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共34页).docx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共3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共34页).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篇 医学影像学概论 第一章 放射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一门应用医学影像学设备,观察病人体内器官形态和功能,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第一节 X 线成像 X 线具有与 X 线成像和 X 线检查相关的特性为: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 X 线图像的形成是基于以下三个基本条件:首先 X 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能穿透人体的组织结构;第二,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X 线在穿透的过程中被吸收的量不同,以致剩余下来的 X 线量有差别。第三,这个有差别的剩余 X 线是不可见的,经过显像过程,例如用 X 线片显示,就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 X
2、线图像。 人体组织结构根据密度不同可归纳为三类:属于高密度的有骨组织和钙化灶等;中等密度的有软骨、肌肉、神经、实质脏器、结缔组织以及体液等;低密度的有脂肪组织以及有气体存在的呼吸道、胃肠道、鼻窦和乳突气房等。 第二节 传统及数字 X 线检查技术 数字 X 线成像技术包括计算机 X 线摄影 CR、数字 X 线摄影 D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的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第三节 计算机体层成像 像素 pixel:矩阵中的每个数字经数模转换器转换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称之为像素。 体素 voxel:图像形成的
3、处理有如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 CT(computed tomography):CT 不同于 X 线成像,它是用 X 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面,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的重建图像,是数字成像而不是模拟成像。 CT 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的灰阶图像。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 X 线吸收系数。 CT 图像还可用组织对 X 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密度高低的程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不用吸收系数,而换算成 CT 值,用 CT 值说明密度,单位为 HU。 CT 检查分为平扫、增强扫描、CT 造影。 对比增强 CT 是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再行扫
4、描的方法,经常使用。注入碘对比剂后,器官与病变内碘的浓度可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能是平扫未显示或显示不清的病变显影。通过病变有无强化及强化方式,有助于定性诊断。常用的方法为团注法,即在若干秒内将全部对比剂迅速注入。依扫描方法分为常规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延迟增强扫描和多期增强扫描等。 CT 血管造影 CTA:采用静脉团注的方式注入含碘对比剂 80100ml,当对比剂流经靶区血管时,利用多层螺旋 CT 进行快速连续扫描再经多平面及三维 CT 重组获得血管成像的一种方法。 对比剂按影像的密度高度分为高密度对比剂和低密度对比剂两类。高密度对比剂有钡剂和碘剂。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 弛豫 relaxa
5、tion:终止射频脉冲后,宏观磁化矢量并不立即停止转动,而是逐渐向平衡态恢复,此过程称为弛豫。所用的时间称为弛豫时间。 T1: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的 63%所经历的弛豫时间。 T2:即横向弛豫时间常数,指横向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至 37%所经历的时间,是衡量组织横向磁化衰减快慢的尺度。 T1WI:即 T1 加权成像,指 MRI 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 T1 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 T1 的差别,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 T2WI:即 T2 加权成像,指 MRI 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 T2 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 T2 的差别,有利于观察病变组织。 T1 的长短
6、同组织成分、结构和磁环境有关,与外磁场场强也有关系;T2 的长短与外磁场和组织内磁场的均匀性有关。人体正常与病变组织的 T1 和 T2 值是相对恒定的,而且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差别,这种组织弛豫时间上的差别,是 MRI 的成像基础。 几种正常组织在 T1WI 和 T2WI 上的信号强度和影像灰度:(一黑二白,白高黑低) 脑白质 脑灰质 肌肉 脑脊液和水 脂肪 骨皮质 骨髓质 脑膜 血液 T1WI 较高/白灰 中等/灰 中等/灰 低/黑 高/白 低/黑 高/白 低/黑 黑 T2WI 中等/灰 较高/白灰 中等/灰 高/白 中等/灰 低/黑 中等/灰 低/黑 黑 流空现象 flow void phen
7、omenon: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在 MR 成像过程中虽然收到射频脉冲激励,但在终止射频脉冲后采集 MR 信号时已经流出成像层面,因此接受不到该部分血液的信号,呈现为无信号黑影的现象。 MRI 检查技术: 脉冲序列 脂肪抑制 MR 血管成像 MRA MRI 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是采用长 TE 技术,获取突出水信号的重 T2WI,合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管道显影。 功能性 MRI 成像:是在病变尚未出现形态变化之前,利用功能变化来形成图像,以达到早期诊断为目的成像技术。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皮层激发功能定位成像。 第二篇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章 总论 第二节 正常影像解剖及常见变异一、颅脑
8、正常颅脑 CT 表现、MRI 表现(图 P40-42):正常颅脑 CT 平扫,脑室、脑池、脑沟、脑裂含脑脊液呈低密度;脑实质呈软组织密度,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 颅脑正常的 MRI 信号 骨皮质 骨髓质 脑膜 脑脊液 脑白质 脑灰质 血管 T1WI 低 高 低 低 高 等 流空 T2WI 低 中高 低 高 等 中 流空 第三节 基本病变的影像征象 一、颅脑 (二)CT(MRI)检查的异常征象 1.颅骨异常 可表现为骨质连续性中断、破坏、膨胀、增生及信号异常等改变,常见于颅骨骨折及颅骨本身和邻近颅骨的肿瘤性病变。 2.脑实质密度异常 高密度灶常见于钙化、颅内出血;等密度灶常见于亚急性出血、脑肿瘤、
9、脑梗死的某一阶段;低密度灶常见于脑肿瘤、囊肿、脑梗死、脑水肿等;混杂密度灶常见于颅咽管瘤、恶性胶质瘤、畸胎瘤等颅内肿瘤。 3.脑实质信号异常 T1WI T2WI 常见疾病 低 高 脑肿瘤、转移瘤、脑梗死、脑软化、脱髓鞘病变 低 低 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肿瘤内血管、钙化、骨化 高 高 亚急性期脑出血、瘤内出血、脂肪性病变、含蛋白、黏液的病变 高 低 急性出血、黑色素瘤、肿瘤卒中 混杂 混杂 动脉瘤、动静脉畸形伴血栓、部分脑肿瘤 4.病灶的强化类型与程度 均一强化:脑膜瘤、生殖细胞瘤、髓母细胞瘤; 环状强化:脑脓肿、脑转移瘤、星形细胞瘤; 不均强化:恶性胶质瘤、血管畸形、炎症;脑回状强化:
10、脑梗死。 5.脑水肿 各型脑水肿的发生机制、影像表现 血管源性水肿 细胞毒性水肿 间质性水肿 疾病 脑肿瘤、出血、创伤或炎症 急性期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积水 机制 血脑屏障发生障碍 细胞膜的 ATP 依赖性钠钾泵异常 脑室内压力升高 分布 白质较灰质更明显 同时累及脑灰质和白质 侧脑室或三脑室周围的脑白质 CT 表现 白质密度降低,常呈“手指状”分布 脑回增宽,脑沟变窄,脑实质密度无明显变化或轻度降低 侧脑室周围条形、边缘光滑的低密度影 MRI 表现 在 T1WI 上呈低信号,在 T2WI 上呈高信号 脑沟变窄、脑回肿胀模糊,在FLAIR 的 T2WI 上可见皮质异常信号 T2WI 呈略低信号
11、,但略高于脑脊液信号,在 T2WI 呈较高信号 DWI 不呈高信号,ADC 值常高于正常脑组织 呈高信号,ADC 值明显降低 不表现为高信号,ADC 值常轻度升高 6.脑积水 7.占位效应 常见于肿瘤、出血等病变。影像表现为:中线结构移位、变性、闭塞;脑室、脑池扩大;脑沟狭窄、闭塞;脑体积增大。 8 颅内压升高及脑疝形成 9.颅内出血 10.铁沉积 11.脱髓鞘 12.脑萎缩 影像学表现包括:脑沟宽度大于 5mm,脑池增宽,脑室扩大。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第二节 颅脑外伤 方法 CT 表现 MR 表现 硬膜外血肿 首选 CT 颅骨内板下方梭形或弓形高密度区,CT 值40HU100HU,边
12、界清楚锐利;范围局限,一般不跨颅缝;占位征象较硬膜下血肿轻; 骨窗显示局部颅骨骨折;开放性骨折血肿内可见低密度气体形。 血肿呈梭形或弓形、边界锐利、清楚;血肿的信号强度变化,与血肿的期龄和所用 MRI 机的磁场强度有关; 血肿内缘可见低信号的硬膜。 硬膜下血肿 首选 CT 急性期血肿呈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区,血肿范围较广,可超越颅缝。亚急性期血肿新月形或过渡型。慢性期血肿呈过渡型低密度区。 血肿密度改变随血肿期龄而异。 信号改变随血肿期龄而异,与硬膜外血肿相仿;形态与 CT 相仿。 脑挫裂伤 首选 CT 早期 可无或仅有轻微异常发现,典型表现为额叶、颞叶斑片状、不规则低密度区,其内常混有点
13、状高密度出血灶。脑皮质挫伤常伴硬膜下血肿或硬膜外血肿。亚急性期 损伤几天后病灶周围出现水肿,并可见占位效应,水肿及占位效应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非出血性脑皮质挫伤 早期病灶在T1WI 呈低信号、在 T2WI 呈高信号。常常在最初几天水肿区不断扩大,还可出现占位效应,随后水肿。随时间推移逐渐减退。出血性脑皮质挫伤 随血肿内含成分的变化,信号强度的改变也有所改变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首选 CT 沿蛛网膜下腔分布的线状高密度 急性期多表现为阴性;亚急性期在蛛网膜下腔在 T1WI 呈局限性高信号;慢性期在 T1WI 和 T2WI 上脑回表面尤其是小脑和脑干区可见极低信号线条影,代表含铁血
14、黄素沉积。FLAIR 序列上,SAH显示为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异常高信号。 急性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临床表现 原发昏迷中间清醒再度昏迷 持续性昏迷 受伤部位 多发生于直接损伤部位 多为对冲部位 暴力性质 多为加速伤 多为减速伤 出血来源 动脉为主 静脉为主 血肿形态 梭形或弓形 新月型 血肿范围 局限 广泛 血肿是否跨越颅缝 一般无 经常 合并脑实质损伤 多无 经常同时存在 血肿部位有无合并颅骨骨折 多有 多无 第四节 脑血管疾病 一、 脑梗死 影像学方法的选择:CT 为脑梗死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可遗漏部分早期病灶。CT 灌注成像对超级行和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
15、疗和预后有帮助。CTA用于检查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较大血管的异常,但难以显示小分支异常。MRA、MR-DWI、MR-PWI 检查是超急性脑梗死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可判断是否存在可恢复性脑缺血组织,可同时观察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较大血管的异常。 病理生理分期及影像学表现: 分期 CT 表现 MRI 表现 超急性脑梗死 常阴性。灌注成像呈低灌注状态。 常阴性。MRI 弥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灌注成像呈低灌注状态。 急性期 可出现动脉高密度征、局部脑肿胀征和脑实质密度减低征。 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 亚急性期 同急性期。 同急性期。梗死区 DWI 呈低信号,T2WI 可呈低灌
16、注。 慢性期 呈低密度,与脑脊液密度近似。 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FLAIR呈低信号,周边胶质增生带呈高信号,DWI 呈低信号。 出血性脑梗死 原低密度区出现高密度区,若出血位于脑皮质区域表现为低密度区内、沿脑回分布的、散在点状或大片状高密度影。 在脑梗死的异常信号的基础上,出现出血的异常信号。 腔隙性脑梗死 影像学表现与脑梗死类似,病灶直径多为 5-15mm 之间,一般没有占位效应。 二、 脑出血 1. 脑出血 CT 表现。 急性期典型表现:脑内圆形、类圆形、线形或不规则形的高密度灶,CT 值在 5080Hu 之间。血肿可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破入脑室可形成脑室铸型。灶周水
17、肿轻,血肿大者可有占位效应。 亚急性期征象:溶冰征象:血肿周边吸收,中心仍为高密度区。占位效应、灶周水肿由明显而逐步减轻。部分患者出现脑积水。增强扫描,病灶呈现环形或梭形强化,如中央部分出血未吸收时,可呈“靶征”。 慢性期:病灶呈圆形、类圆形或裂隙状低密度。 2. 试述脑内血肿不同时期 MRI 表现。 时间 血肿成分 T1WI T2WI 急性期 3 天 去氧血红蛋白 等信号 低信号 亚急性期 314 天 血肿周边去氧血红蛋白逐渐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并逐渐向血肿中心演变 早期(37 天)呈外高内等信号,晚期(814 天)为均匀高信号 早期(37 天)仍为低信号,晚期为高信号 慢性期 15 天 血肿
18、囊变,在周边可有含血铁黄素沉积 低信号,与脑脊液相仿 高信号,与脑脊液相仿,周围可有低信号环 第四篇 呼吸系统 第一章 呼吸系统总论 第二节 正常影像解剖和常见变异 纵隔分区:前纵隔位于胸骨后,气管、升主动脉、心脏之前。食管前壁是中后纵隔的分界。胸骨柄下缘至第四胸椎体下缘连线与第四前肋端至第八胸椎体下缘的连线将纵隔分为上、中、下纵隔。 第三节 基本病变的影像征象 一、气管、支气管病变 1. 气管、支气管狭窄与闭塞 2. 支气管扩张二、肺部病变 1. 肺气肿 X 线表现:(1)弥漫性肺气肿:常表现为肺过度充气膨胀(双侧肺野透明度增加;胸廓膨大,肋间隙变宽,可形成桶状胸;膈肌低平,心影狭长;侧位胸
19、像显示胸骨后透亮区增宽。),肺纹理减少,肺大疱(局限的薄壁含气囊状阴影)形成。(2)局限性肺气肿:常表现为肺野局部透亮度增加。 CT 表现:(1)小叶中央型肺气肿:肺内小圆形低密度区,无壁,周围是相对正常的肺实质,两者无明显分界。(2)全小叶型肺气肿:广泛分布的低密度区,肺纹理稀少。(3)间隔旁型肺气肿:胸膜下小气囊、肺大疱。 2. 肺不张 X 线表现:(1)一侧全肺不张:患侧肺野致密不透光,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纵隔向患侧移位,对侧肺代偿性通气过度。(2)肺叶肺不张:直接征象为患侧肺叶通气减低,叶间胸膜移位,血管、支气管聚拢;间接征象为患侧膈肌抬高,纵隔向患侧移位,肺门移位,邻近肺叶肺代偿性
20、通气过度。 CT 表现:与 X 线胸像征象相似,但 CT 显示叶间胸膜移位、血管和支气管聚拢等征象好于 X 线胸像。 3. 实变 X 线与 CT 表现:(1)肺泡、肺小叶实变:边缘模糊的斑点状、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2)肺段或肺叶实变: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部分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即支气管充气征,实变的肺体积一般无明显变化。 MR 表现:肺实变表现为小片状或大片状异常信号,在 T1WI 上呈中低信号,在 T2WI 上呈高信号。 4. 钙化 X 线与 CT 表现为边缘清楚的高密度影。 5. 结节(2cm)与肿块(2cm) (1) 良性肺结节、肿块 X 线与 CT 显示边缘清晰光滑,偶有分叶,少有
21、毛刺。结核球内常可见钙化、裂隙或新月样空洞,周围可见卫星灶。 (2) 恶性肺结节、肿块 X 线与 CT 常出现下列征象,但不特异:分叶征、毛刺征、小泡征、支气管血管束集束征、病灶的胸壁侧小片状浸润、增强后结节呈轻,中度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部分结节呈内缘不规则的环状强化。 良恶性肺结节的影像特点 良性 恶性 边缘 清楚,光滑锐利 浓密的细短毛刺,僵硬,状如绒球 轮廓 少数可见切迹,且不同于分叶征 细小深分叶,呈棘状凹凸不平或锯齿状,状如桑葚 密度 均匀或不均匀,中等偏高 CT 值一般在 164Hu 以上,部分结节内可见脂肪样低密度 均匀或不均匀,中等偏低 CT 值一般在164Hu 以下 钙化
22、多见,呈层状、斑点状或斑块状弥漫分布或中心分布 少见,呈细点状或沙砾状偏心分布 空洞 新月形或裂隙形小空洞 空洞内壁形态不规则,可见壁结节 支气管充气征 可见 可见 血管集束征 少见 常见 周围结构 周围肺野清晰或有卫星病灶部分结节的胸壁侧可见小片状浸润 周围肺野清晰,无卫星病灶。部分结节的胸膜侧可见小片状浸润 邻近胸膜 增厚粘连肺窗和纵隔窗均能显示 胸膜皱缩征常见,肺窗显示而纵隔窗不显示 强化 多种形式 轻、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淋巴结肿大 极少 可合并肺门、纵隔内淋巴结肿大 6. 空腔与空洞 (1) 空腔 X 线与 CT 表现为边缘清晰光滑、壁厚约 1mm 的类圆形透明区。曲霉菌球位于支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影像 重点 总结 3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