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填空-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复习)知识点复习大纲(共1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知识点填空-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复习)知识点复习大纲(共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点填空-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复习)知识点复习大纲(共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显微镜1.结构:_镜、_镜、反光镜、光圈、_,_、物镜转换器等.2.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_,镜头越长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_,镜头越短。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上升,且变化明显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4.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_目镜的放大倍数5.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_,看见的细胞数目_;高倍镜,视野
2、_,看见的细胞数目_。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7.显微镜使用的步骤:_对光装片_观察记录收镜整理(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先_再_)二、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1)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是分类的基本单位。(2)分类等级越高,所含生物种类越_,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就越_。生物的主要类群: (1)细菌真菌和病毒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_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成形的_,是_细胞,属_生物。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其结构包括_、_、_,膜外有_,质内有_。多细胞真菌的基
3、本结构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菌丝分地上部分子实体,地下部分营养菌丝。没有叶绿体,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病毒:仅由_外壳和_组成的不具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种类多样,形态各异,专营细胞内_生活。 (2)植物:都具有_,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细胞都有_。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过程中不形成胚。(3)动物: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靠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植物的特点。第二节 细 胞 1、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1665年,英国的科学家_发现了细胞,实际上他看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3、细胞的基本结构:(
4、1)_:内含传宗接代的_物质(2)_: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_: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4、动植物细胞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不同点:(1)植物细胞有_;(2)植物细胞质中有_和_。5、细胞壁的作用:_和_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叶绿体:_场所液 泡:内含_6、细胞学说: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_和_提出了“细胞学说”。7、.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8、.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问题:(1)一个受精卵经过了 n 次这样的分裂,产生了多少个细胞呢?2n(2)细胞
5、分裂过程:细胞核先分裂然后细胞质最后是细胞膜。(3)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含有_物质(4)细胞分裂:使单细胞生物增加个体数量,多细胞生物增加细胞数量。9、细胞_:分裂生成的子细胞从周围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地长大的过程。10、细胞的_:子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发生变化,形成了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11、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分别导致了什么后果?(1)细胞分裂的结果生物细胞_的增加;(2)细胞生长的结果生物细胞_的增大;(3)细胞分化的结果_。第三节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1、_: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
6、组成、性别比例等)。2、_:又叫生物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有机生物体的总和。3、植被: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4、生态系统:一个生物群落和它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生态系统。(1)成分:可用下列图来表示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_:主要是绿色植物 生物群落 消费者:各种动物 分解者:_(2)功能物质循环:通过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特点是_,_。5、生态因素:(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因素。(2)分类: 生物因素:指同种的其他个别和不同种的生物非生物因素:指_、温度、空气、_、_等。6、生态平
7、衡:(1)标志: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各组成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平衡。(2)保持平衡的原因:_,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繁多,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强,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_,当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7、 生命系统的层次性_(系统)生物个体_群落_第一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一根、茎、叶的结构1根:植物的地下部分,主要起_、_作用。2茎:地上部分的骨干,输导营养物质和水分、支持叶花和果实。3叶:由叶片、叶柄组成。二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和水1植物的正常健壮生长
8、,需要量最大的是含_、_、_等的无机盐。2不同化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化 肥对植物的作用缺乏时的症状_肥枝_茂盛叶片_,瘦小开花少,籽实不饱满_肥发育良好,提早_成熟生长缓慢,矮小,叶暗绿,花果实种子减少_肥使_秆坚韧,块_肥大茎秆细弱易倒伏,叶黄或叶弯卷铁肥参与酶的合成光合作用受到影响三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1细胞吸水和失水:当外界溶液的浓度_根毛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的浓度_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2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器官是_,部位在_。(1)植物根尖的结构:名称根 冠_ 区_区_区位置最前端根冠后分生区后伸长区后细胞特点排列不整齐细胞小、核大质浓,排列整齐,_强能快速
9、生长,质中开始出现小液泡有根毛,出现输导组织有_作用使根细胞的数目不断增多把根推向新的土层。(2)水分进入路径:土壤根毛细胞内层细胞导管茎叶散失(通过气孔)(3)物体内水分的输导由_来完成的。(4)矿质元素必须溶解于水中才能被吸收。3水分的利用:1%左右参与光合作用等代谢活动;99%通过_散失到大气中。4蒸腾作用的意义:是植物_和_的主要动力;促进溶解在水在的矿质养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可以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_,避免因强烈阳光照射而造成灼伤。5水分的散失是通过_进行的。气孔的调节机理:当水分充足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开放;反之,气孔关闭。五植物的光合作用1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
10、体吸收太阳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_、_、_等。3意义:完成了两大转变:(1)物质转变:_转变为复杂的_,同时释放_。(2)能量转变:将_转变为_贮存在有机物中。六植物的呼吸作用1概念:是指活细胞在酶的参与下,吸入氧气,将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能量的过程。2影响呼吸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有:_、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3意义:呼吸作用为生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提供了能量。4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很旺盛。第二节 人体的新陈代谢一消化系统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组成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消化道(_咽食道_大肠
11、肛门)消化腺:_、_、_、_、_2食物的消化:消化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胃、小肠消化酶蛋白质_小肠口腔消化酶消化酶淀粉麦芽糖_小肠小肠消化酶脂肪微粒_+_胆汁脂肪消化的方式: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不能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残渣,最后以粪的形式排出体外。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部位和过程如下: 3营养的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吸收如下:吸收部位被吸收的营养物质胃少量的水和酒精小肠大量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二生物催化剂消化酶1概念:活细胞制造的有催化能力的蛋白
12、质。2特点: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多样性、高效性,并受温度和Ph等外界条件的影响。3.人体消化液和消化酶列表比较如下:消化道消化腺消化液消化酶口腔 胃 胰 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肝脏 无小肠 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肠肽酶三呼吸系统和气体交换1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呼吸道:包括_、咽、_、_、支气管。保证气体通畅、处理吸入气体。肺:用大量_构成,_场所。2呼吸全过程:外界空气呼吸道肺 泡肺部的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氧的利用)呼吸运动扩散运动扩散运动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外呼吸内呼吸O2CO2O2CO2四循环系统和
13、血液循环1循环系统的组成:由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2心脏的结构分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脏由心肌细胞构成,能自主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3血管的种类动脉:与_相连,将血液_心脏血管,与此相适应,动脉管壁_,弹性_;静脉:与_相连,将血液_心脏血管,静脉管内血压低,管壁_,弹性_;_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_的场所,因此管壁_,管径_,仅容红细胞逐个通过,血流_。 4.动静脉血的区分:不能根据血管的名称来判断血液的名称,应该根据血液中的_多少来判断。3血液循环:(1)动力:心脏的_。(2)规律: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按_流动。原因是具有瓣膜,即心房与心室之间的_,心室与动脉之间的_,静脉内
14、的_,它们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3)途径: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者同时进行。见下图。体循环:_分支动脉除肺以外各器官组织中的_分支静脉上、下腔静脉_肺循环:_肺部的_肺_4观察小鱼尾部血液循环实验:比较各种血管的血液流速和血液颜色。低倍镜下,可见毛细血管壁薄,管径小,血液流速慢,红细胞呈单行流动。小动脉血流快,有时有脉搏样波动。小静脉血流慢,色暗红。五血液1血液组成: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 细 胞白 细 胞血 小 板血 浆特点_核,两面凹圆饼形,质中有血红蛋白_核,比红细胞大,有多种最_,无核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正常数量最多500万(男)420万(女) 5
15、00010000(男、女)1030万(男、女)约占血液总量的55作用运输_、部分_异物,参与人体免疫促进止血,加速_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成年人血液中血细胞含量的多少对健康影响很大。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过低_;白细胞太少_;血小板太少_。3输血和血型以输同型血为原则。除了同血型者之间可以相互输血外,血液为_型万能受血者,而O型万能_者(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行)。六泌尿系统和尿的排泄1泌尿系统组成:泌尿系统:_、_、_和尿道。其功能是将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毒物通过尿的形式排出体外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_是尿生成的重要器官,不仅可将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物排出体外,并且对调节体内水
16、与电解质和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七新陈代谢1概念: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2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同 化 作 用异 化 作 用物质转变环境物质自身物质自身物质代谢终产物能量转变_能量_能量举例_作用、_吸收_作用、排泄关系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新陈代谢的两个方面,是同时进行的,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了人体新旧物质更替的过程。3在物质变化的同时,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获得=能量的_+能量的_3消化和氧化分解:消化是把大分子、不能吸收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可以吸收的物质的过程,人对食物
17、的消化在消化道内进行;彻底的氧化分解是形成代谢终产物的过程,主要在细胞内进行大分子有机物消化产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物蛋白质CO2、H2O、_ 葡萄糖CO2、H2O 甘油、脂肪酸CO2、H2O第三节 其它生物的新陈代谢一孢子植物的特点1藻类:结构简单,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没有_等器官的分化。2苔藓类:植株矮小,有_,没有_。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分布在阴暗潮湿的环境。3蕨类:具有根茎叶,有_组织。二微生物的特点1细菌特点:细菌是_生物,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属于原核微生物。2真菌的特点:属于_生物,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变异频、分布广种类多。三
18、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动物类群中比较低等的类群,最明显的特征是不具有脊椎骨。种类、数量都是非常庞大的。包括_动物、海棉动物、_动物、扁形动物、_动物、_动物、软件动物、_动物、棘皮动物等类群。第二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植物的感应性1 植物的感应性:_性、_性、_性、_性、_性、向热性等。2 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从植物的向光性开始的,生长素的发现经历了_、_、_等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认识的,由于_引起_在植物体内分布的_而使植物具有向光性。3 植物激素有_、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第二节 人体神经调节 1.人体神经系统:由 _ 和 _ 组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识点 填空 浙教版 科学 中考 生物 部分 复习 大纲 1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