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古诗词(共32页).docx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共3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古诗词(共32页).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三年级1、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诗人所写。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作品原文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注释译文作品注释萧萧:风声。:旅客思乡之情。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促织:俗称,有的地区又叫。:。2作品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
2、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2作者简介,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有、靖逸小集。叶绍翁是诗人,所著诗集靖逸小集。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作品原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
3、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注释译文这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一首诗。当时他的父母兄弟都在华山以东的家乡,他独自一人住在京都长安,常常感到孤独和寂寞。特别是到了像中秋、重阳这样的家家团聚的佳节,更是加倍地思念亲人。这首诗就是他在九月九日这个重阳佳节写的。在唐代,重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大家都要到山上去,插戴一种叫做茱萸的香草,还要喝菊花酒,吃重阳糕。诗人远离家乡,举目无亲,当然没有兴致登高,作者只能独坐窗下,暗自思念:此刻,家中的弟兄们都在山上登高游乐,当他们每个人头上都插上茱萸的时候,一定会因为少了作者这个远在他乡的兄弟而挂念,诗人没有说自己如何怀念亲人,反倒说弟
4、兄们会因为思念自己而减少节日的欢乐。5作品注释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今山西永济),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东山。异乡。登高茱萸(zhy):一种香草,即草决明。3-4独自。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与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83、望天门山望天门山,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全文
5、为:天门中断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今安徽省芜湖市境内)的情景。作品原文简介这是李白在乘舟的是候路过时写的。诗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释译文词语注解1、天门山:位于和县与市两岸,在江北的叫,在江南的叫。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2、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3、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所以叫。4、开:劈开,断开。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6、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7、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8、出:突出,出现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
6、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诗歌译文译文一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出现,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慢慢飘来。作者简介李白(701年2月8762),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青莲。号。,有“”、“”、之称。有李太前集,中多在时写的,作有、早发白帝城、等多。4、饮湖上初晴后雨这是一首赞美美景的诗,也是一首的诗,写于任通判期间。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作品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注释译文注释饮湖:在西湖上饮酒。潋滟: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方
7、好:正好。空蒙:形容细雨迷茫的样子。亦:也。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相宜:合适、适宜。1译文晴天的西湖波光粼粼多么美好,烟雨蒙蒙的景致也很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相宜。1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又字,号“”,世称“”。,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祖籍河北。北宋、,是词人的主要代表。6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述甚丰,有东坡七集、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75、别董大二首别董大二首是诗人的作品。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作品
8、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作品原文诗二首【其一】里黄云白日曛(2),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4),一离京洛十余年(5)。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注释译文作品注释董大:指,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3)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4)谁人:哪个人。(5)君:你,这里指董大。(6)翮(h):鸟的羽翼。(7)飘飖(yo):飘动
9、。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8)京洛:和洛阳。作品译文【其一】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其二】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作者简介,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书记,后历任任、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齐名,并称“”,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5是盛唐时期“”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6、江南逢李龟
10、年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伟大诗人的作品。后,杜甫漂泊到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重逢,回忆起在和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的诗。此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诗中,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人情的聚散,彼此的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读者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作品原文江南逢李龟年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4)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注释译文词语注释(1):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
11、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2):岐王:唐玄宗的弟弟, 名叫,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寻常:经常。(3)崔九:,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4)江南:这里指今省一带。(5)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君:指。1作品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文采。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
12、,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77、江畔独步寻花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所作的一组诗,共七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作品原文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注释译文其五(1)塔-在这里指墓地。(2)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3)后两句意为: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其五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使人感到有
13、些懒困。忽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8、滁州西涧滁州西涧是一首著名的,是诗人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作者任剌史时,游览至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诗词原文滁ch州西涧唐独怜涧边生,上有深树鸣。带雨晚来急,无人舟自横。诗词注释滁州西涧独 怜 幽 草 涧 边 生,上 有 黄 鹂 深 树 鸣。春 潮 带 雨 晚 来 急,野 渡 无 人 舟 自 横。滁(ch)州:州名,辖境相当于今安徽、三市县地。西涧: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独怜:独爱,有偏爱之意。:,一种鸟
14、类,叫声婉转动听。深树:树荫深处。春潮:春天的潮汐。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横:指随意漂浮。带韵译文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深处黄鹂婉转动听的叫声。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那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通俗译文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了,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作者简介(737792),中国唐代,京兆长安(今)人。韦应物是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
15、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散文仅此一篇。9、宿建德江宿建德江是一首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作品简介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写了羁旅夜泊、叙了日暮添愁、写到宇宙的广袤宁静、相对于此明月伴人显得更亲些,意境便全然生出。诗中虽只一个“愁”字,然而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很有特色。泊舟于烟水空濛的洲渚,已令人不胜惆怅,暮色又为客居异乡的游子增添了几分新愁。野旷天低,四周萧条,
16、唯有江中月影近在身旁,似解慰人孤寂。清淡如水墨画般的月夜江景,便通过抒写泊舟闲眺的情致而立呈眼前。(本段引自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葛晓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作品原文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注释译文注释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2.移舟:划动小船。3.泊:停船靠岸。4.烟渚(zh):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5.客:指作者自己6.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7.旷:空阔远大。8.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9.近:亲近。译文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亮与人
17、意合情投。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合称为“王孟”。代表作品有、等。著有,存诗二百余首。410、寻隐者不遇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创作的一首小诗。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简练诗作。寻不遇【唐】贾岛松下问,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1注释译文注释【注释】 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者,
18、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言:回答,说。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2译文苍松下,我询问隐居在山野中人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作者简介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房山)人。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晚唐、五代等人十分尊崇贾岛。著有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411、枫桥夜泊fng qio y b著名诗人途经时,写了千古
19、名篇枫桥夜泊。自从张继的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寺因此就名扬天下,成为千古的游览胜地,就是在也是家喻户晓。不但我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将张继的枫桥夜泊选入,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课本也载有此诗,可见诗名之盛。作品原文枫桥夜泊(唐)张继,渔火对愁眠。城外,夜半钟声到客船。注释译文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目也作夜泊枫桥。*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枫桥也叫封桥 。据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这里原来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经常进犯,故当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桥。: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
20、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曾曰译文月落和乌啼那边暮色朦胧漫天霜色。孤零零的江春桥与枫桥之间伴着江面渔船上的星星灯光也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作者简介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县)人。唐朝诗人。张继有诗集张祠部诗集一部流传后世,为文不事雕琢,其中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212、出塞ch si出塞,是的著名题目。主要以
21、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有一定的主观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间接的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作者介绍(约690 约756),字少伯,太原人。盛唐著名人,后人誉为“”。与、等交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的七言绝句。内容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其诗歌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出
22、塞(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1、但使:只要。2、龙城:是匈奴人祭祀祖先、天地和鬼神的神圣场所。卫青第一次出塞便直捣龙城,将其付之一炬,在心理上,给以沉重打击,而李广并没有到过这个龙城。王安石认为龙城指的是卢龙城,右北平唐朝时更为,平州治所为卢龙县。因此,龙城之指有疑。由于当时人们将李广与卫青并称,所以可能是作者受到影响,出现小误。3、飞将:指汉朝的将军李广,曾镇守右北平,匈奴人数年不敢犯边,称之为汉之飞将军。4、阴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sui)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译文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互文的修辞手法)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三年级 古诗词 3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