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术脊柱减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陈子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手术脊柱减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陈子翔.pdf(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分类号: 密级: UDC: 编号: 学 位 论 文 非手术脊柱减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Observation of non operation of spinal decompression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陈子翔 指导教师姓名 高晓平 教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名 称 康复医学 与理疗学 提交论文日期 2014-03 论文答 辩日期 2014-05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安徽医科大学 2014-6 答辩委员会主席 燕铁斌 评 阅 人 吴建贤 贾杰 20
2、14 年 05 月 安 徽 医 科 大 学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非手术脊柱减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Observation of non operation of spinal decompression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作者姓名 陈子翔 指导教师 高晓平 教授 学科 专业 康复医学 与理疗学 研究方向 神经与运动系统康复 论文工作时间 2012 年 6 月至 2013 年 12月 2014 年 05月 目 录 英文缩略词表 1 中文摘要 2
3、 英文摘要 4 1 引 言 7 2 对象 与方法 11 2.1 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12 2.2 研究对象的选择 12 2.3 治疗方法 14 2.4 疗效评估 16 2.5 统计学处理 20 3 结果 20 4 讨论 23 5 结论 26 6 参考文献 26 7 附录 30 8 致谢 37 9 综述 38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英文缩略词表 英文缩写 英文全称 中文全称 LD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腰椎间盘突出症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磁共振成像 VAS 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4、 视觉模拟评分法 ODI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功能障碍指数 SDS Non-Surgical Spinal Decompression System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非手术脊柱减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 分别对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 SDS9800 和普通腰椎牵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LDH) 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进行观察 与比较 , 探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 SDS9800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与普通牵引相比的优势所在。 方法 选取 经诊断明 确且 适合非手术治疗的腰椎
5、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40例, 按 患者就诊时间的顺序和随机化原则 进行分组。 从 40 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中 抽取 20 例作为 试 验组 , 在 采取常规卧床休息药物等治疗方法基础上 , 应用 SDS9800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 治疗。另 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除采取同样的卧床休息药物等 基础 治疗外 ,予以普通 腰椎牵引治疗。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 4 周满一疗程后, 分别 予腰椎磁共振检查, 从横断面及矢状面分别测量 椎间盘 突出物的大小 和回纳情况 ,观察其影像学疗效 。此外, 采用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 ODI) 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6、VAS) 分别 对患者治疗前、 治疗 4 周后进行 康复评定 并 收集相关数据 ,观察其临床疗效 。最后通过 spss.18.0 统计软件对 上述 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表明,两组患者一般状况如年龄、体质量等无明显差异 。 治疗前 试验组 ODI评分为 46.756.63 , VAS评分为 7.251.02 , MRI测量椎间盘突出物的大小为 4.451.57 mm; 对照组 ODI评分为 45.704.57 , VAS评分为 7.650.75 ,MRI测量椎间盘突出物的大小为 4.901.12 ; 两组 患者临床及 影像学表现相近 ,组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间
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 后试验组 ODI评分为 23.504.82 , VAS评分为2.300.92 , MRI测量椎间盘突出物的大小为 1.901.02 mm; 对照组 ODI评分为27.304.00 , VAS评分为 3.250.55 , MRI测量椎间盘突出物的大小为 2.901.12 ;经 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 表现 均有改善,但 试 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 两组间差异 有 统计学意义 P0.05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reatment, ODI score was 23.50 4.82, VAS was 2.30
8、0.92, MRI measurement of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size was 1.90 1.02 mm; the control group ODI was 27.30 4, VAS was 3.25 0.55, MRI measurement of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size was 2.90 1.12; after 4 weeks after the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and imaging manifestati
9、ons were improved, bu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表明两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 采用药物 做为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基础 治疗 ,并嘱注意 卧床休息和腰围固定 。 20例 LDH患者作为试验组,予 SDS9800非手术脊柱减压 系统 行脊柱减压治疗 ;另外 20例 LDH患者作为对照组,予
10、传统腰椎牵引治疗。 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 4周 后 使用 Oswestry(ODI)功能障碍指数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进行 康复评定 ,以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此外,为了观察两组患者 在影像学疗效的差异,在治疗前后分别予每位患者行腰椎 MRI检查 。为确保 本研究的 顺利进行,在治疗前已 向每位 患者 阐明情况并 签署知情同意书, 使研究过程符合伦理学要求 ,保证其科学性 和有效性 。 2.2.2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本课题共选择 40例 LDH患者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 25例,女 15例,男女比例为 5:3;年龄 19-72 岁,平均 46.3 岁;病程 4 周 到 4 年余
11、。症状与体征:仅腰痛9例,仅下肢疼痛麻木 11例,腰痛伴双下肢疼痛麻木 20例。两组的一般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体质量和病程等比较经 SPSS 18.0检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表 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general information 组别 例数 年龄 (y) 体 质量 (kg) 试验组 20 49.2014.38 66.559.03 对照组 20 52.1013.50 67.157.19 P值 - Pa0.05 Pb0.05 注: Pa、 P
12、b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表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2.2.3 研究对象的影像学资料 本课题 选取 40 例 LDH 患者, 均经临床及 影像学 诊断确诊,影像学诊断予 MRI检查。 MRI 报告提示病变类别:仅突出患者 15 例,仅膨出患者 6 例,突出且膨出患者 19例。病变节段主要 为 L3/4、 L4/5、 L5-S1节段。 2.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 均给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 ,包括卧床休息:患者以卧硬板床为主,一般在 5-7 天左右,最长不超过 2 周 ; 腰围固定: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起床活动时佩带腰围保护腰椎并适当限制腰部活动,卧床时无需佩带。
13、但佩带时间最多不超过一个月。药物治疗:分为急性期和稳定期用药, 急性期:此期患者腰背部和(或)下肢疼痛明显,活动严重受限,主要以卧床休息为主,同时予以 20%甘露醇250ml静滴 3-5天已消除脊神经受压可能出现的水肿;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口服;另可口服或肌注维生素 B1、维生素 B12 等药物营养神经。疼痛症状明显致夜间睡眠 困难者,可临时给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 1片口服; 稳定期:急性期已过,患者疼痛症状缓解,除继续消炎止痛、营养神经外,主要予以腰部相关理疗等,并对患者行相应的腰背肌力量训练。 对照组使用普通腰椎牵引,采用某公司生产的 RXPC-400A 型腰椎牵引器,患者取仰卧位,固定髂前
14、上嵴及胸廓,松紧程度以患者感舒适为宜,固定过紧可能影响胸廓呼吸活动度。根据病情及患者一般情况承受能力,通常起始牵引力为200N,治疗两天后可将牵引力增加 20-40N,最大可增加至 400N,牵引时间每次 30分钟,每日一次,每周五次。该腰椎牵引器可根据 患者肌肉被牵拉后的紧张程度,自行将牵引力在 10N 范围内进行调整,患者若在治疗中感不适可自行按下手控开关自行停止治疗。 试验组 患者在治疗前,根据每位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确定其病变的椎间隙。确定病变椎间隙后,针对其特定病变节段 采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型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号: SDS9800) 进行 脊柱减压治疗。该系
15、统根据患者体重数据,通过系统中央数据处理器,自动为患者制定专业化治疗方案,实施脊柱减压治疗。它运用高精度(精确到 0.1 磅)闭环式反馈系统( 13 次 /s)来确保力的精度与效度,其效果是最大限度地避免刺激本体感受器,最终 达到背部肌肉(主要是椎旁肌肉群)的完全或近乎完全松弛状态,使脊柱最大化伸长,同时结合较为精准的病症定位(充气球囊定位),使 70%-80%的减压力作用于病变椎间隙,使病变椎间隙增高,实现病变椎间隙的高负压状态而产生疗效。具体治疗方法为: 在为期 4 周的治疗过程中,一共为患者提供 20次 脊柱减压治疗, 患者每日进行脊柱减压治疗一次,每周五次,每次治疗时间约为 30分钟。
16、前三次治疗,开始设置的减压力量比患者自身体重一半少 10磅,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调整减压力量,最终达到比自身体重的一半多10 20磅。每次治疗之后予以 15分 钟的腰部冷敷以缓解可能出现的肌肉紧张、疼痛反应。在治疗最初的两周内,指导患者佩戴腰围,限制腰椎活动。治疗两周后,允许患者开始适量活动。对于症状改善明显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可指导其进行多种腰背肌肉锻炼 19、 20。 在每次 30分钟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轻松舒适地躺在减压床上,在系上安全带将患者安全固定舒适之后,患者精神可完全放松。每次治疗过程中,电脑通常自动将治疗过程分为 18个阶段,在各阶段中,脊柱减压作用力在最大值和最小值治疗标准
17、之间由电脑控制动态改变。 在每次脊柱减压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约 15分钟的 腰部冷敷和干涉频率治疗以缓解可能出现的局部肌肉疼痛反应,并评估以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和对治疗的反应,以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调整减压力大小。 图 1 SDS9800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一部分患者在治疗时或治疗结束后可能会感觉到轻微疼痛,此种疼痛类似于体力较高强度训练后身体所产生的不适感,属正常现象,可于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后缓解、消退,但大多患者会感觉舒适、放松、呼吸均匀,腰部肌肉逐渐舒展并略有困意,甚至可以在无痛状态下进入睡眠 在治疗的最初两周,嘱两组每一位患者坚持进行腰围固定以限制腰部活动,并注
18、意休息。施 行脊柱减压治疗两周之后,患者可开始进行适当活动,对症状改善较明显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行多种腰部拉伸锻炼 以加强椎旁肌肉 21。 2.4 疗效评估 本课题使用 Oswestry(ODI)功能障碍指数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 40 例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四周后进行康复评分并予腰椎 MRI 检查,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卧床休息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腰椎牵引治疗 4周,而试验组予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 4 周。在治疗 4 周后,两组患者再次进行康复评分,并再次予腰椎 MRI 检查,通过治疗前后的评分和腰椎 MRI 检查来观察不同治疗对 LDH患者临床和影像学疗效
19、。 在治疗前和治疗四周末,使用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共 40例患者进行评分。通过评分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改善情况以及组间差异。治疗前与治疗四周后分别行腰椎 MRI(美国 GE公司,型号: HDx3.0T)检查,测量椎间盘突出物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2.4.1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DI 指数 ) Oswestry( ODI)功能障碍指数 是一种用于腰痛患者功能障碍自我量化的问卷调查表 ,调查 表共 10 项 ,主 要包括疼痛的程度、自我照料(如洗漱穿衣等)、弯腰搬重物、行走、坐、站立、睡眠、社会生活、旅
20、行和疼痛程度的变化等。 本 调查表 除了第 10 项 外,其余各项每项有 6 个备选答案 (分值 0 5 分 ,0 分表示无任何功能障碍 ,5 分表示功能障碍最明显 ) 。将 10 个项目的相应得分累加后 ,计算其占总分(50 分 ) 的百分比 ,即为 ODI 功能障碍指数 。 0%为正常 ,越接近 100%则表示功能障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碍越严重。按分值域段将其分为:优( 0 25%);良( 25 50%);可( 50 75%);差( 75 100%) 11。 在本研究中,对两 组 LDH 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四周后进行评分,并以此评分来观察不同治疗对患者病情改善情况与临床疗效
21、。 具体的评分标准如下: Oswestry(ODI)功能障碍指数 1)疼痛的程度 偶 有 轻微的疼痛( 0 分);持续存在轻微的疼痛( 1 分);偶有中等的疼痛( 2分);持续存在中等的疼痛( 3 分);偶有严重的疼痛( 4 分);持续存在严重的疼痛( 5分)。 2)自我照料(如洗漱、穿衣等) 不改变洗漱、穿衣等生活方式以避免疼痛( 0 分);虽然引起疼痛但可以照常洗漱穿衣( 1分);洗漱穿衣使疼痛加重,但仍可以努力不改变洗漱 、穿衣方式( 2分);洗漱穿衣使疼痛明显加重,必须改变洗漱穿衣方式( 3分);因疼痛而需要外界帮助来完成部分洗漱穿衣等工作( 4 分);因疼痛需要外界帮助来完成全部的洗
22、漱穿衣的工作( 5分)。 3)弯腰搬重物 搬重物时疼痛不加重( 0分);搬重物时疼痛 有所 加重( 1 分);我因为疼痛而无法把重物拎离地面( 2 分);疼痛使我不能把重物拎离地面,但在方便的位置如桌面还可以( 3 分);疼痛使我不能拎重物,但可以拎便利位置上中等重量的物品( 4分);因疼痛而只能拎很轻的东西( 5分)。 4)行走 行走时完全无疼痛( 0分); 行走时轻微疼痛,但不随距离而加重( 1分);行走距离不能超过 1000m( 2分);行走距离不能超过 500m( 3分);行走距离不能超过 100m( 4分);因疼痛而完全不能行走( 5分)。 5)坐 任何座椅上可以随意坐多久( 0 分
23、);只在特定合适的姿势上想坐多久就可以坐多久( 1分);疼痛使我不能超过 1小时保持坐位( 2分);疼痛使我不能超过半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 小时保持坐位( 3 分);疼痛使我不能超过 10 分钟保持坐位( 4 分);我一坐下就会感到疼痛( 5 分)。 6)站立 不论站多久都不会感到疼痛( 0 分);站立时可感觉到有些轻微疼痛但 程度不随时间增加( 1分);我无法站立时间超过 1小时( 2分);我无法站立时间超过 1/2小时( 3 分);我无法站立时间超过 10 分钟( 4 分);不能站立,一站立就感到疼痛( 5分)。 7)睡眠 睡觉时无疼痛( 0分);躺着时有些轻微疼痛,但不影响睡眠
24、( 1分);疼痛使我的正常睡眠时间减少不足 1/4( 2 分);疼痛使我正常睡眠时间减少不足 1/2( 3分);疼痛使我正常睡眠时间减少不足 3/4( 4分);疼痛使我完全不能入睡( 5分)。 8)社会生活 我的社会生活很正常,无痛觉( 0 分);我的社会生活基本正常,但社会生活可 使疼痛加重( 1 分);疼痛对我社会生活影响不大,除但大运动量活动受到限制( 2分);疼痛限制了我的社会生活,使我较少外出( 3分);疼痛使我的社会生活局限在家中( 4 分);疼痛使我完全脱离了社会生活( 5分)。 9)旅行 旅行时不疼痛( 0分);旅行时有些疼痛,但不影响旅行的进行( 1分);旅行时特别疼痛,但仍
25、可以某些方式继续旅行( 2 分);旅行时特别疼痛,不得不以某种方式完成旅行( 3 分);疼痛使旅程不能持续超过 30 分钟( 4 分);疼痛完全限制了任何形式的旅行( 5分)。 10)疼痛程度的变化 我的疼痛很快就好 转( 1 分);我的疼痛在波动中,但总的程度是在减轻( 2分);我的疼痛在减轻,但速度很慢( 3 分);我的疼痛未见明显变化,既不减轻,但也不加重( 4 分);我的疼痛明显加重( 5分)。 总评分 ( ) 腰痛 ODI ( )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9 2.4.2 疼痛视 觉模拟评分( VAS 指数 ) VAS 指数 是 以无痛的 11 个点来描述疼痛强度, 0 表示无疼痛
26、,根据疼痛强度依次增加点数, 10 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23。 主要对治疗前后,患者腰部和(或)下肢的疼痛强度变化进行评定以评估疗效。具体评分标准为 1 3分:轻度疼痛; 46分:中度疼痛; 7 10分:重度疼 痛。 因本课题主要研究对象为 LDH患者, LDH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腰腿痛,而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疼痛评定方法。 VAS 能够对患者疼痛的强度及治疗过程中疼痛强度的变化进行康复评定,根据评分的结果判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缓解程度和临床疗效。在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四周后均进行评分,并通过此评分来观察两组 LDH患者疼痛改善和变化情况 ,以此比较两种
27、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具体 评分标准 为 0分:无痛 ; 10 分:强烈疼痛 ; 13分:轻度疼痛 ; 4 6分:中度疼痛 ; 7 10分:重度疼痛 。 制出如下图 所示标尺表格,在治疗前后由患者对自己的疼痛程度做出评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0表示无任何疼痛, 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VAS加权值:加权值 =( A-B) /A*100%。( A表示治疗前 VAS 评分, B表示治疗后VAS评分) 治愈标准:临床治愈 加权值 75%;显效 加权值 50-75%;有效 加权值 25-50%;无效 加权值 25%。 2.4.3 影像学评估 MRI以无射线损伤和对生理变化敏
28、感等特点,其特别适用于检查脊髓、硬膜外组织 及椎间盘等软组织的病变,现已成为影像学诊断 LDH的主要方法。 对于非手术治疗 LDH的患者, MRI可以在预测治疗的临床疗效中起重要作用 24。 本研究采用我院磁共振室的磁共振仪对每位入组患者进行影像学评估,该磁共振仪 由美国 GE公司生产, 型号为 HDx3.0T, 扫描层厚 5.0mm,层间距 2.0 mm,视野 36 36,矩阵 256 128。在治疗前后分别对 每位 患者的病变腰椎节段进行横断面及矢状面扫描。扫描摄片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 后,在计算机上应用 GE ADW4.4后处理站软件进行测量由椎体后缘至突出物顶点的距离 (即突
29、出物绝对值,单位 :mm),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突出物绝对值的变化,观 察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与普通常规牵引在影像学疗效方面的差别。 2.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 18.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均以均数 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均数 比较 采用 t检验 ,以 P0.05 Pd0.05 Pf0.05)。 经过 4 周的正规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ODI 和 VAS 评分 、腰椎 MRI 表现均有改善( P0.05 Ph0.05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2 图 4 试 验组治疗前( 横 断面 ) 图 5 试 验组治疗 后 ( 横断面 ) 图 6 对照组治疗前(矢状面) 图 7 对照
30、组治疗 后 (矢状面) 图 8 对照组治疗前( 横断面 ) 图 9 对照组治疗 后 ( 横断面 )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 4 讨论 LDH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其机制的研究报道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基质在退变过程中含水量减少,粘弹性下降, 型胶原合成减少,基质网状结构破坏。同时,某些细胞因子或炎性介质如 IL-1、 IL-6、 TNF、 PGE2 等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椎间盘基质细胞的凋亡,并进一步加速了退变的过程 25。 其中,金属蛋白酶 -1(MMP-1)的过度表达 ,诱导产生 IL-1b,在腰椎退变的炎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6。 椎间盘是人体最大的无血管组织,其营养
31、来源主要依靠组织液的渗透作用供给,椎间盘软骨终板在退变过程中,细胞渗透作用降低,椎间盘营养相对不足,影响了其自身修复作用。椎间盘损伤后的周围软组织水肿及髓核突出后所致的机械性压迫使局部血液循环受阻,代谢终产物排出障碍,引发局部炎症反应。炎症反应的出现,产生或募集了多种炎性介质,使椎间盘组织进一步受损,并加剧了原有的组织水肿及血循环障碍。另外,生理状况下 ,椎间盘组织处在一个无血管分布的密闭空间中,与机体免疫系统无直接的接触,当其受损并出现髓核突出时,椎间盘组织做为隐蔽抗原,启动了细胞与体液免疫,免疫系统对椎间盘组织的攻击也加重其损伤。 当髓核突破纤维环后纵韧带的包围后,会有新生血管组织等长入突
32、出的髓核,这样髓核基质内的蛋白质等就可成为抗原,机体在此刺激下发生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引起症状 27。 有研究发现, LDH患者 的腰痛及下肢痛、麻等神经根症状是由在神经根炎症基础上受到局部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牵拉而产生,无炎症反应的神经根在受到机械性刺激时并不产生 痛感,而仅有轻微麻木 28。通过非手术治疗,恢复病变椎间盘组织及椎间隙的正常解剖结构,减轻病变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的压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的水肿和炎症得以消除,从而达到减轻临床症状的目的。 普通牵引经过多年广泛应用,其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29,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其通过对脊柱全节段的牵引达到疗效,但无法将牵引力定位
33、于某特定节段,因此仅能缓解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普通牵引在治疗过程中不能较准确地根据患者背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4 部肌肉及其它软组织对治疗的反应情况实时进行牵引力度与角度的调整,能使突出椎间盘 还纳存在争议,甚至有时可能造成组织损伤。而腰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可将患者的体重、腰椎病变节段等信息预存后,根据治疗过程中背部肌肉的牵伸状态,以智能化的闭环反馈机制对牵引力的大小及角度进行敏感、精确的调整,并将力量集中作用于患者的特定腰椎病变节段。该系统以每秒 13次、调整范围可精确至 0.1 磅的闭式环状减压,使患者椎旁肌肉始终维持在松弛状态,加上独特的牵引角度设计使减压力度能最大限度作用于病变椎
34、间隙,使病变椎间隙能处于最高达 -150mmHg 的负压状态,以利于椎间盘回纳,减轻局部神经根及血管等的机械性压迫,改善局 部血供及代谢,促进神经根炎症的消除及恢复组织液对椎间盘的渗透及营养作用,协助椎间盘组织的自身修复。 有研究表明,椎间盘周围 血管的生成可影响退变椎间 盘的修复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30。 因此,腰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较普通牵引在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方面有更加显著的疗效。 本次研 究目的是探索非手术脊柱减压与普通牵引相比,对 LDH 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上的改善所具有的优势。但我们注意到在我科治疗的患者中,存在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影像学表现不一致的情况。其中,影像学表现不明显而
35、临床症状、体征显著可能与病变突出位于 MRI 扫描的相邻两层间而未能显影有关;至于影像学表现较明显而临床症状相对轻微的情况,我们考虑可能与髓核突出于靠近腰椎正中线而未对双侧神经根产生明显压迫所致。 LDH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本研究需要对入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两次腰椎 MRI 检查,鉴于腰椎 MRI 检查费用较昂贵,故未 能获得较多患者的配合 。 另外,我们在病例收集的过程中,因某些患者依从性较差,未能按计划完成疗程,或 其它 原因未能在出院前复查腰椎 MRI,造成了一部分病例的失访、剔除。对于已满疗程但未在出院前复查腰椎 MRI 的患者,我们通过电话随访、门诊复查的形式完成对其的影
36、像学观察。 我们最初选择入组的患者有 80 余人,但由于上述各种原因,最终 研究病例为各组 20 例,共 40 例,相对较少,这一点将在今后的试验中予以改进。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5 在我科被诊断为 LDH 并接受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 SDS9800 治疗的患者中,截至目前尚未出现与该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或副作 用,这一点国外同类研究结论相似,且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远期并发症报道,故我们认为该治疗手段的安全性值得肯定。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 SDS9800 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运用灵敏的计算机智能化的反馈机制,使牵引力量集中作用于患者特定病变节段,其主旨是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扩大椎间隙的空间,降低
37、椎间盘内压,减少突出程度,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在解除椎间盘突出物对周围组织压迫、牵拉的同时,更强调保持椎间盘内部持续负压,所产生的椎间隙内负压可使组织液和营养物质渗透到椎间隙以滋养椎间盘,以恢复椎间盘自身营养供应,促进椎间盘修复。 非 手术 脊 柱减压系统 SDS9800的功能特点主要包括: 1)采用非线性对数牵引力曲线,避免牵引力刺激本体感受器产生反射性的椎旁肌肉痉挛和收缩。 SDS9800仪器的高精度感受器 -减压力反馈传感器系统,可实时感知患者肌肉的收缩状态,并将相关治疗参数准确并及时地反映给医生,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患者椎旁肌肉可以维持在一种松弛状态,避免椎旁肌肉痉挛和过度拉伸所致的损伤
38、,保证减压力和治疗曲线一致,以达到治疗效果。 2) SDS9800 脊柱减压系统牵引角度的设计减压力是其能够精确定位到患者特定病变椎间盘的关键。在牵拉过程中,可以通过 调整减压力的角度,使 70-80%以上的牵引力集中作用于病变椎间盘,以使病变椎间盘的椎间隙最大限度地受到减压力的作用,变窄的病变椎间隙在治疗后高度增加。在治疗过程中,病变椎间隙内可产生最高达 -150mmHg 的负压状态。在负压的作用下,有利于突出椎间盘的回纳,恢复其正常解剖学结构,促进组织液等营养物质回渗到脱水病变的椎间盘内,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 SDS9800还可以使患者在腰椎减压的治疗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放松
39、且感到舒适,这一特点来源于本系统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 SDS9800采用分离式的床体设计,最 大限度地减少人体重力对治疗的影响,还可通过充气气囊调整患者腰部的高低,其主要作用是保证患者在减压治疗的过程中,腰椎可以保持正常的生理弯曲形态。在正常的腰椎生理弯曲形态,系统可以更好地定位患者的病变椎间盘。此外,本系统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6 通过对患者骨盆及胸部固定的方式,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可以感到安全、舒适。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目前在国外的应用已较普遍,但在国内除少数几家大型教学医院外,开展不够广泛。由于 LDH 是我国成年人腰背痛的常见原因,因此该治疗方法有很广阔的推广空间。随着非手术脊
40、柱减压系统在国内应用的普及,将会对其在细胞 、 亚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层面的治疗机制 有更科学和全面的研究。 5 结论 本课题的研究表明, 两组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 LDH 患者,经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 SDS9800 治疗的试验组 和经普通 腰椎牵引的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前两组临床和影像学无明显差异;在治疗四 周后 , 试验 组临床 疗效与 影像学表现均明显好于 对照组 ,故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 SDS9800 在治疗 LDH 时较普通腰椎牵引更加有效。 在 治疗过程中 , 未发现 患者出现 明显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故此疗法 安全性较好,患者治疗耐受性高 。 因此可以 得出结论,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可
41、作为一项有效 、安全 、 舒适的治疗 LDH 的 方法 ; 与手术 及 其 它 非手术治疗 方法 相比, 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 具有无创、安全、有效、舒适等方面的特点, 具有广阔的 应用前景。 6 参考文献 1, Weiler C, Schietzsch M, Kirchner T, et al. Age-related changes in human cervical, thoracal and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exhibit a strong intra-individual correlationJ.Eur Spine J,(2012) 21 (Su
42、ppl 6):S810 S818. 2,Gologorsky Y, Chi J. Genetic predisposition to lumbar disc degenerationJ.Neurosurgery, 2014, 74(2) :10-11. 3,周秉文 .腰背痛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62. 4,Takatalo J, Karppinen J, Niinimki J,et al.Does lumbar disc degeneration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7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ssociate with lo
43、w back symptom severity in young Finnish adultsJ.Spine. 2011,36(25):2180-2189. 5,Saleem S, Aslam HM, Rehmani MA,et al.Lumbar 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 disc degeneration symptoms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findingsJ.Asian Spine J. 2013,7(4):322-334. 6,张长杰 .肌肉骨骼康复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71. 7,汪丹颖 ,高
44、晓平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评定及非手术治疗进展 J.安徽医学 ,2012,33( 6) :775-777. 8,王灵君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新进展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19( 33) :4365-4367. 9,杜志才 ,霍洪军 ,银和平 ,等 . 椎间盘退变修复研究进展 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44(2):193-195, 230. 10,陆廷任 .骨科康复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1,Sasaki N, Henriksson HB, Runesson E,et al. Physical exercise affects cell prol
45、iferation in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regions in ratsJ.Spine,2012,37(17):1440-1447. 12,郭洪英 .中西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68 例 J.光明中医 ,2011,26(11):2253-2254. 13,陈驰 .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康复治疗临床探讨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4(9):47-48. 14,Sei Fukui, Kazuhito Nitta, Narihito Iwashita, et al.Percutaneous intradiscal high-pressure injection of saline and lidocaine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extrusionJ. J Anesth ,2012,26(5):786 789. 15,庄园 ,詹松华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疗效的影像学评价 J.颈腰痛杂志 ,2012,33( 1) :56-58. 16,窦云龙 ,高晓平 ,吴毅文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髓核还纳的观察 J.颈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8 腰痛杂志, 2012,33(5):376-378. 17,白跃宏 .脊柱减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