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感悟(一)(共2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阳明心学感悟(一)(共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明心学感悟(一)(共2页).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阳明心学感悟(一)世人说王阳明的心学,皆冠之以“主观唯心主义”之头衔,而其理由就是一句“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其实王阳明要说的无非是一种人生的感悟和态度,他所说的这些话也无非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和概括力的语言,实在没有必要冠以什么“主观”“唯心”“主义”之头衔。他说这些无非是强调指出人心的重要性,也不是强调人的重要性,他当然知道世间有客观之理,但是如果这些理你没有心思去了解,这些理就和你没有关系,对你没有任何意义。就算你有心去了解,如果你没有心去实践,说一套做一套,或知而不能行,这些理对你也同样没有关系,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如果心中无理,心中无物
2、,则客观之理、客观之物皆可视同虚无。因为它们和你没有关系,这就是王阳明要说的,要强调人自身的作用,要关注人性本身 。就象你门前的桂花和无远处的高山,如果你关心着桂花的香气,自然会忽略远处的高山。如果你关心着高山的朦胧悠远,就会忽略近处的桂花。当你关心国家大事一处时,另一处并不是没有存在,只是在你的视野里消失,在你的心境里消失而已。“心即理”不是目的,“心即理”是为了引出“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也不是目的,“知行合一”是为了引出“致良知”。而“致良知”的结果又印证了“心即理”,让你的“心”去认识更多的“理”,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渐进、分阶段的、循环的过程。“知-心-行”,“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一个严密的系统,这个系统的中枢就是“心”,“心”是“知”和“行”中间的联系。没有“心”,“知”和“行”就会割裂开来,“知行合一”就会变成一句空话,而没有“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空谈“心”,就会变成“唯心主义”,被讥为“王学末流”。专心-专注-专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学 感悟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