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课程设计作业(共22页).doc
《桩基础课程设计作业(共2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础课程设计作业(共22页).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适用勘查13级)土木工程学院岩土教研室 2015年12月25日1. 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1)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土力学、钢筋混凝土和基础工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基础工程的设计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2)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基础工程设计内容和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掌握地基承载力验算、沉降验算、稳定性验算、基础强度验算等内容。熟悉基础工程的设计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3)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设
2、计计算书要求计算正确、文理通顺、有必要的插图,施工图布置合理、表达清晰,符合制图规范要求。2. 课程设计资料(1)工程概况某高层学生公寓,建筑标准层平面如图1所示。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底层柱子截面600600mm(砼强度等级C45),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等级为3级。0.00相当于罗零高程+7.50m,室内外高差为300mm。柱底荷载见任务书附件。 图1 建筑标准层平面示意图(2)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场地上部为人工回填的杂填土(Qml)、冲洪积的粉质粘土(Q4al+pl),淤积的淤泥和淤泥质土(Q4 al+m),下伏基岩为燕山晚期花岗岩(53)、花岗斑岩及其风化层,除拟建场地外围存在地下
3、管线外,勘察中未见、活动性断裂、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有对本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如河滨、洞穴、孤石等。根据野外钻探取芯肉眼鉴别,结合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分析,场地岩土层按其成因及力学强度不同可分为8层,现将各岩土层的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杂填土:人工堆填(Qml),灰黑、土黄灰褐等杂色,稍湿饱和,松散稍密状,上部主要由人工回填土,主要由粘性土,生活、建筑垃圾及碎石、碎砖构成,局部为原建筑地基,为条基或条石,该层全场地均有分布,均匀性较差,上部杂填土为前期拆迁堆填,下部堆填的粘土、瓦、砾等堆积年代大于10年。该层全场均有分布,该层分布厚度约2.603.80m,平均厚
4、度3.01m。淤泥:冲、淤积成因(Q4cal+m),灰黑色,很湿饱和,流塑状,稍具臭味,含有少量机质及腐植质,粘性较强,切面光滑,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局部夹少量呈透镜状及薄片状的粉细砂,含量约10%左右。该层局部相变为淤泥质土。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厚度变化大,层厚12.0017.60m,平均厚度为13.30m。粉质粘土:冲洪积成因(Q4cal+pl),灰黄色、灰色,饱和,可塑,局部呈硬塑。含有铁锰质氧化物,以粉质粘性土为主,局部含较多的粉细砂。粘性较强,切面光滑,干强度、韧性高,无摇震反应。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厚度变化大,层厚8.3011.90m,平均厚度为10.05m。淤泥质土
5、:冲、淤积成因(Q4cal+m),灰黑色,饱和,流塑软塑,含腐植质,稍有臭味,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光滑,局部含薄层(片)粉细砂。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厚度变化大,层厚2.908.20m,平均厚度为5.45m。粉质粘土:冲积成因(Q4cal+pl),浅红色、深黄色、灰色,很湿饱和,可塑,局部呈硬塑。含有铁锰质氧化物,以粉质粘性土为主,局部含较多的砂粒。粘性较强,切面较光滑,干强度、韧性高,无摇震反应。该层仅在场地中均有分布,厚度为4.0010.00m,平均厚度6.32m。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燕山晚期侵入岩(53(2)),灰黄色、褐黄、灰白色,风化强烈,岩芯呈砂土状。岩芯采
6、取率为71%,为散体状碎裂状结构,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破碎,岩石坚硬程度等级为极软岩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该层场地中均有分布,厚度为3.4010.50m,平均厚度6.96m。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燕山晚期侵入岩(53(2)),灰黄色、褐黄、灰白色,上部风化强烈,岩芯呈砂土状,下部风化较弱,岩芯多呈碎块状。岩芯采取率为67%,为散体状碎裂状结构,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破碎,岩石坚硬程度等级为极软岩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该层场地中均有分布,厚度为1.709.70m,平均厚度5.60m。中风化花岗岩:燕山晚期侵入岩(53(2)),浅砖红色、灰白色,中等风化,块状构造,含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
7、,钻进较困难,节理、裂隙少量发育,多呈闭合高倾角,岩芯多呈长柱状,少数短柱状。岩芯采取率为85-95%,RQD=50-75%,为块状结构,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石坚硬程度等级为较硬岩坚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该层场地均有分布,普遍揭示,揭示层厚4.609.60m,平均揭示厚度为7.12m,均未揭穿。各岩土层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3)场地特征状况场地水文地质情况场地上部土层淤泥、粉质粘土、淤泥质土及粉质粘土的透水性差,且局部厚度较大,隔水性能较好,可视为相对隔水层,上层滞水与下部弱承压水的联系差。根据勘察施工期间钻孔内水位观测及各岩土层性状分析,本次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水混合稳定水
8、位埋深为0.901.20m,标高为5.345.49m,受季节性变化影响本场地常年水位变幅约为2.00m。近期内年最高水位约为7.00米(罗零标高)。地下水在干湿交替环境与长期浸水环境下对混凝土结构均具微腐蚀性,地下水在干湿交替环境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环境下对混凝土结构均具微腐蚀性。场地内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3.5条桩基结构的耐久性要求。场地抗震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
9、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拟建物均为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设计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7度标准的要求。本建筑场地的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场地土,ZK1、ZK12号孔地段的建筑场地类别均为类,其特征周期为0.55s。场地埋深20m范围内不存在饱和的砂类土或粉土,可不考虑砂土液化问题。场地埋深20m范围内存在一定厚度的软土层(淤泥和淤泥质土),本区抗震设防烈度属7度区,根据波速实测结果其剪切波速值90m/s,根据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判断,可不考虑软土震陷影响。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
10、评价拟建场地内杂填土中存在碎块石、条石、旧基础地梁外,场地内未发现河沟、洞穴等埋藏物,未见活动断裂,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内存在厚层饱和软土,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1条规定,判定本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采用桩基础后,可消除不良影响, 适宜拟建物的建设。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的住宅楼基础形式建议采用桩基础方案。桩型可采用预应力管桩、方桩或冲钻孔灌注桩长桩方案。地基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表1 各岩土层设计计算参数表 土层编号及名称天然密度og/cm3压缩模量Es承载力特征值fak(kPa)预制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冲钻孔灌注桩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桩基础 课程设计 作业 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