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资料(共10页).doc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资料(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资料(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ZZYXH/T157-2009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Classif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onstitution in TCM)前 言本标准附录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琦,朱燕波。本标准首次发布。引 言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该标准的编写和颁布,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体现中医学“治未病”的思
2、想,为实施个体化诊疗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中医“治未病”需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为“治未病”提供了体质辨识的方法、工具与评估体系。中医体质学者经过近30年的研究,根据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对体质进行了分类,并制定了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该标准是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应用本标准在全国范围进行了21 948例流
3、行病学调查,显示出良好的适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标准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符合医疗法规和法律要求,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标准审定组成员:张伯礼、杨明会、沈同、刘保延、李乾构、唐旭东、仝小林、彭勃、陈淑长、周宜强、刘雁峰、陈珞珈、王承德、孙树椿、丁义江、汪受传、段逸群、花宝金、陈信义、刘大新、马健。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关于体质的术语及定义、中医体质9种基本类型、中医体质类型的特征、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体质的分类、判定及体质辨识治未病
4、。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中医体质(Constitution of TCM)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3 中医体质9种基本类型与特征3.1 平和质(A型)3.1.1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3.1.2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3.1.3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
5、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3.1.4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3.1.5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3.1.6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辨识与调节方法:正常的体质。调节:饮食有节制,不要常吃过冷过热或不干净的食物,粗细粮食要合理搭配3.2 气虚质(B型)3.2.1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3.2.2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3.2.3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3.2.4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3.2.5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6、3.2.6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辨识与调节方法:肌肉松软,声音低,易出汗,易累,易感冒。调节:多食用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等。少食空心菜、生萝卜等。3.3 阳虚质(C型)3.3.1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3.3.2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3.3.3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3.3.4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3.3.5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3.3.6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辨识与调节方法:肌肉不健壮,常
7、常感到手脚发凉,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夏天不喜欢吹空调,喜欢安静,性格多沉静、内向。调节: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3.4 阴虚质(D型)3.4.1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3.4.2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3.4.3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3.4.4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3.4.5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3.4.6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辨识与调节方法:体形多瘦长,不耐暑热,常感到眼睛干
8、涩,口干咽燥,总想喝水,皮肤干燥,经常大便干结,容易失眠。调节:多食瘦猪肉、鸭肉、绿豆、冬瓜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适合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项目。3.5 痰湿质(E型)3.5.1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3.5.2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3.5.3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3.5.4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3.5.5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3.5.6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辨识与
9、调节方法: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易出汗,且多黏腻。经常感觉脸上有一层油。调节: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多食冬瓜等。因体形肥胖,易于困倦,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运动锻炼3.6 湿热质(F型)3.6.1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3.6.2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3.6.3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3.6.4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3.6.5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3.6.6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
10、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辨识与调节方法: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易生粉刺,皮肤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脾气较急躁。调节:饮食以清淡为主,可多食赤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的食物。适合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3.7 血瘀质(G型)3.7.1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3.7.2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3.7.3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3.7.4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3.7.5 发病倾向:易患癥瘕及痛证、血证等。3.7.6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11、。辨识与调节方法:皮肤较粗糙,眼睛里的红丝很多,牙龈易出血。调节:多食山楂、醋、玫瑰花等,少食肥肉等滋腻之品。可参加各种舞蹈、步行健身法、徒手健身操等。3.8 气郁质(H型)3.8.1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3.8.2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3.8.3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3.8.4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3.8.5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3.8.6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辨识与调节方法:体形偏瘦,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常有胸闷,经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体质 分类 判定 资料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