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共21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共2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共21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9幼女词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幼女词,作者是唐代诗人施肩吾。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正音。 齐读,读正确流利。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 完整话) 质疑
2、: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2、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乞巧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乞巧节的相关资料。10 陶者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3、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陶者,作 者是宋代诗人梅尧臣。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正音。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 完整话)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蚕妇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描写劳动人民的古诗。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陶者 陶者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
4、沾泥, 鳞鳞居大厦。11 题画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题画,作 者是清代诗人袁枚。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正音。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 完整话) 质疑:有没有
5、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画鸭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描写图画的古诗。12 池上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池上,作 者是清代诗人白居易。 池上是描写小朋友天真烂漫的一首诗。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
6、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正音。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 整话)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江南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描写莲叶的古诗。13 关山月(节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传统文化 教案 2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