埃及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这个阶层的力量还是十分软弱的。8、喜克索斯人:在第二中间期入侵埃及的游牧者,组成成分比较复杂,主要部分可能是属于塞姆人的游牧部
22、落。现代埃及学者多认为他们是用和平渗透的方式入侵。其在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的阿瓦利斯建立了第15、16王朝,很可能承袭了原来埃及的统治形式,国王也自称法老和拉之子,统治范围包括埃及大部和西亚部分地区。公元前1553年首都被第18王朝的雅赫摩斯一世攻占。喜克索斯人将马和战车技术传入埃及,并且其统治在客观上对埃及和西亚的交往起到了沟通作用。9、涅木虎: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兴起并登上政治舞台的中小奴隶主阶层。属于该阶层的人可以经营王室土地,称为王室土地的涅木虎。他们享有世袭租佃权,向法老缴纳租税,也服务于军队,或为法老提供其他服务。他们可以占有奴隶、担任官职,逐渐成为王权的社会支柱。埃赫那吞改革时曾提拔了一
23、大批涅木虎担任中央和地方的官吏,改革失败后,这个阶层受到打击、迫害,其财产也被没收。第19王朝的法老霍连姆赫布曾颁布敕令保护他们的利益,从而保护王权自身的阶级基础。10、阿马尔那文书:古埃及新王国时代的外交文书,19世纪末在埃尔阿马尔那(埃及开罗南287公里)附近被发现。计有楔形文泥板数百块,系第18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阿蒙霍特普四世与巴比伦、米坦尼、亚述等国国王的交往文书,是研究公元前十五到前十四世纪埃及与西亚各国外交关系的重要材料。现分散存于柏林、伦敦、开罗各博物馆。11、波克霍利斯改革:古埃及第24王朝法老波克霍利斯为缓解过多自由民变为债务奴隶的状况所实施的改革,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其
24、内容是:(1)禁止本利之和超过本金双倍,即利息不能超过本金;(2)债权人只能索取债务人的财产作抵偿,而不能占取债务人的人身,因为财产属于个人,而公民人身属于国家,国家需要他们服役。这项改革的结果如何不得而知,大概收效甚微。不过,据说梭伦颁布的解负令,可能从这个改革中汲取了有用的东西。(三)简答题1、简述埃及古王国时期君主专制的表现。答案要点:(1)国王对中央行政权力的控制:古王国时期国王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和代表,国王之下有宰相(维西尔)主持日常政务,但是和其他官吏一样,宰相由国王任命,对国王负责。(2)国王对国家经济的控制:古王国时期国王直接占有大量劳动力、土地和财富,同时还控制了国家的土地、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 古代 中世纪 笔记 4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