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下第3单元知识点(共4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科版科学六下第3单元知识点(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六下第3单元知识点(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3-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和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与地球不同。月球围绕着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公转】。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1609年伽利略)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阿姆斯特朗)。月球直径是地球的14,质量是地球的180,体积是地球的149,引力是地球的16。3-2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面积逐渐变
2、(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娥眉月上弦月上凸月满月下凸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时称(朔),十五时称(望)。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的西边天空,月面朝西,日落黄昏后才出现。【口诀:上上上西西】一般是农历初七、初八时有。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的东边天空,月面朝东,日出黎
3、明前才出现。 【口诀:下下下东东】下弦月一般是农历、时有。持续地观察月相变化过程是了解月相变化规律的好方法。3-3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的形成:(“撞击说”)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也有人认为是(火山爆发)形成的。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3-4(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地球处于月影中,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货全部看不到,因此形成了(日食)。【口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科学 下第 单元 知识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