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教学反思(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亭送别教学反思(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长亭送别教学反思长亭送别教学反思(一)“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离别是古老的门槛”,长亭送别就是一出关于爱情、关于离别的戏曲。它缠绵悱恻,撩人心弦,又哀愁凄美,催人泪下。能给人如此大的冲击,我觉得其间“情景交融”这种手法的巧用功不可没。因此,我这堂课的定位就是解读文本中以哀景写哀情的经典之处。长亭送别这篇美文中“情景交融”之处很多,我抓住课题中“送”、“别”二字将目光聚焦到【端正好】和【一煞】、【收尾】处,以此将全文“情景交融”教学重点设为“送时之景”与“别时之境”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教学,以教师渲染为主,做成一个可供学生模仿改诗的部分;第二板块以学生活动为主,构建一个能让学
2、生自由发挥、尽情展露的T台。而贯穿两大板块的一根红线就是莺莺的感情。然而纵观整堂课,发现很多时候,自己为了作足一个情感的向导,把舞台让给学生还是太少了。有人曾打了个有趣的比喻,说:“教学生就像吃山核挑,到底是剥好了给他们吃呢;还是买手剥的;抑或是干脆给他们一把锤子,让他们自己敲、自己剥?”我想我是给他们买了一包“手剥山核桃”。期待哪一天我的学生能拿着我交给他们的独门小锤子,敲剥得轻松,咀嚼着有味,进课堂和出课堂之间多些微妙的变化。长亭送别教学反思(二)经过几天辛苦的备课,在邹老师的指导和各位同仁的帮助下,我终于完成了长亭送别的汇报课。下面是我简要的教学反思。我自己较为满意的:第一,整体思路清晰
3、,从“意境美、人性美和语言美”三个方面来鉴赏文章;第二,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准确、透彻(在上课之前,我对课文已进行过多遍的阅读,首先要求自己读准读深读透,再查阅大量的鉴赏资料,扩展视野,加深理解,最后化用为自己的东西,唯一遗憾的是时间短促,没有功夫阅读西厢记一遍);第三,对曲词鉴赏的知识,还是能分析到位,对曲词的品味,还是能比较深透(因为自己平时喜欢读古诗词,积累不少这方面的阅读鉴赏知识,在这方面上触类旁通的悟性还是有一点点);第四,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把课堂的精彩留给学生;第五,在学法指导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曲词鉴赏的迁移能力;第六,学生的讨论、发言还算热烈、踊跃
4、,因为是借班上课,能有这样的效果基本满意。但也存在不足:第一、布局有不合理之处,如“意境美”部分放在“人性美”部分之前;第二,在概括情节和崔莺莺叛逆性格方面,由于内容简单,所以没有较好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第三,由于课的内容安排多,没有让学生多几次朗读;第四,鉴赏时理性分析多些,感性东西少些,有高三教法的影子;第五,“人性美”和“语言美”两部分之间没有注意到过渡、衔接。对语文教学的思索:第一,曲词鉴赏课应该怎样教才算理想呢?多些美读感悟,但实际上多是停留在皮毛、肤浅的东西上,品味不够深入;多些理性分析,又过于呆板,影响到美感。以读作前奏、铺垫,整体感悟后,稍作分析,深入品味,可能是比较理想的设计方
5、法。高三不能呆太久,这次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有高三的教法定性思维的影响,太明显了。现在想起,种种困惑与干扰的症结也许在此。第二,设计问题尽可能考虑周全、细致,注意启发过程的细针密线。我是一个做事细心的人,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这一点。但这次真的大意、粗糙些。这是这堂课上我对自己最不满意、最不能原谅的地方,也包括课堂语言的设计。细细思量,又觉得自己的教功不够,邹老师的游刃有余、黄胜老师的驾轻就熟,永远是我追求、学习的目标。第三,自信与个性,很重要,也是语文老师应该拥有的。说课后,对原教案进行过多的改动,如思路,原来先讲人物形象,后讲意境美,我觉得这样较合理,但后来采取了建议,作了错误的调整,把
6、“意境美”部分放在“人性美”部分之前。也许顾虑过多,对自己信心不足,个性的东西也少加入,从而影响到课的质量。长亭送别教学反思(三)今天,结束了长亭送别的教学,反思课堂,觉得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提高。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考虑到这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典范作品西厢记的一折戏,曲词优美,文采飞扬,所以我觉得品味语言,赏析情景交融的意境应是教学目标之一。另外,这是新课程实施后高中生第一次接触古代戏曲,所以把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代戏曲的能力也作为教学目标。戏曲文学总要塑造人物形象,本折戏中崔莺莺的人物形象欣赏当然也作为一个目标。从教学后的效果来看,品味语言、欣赏人物两个目标落实得较好,培养鉴赏古代戏曲的能力的目标落实
7、得不太好,或者说根本没有落实。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话应用到教学设计上也一样。何为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众说纷纭。经过反思,我想,起码要符合三点:必须是适合文本本身;必须适合学生当下的学情;必须适合于教师本人。老实说,怎样欣赏古代戏曲作品,我自己也不太在行,以一个外行人的眼光去教学生培养鉴赏古代戏曲的能力,不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吗?当然谈不上落实教学目标了。启发:教学设计如果并不适合教师本人,那么当然也就无法达成目标的有效性了。二、教学方法的选择考虑到是在舞台上展示的戏剧文本,就想以声、光、影、电相结合的组合拳形式,给学生以感官冲击,视觉享受。所以课前精心选取了课堂电影黄梅戏长亭送别,
8、在自修课时让学生先睹为快。并在导入时选取李叔同的送别,营造情景氛围。精心准备课件,配以大量背景图片,期待把作者在文中渲染的意境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信心满满,意气扬扬,想获取一堂成功而精彩的课。在高二(3)班一亮相,课堂倒是很热闹,学生也很活跃。但是都被表面的光鲜所蒙蔽,以至于忽略了对文本的深层次的解读,对优美典雅的语言的深入品味。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高二(4)班上课时,我吸取了教训,及时调整了原先的教学方法,而采用素读的方法。就是不用精心准备的课件,只用一支粉笔、一本书,用最传统的对话问答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做最朴素的解读。这是一种素面朝天的阅读教学方式,目的是排除干扰,引导学生回到
9、文本,读懂课文,通过深入地品味语言来把握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结果课上下来很顺利,人也感到神清气爽,从学生的回应来看,教学目标也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启发:精彩的课件,热闹的课堂,不一定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朴素的教学,本色的课堂,也许更具有语文味,也许更有效。三、贴近实际的教学备课既要备课文,更要备学生。只有关注学生当下的学情,贴近学生的实际,这样的教学才有效。长亭送别具有戏曲音乐性的元素,通过音乐可以激发文字深沉的美感。考虑到高中生都喜欢唱歌,许多古诗词也都传唱一时,如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水调歌头等。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为四煞这支曲子谱上曲唱一唱。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谱一曲离歌,来表现四煞悲愁的意境。当然,一般的学生不会谱曲,可以让他们选用合适的歌曲套用。把品读、演唱、体悟结合起来,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在愉悦的氛围中若有所思,思有所得。启发:贴着地面步行,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