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帮扶措施(共7页).doc
《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帮扶措施(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帮扶措施(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帮扶措施 针对当前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所致;通过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参加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等策略,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心理学家指出:“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到学生中间去,做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培养人自觉的健康生活,成为健康的生活者,既为学习服务,又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生活的养成,使学生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一、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小学生自身因素所致小学时期,小学生之间的交往渴望随着年龄的增
2、大而不断扩大,但由于他们阅历浅,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从而使他们的交往,往往处于初级水平,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比如:人际关系焦虑就是因同学之间的矛盾没有及时得到正确处理而造成的暴力对抗、恐惧症等不良心理状态。所以,小学阶段个别学生很容易出现不合群、逆反心理现象,进而导致离家出走、逃学,甚至绝望、自杀行为。2家庭教育的偏差父母过度溺爱和放任,是导致小学生心理疾患的直接因素。如今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大多只注重让孩子高兴、满意,孩子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父母任从孩子的摆布,百依百顺。逐渐养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3、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致使孩子性格偏执,自私狭隘,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当家长的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往往就会使孩子感到压抑和不满,进而使孩子产生疑惑、犹豫等心理疾患。3学校教育的误区就目前的评价制度而言,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追求升学率,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小学生面对“升学”及择校就读的原因,不得不放弃自己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苦苦地追求考试分数。由于思想过度紧张、精神过度疲劳,失去了“人身自由”,这就导致学生恐学、厌学心理,严重者情绪失常、精神抑郁,出现个别学生离校出走或离家出走的逃学现象。二、针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帮扶措施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心理矛盾的时期,他们往往自
4、我感觉良好、自我认识模糊、自我评价过高、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往往表现出情绪丰富、情感脆弱的幼稚状态,心理年龄多数低于生理年龄,因而,稍遇挫折,心理就会失去平衡、就会产生烦恼和痛苦,所以,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给予引导和心理帮助,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一)、对症下药,排除心理障碍。 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它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一般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应对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
5、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行为往往表现为 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好,我偏说那好;让我信这,我偏信那。 处于“逆反期”的孩子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老师、父母越恼火,他们越反感,越叛逆, 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对抗、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近年来社会上多发的青少年“逆反期”杀亲案(如徐力杀母案)、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无不说明,如果对学生的逆反心理疏导失当,将会发生多么惨痛的后果。 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我们首先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他们在丰富多彩
6、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次是要求学生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他们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明白家长、老师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有时言语过激但都是为了他们好,自己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后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消除学生逆反心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极大的耐心,
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 、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学生一旦产生自卑心理,就会对自己的智力、能力、长相或风度等作偏低的评价,甚至因某一方面的不足就对自己全盘否定,觉得一切不如别人,顾虑重重,缺乏自信心,极大地阻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 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创伤、性格因素、家庭教育问题以及需要得不到满足等。在小学阶段,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大多缘于家庭问题,有的父母离异,有的家庭比较贫困;也有的学生是因为能力比较低,成绩不如同学,受到同学的轻视。现在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并不少见,这就更加要引起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8、。 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关键是使学生对自己现存力量感到满足!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他们身上的优点,使其对自身做出正确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是要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工作中,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联合各科教师共同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让他们不再觉得自己什么都弄不好,反而感受到只要自己努力,也能受到肯定;最后是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克服自卑。作为教师关键是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来。在这方面,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五年级的小李是家里的独生女,本来家庭条件优越,学习成绩优秀,可后来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原本的天之骄子自从失去父母的百般宠爱,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9、抑郁寡欢,总觉得自己在班里抬不起头来,伴随而来的是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了解了这一情况后,王老师开始与她接触。一方面通过与她沟通,让她正确面对家庭现实,要求她要欣赏自己、相信自己,并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一定要通过改变自己来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关心支持。王老师还帮她制定了学习计划,同时联合各科教师共同为其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各学科教师都乐于鼓励帮助小李,班主任高老师在班集体活动中给予了小李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班中同学在高老师的影响下,也纷纷伸出友爱之手,让小李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到自己被重视。当自信重回到小李身上的时候,一切就开始改变了。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名牌初中-太和三中。在她寄给高
10、老师的贺年卡中,她深情地写着:“高老师,谢谢你给了我自信,让我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3 、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锤炼意志。 目前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是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长大,成长的道路一帆风顺。上了小学以后,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与同学的交往上都容易遇到挫折,一旦遇到挫折问题就来了,脆弱的心理素质便暴露无遗。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最后是教给学生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即通过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心理 问题 产生 原因 帮扶 措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