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结题报告(共6页).docx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结题报告(共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结题报告(共6页).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解决问题的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许多学校都在进行着解决问题教学研究,而我们这个课题的提出,也是基于我们学校自身存在问题的思考。问题主要有:(一)学生方面,问题主要是: 1、学生对问题信息的“卷入度”不高 由于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已不再是纯粹文字的、结构分明的“标准件”,而是图文并茂、多元集结的“融合体”,对此,学生出现“顾此失彼”的审题状况。 2、问题思路的“分析力”不强 传统的“应用题”,有着鲜明的“类型化”倾向,只要模仿例题的解答套路就行了,而现在的
2、“解决问题”注重与其他内容的融合,由于缺少了画“瓢”所依的“葫芦”,很多学生便会遭遇“老师讲过我会做,稍作变化我不会”的现象。 3、问题解答的“策略性”不足 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仅仅只着眼于获得问题的具体答案,没有积极地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题,而导致错漏百出。(二)老师方面,问题主要是: 1、对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不清。 从过去我们熟悉的以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为目的的“应用题”教学到新课程以发展学生综合数学能力为核心的“解决问题”的教学,许多老师面对其教学目标、内容体系、编排呈现方式的巨大变化而感到无所适从。 2、只关注算法与结果是否正确,忽视解题思路的教学和形成。 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
3、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在批判地继承应用题教学的优秀理论、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实践,探索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基本规律、总结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好的经验。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2、建构主义理论观点 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教学意义的生成起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3、教育心理学理论观点 美
4、国数学家波利亚指出:“数学解决问题是一个连续的心理活动过程”。他强调要实现这样的一个过程,教师必须按“问题解决”的四个过程去落实。即理解问题,明确问题的任务(知道什么,求什么);拟定求解计划(该做什么);实现求解计划(怎么做);检验和回顾(检查)。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2、提高教师的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学校的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3、转变教师的工作方式,更新教师的工作观念,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成学校形成一支专业素养较强的数学教师队伍。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针对目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
5、出现的弊端,探索有效的解决问题教学策略,主要从以下五小问题来进行研究。分别是: (1)怎样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2)如何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3)怎样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4)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习惯,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5)探索解决问题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五、课题研究的策略 本课题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一)文献研究法:学习和积累专家和其他学校及个人的有关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成功经验材料,并系统归类比较,甄选有效教学经验作为本课题借鉴。 (二)行动研究法:追踪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通过指导、会诊、研究,解决研究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三) 经验总结法:在
6、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在一定范围内交流。通过个人研究课、校级研究课、校级优质课比赛等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总结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六、课题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搭建多元化学习平台,以学促研。 课题组的老师针对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边工作、边学习、边研究,把学习、工作、研究一体化。学校从学习指导、资源环境、交流协作等维度为我们全体教师提供多元的学习平台。 如资源学习平台,学校为我们老师们订阅了共读书目,有黄爱华的智慧课堂、吴正宪的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皮连生的现代教学设计等书籍,还有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期刊,不断地充实老
7、师们自身的教学理论。除此之外,我校还利用校园局域网开设了两个平台:一个是校本教研学习资料,一个是校本教研视窗,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研究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以学生的学为核心,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研究。 1、注重审题和数量关系分析的指导 (1)优化“问题表征”,提升审题的效能。 解决问题,起于“问题表征”也就是“审题”。需要学生能主动地去发现、辨认转译题目中一切直接给出或间接给出的条件,排除干扰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去思考,达到准确解题的目的。低年段: 由于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非常缺乏,还须凭借具体事物或图像来进行逻辑推理。因此就需要我们指导学生学会看懂图意,
8、理解图的内容。对于图文结合的解决问题,则采取“看标说”的步骤引导观察,“看”是看清图上画了什么,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标”把从图中找到的数学信息画出来,并标上序号。“说”是将整个图意完整地表达出来。 进入问题的情境,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说一个什么事?如: 学生通过观察、读题知道了小朋友们在进行体育运动,而且通过多次读题能对题中信息的感知更深入一层,知道有的在踢球,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武术。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说题意,通过语言的表达不断地促使头脑中的“问题表象”逐步建立完善。 引导学生多次读题,“盘点”数学信息,对数学信息进行量化。引导学生透过这些繁杂的情境,可利用圈一圈和标注的方法,完整地
9、提取图中的数学信息。如: 圈出参加每项体育运动的同学,并在对应的项目上面标明是几人,这样就为后面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好了准备。再引导学生根据数学问题来找有用的信息。如:问题“()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此问题求的是“踢球的人数”与“跑步的人数”的两种数量的关系,因此要引导学生找准这两个量的数学信息,并且指导学生给这两项运动项目分别标上数量,如: 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 18 9 这样引导就避免学生把数据抄错的情况。高年段: 引导学生“圈点式”读题。 通过让学生一边读题,一边用铅笔圈出“单位1”和点出关键字。这种读题的方式有利于让学生做到上口、上眼、上手、上心,避免那种用眼睛扫一遍题目就急
10、于动笔的做法。(用于解常规题型,单位“1”的量和关键字特别明显) 引导学生补充单位“1”的量,用线段图帮助审题。(变形题)当遇到的题型不是像A组题型那样:单位“1”和关键字不是那么明显时,我们教师在教学生审题时,有必要引导学生在题目的适当位置把单位“1”的量补充出来,还可以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来帮组审题,以便正确分析题意,使变形题转化为常规题。 引导学生挖掘隐含条件。 不少数学问题的部分条件并不是十分明确给出的,而是寓于某个概念中或者某个词中,或者隐藏于某个图中,隐隐约约,含而不露,但它们又常常是解题的要点,因此在审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到解题的有效信息,为正确解
11、题打下基础。 总之,科学的审题方法是每个学生所必备的,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我们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适时进行有效的审题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2)增强问题思路的“分析力”,让“数量关系”成为拐棍。 审清题意后,“解决问题”的核心任务是深入分析数量的内在联系,从而寻求已知数量的有效匹配,实现未知数量的“水落石出”。那么,教师该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提升学生的“分析力”呢? 引导学生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建立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模型。 教材的编写将“数与运算”融入生活问题情境中,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运算意义,掌握算法。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问题解决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