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一、 概况1、A8标段整体土质良好,仅在局部地表存在素填土,在沟塘底部存在0.2m-0.6m厚的淤泥,在局部存在弱膨胀土。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构造物的设置情况以及路基施工工期,特殊路基处理分别采用加铺碎石垫层、掺灰等处理方法;对于桥头高填地段采用碎石桩处理。2、全线平均路基填土高度2.15m;特殊路基处理长度为593m;其中特殊路基处理碎石桩延米,冲击夯实4061m2。特殊路基的处理方法有:碎石垫层处理、预压、强夯处理和冲击夯实等处理方法。本标段在施工时应尽量安排特殊路基处理地段先期开工,以保证施工期及预压期,确保特殊路基的处理效果。二、 特殊路基
2、处理原则(1) 软弱地基处理原则软弱地基处理从稳定、沉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路堤稳定计算采用有效固结应力法。地基沉降量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主固结沉降,并采用经验系数对其进行修正。地基的固结度采用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计算。根据沉降及稳定的需要对桥头高填土路段、涵洞、通道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2) 膨胀土处理原则对于弱膨胀土填料,在试验的基础上,提高掺石灰剂量处理;对于低填路段为膨胀土的,采用超挖后回填石灰土处理。三、 特殊路基设计方案(1) 膨胀土路基处理对于弱膨胀土填筑路基根据路基填土高度,对路基填料作以下几种情况处理: 当路基高度为H1.53m时,路床上部40cm采用6%石灰土处治,路床下部4
3、0cm采用5%石灰土处治,压实度均96%,路床底面下超挖40cm掺4%石灰土,压实度均94%。 当路基高度H1.53m,清除15cm耕植土后,进行原地面碾压,压实度90%,压实补偿按10cm计,然后回填4%石灰土至清表前地面标高(回填厚度为压实补偿10cm+清除耕植土15cm),然后铺筑路堤及路床。下路床采用5%石灰土处治,上路床采用6%石灰土处治,压实度均大于96%,路基中部填筑素土。(2) 构造物基底处理 盖板涵、通道基础落在素填土、饱和软粘土、膨胀性土等不良地质岩土上时,采用换填一定厚度的碎石垫层处理;若构造物落在一般性粘土上,但地基承载力或沉降不能满足构造物对地基的要求时,也采用换填一
4、定厚度的碎石垫层处理。基坑开挖时应避免垫层底部受扰动,保留200mm厚的土层暂不挖去,等换铺前再挖至设计标高。换填时应注意基坑排水,不得在浸水条件下施工,必要时应采取降低水位的措施。垫层底面应在同一标高线上,如深度不同,应挖成搭接面并按先浅后深的顺序进行垫层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垫层在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与基坑回填。 圆管涵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要求或为膨胀土的,换填5%石灰土处理;基底为饱和软粘土及淤泥土的,换填碎石处理。具体根据每一处构造物对地基在载力、沉降的要求、该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视不同情况给出处理的范围及厚度。(3) 桥头及其过渡段基底处理根据桥头段填土高度、桥头对沉降及稳
5、定标准的要求、地基土的埋藏条件及物理力学指标等选择碎石桩、强夯、冲击夯实等不同办法对桥头段地基进行处理。 碎石桩处理:处理长度为沿线路方向5H+30米,其中H为路基填土高度。桥头段碎石桩桩径采用0.5米,桩间距采用1.3米;桥头过渡段桩径采用0.5米,桩间距采用1.5米,桩长根据计算确定。梅花状布置。 冲击夯实处理:处理长度为沿线路方向5H+30米,其中H为路基填土高度;冲击夯实功采用15KJ,冲击夯实遍数根据现场试验确定,设计计算按20遍考虑。夯沉补土设计按20cm厚计入路基土石方汇总表,施工时按实际工程量计算。(4) 桥台台背填料处理对于桥台台背填料从路基原地面至下路床均采用掺5%石灰处理
6、,上路床采用6%石灰土处理并适当提高压实度。台背处从原地面至路床底部都进行掺灰处理,并适当提高压实度,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采用小型机械夯实。四、 特殊路基施工方案1、河塘段边沟外侧土堤与路基主体同时填筑。施工时必须避免高堆快填,应薄层摊铺,分层充分碾压。填筑时加强观测,控制施工速率。2、地基处理、施工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沉降和稳定观测,要严格控制填土速率,每填一层土应进行一次监测,并应控制地面沉降10mm/d,边桩水平位移5mm/d,超过时应暂停填筑,待沉降及位移量小于规定值后再继续施工。为了确保路堤填土的安全,防止路基失稳,加载填土的施工速率由施工单位根据地质条件和地基
7、强度增长情况,以及观测路堤坡脚变形,分析地基土的塑性变形产生失稳的状态等综合考虑确定,设计考虑为1m/月。1、 碎石桩施工挤密碎石桩采用振动沉管,人工填料的方法进行制桩。在正式施工时,应作试桩,作现场荷载试验,并做好记录,同时根据试桩结果,确定正式打桩采用的技术参数,确定成桩工艺。施工要求如下: 清理平整场地,清除高空和地面障碍物; 测量放线,测量地面整平后的标高; 布设桩位,桩间距允许偏差为10cm;在灌注桩两侧布设桩位时,应预留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位置,预留净距为140cm; 机械设备:ZL-60振动履带式挤密碎石沉桩机5台,容积相等的小推车4台; 碎石桩施工a) 施工顺序从四周向中心靠拢,相
8、邻两根桩必须跳跃间打;b) 桩机就位,校正桩管垂直度应1.5%;校正桩管长度及投料口位置,使之符合设计桩长;在桩位处铺设少量碎石;c) 边振动边下沉到设计深度;d) 稍提升桩管使桩尖打开;e) 停止振动、灌料、直至灌满;f) 启动拔管,拔管前留振一分钟,以后边振动边拔管,拔管速度需均匀且每拔管1米留振一分钟。g) 根据单桩设计碎石量确定第一次投料的成桩长度(约为桩管长度50%),进行数次反插直至桩管内碎石全部投出;h) 提升桩管,开启第二次投料口并停止振动,进行第二次投料直至灌满;i) 启动拔管,边振动边上拔,并进行数次反插,至管内碎石全部投出,反插深度应小于桩管长度的一半;j) 提升桩管高于
9、地面,停止振动,进行孔口投料(第三次投料)直至地表;k) 启动反插,并及时进行孔口补料至该桩碎石桩用量全部投完为止;l) 碎石灌入量按每延米不少于0.224立计算;m) 提升和反插速度必须均匀。反插深度由深到浅,每根桩在保证桩长和碎石灌入量的前提下,总反插次数不少于12次;n)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挖出桩管带出泥土,孔口泥土不得掉入孔中;o) 施工过程中应记录沉桩深度,制桩时间,每次碎石灌入量,反插次数等;p) 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土层有较大变化,投料量或沉桩速度异常应立即停止施工,并报监理;q) 施工完毕,整平场地,测量标高,整理施工记录。五、测量放线1、按路基测量地面整平后的标高及桩号断面图坡度放样,并增加50cm宽放线,确定碎石桩纵向桩位轮廓线。2、按桥位与横断面的夹角,确定碎石桩横向桩轮廓线:桥头段为5H(H为原地面至桥头设计地面高度),伸入桥台前的长度按坡度1:n放线;桥头过渡段处理长度为3000cm。3、放控制桩:控制木桩只控制四角,以便拉线,另加延长线至5m外,以便对四角控制桩进行校正。4、放线:按图纸设计的桩距打灰线,桩位与路线成90度。5、测量详细方案见下图,如有不明请参照图纸施工图第二册S4-8或及时与项目工程部联系。筑过0J,高度。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