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_赖晓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_赖晓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_赖晓凡.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赖晓凡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四川都江堰 611830) 摘要 准确界定高职院校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涵,调查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动态,探究教师行 业素质和专业化发展内在规律,从而明确教师专业化的目标取向,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 水平。 关键词 专业化;教师群体;职业理想;反思;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 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621(2008)04-0050-04 Reflections on Profess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AI Xia
2、o- fan (Offic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ichuan Polytechnic of Industry & Commerce, Dujiangyan 611830, Sichuan,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ecisely defines the intension of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he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rveys the dynamic condition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i
3、zation, explores teachers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internal regulation of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in turn clarifies the orientation of professionalization with a view to inprov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vel. Key Words professionalization; teachers group; vocational Ideal; reflection; teaching evalu
4、ation 探究高职学院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态势,努 力掌握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行业素质和职业地位的 动态变化、专业发展连续及终身学习过程的内在 规律,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群体自身素质、修养与 技能,保证局职院 fe教师团队逐步成为中国同 fe 一支独特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的重要途径和 方法。本文依据项目课题研究数据,拟对中西部高 职院校教师专业化问题做些粗 浅探讨。 一、 正确理解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的内涵 教育创新与发展是国家现代化最重要的一 环,教师专业化则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教师专业化 收稿日期 2008-04-21 基金项目 四川省教师教育重点课题 高职院校教师职后教育方法与途径研宄成果
5、 ” 之一,课题编号: TER2005-0028。 作者简介 赖晓凡( 1967-),男,四川巷溪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处长,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理论研究。 程度越高,教育的专业性地位就越确立。 那么怎样理解教师专业化这个概念呢?理论 界一般认为,教师在教学生涯中,为主动更新教学 观念、增强个人专业知识和技能、改进教学行为效 能而进行的各种自我改善活动,均可视为其专业 发展。因此,所谓教师专业化,就是教师在整个职 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学习专业知识技 能,展示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 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 化成长过程。很显然,教师专业化既包括
6、学科性, 又包括教育专业属性,并且是一个连续的、动态 的、多样化的、终身的过程 1。 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专业化发展 就是他 们在从事教学、研究及服务工作时,为发挥教学、 研究及服务三大职能功效,增强自身教育专业技 能和精神,而组织开展的各种独立的、合作的、正 式的及非正式的多元学习训练活动。教师专业化 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教师自我完善、改进学 校文化氛围、达成学校发展目标,从而提升整体教 育质量。可以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影响高校教育 教学效能和学术专业水平的关键因素。针对高职 院校来讲,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队伍建设应 重在树立服务为宗旨的观念,以培养学生技术应 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旨,
7、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 和培养教师 的职业素质、能力、情感和专业精神, 形成特有的教学风格和科研特色,成为复合应用 型教师。显然,教师专业化发展又是保障实现高职 教育培养目标和建设 双师型 ” 教师队伍的必要条 件和有力措施。 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特点集中表现在 上岗能顶班、上机能操作、上台能维修的复合应用 性强等方面。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依托于高职学 院在教学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上着力打造的 双 师型 ” 职业素质、产学研合作成效以及 双证书 ” 培 养模式等制度举措上。这个过程也就是高职院校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过程。 从 2006年初至 2007年初我们项目课题组以 四川省为主,对中西部 1
8、7所高职学院(民办一所 ) 进行了教师职后教育状况问卷调查。从我们课题 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中西部高职学院教师群体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原在专科、中专校、职 工大学、技工校从教的老中年教师;二类是师范院 校毕业的青年教师;三类是行业与综合性大学毕 业年轻教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独 特性,要求他们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既要具备一 般高校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同时又必须具有高 职教育要求的特定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及实践 技能 2。 二 、透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 的几个问题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首先应是思想观念上的 专业化 ” 。我们认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承载的 主体包括两方面:一是
9、中国新兴的各类高职院校 及其行政主管部门;二是上述的高职院校教师三 类群体。 (一) 专业化意识淡薄,新教师从教能力普遍 不足 调查资料显示,当前不少地区的教育行政主 管部门始终未能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职前 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提高的连续动态过程。各类 高职院校的领导层则更关心和重视的是现有师资 人力资源的管理与使用,并不主动开发与拓展。因 此,三类教师群体自然也就缺乏专业自主发展的 意识和动力。特别是近年来高职院校新进的大批 初任教师(含辅导员)则更显得教育专业性训练匮 乏。新教师从教能力不足首先表现在教师专业意 识较淡薄,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理论学习与实践 准备不足;还表现在对教育教学
10、政策、学科教学理 念领悟能力和教学科研、班级管理能力的缺乏。 (二) 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学 历与双师资格证书比例偏低 我们调查的数据说明,高职院校三类教师群 体都存在一个不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 的客观要求。比如中老年教师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扎实的教学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但 存在知识老化、缺乏时代感和创新性不足问题;师 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和 学科教学知识训练,但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行业 背景知识匮乏、动手操作能力不足的问题;行业与 综合性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历来受到学校的重视, 他们绝大多数被不同程度赋予了学科性专业发展 期望,然而由于职前存在
11、着教育专业性发展的先天 不足,岗前短期培训又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而教 育性专业发展即教学能力发展严重不足。(见表 1) 再学习 脱产学 未脱产学 脱产非学 未脱产非学 结构 历学习 历再学习 历再学习 历再学习 所占 比重 5.2 18.4 14.4 9.5 教师学历与双师资格证书比例偏低,困扰着 高职院校健康快速发展。在我们调查的 17所中西 部高职院校中,现任教师学历博士所占比例仅 0.06%,硕士所占比例仅 12.3%,本科所占比例 74.7%,大专所占比例 6.6%,学历普遍偏低。具有 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平 均比例为 22.5%,占专业教师总数的平均比例为 3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职 院校 教师 专业化 发展 思考 赖晓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