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小学校本研修先进经验交流材料(共11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城小学校本研修先进经验交流材料(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城小学校本研修先进经验交流材料(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城小学校本研修先进经验交流材料发表时间:2013/3/6 14:47:37访问次数:243 学校发展关键是教师,只有教师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落实轻负高质,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我校立足办学传统,确立校本研修的工作思路:以教研为基石,着力培养教师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努力引领全体教师把学习和研究作为习惯,让每一位教师在研究中成长,在成长中共享快乐。截止今年一月第一轮三年自主发展规划结束,我校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三年内,新增中学高级教师1名,市、区学科骨干2名,市教坛新秀2名,区教坛新秀4名,农村骨干教师4名。
2、有107篇论文、案例在区级以上评比中获奖或发表,其中27篇在市级以上获奖,另有15篇论文、案例公开发表。有2名教师获市农村新生代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1名教师获市优秀录像课评比一等奖,并入选市精品课;2名教师获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其中一人市第一名);4名教师获市教改之星二等奖;20名教师在区学科优质课评比中获奖(以上不重复计数);36人次在区基本功比武中获奖,在区青年教师课堂大赛中,1人获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在江北区首批优秀教研团队评比中,我校艺术组和数学组获得此殊荣,居全区前列。三年来,我校新立项区级以上课题21项,其中省级课题1项,市级7项,区级13项;获奖课题12项,其中市基础
3、教育成果二等奖一项,市级获奖7项,区级4项。我们开发了校本教材慈水涓涓及课程纲要、慈城经典读本、信芳京韵京剧普及教材,其中慈水涓涓被评为首届省中小学精品课程。目前,学校共有在编教师57名,其中30周岁以下26人,3140周岁20人。大专以上学历教师占93,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达80,有研究生学历教师1名;小学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5名,占64,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名;拥有区教坛新秀以上荣誉称号的有17人。针对现状,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优化学习生态,让专业发展成为教师生命成长的需要。我们认为教师不仅是一个专业工作者,他还是一个真实的生命体。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
4、要关注教师的人格价值,也就是要满足教师自身的需要、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唤醒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和意识,进而促使教师主动投身于自身专业发展。也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把专业发展作为自身生命完善的有力中介。1、优化团队关系,提升团队学习力。我们把对教师的人性关怀,作为优化团队关系的首要工作。我们建设了休闲餐厅,集就餐、阅读、教研于一体,为老师们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在教师参加业务比赛最需别人帮助的时候,学校出面组织研究团队,由优秀教师甚至专家引领,多名教师共同协作。一次次比赛获得成绩的同时,也使合作互动的团队机制逐步生根开花。目前,我校合作研究已
5、经成为常态,知识共享也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与此同时,我们通过每年开展办公室美化、文明办公室、先进年级组、先进教研等评比活动,激发教师形成团队共同愿景。我们还构建了学校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现在,校内积极互依、合作互动、知识共享的团队关系已基本形成,团队学习力得到了有效提升。2、创设多种渠道,满足教师成长需求。我们多渠道创造培训机会,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培训,满足教师成长的需要。近年来我校有3名教师参加了省、市领雁工程培训,4名教师参加市特级教师带徒学习,2名教师参加市级班主任培训,27名教师获得了心理健康教育C级证书,2名教师获得B级证书,每学期有200人次以上参加区级以上学习培训活动。我
6、们定期邀请特级教师、名师等专家来校指导。每年开展校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评选活动,使每一层次的教师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3、搭建展示平台,推进梯队建设。展示活动对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老师们缺少展示的机会。为此,我们把搭建展示平台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工作,学校每年下半年组织教师面向全区开课,每年上半年与海曙、江东兄弟学校开展联合教研活动,每学期组织教师外出送教、交流。本学期,我们还把教龄3年内的教师推上了前台,面向全区开课。在一次次展示中,老师们有了发展的目标,有了提高教学能力的机会,也推动了合理的师资梯队形成。二探索研修模式,让校本研修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我校校本研修始终
7、立足于本校的实际需要,坚持“源于学校、在于学校、利于学校”这一原则,大力营造“研训一体化”的氛围,不断探索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努力使校本研修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1、主题研课。主题研课是我校校本研修的主要模式。学校把在主题研课中扎实开展的每月一次的探究式课例反思活动作为重中之重。在学期初各教研大组长制订好一学期的研课计划,拟定好研课主题。在开课前,执教教师所在教研组成员要在教研组长带领下集体备课、试教、讨论,并对课做进一步改进。开课前一周,执教教师要为每位听课教师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让每位教师在听课前做到心中有数。开课时,每位教师认真做好课堂观察,拟好自己的教学随感。课后在规定时间
8、内进行评课,全体教师要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分析,认识问题的性质和症结,达成共识。以数学学科为例,近年来我们开展研究并在区级以上作了展示的有:领域年级教学内容级别数与代数三小数的初步认识三区三校联合教研三分数初步认识区青年教师研课四口算乘法区青年教师研课四商的变化规律区名师展示课四积的变化规律市教学研讨活动五因数倍数向全区开课五分数基本性质三区三校联合教研图形与几何二平移和旋转向全区开课四位置与方向市精品课、市录像课第一名四垂直与平行市特级教师带徒活动展示五三角形面积向全区开课五平行四边形面积领雁工程汇报课五轴对称向全区开课五旋 转向全区开课实践与综合应用三等量代换区优质课一等奖三重叠问
9、题三区三校联合教研、对台交流四围棋中的数学问题市优质课第一名五找次品区名师展示五打电话省培项目展示课六数学思考区教坛新秀展示活动统计与概率五众 数市培训五可能性向全区开课、市领雁工程班做示范课2、蓝青工程。“蓝青工程”是我校针对教龄5年内教师开展的研修模式。学校对新教师提出了“一年适应、二年胜任、三年出成绩”的培训目标,每年组织“师徒结对”,实施以“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蓝青工程”。即每周上一节课给师傅听,每月听师傅一节课,每月一次会教,每月一次论坛,每月一次赛事。为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学校每学期召开三次青年教师座谈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解决困惑,明确努力方向。而教导处则细化每项活动,做到有计
10、划、有记录、有总结,加大监督力度。如落实“师傅每周听徒弟一节课”要求,学校把师傅听课纳入工作量,期初把徒弟上课的安排进行归总,由教导处进行不定期检查。3、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分享智慧是我们校本研修的又一重要方式。我们集体备课的总体思路是“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学校制订了集体备课制度,提出“四定”、“四同一”要求。四定:定时,单周三下午3:30;定点,所有备课组活动都在休闲餐厅;定时上传;定时检查;“四同一”:指上课时做到备同一堂课、备同一个教案、上同一堂课、保持同一个进度,切实将“最优化”的教学设计落实在课堂上。同时,学校每学年对集体备课内容规定侧重点,从而有序推进团队学习
11、、团队研究、团队反思,为扎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4、专题研究。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践行者,只有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开展研究,才能有生命力。为此,我们要求教师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研究思路进行专题研究。我们倡导各教研组从三个途径去发现问题:其一、深入备课,立足教学疑难问题;其二、深入听课,发现教学方式问题;其三、深入评课,发现教师教学策略问题。每学年各教研组都把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作为课题,在校、区、市三级立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我校语文组就经典诵读,通过长期诗文赏析的研究,编撰了校本教材慈城经典读本;数学组就计算教学、复习教学、作业设计等专题进行研究,在区、市课
12、题评比中获奖;艺术教研组就京剧传承开展研究,获市艺术教育成果一等奖,开发了校本教材信芳京韵5、专家引领。每学期我校总会请特级教师、专家等定期听课、评课、讲座,让教师们在学习式校本培训中,找到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如本学期我们先后邀请了老专家陆昌然、邱惠芬,市、区教研员陈霞芬、金感芳、吴晶京、王晓东、张燕、阮建勇、何福军、皇甫美君、裘飞龙,市区名师许佩君、徐扬威、赵德成等来校指导。6、教师论坛。在推进青年教师论坛的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各学科教师的教育论坛活动。每学期期初由教导处规定论坛主题,作出论坛安排。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由教研大组长负责开展论坛活动,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7、自主
13、学习。在集中开展研训活动的同时,学校还积极要求教师开展自主学习,并对自主学习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5节,其中年龄在30周岁以下的教师要撰写详细的评课稿不少于5篇,30周岁以上的教师要撰写详细的评课稿不少于2篇;开展 “四个一”活动,即开设一堂体现课改理念的高质量的公开课、写一篇读后感、做一份教学案例、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并定期上传到校园网。自去年开始,我校逐步推行网络教研,提升教师自主学习的效率。三完善研修制度,让务实创新成为校本研修增效的动力。 我们始终在思考:怎样通过制度有效引领教师养成自觉学习和参与校本研修的习惯?为此,我们从理顺管理机制
14、、夯实管理制度、追求管理创新做起,努力营造以人为本的自我成长氛围1、建立机构,明确职责。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校本研修管理和督导机构,形成了“校长教导处教研大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六位一体的研修管理网络,并明确各自的职责。校长负责校本研修的领导、协调工作,并在财力、物力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教导处负责规划、组织、调度、培训工作;教研大组负责每月一次的组织活动;学科教研组负责学科活动的组织、课题的研究;备课组负责本年段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工作。2、健全制度,严格管理。我们制定了校本培训活动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教师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教师培训考核与奖惩制度等相关制度,促使校本研
15、修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确保校本研修有序、规范地开展。3、不断创新,提高实效。我们不断调整研修的内容和方式,使其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有效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如对于“集体备课”,我们不断适应新情况,提出新理念,每年推出一个备课重点,全方位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如2011学年的重点是作业设计、2012学年的重点是单元练习设计等。在改进原有研修模式的同时,我们还致力于逐步增加新的研修模式,提高研修要求。如去年新增教师论坛,今年提出了网络教研的要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将继续在校本研修的道路上扎实前行,把常规工作做得更细,把有效模式做得更精,让老师们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16、、快乐!江花小学校本研修先进经验交流材料发表时间:2013/3/6 14:49:30访问次数:199 作为一所2004年成立的新学校,和其他学校相比,江花小学走过的路并不长,我们在努力寻找一条适合我们学校发展的研修之路,我们的落脚点是在课程,构建符合我们江花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缘起 根据我们学校特点,我们以课程化作为我们研修的方向,主要是基于以下的思考:一所学校必须拥有自己的课程。当前整个的课程体系有不少的缺陷:第一,缺乏以体验和实践为主的课程。我们现在强调要认知、体验和实践相结合,但我们只有以认知为主的课程,并没有以体验和实践为主的课程。第二,缺乏高选择性的课程。我们的课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校本 研修 先进 经验 交流 材料 1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