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详细解析(共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详细解析(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详细解析(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教育基础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出现夏商 苏格拉底 雄辩 产婆术柏拉图 理想国“寓学习与游戏”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儿童发展规律 “教育遵循自然”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模仿 理论 练习”夸美纽斯大教育学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卢梭 儿童本位教育观爱弥儿康德 最早在大学讲授裴斯泰洛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心理化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规范教育学建立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儿童中心论 无目的论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发展学生智力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理念:三维目标观、综合课程观、内容联系观、学习方式观、发展评价观
2、、校本发展观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创新精神,以人为本课程目标的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适应未来发展。 课程内容改革:理论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和推动现代科技社会发展 课程结构改革:从整齐化走向多样化,从分科走向综合,合理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课程功能改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课程实施改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课程评价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功能 课程管理政策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教育的属性:1、人类社会2、有意识、目的3、传递经验,培养人为目的社会活动。教育学:用科学方法探索教育规律的活动。基本步
3、骤:定课题-查资料-提假设-分析-结论-成文方法:观察、调查、实验、行动、叙事研究、个案、历史、比较。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校长负责制学校管理原则:方向性、科学性、民主性、教育性、规范性、系统性、效益性、动态性学校管理方法:行政管理、法律、思想教育、经济、学术小学组织的基本要求:有效性原则、管理幅度原则、统一指挥原则、权责对称原则、协调统一原则、因校制宜原则 传统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着教育观念滞后、课程结构单一、课堂内容“繁难偏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对象特殊性 、教育基础性、义务性、全面性。
4、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 行动研究法 叙事研究法 个案法 历史法 比较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教师专业发展途径:1.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 反思教学经验,成为反思型教师;3.强化创新精神4、开展微格教学5、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6.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建立专业理想 拓展专业知识 发展专业能力 形成专业自我的教学风格。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二)学生指导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1、遗传2、环境3、
5、学校4、个体主观能动性2.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方法。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方法: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课堂中正确领导。 2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3开展活动,活动中培养4发挥家长作用形成合力5分层渐近,注重个别辅导6建立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一般方法:1、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建立积极的心态准备。2、利用本学科特点优势,培养学生对每门课程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定势,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有趣的、变换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4、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实践活动和学科兴趣小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和学好知识的乐趣;5、教师要以自身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和热情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某一领域的知识不断积累,对某一领域产生稳定而浓厚的兴趣。6、根据学习结果反馈,激发兴趣。3.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明显的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小学思想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品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主体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自我建构的结果;个体的品德发展是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接动力;个体品德的发展是品德各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
7、;品德的发展是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4.了解小学生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的相关知识。5.掌握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原则:针对性、整体性、实践性、参透性。1、学习计划指导:设立目标时间;切合实际循序渐进;及时调整。2、听课方法:认真听、注意看、多动脑、主动练、做笔记、善归纳。3、复习:回顾、复习课本、整理笔记、解决疑难。循环、分配复习。4、作业:先复习、仔细审题、认真表述、检查6.掌握小学生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正确的人生观和
8、科学世界观教育 我国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在集体中教育原则;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指导实践法;品德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美育原则:形象性原则;情感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美育的途径:1、活动实践法: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2、欣赏法:通过大自然、校园、教室环境进行美育;3、通过日常生活进行美育;4、教师指导法“言传身教”示范作用进行美育。美育任务: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2鉴赏美、3表现美、创造美4、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学
9、校心理辅导的途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学科教学中参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健康辅导或咨询;小组辅导。方法:1、强化法“正激励”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暂时隔离法6、自我控制阀7、惩罚发“负激励” 7.能够根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8.能够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促进小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三)班级管理1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整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高效性原则2了解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1、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考试 大纲 详细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