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问题_扈纪华.docx





《关于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问题_扈纪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问题_扈纪华.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2011 年 1 月 第 19 卷 第 1 期 河南社会科学 HENAN SOCIAL SCIENCES Jan., 2011 Vol.19 No.1 法学专题之二十四 司法改革与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完善专题 编者按 : 当前 ,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 , 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以诉讼的形 式 进入司法领域 , 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诉求强烈 , 特别是对那些有案不 立 、 有罪不 究 、 以罚 代 刑 , 甚至是执法司法人员徇私枉 法 、 徇私舞弊等现象 , 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民事检察权是检 察 机关的一项重要的职能性权力。民行检察监督制度从无到 有 、 从弱到强 , 目前呈现出强
2、劲的 发 展势头 , 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日益显现出其确定性内涵。在此过程中 , 民行检察监督制度出 现 了监督范围扩张 化 、 监督关系和谐 化 、 监督模式内在 化 、 监督功能复合化和监督环境趋优化 等 新动向。明确和把握这些新动向 , 对深入研究民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发展规律 , 并在此基础上 理 性完善此制度 , 从而使该制度焕发出新的活 力 、 产生出全面的应然价值 , 均颇具前提性意义 。 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 , 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 得到了一些对此 问 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特别 是 检察改革 , 本刊编
3、辑部 以 “司法改革与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完善 ”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 , 试 图从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 , 就我国民事诉讼活动监督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本 着 百家争鸣的态度 , 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 , 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 , 不论其所表达的学 术 观点如何 , 一律照登 , 所以 , 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之立场。 关键词:民事诉讼;公益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监督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905X( 2011) 01 0001 39 主持人: 韩成军 河南社会科学编辑部主任,副编审 笔谈嘉宾: 扈纪华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
4、 王鸿翼 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厅长 汤维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宋朝武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夏黎阳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郑 青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黄生林 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关于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问题 扈纪华 一个时期以来,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问题成 为民事诉讼法学界和有关部门十分关注并且意见分 歧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民事诉讼法修改中应当面 收稿日期: 2010-10-20 1 对和解决的问题。 我 国 宪 法 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 :“中华人民 共 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 关 。 ”检察院 机 作者简介:扈纪华( 1953 )
5、,女,山东沂水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副主任。 关的法律监督者的地位,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 定下来。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人民检察 院的主要职权是:( 1)对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 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 案件,行使检察权。( 2)对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 侦查。( 3)对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 否逮捕、起诉;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 行监督。( 4)对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对人民法院 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5)对刑事案件判 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劳动教养履行机关 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从其主要职权
6、看,检察 院对法律的监督主要集中在刑事领域,而对民事诉 讼领域如何监督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一、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检察监督的规定 三大诉讼法都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的监 督。但在民事诉讼活动中检察院的监督,从民事诉 讼法立法伊始就存在不同主张,有的主张要监督,有 的主张检察院只管刑事,不要管民事案件。 1982 年民事诉讼法(试行)规定了人民检察 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但没有规定 具体的监督方式。 1991 年 民事诉讼 法 修改时 , 保留了这一原 则 规定 , 并 在 “审判监督程序 ”一章中规定 , 检察院对已 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 、 裁定 , 可以提出抗诉 ,
7、 也 就 是 “事后监督 ”, 第一百八十六条至第一百八十八 条 规定的内容主要是 : 第一 , 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情形 ; 第二 , 提出抗诉的级别 ; 第三 , 法院对抗诉都应当 再 审 ; 第四 , 法院对抗诉案件再审应当通知检察院派 员 出庭。 2007 年为了解决司法实践中提出的当事 人 “申 诉难 ”和 “执行难 ”问题 , 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对民事 诉讼中的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进行了部分 修 改 , 其中涉及检察监督方面的修改包 括 : 一是将检 察 院的监督事由与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事由合一 , 作 了 进一步的细化 ; 二是完善了检察院抗诉的运作 程 序。在这次对民事诉讼法作部分
8、修改时 , 关于检 察 监督问题又旧话重提 , 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 由于当 时 有关部门在监督什 么 、 如何监督等问题上存在重 大 分歧 , 法律委员会建议对这个问题暂不作规 定 , 待 今 后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再作研 究 。 二、国外关于检察监督的有关情况 (一)英美法系的检察制度 从英美法系检察制度的起源和检察机关设置隶 属看,英美法系大多数国家的检察机关是行政机关, 检察权属于行政权,检察官主要扮演政府律师的角 色。例如英国的总检察长直属首相,是与各部大臣 同级的职位,向首相负责,随执政党的变化而进退。 美国的总检察长同时也是司法部长,是内阁成员;地 方各级检察长是由地方选举或者任命产
9、生的地方行 政官员,他们均不像法官那样享有较大的司法权威 和以司法为终身职业。在这些国家,检察官可以代 表政府提起一些民事公益诉讼或者参与一些民事诉 讼,但不能行使法律监督权。例如美国各级检察长 有权对涉及联邦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民事案件提起诉 讼,特别对反垄断、侵害消费者权益、环境污染等涉 及公益诉讼案件进行干预,美国 1969 年环境保护 法、 1970 年防止空气污染条例等均授权检察官 提起相应诉讼。在英国,总检察长被认为是公众的 代理人,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但无权进行法律监 督。 (二)大陆法系的检察制度 大陆法系的检察制度起源于法国 , 检察官在 法 国最早作为国王的代理人参与诉讼。
10、1790 年 , 法 国 国民议会颁布法令 , 规 定 “检察官是行政机关派往 各 级法院的代理人 ”, 检察权也属行政权的范围。对 于 检察官在民事诉讼中扮演何种角色 , 法 国 1976 年 民事诉讼法第 421 条规定,检察院可作为主要当 事人提起诉讼,也可以作为从当事人参加诉讼,其作 用是代表社会或公共利益,例如参加涉及亲子关系、 未成年人监护等案件的诉讼。在德国,根据 1950 年 民事诉讼 法 的规定 , 检察官有权对诸如家庭事件、 亲子事 件 、 禁治产事件等案件提起诉讼或者参加 诉 讼。日 本 1947 年颁布 了 检察厅 法 , 将原附设于 各 级法院内 的 “检事局 ”独立
11、出来 , 形成与法院相对 应 的且独立 的 “检察厅 ”, 归法务省管辖 , 检察权从性质 上讲 , 也属行政权。日本的民事诉讼法中没有关 于 检察官参与诉讼的规定 , 但检察官有权参与婚姻 和 收 养 、 亲子关 系 、 禁治产等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 序 良俗案件的人事诉讼 , 在这种诉讼中检察官有三 种 权利 , 即提起诉讼的权 利 、 参与诉讼的权利和上 诉 权 , 但不是法律实施的监督 者 。 (三)苏联及东欧等国家的检察制度 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与法、日、德以及 英美等国家不同的检察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建立起来的东欧各国的检察制度,与苏联的检察制 度基本相同。苏联和东欧各
12、国的检察机关,在民事 诉讼中享有广泛职权,可以提起诉讼,并有权参与庭 审,进行陈述和发表意见;对民事判决、裁定和决定 提出抗诉,并有权终止其执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 社会主义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典对检察长起诉权、民 2 事审判监督权、检察长调阅卷宗权等均作了规定。 从以上各国关于民事检察制度的立法可以发 现,尽管德、日、法及英美等国家和苏联以及东欧都 规定了检察院参与民事诉讼,但是参与民事诉讼的 目的、功能和程度却有本质差异。德、日、法及英美 等国家的检察院参与民事诉讼(或人事诉讼)是基于 公益原则,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提起或参加 民事诉讼(或人事诉讼),在诉讼中处于当事人的地 位。这些国家认为
13、,检察院应当是社会秩序的捍卫 者,行使的是行政权,不能以法律监督者的身份对审 判进行监督。审判权独立,裁判者中立是诉讼公正 最基本的要素,本质上要求排除外在的任何干预,包 括排除检察院对审判权的监督。 苏联及东欧国家以公有制为基础 , 民事主体 在 行使民事权利时往往涉及国 家 、 集体和他人利益 。 因此 , 国家对当事人行使处分权利的行为是否合 法, 必须进行干预。检察院被赋予广泛监督权 , 监督 法 院的民事审判活动 , 纠正法院的错误裁判 , 从而维 护 法律的统一实施。这种模式与这些国家全面干 预 “私法 ”的理念分不开。然而 , 苏联及东欧国家的 做 法 , 并未达到预设目的 ,
14、不管是在理论上 , 还是在 检 察实务中 , 都存在诸多问题。所以 , 在苏联及东欧 国 家解体以后 , 基本都抛弃了这一做法 , 例如俄罗斯 民 事诉讼法就完全取消了检察机关进行民 事审判监督的规定。 三、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实践 1991 年民事诉讼法施行后,民事诉讼检察监 督工作在全国逐步开展起来。从多年的实践情况 看,我国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一)抗诉力度加大,抗诉范围由点到面逐步推 进 民事抗诉制度是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民事诉 讼检察监督方式,也是检察机关在实践中运用得最 多的监督手段。检察机关近年加大了民事案件的抗 诉力度,抗诉由点到面,受监督的案件类型由重点性 安
15、排到逐渐铺开,覆盖的领域越来越广。中国法律 年鉴发布的数据显示, 1991 年至 2001 年,全国检察 机关受理民事申诉案件约 40 万件,提起抗诉的约 5 万件; 2001 年到 2010 年 6 月,共受理民事申诉案件 60 多万件,提出抗诉的约 12 万件,涵盖许多类型的 民事案件。 (二)监督范围愈见拓展,监督方式不断创新 检察机关不断拓展对于民事诉讼的检察监督范 围,在对诉讼过程的监督、对法院调解的监督以及执 行监督等方面都开展了尝试;一些地方的检察机关 还对国有资产流失、环境污染等涉及社会公共利益 的民事案件进行了公益诉讼、督促起诉和支持起诉 的尝试。同时,检察机关在实践中探索以
16、检察意见、 检察和解、查处错案背后的违法犯罪行为、违法纠正 通知等监督方式。 2001 年至 2010 年 6 月,全国检察 机关共向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 4.5 万件,人民 法院采纳了 2.7 万件。 (三)注重抗诉与息诉工作相结合,促进和谐稳定 据检察机关介绍,从近年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 情况看,检察机关在工作中抗诉与息诉并重,对大量 不立案、不抗诉案件开展服判息诉工作,推行民事和 解优先,对当事人有和解意愿、案件具备和解条件 的,引导、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最大限度化解矛盾 纠纷、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一些地方检察机关开展 了检调对接机制的试点工作;对一些可能引起矛盾 激化、影响社会稳定的
17、案件,检察机关主动与法院、 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共同做好息诉工作,维护社会和 谐。 四、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所面临的问题和不 同认 识 对于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的争论一方面来自 法学理论界,另一方面来自实务界,有关部门在这个 问题上的认识不一致是明显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也是突出的。 (一)对检察监督的认识不一致 虽然民事诉讼法对民事诉讼检察监督作了规 定,但对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本身,无论是理论界 还是实务界,争论从未停歇。 一种意见认为,应当取消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 度,主要理由有四:一是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活动 破坏了检法在职权上的分工制约的基础,影响了人 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对裁判的既判力造
18、成了破 坏,损害了司法权威,危及了司法公正;二是审判权 具有终极性,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违反审判权的终极 性,有代行审判权之嫌;三是检察院介入民事诉讼破 坏了当事人之间的平衡,违反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平 等原则,也侵犯了当事人对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 处分权;四是司法过程中的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都 具有非唯一性,因此裁判结果也就不具有唯一性,即 使检察院的监督意见具有合理性,也不能得出裁判 不当的必然结论。 另一种意见认为,司法不公、司法腐败损害了司 法权威,破坏了司法机关的公信力,是我国面临的一 个严重问题。民事诉讼检察监督 的目的就是为了防 止司法不公,维护司法公正,而司法不公可能产生于 3 诉讼过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民事诉讼 中的 检察 监督 问题 扈纪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